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过程中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与发展探索
2024-04-09贾正军
贾正军
我国对玉米需求量大,这是因为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工业原料等方面。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提高,玉米产量的提升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应用先进科技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比如,可以通过育种和选种来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并结合科学种植、合理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措施,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从而保障粮食供应。除此之外,提升玉米种植面积和推广先进种植方式也是必要的。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科技手段、管理方式和市场开拓等方面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从而进一步提升玉米生产效益。特别是在农业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提高玉米生产效益和品质。
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在栽培过程中极易遭受水、土壤以及病虫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农业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各类新型农作物生产装置、技术设备等层出不穷,给种植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充足的动能。我国种植业技术人员需要通过研究,把现代化的农作物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到玉米栽培中,以进一步改善我国玉米栽培的质量,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益,促进我国农业高速发展。
一、玉米种植过程中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概述
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中存在亟待提高的两个领域,这是当前我国玉米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采用科学的品种选育技术,可以改善土壤和籽粒的适应性,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在现代农业中,各种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提高玉米种植技术的同时,还应加强田间管理。其中既有科学的种植技术,也有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但更多的则是农机装备的普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规模化能够有效地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和风险。此外,还能降低农田的开垦次数,降低农田对生态的损害。“三合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二、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玉米种植技术的意义
1、提高玉米产量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土地资源有限,人均土地面积很少。因此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情况也有很大差异。玉米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但是一些地区的玉米种植技术较为落后,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传统种植方式规模较小,技术手段单一,玉米整体产量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代化农业技术被引入到玉米种植中。现代化农业技术比传统种植技术更加科学合理,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可以提高玉米的质量与产量。通过引进现代化农业技术,玉米种植的整个过程变得更加科学和自动化。例如,现代化农业技术可以通过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完成耕种、播种、灌溉、施肥、收割等操作,从而减少了人工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现代化农业技术还可以解放劳动力,为保障我国粮食充足奠定基础。传统种植方式需要大量人力,而现代化农业技术可以将人力解放出来,从而可以从事更加高效的工作,提高生活质量。总之,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引进对于玉米种植的发展和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和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将会为我国的粮食产业提供更多的保障。
2、提高农民收入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市场需求,种植健康、绿色、无污染的玉米已成为当下的趋势。而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种植户种出更加优质、安全的玉米。现代农业技术包括高科技种植技术、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这些技术能够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同时也能够保护环境和生态。通过科学调控土壤、合理施肥和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可以让玉米生长更加健康,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产品农残含量,从而提高玉米的质量。种植户也能够从现代农业技术中获益。通过技术培训和服务,种植户可以提高自身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收入。
3、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农业技术引领玉米种植模式改革,增强植株自身抵抗力,提高产量与质量。传统的玉米种植模式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生长周期长、易受病虫害侵袭、营养不均衡等,导致玉米产量低下且品质不佳。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与研发,为农作物的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科学施肥、精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玉米的生长周期得以缩短,植株的自身免疫力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了其产量与品质,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现代化农业技术的运用还有助于保证地下水与土壤资源的安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化学药剂的过度使用会对土壤与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而现代化农业技术运用中,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可以实现土地与水源循环发展,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在玉米种植中,科学施肥、生物防治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与水源资源,确保玉米的生长环境安全。
三、玉米种植过程中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
1、精细整地
在进行农田整地时,需要注意地面的平整和土壤的松碎,以避免出现大土块。此外,耕层的处理也需要注意上虚下实,使土质保持松散适中,以保障保肥供肥能力。在整地过程中,翻、耙、耢等工作的深度应控制在20~25cm之间,以便平整处理细碎土块,并施加底肥和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只有在整地工作中注重这些关键点,才能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产量,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玉米的选种技术
