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4-04-09陈法杰田子龙阙洪文王宁

新疆农垦经济 2024年3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产业

陈法杰 田子龙 阙洪文 王宁

摘要:大力促进独特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新疆地区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新疆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系统阐述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文旅产业整体规模偏小、机制体制不健全、文旅产业融合深度不够、文旅类龙头企业少、市场运作能力较差,文旅品牌效应待加强等。因此,新疆应加强统筹规划,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贯彻“大文旅”发展理念,健全文旅融合发展机制体制;强化全链条产品结构,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充分运用现代数字科技,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市场经营主体格局,不断强化市场主体建设;注重文旅人才的“引进+培养+挖掘”,不断强化文旅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智慧营销平台,多渠道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這一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更进一步框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融合目标,这意味着该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与文化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为加快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进程,国家先后出台了《“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从国家战略层面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文化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根基,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成为政府层面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方针[1]。新时代,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落实党中央总体战略部署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国内外学者从融合发展动力、融合发展模式、融合发展路径等方面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产业关联、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政策保障”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渗透型、延伸型、重组型”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代表模式[3];“理念融合、产品融合、功能融合、市场融合、技术融合”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4];“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度挖掘和创新文旅产品、强化市场主体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策略[5]。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一直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心,推动独特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民族地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构建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其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民族地区,新疆如何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而实现两大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是当下新疆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高质量发展为背景,以新疆为研究对象,以民族地区特色为主线,系统分析新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深入剖析新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新疆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推动新疆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转变。这与国家层面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重大议题以及新疆制定的“旅游兴疆战略”“文化润疆工程”完全吻合,对提升新疆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形成新疆经济发展新动力与推动新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新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一)产业政策初步完善,融合发展思路逐步明确

2018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上,“旅游兴疆”作为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被首次提出,旨在提高新疆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促进新疆旅游经济的转型升级;2020年9月,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文化润疆”工程的重大决策被首次提出,旨在推动各地州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现已成为党的治疆方略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旅游兴疆”战略与“文化润疆”工程的贯彻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陆续编制并印发了《文化润疆工程规划(2021—2030年)》《旅游兴疆规划(2021—2030年)》,为新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战略基础和制度保障。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又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了《2022年文化和旅游兵地融合工作要点》,并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促进条例》《南疆区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0年)》《“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新疆冰雪旅游发展规划》《新疆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或专项规划。“旅游兴疆”战略与“文化润疆”工程的提出以及一系列规划文件的出台,为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较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也为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较鲜明的方向指引与具体思路。

(二)产业基础日趋良好,文旅产业规模呈现上升态势

随着“旅游兴疆”战略与“文化润疆”工程的顺利实施,新疆正逐步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迈进。截至2023年9月,新疆拥有景点数达到

1 100余处,A级旅游景区近700家,其中国家5A级景区17家(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三),4A级景区达到143家;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数目达到7个,位居西部第一;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3家,位居全国第二。截至2023年8月,新疆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6个,博物馆78个,公共图书馆110个,文化馆117个,文化站1 190个;新疆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从2016年的93家增至目前的116家,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家,乌鲁木齐七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新疆国际大巴扎同时入选中国文化产业园区100强名单。综上,可以看出,新疆在旅游景区建设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新疆文旅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基了较好的基础条件,继而推动了新疆文旅产业规模的日趋上升。新疆旅游总收入从2016年的1 401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2 967.15亿元,2019年新疆游客接待量突破1亿人次,2023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2.65亿人次,创历史新高;由此可见,新疆旅游产业呈现一种快速增长的态势。新疆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6年127.8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32.24亿元,五年时间翻了两倍,也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综上可以看出,新疆文旅产业规模日趋上升,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实现了“1+1>2”的协同效果。

(三)文旅融合特色产品数量逐渐增多,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新疆具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禀赋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融合理念,不断整合文旅与旅游资源,形成了一批较有特色的文旅融合产品,并在疆内外产生了较好的品牌影响力。首先是通过节日庆典,打造文旅融合产品。凭借充沛的节庆资源,除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肉孜节、初雪节、古尔邦节、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柯尔克孜族的“库姆孜弹唱会”、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花儿会”等节日外,新疆还举办了“明月出天山”文化旅游节、“七彩·疆南”民俗文化旅游节、“丝路天府·多彩伊宁”金秋民俗文化旅游节、军垦文化旅游艺术节、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龟兹文化节等一系列重大节日活动,不仅丰富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新疆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其次是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非遗的融合转化创新。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具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4项、国家级94项、自治区级315项、地级1 494项,涉及手工艺品、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与舞蹈等众多类别;通过文旅融合的创作与转化,刀郎木卡姆、麦西来甫、英吉沙土陶、维吾尔族铜器、剪纸、柳编、面塑、桑皮纸、烙画、刺绣等文创产品逐渐在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中亮相,成功吸引疆内外游客的目光。最后是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艺术创作持续繁荣。歌舞剧《情暖天山》《新疆是个好地方》、大型音舞诗画《木卡姆印象》、音舞诗《阳光下的舞步》、音乐会《永远的丝绸之路》《阳光照耀天山》等一大批文艺精品逐渐涌现;其中《情暖天山》《阿娜尔罕》荣获中宣部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阳光照耀天山》《情暖天山》等五部作品入选全国“百年百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

