陆良杂交玉米种子优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及推广前景
2024-04-09曹晓萍张其钢沈雄丽
曹晓萍 张其钢 沈雄丽
为提高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质量,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全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进程,切实提高种子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作者在不断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阐述了一套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行之有效的调节行比、自然授粉、带叶超前去雄、除杂除劣,适时收获等杂交玉米种子优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本文分析了陆良县此项技术的示范应用效果及推广应用前景。
陆良县居南盘江上游,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北纬24°44′—25°18′、东经103°23′—104°02′,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光、热、水、土资源较好,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干燥,秋凉湿润的特点,总面积2096平方千米,境内海拔1640~2687米,平均海拔1840米。年平均气温16.2°C,年降雨量为742.4毫米左右,无霜期303天,年日照时数1991.8小时。近年来,陆良县围绕推进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玉米制种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把杂交玉米制种产业作为陆良县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新兴优势特色产业。为适应市场、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提高种子质量、提高制种效益,进一步扩大制种规模、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陆良县在多年来不断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聚科学、创新、实用于一体的玉米杂交制种优质高产综合技术,在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中,通过规范除杂、合理调节行比、自然授粉、带叶超前去雄、砍除父本、收获烘干等为主的综合技术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杂交玉米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首先,杂交玉米具有高产高效的特点。相比传统的自交系玉米,杂交玉米的产量更高、品质更好。通过选育优良的杂交种,可以大幅提高玉米的单产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由于其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等特点,杂交玉米还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种植和收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杂交玉米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杂交玉米都能够适应生长并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例如,在旱地、盐碱地等恶劣环境下,杂交玉米仍然能够生长良好,减少因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产量损失。此外,杂交玉米还具有较强的病虫害抗性,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二、杂交玉米种子优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
1、生产区域选择
制种田应选择规模适当、面积集中连片、水肥条件较好的水浇地或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梯田种植。玉米的自然杂交率显著,经常超过95%,其花粉粒具有长距离空中传播的特点。为保证种植制种玉米的纯度,避免与其他玉米品系的花粉交叉,建议在制种田周边实施一定的空间隔离。具体而言,风向上游的隔离距离应不少于500米,而下风方向的距离应不少于300米。当然,若存在如高秆作物或林带等天然屏障,可以考虑减少隔离距离。然而,若风向上游有大量的其他玉米种植,则需要进一步扩大隔离范围。时间隔离一般要在45天以上。
2、亲本种子处理
选用的亲本种子播前必须进行严格的精选加工,经包衣处理后分发到农户手中,要求严格除杂去劣,以确保播种后出苗整齐、健壮、并尽力提高亲本种子纯度。首先,通过手工挑选,从亲本种子中除去霉变和损坏的粒子,确保播种时能获得均匀生长。其次,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并确保在播种前的7~10天内将其完全晒干。最后,强调对种子的管理与防止杂交,提高负责发放亲本种子工作人员的职责意识,避免种子品种之间的混淆。
3、最佳播种节令
结合陆良县的气候条件,为满足玉米最佳生長的温度和光照需求,以期增加制种产量,建议选择谷雨时节前后的20天内作为播种的最佳时间,通常建议是在4月的中下旬时段。