玉米作为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如何选种优质的玉米种子是玉米种植的第一步,也是关系到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种子。优质的种子会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种子质量高的玉米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并能够更好地利用养分,从而提高产量。因此,选择优质的种子是玉米种植的第一步。其次,需要进行有效的筛选。不同区域需要的种类不同。玉米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不同的地区对种子的要求也会不同。所以技术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玉米廠家进行调查,考虑地理环境差异和生长规律等进行合理选择。在进行杂交试验时,结合区域环境特征选择适合的品种。对于玉米耐热、耐旱、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最后,对种子进行挑选和晾晒,保证发芽率和存活率,培养出优质的玉米品种。在挑选种子时要注意去除有虫、病和劣质种子,同时要注意保持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对于好的种子,还要进行充分的晾晒,以保证其品质。
3、宽窄田垄交替种植
种植户为了更好地管理田地,将田垄均匀划分为宽与窄交替的田行。这样的排列方式可以方便农用机械的辅助管理,提高了种植效率。此外,宽窄交替种植方式还有很多好处。首先,宽窄交替种植方式能够防止土壤肥力过度损耗。这是因为在宽田行上种植玉米之后,紧接着在窄田行上种植其他植物,如豆类等,从而达到了轮作的效果。这样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得到较好的保留,不会因为过度耗损而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其次,宽窄交替种植方式可以方便种植户在田垄上交替种植玉米。因为玉米是一种高耗养植物,如果每年都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就会导致土壤缺乏养分,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最后,使用宽窄交替种植模式进行玉米种植,并在每个位置播撒3颗种子,可实现玉米在同一地点的集中生长。这种布局便于后续的玉米生长管理,例如,工作人员可及时进行除草工作,从而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和产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优化玉米种植过程,提升整体产量,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4、覆膜播种技术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播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覆膜播种便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覆膜播种能够避免土壤中水分的流失,为玉米正常开花、出苗提供便利。同时,膜内土地即使在气候逐渐变冷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太多冲击,从而保障了玉米的生长发育。涂布膜的密封性良好,即使下种后突发大雨,也不会对幼苗产生冲击。这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非常关键,因为大雨容易造成土壤流失和积水,从而对幼苗造成伤害。而覆膜播种可以将降雨引入到垄沟中,使其顺利从田间排出,为玉米的良好生长发育提供保障。此外,覆膜还可以保护玉米免受害虫和病菌的侵害,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需要注意的是,覆膜播种需要选择适合的膜材料,一般使用的是PE薄膜或PVC薄膜。同时,播種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垄作,使其更加松散,从而便于玉米的生长。
5、玉米的密植技术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种植户土地利用率偏低、存活率不高等原因,玉米产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给玉米种植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密植技术已成为必备条件。密植技术是一种可以突破土壤原本的大小限制,扩大土壤利用效率的方法。它通过减少玉米植株之间的间隔,使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上可以种植更多的玉米植株,从而提高种植密度和产量。然而,科学合理的密植技术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它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操作。首先,种植户需要保证每一棵玉米苗得到充足的水分、日照和肥料,以确保它们能够正常生长。其次,种植户需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合理控制玉米植株的间距,以提高玉米种植的数量和产量。密植技术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种植户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例如,当种植密度过高时,会导致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从而影响玉米产量。因此,种植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间距,才能真正实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标。
6、水肥一体化种植方式
水肥联合栽培模式是一种集田间灌水与土壤肥料于一体,适应于作物生长需要的新型耕作技术。特别是利用加压装置,使化肥或营养物完全与水混合,形成水肥液态;同时,针对不同生长时期水分和肥料的需要,利用滴灌技术,将水分和肥料向玉米根系部位输送。但是,该模式不仅要购置大量的滴灌设施,而且要在播种过程中对水分和肥料进行合理的调配,从而增加了作物的生产成本。不过,随着价格和品质的提高,将会越来越符合农户的种植要求,逐步被大多数农户采用。农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种植经验,调配出与土地相适应的水肥液,大大减少了种植玉米的困难。水肥融合种植技术既可以满足玉米的正常生产需要,又可以有效地节省水分和化肥,确保玉米的养分吸收效果,还可以降低玉米的种植成本。可见,该技术在农艺上有着很好的发展潜力,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7、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过程中需要考虑病虫害防治问题。首先,选种步骤非常关键。选择优良种子,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率,同时也可以提高玉米的产品质量。在选种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域和气候等因素,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品种。此外,也需要考虑当地病情的种类和条件,选择抗病性品种。玉米生长过程中,多种因素会对其生长产生影响,包括温度、土地含水率、降水风速、土壤抗压强度等。这些因素的影响需要在种植过程中加以考虑。在玉米栽培过程中,纹枯病、小斑病和黑粉病等是最易产生的病虫害。对于这些病害,需要及时预防和处理。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使用抗病力强的种子、喷洒农药等方法。对于小斑病等病害,可以通过调节土壤的pH值,增强土壤的肥力和通气性来进行预防。除了病虫害外,玉米还会受到害虫的侵害,如螟虫、蚜虫等。为了预防这些害虫的侵袭,可以使用害虫天敌等方法进行预防。如果已经出现害虫,就需要采取喷洒农药等措施防止害虫破坏。
8、田间管理
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适当的水分与肥料,以保证其生长与发育所需养分。因为玉米的生育阶段比较短暂,所以要根据土地条件,适时地补充种肥和底肥,以避免出现在种植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肥料,或者没有足够的水分而导致的减产现象。为了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必须在土壤中施大量的基肥。所以在大田的基础上,建议施用农家肥,而农家肥的特点是可以改善土壤,提供充足的养分,这对玉米的全面营养和提高玉米的品质是有益的,这样就可以得到绿色、无污染的玉米产品。另外,还可以在底肥中增施氮,这样可以使籽粒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磷素肥的作用是壮苗,在种植过程中配合使用钾石盐,可以起到预防玉米倒伏的作用。在种植玉米时,要大量施用各类复合肥料和磷酸二铵,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灵活掌握肥料的用量。在进行了玉米种植后,要做到科学的配比和化肥的施用,以达到提高玉米质量的目的。在种子中加入包衣可对害虫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虽然除草剂可以很好地消灭野草,但是也会导致作物减产,因此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本文认为,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应尽量采用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以达到节约用水、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总之,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任务,而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手段,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不断提升玉米生产效益,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274300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