(四)逐步推动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为推动新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跨越式融合发展,新疆通过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等平台,吸纳优质企业到新疆文旅领域进行投资,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021年新疆文旅厅重大文旅产业投资项目投资额达到1 042.08亿元;2022年新疆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424个,总投资额1 589.44亿元。高端民宿集群及营地度假综合体项目、赛里木湖温德姆酒店建设项目、喀什·欢乐嘉年华暨洲际五星级酒店文旅综合体项目、独库生态园林酒店项目、高昌故城文化遗产文旅配套功能、喀什地区巴楚县胡杨林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天山龙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项目、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萨尔阔布乡滑雪场建设项目、新疆天山百里丹霞旅游区开发项目、阿勒泰国际雪都康养小镇建设项目、和田夜市建设项目等大型文旅项目均已正式签约,处于顺利推进阶段。这些重点文旅项目的签约与实施,能够对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起到较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能够不断提升新疆全域文化旅游的影响力与品牌知名度;可以说,全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一轴、一核、两圈、三廊道、四门户、多节点”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这为新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支撑。

三、新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旅产业整体规模偏小,融合进程有待加快

在大力實施“旅游兴疆”战略与“文化润疆”工程的基础上,新疆文旅产业呈现一种较好的发展

势头。十三五以来,新疆旅游总收入从2016年的

1 40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 632.58亿元(最高),2020年旅游总收入为992.12亿元,2021年旅游总收入为1 415.69亿元(受疫情影响,略有下滑)。但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以2021年为例,新疆旅游总收入排名全国第19位,远远落后于万亿级市场的浙江、广东、江苏等省份,这与新疆拥有的5A级景区17家(全国第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7个(西部第一)严重不匹配。同时,十三五以来,新疆文化产业增加值虽逐年增加,在2021年达到532.24亿元(最高),但仅占新疆GDP的3.33%,与2021年全国平均水平4.56%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综上可以看出,新疆文旅产业虽保持着一定的发展势头,但与全国文旅强省相比,其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竞争能力相对较差、文旅产品影响力相对较弱,在充分挖掘与综合利用自身优势文旅资源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新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进程亟需进行迭代创新与转型升级。

(二)机制体制不健全,政策规划体系有待完善

健全的管理体制与完善的政策规划体系是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6]。为贯彻落实“旅游兴疆”战略,新疆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围绕机制体制建设和出台政策规划体系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仍存在较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于2018年11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机构成立的时间还较短,部门之间的整合与协调还不够完善,文旅厅内部和各地州文旅局之间的职责划分与管理权限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统筹机制不健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各地州的文旅融合发展不只是文旅厅(局)的任务,还需要国土水利、宗教、交通、建设和规划等部门的通力配合;目前来看,在新疆文旅融合进程中,各职能部门只能做到“有限”的融合,在全疆还没有设置专门的协调机构来对各部门的职能活动进行统一的沟通与协调,文旅融合发展的大统筹机制还存在较大的短板。三是编制的文旅融合发展政策体系还不够完整、协同作用也较差。如前文所述,虽然新疆出台了《文化润疆工程规划》《旅游兴疆规划》《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但这些规划文件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编制,部门之间缺乏充分的统筹和协调,导致规划文件与专项文件、配套文件之间的衔接不充分、表述前后略有差异等问题,规划政策文件的协同作用较差、尚未形成统一的完整体系。

(三)文旅产业融合深度不够,融合创新度有待加强

一般来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可分为结合阶段、浅层次融合阶段、深度融合阶段三个阶段。结合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在旅游场所或景区添加一些静止状态的文化元素,是一种最低水平的文旅融合阶段;浅层次融合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在旅游景区进行文化文艺表演或使用高科技手段促使文化元素动起来,属于中间水平的文旅融合阶段;深度融合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通过打造文旅融合产品,给游客带来一种沉浸式的深层次文旅体验,属于高水平的文旅融合阶段。目前来看,新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形式更多是简单的“嫁接”“叠加”,主要以民族文化元素静态展示、传统的文艺演出、举办文旅比赛等为主,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链接还不够紧密。综上所述,新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文旅融合产品更多处于结合阶段、浅层次融合阶段,整体融合程度还处于低级阶段;这种缺乏深度的融合形式,给游客带来的文旅沉浸体验感较差,会严重影响游客的满意度与再次重游意愿。总而言之,新疆应在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创新度上进行相应的优化与完善。