4、规范合理种植
在进行细致的土地整治并实施宽窄行播种方式的同时,广泛应用地膜技术以达到增温、保湿、防止害虫和确保玉米苗的健康成长。此外,还需确保三个“一致性”和一个“适度”原则。
①播种时机的一致性:考虑到田间管理和关键操作如去雄、除杂以及收割,建议在制种区或自然村范围内同步播种,确保时期集中在5~10天内。
②父母本行比的一致性:基于父本的雄穗发育、分枝数量、花粉量以及散粉持续时长,确定合适的父母本行距。为了确保种子的质量,根据不同的制种组合特性,统一行比,进一步提高杂交效率。
③播种行间距的一致性:为简化地膜覆盖和田间管理,并采用适当的种植密度,推荐统一大行距为80厘米,小行距为40厘米。
④根据土壤、水肥状况和品种特点,调整适当的种植距离,确保合适的植株密度。普遍推荐的种植间距为30~35厘米,每亩种植3000~3500塘,保留植株数量为5500~6000株。
5、准确调节花期
父母本的花期同步性对制种成功至关重要。应基于各组合亲本的生长特性,通过实验研究来调整和确定。在玉米制种过程中,父母本的花期应该相互配合,以确保授粉率和结实率的提高。如果父母本花期不相遇,就会导致授粉不良、结实率低下等问题,从而影响制种产量和质量。因此,在种植玉米时,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特点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节花期,使其相互配合。常用的方法包括调整播种时间、控制水肥管理等。通过准确调节花期,可以提高玉米制种的成功率和产量,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6、做到科学施肥
在施肥方面要N、P、K合理搭配。在播种前,确保提供足够的基础肥料,并在生长过程中适时追施肥料。播种时,每亩推荐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25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以及硫酸锌2千克。需确保种子与化肥物理分开,并避免使用尿素作为种肥。在玉米5~6叶期,及时施用提苗肥,建议使用硝铵40千克,或根据天气条件选用30~40千克的碳铵溶液施肥。在10~11叶期,重点追施孕穗肥,每亩建议施用硝铵50~60千克或尿素40~50千克。施肥的一般原则是,对于高密植且肥力较低的土地,应增加施肥量;对于低密植且肥力较高的土地,应减少施肥量。
7、精细的田间管理
①灌溉管理:首先是播前灌溉,建议在播种前3~5天依据气象状况进行土壤深度灌溉,播种时应均匀浇水,以增加出苗率。其次是苗期灌溉,尽管玉米在苗期有一定的抗旱性,但根据土壤干燥状况,需适时灌溉。要注意玉米对水分的需求是“宜旱怕涝”。再次是拔节期灌溉,在此阶段,叶片生长旺盛,对水分的需求增加,通常要比一般农田更早地灌溉。最后是孕穗期灌溉:从拔节到雌穗吐丝期间,玉米的营养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对水的需求大增。特别是在抽雄的前后20天,这是关键的需水期。任何干旱都会对产量产生重大影响,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供给。
②沟槽盖膜与破膜管理:播后,需在窄行两侧挖约10~15厘米的沟槽,确保地膜贴合土面。播种后5~10天内,检查田间,及时破膜以确保幼苗生长,破口应适中,并在放苗后用土填补。
③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和定苗:因制种玉米植株较短、叶面积较小,故需确保合适的群体结构。应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和定苗操作,确保苗木均匀壮实。关键是提前定苗和封土,前者在3~4片真叶期确定每穴2株,后者帮助维持水分和温度,促进根系生长。制种玉米的留苗密度应略高,大约每亩5500株,补种是不建议的。
④病虫害防治:盖膜前采用丙炔氟草胺、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等除草剂和毒死蜱、辛硫磷等杀虫剂喷施,以防治杂草和地下害虫为害;苗期注意防治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和黏虫为害,主要药剂有:四氯虫酰胺、杀铃脲、甲维盐等,喇叭口期及后期注意防治草地贪夜蛾、玉米螟、蚜虫以及锈病、茎基腐病、大斑病、小斑病为宜。一般在11~13叶期,用叶枯灵喷施防治茎腐病,用三唑类粉锈宁防治锈病。抽丝期用喷洒多菌灵,百菌清、克瘟散、苯菌灵等防治大小斑病,多菌灵、代森锰锌、15%粉锈宁烟雾剂喷施防治圆斑病。
⑤严格除杂去劣:“除杂去劣”指的是田间对杂株和异质株系的严格筛选和剔除。在多个生长阶段,如定苗后、拔节期和喇叭口期,所有异常的父母本植株都应被清除,确保在抽雄前将所有杂株清除完毕。基于亲本种子的初步筛选,田间应进行三轮细致的除杂工作,以保障种子纯度。苗期时,结合定苗工作,依据植株的叶尖、叶沿和芽鞘颜色等进行初步清理,常规做法是去除过旺或弱小的植株,每塘保留2株健壮、生长均匀的苗。抽雄前,主要依据植株的生长状况、叶色、株型和叶型等进行第二次筛选。在鼓励农户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组织专门团队进行细致地清理。收获时,依据穗的多个特点,如长度、粗细、穗行数、轴色、粒色及形状,进行最后一次筛选,彻底剔除异常穗。尤其重视父本行中的杂株,确保其得到彻底的清除。
⑥及时砍除父本:在父本完成散粉后,应立即进行剔除。此操作主要是为了防止父本的籽粒与母本混合,特别在采用机械收获时,以确保种子的纯度。及时清除父本可优化田间的通风和透光环境,从而增加母本的产量。
8、带叶超前去雄
①在种植工艺中,母本的去雄环节占有核心地位,这是确保获取高质量杂交种的关键。去雄应确保及时且完整。一旦开始,去雄活动必须连续进行,无论天气如何,以确保种子的高品质。具体而言,当母本出现2~3片未展开的叶片,且可触摸到雄穗时,应立即进行提前去雄。要确保整个去雄和授粉期内都有专业团队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于雄穗的处理,不能随意丢弃或留在植株上,以防止花粉交叉授粉。当大部分雄穗已被处理,未抽雄的母本和弱小植株应被及时移除。
②授粉环节。在杂交玉米的种子生产中,确保玉米的授粉纯度是优先的,从而保证种子纯度。主要有两种授粉方法: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自然授粉在近年来由于其更能保证种子的质量而被广泛采纳。而在人工授粉中,一般是在去雄后的10~15天进行,尤其是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授粉的次数和时间间隔也要控制得当,以保证结实率和产量最大化。
9、精选加工入库
①定时收割:玉米的收获时间对其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需在籽粒完全成熟时进行。②筛选并剔除异常:在收割过程中,应依据穗的大小、形态和颜色特征进行筛选,确保移除不合格和受霉的粒子。③烘干入库:大田收鲜穗,送烘干线进行烘干,避免种子霉烂,节省劳动力。
三、促进质量效益全面提高的具体措施
突出重点,促进质量效益全面提高。种子质量是种子工作的生命线,只有高质量的种子,才能发挥较高的社会效益。多年来,陆良县在不断寻求提高种子质量措施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制种高产、实现高效的途径。近年来,在改进完善和规范实施综合技术前提下,我们着重采取了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1、调整行比
父母本行比的设置,在保证有足够父本花粉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母本行数,提高制种产量。一般来说,父母本行比为1∶8或1∶10比较合适。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好母本的密度和间距,避免过密或过稀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通过合理调整行比,可以在不影响玉米品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制种产量。
2、自然授粉
在过去人工授粉的基础上,合理调节行比实现自然授粉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因人工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损失。同时,自然授粉还可以增加玉米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选育出更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但是,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如气候异常、花期不遇等,就需要采用人工授粉来辅助自然授粉,以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自然授粉技术,可以在不影响玉米品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产。
3、砍除父本
将以往父本成熟后比母本提前收获的习惯,改为父本散完粉后及时砍除。
4、烘干
大田收鲜穗,送烘干线进行烘干,避免种子霉烂,节省劳动力。在大田收鲜穗后,将玉米穗送烘干线进行烘干处理,可以快速去除多余的水分,降低种子的含水量,从而避免因潮湿而引起的霉变和腐烂。同时,烘干处理还可以提高种子的质量和保存期限,为后续的销售和使用提供保障。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烘干技术,可以在不影响玉米品质的前提下,提高制种产量和经济效益。
5、贮藏
在收获后,需要对玉米进行妥善地贮藏管理,以防止因潮湿、霉变等原因导致的品质下降和损失。一般来说,应选择干燥通风、防潮防晒的地方进行贮藏,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防虫、防腐等处理。通过科学的贮藏管理,可以保证玉米种子的品质和保存期限,为后续的销售和使用提供保障。
四、杂交玉米制种优质高产综合技术推广前景
近年来,陆良县杂交玉米制种优质高产综合技术的研究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杂交制种的发展,不仅在单产方面有了明显突破,而且确保了种子质量的提高,深得农户好评。为制种农户带来了显著效益,给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支持,深受群众青睐,使制种基地得以稳固发展,更有力地促进了杂交玉米的推广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此综合技术在陆良县适宜区域約4.5万亩左右,并适宜全市大多数地区制种使用,其推广前景广阔。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陆良县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为保证陆良县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稳步发展,我们继续开展不懈地研究、探索工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种子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655000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种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