(四)文旅类龙头企业少,市场主体建设有待加强

龙头企业和规模化企业是文旅产业市场经营主体的核心力量[7],是促进文旅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的主力军。凭借丰富的文旅资源优势与政府的政策支持,并通过市场经济的作用,新疆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疆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新疆文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文旅类

企业相继成立;截至2023年6月,在文化旅游产业范围,全疆注册旅游企业22 621家,注册文化企业7 000余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65家,836家旅行社、386家星级宾馆、8 000多家农家乐、5 600多家旅游民宿。从宏观领域来看,新疆龙头化文旅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仅有西域旅游一家上市公司,缺少一批像华侨城集团、西安曲江文旅集团、北京首都旅游集团、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等这样的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大企业大集团;从营收规模与企业产值上看,作为新疆首家上市旅游公司,西域旅游2023年前3季度的营收仅为1.74亿元,只有华侨城集团1.41%的份额,由此可见,大部分新疆文旅类企业的规模都偏小、集约化程度较低,主要呈现一种“散、小、弱”的状况;此外,从经营范围看,新疆文旅类企业主要以传统的旅游观光类经营为主,在动漫制作、数字文旅、文旅创意、文旅产品开发等方面擅长的企业较少。整体来看,新疆文旅类企业规模偏小、经营较分散,龙头企业与骨干企业的带动能力较弱,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较差,导致难以形成较好的产业融合效益和集聚效应,严重制约着新疆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五)高層次人才严重匮乏,人才队伍能力较弱

人才是驱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战略支撑[8],文旅融合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建设是影响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资源[9]。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新疆的文旅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较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据新疆统计年鉴2021年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新疆文化产业机构数4 874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45 373人;旅游产业从业人员47 591人。整体来看,新疆文旅产业从业人员主要以文物管理人员、文旅事业单位人员、文艺表演人员、旅游景区、娱乐场所经营人员为主,整体文旅行业队伍存在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专业技能较差、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文旅融合发展急需的创意人才、经营人才、领军人才、高端营销策划人员等高层次人才较为不足,既擅长旅游管理、又精通文化的文旅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匮乏。二是数字文旅人才严重不足。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发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更需要科学技术人才的加持。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数字经济人才发展白皮书(2023)》显示,新疆数字经济人才总量21万人,数字经济人才缺口率为26.3%,而数字文旅人才方面也存在较大的缺口;此外,由于新疆地处西部,对新型高科技文旅技术人才的引进更是乏力,数字文旅人才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三是对文旅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新疆文旅各级经营主体对教育培训工作不够重视,促使各类文旅从业人员不能及时补充和更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导致新疆文旅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提升较为缓慢。总而言之,高层次人才的匮乏、人才队伍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新疆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关键瓶颈。

(六)市场运作能力较差,文旅品牌效应待加强

市场营销运作水平和能力是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文旅产业实现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文旅产品品牌效应和市场占有率的主要途径。目前来看,与国内先进文旅产业融合省份相比,新疆文旅产业的营销运作水平和能力还比较滞后,尚有较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文旅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在新疆文旅产业融合进程中,大型文旅宣传主要靠政府牵头与推动,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的宣传相对分散,各产业经营主体之间尚未形成完整的文旅市场营销体系,无法在游客心目中形成连续的文旅空间印象。其次,文旅宣传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新疆文旅产品的宣传以传统媒介为主,主要依托电视、广播、杂志、区域内广告牌等进行宣传,这类宣传方式受众范围相对有限、传播力度不足;此外,在互联网媒体宣传方面,新疆主要通过各地州的融媒体中心进行新媒体宣传,具体包括各地州的新浪微博、抖音账号、今日头条、百度公众号等,但这些账号的粉丝量和营销方式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最后,虽然新疆拥有全国知名度较高的文旅资源,但缺乏培育龙头文旅品牌的创新意识,还尚未形成世界级的文旅品牌,“新疆是个好地方”“新疆礼物”等文旅品牌的知名度还比较低,整体旅游形象还不够清晰,整体文旅产品的品牌影响力还比较小,品牌效应还有待加强。

四、促进新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统筹规划,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为切实解决文旅融合政策规划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新疆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应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在新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新疆应积极探索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基本规律,统筹利用“人、事、地、物、文”五大要素,深入挖掘“大美新疆”文化基因,补齐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短板,着力打造新疆文旅产业的新亮点,加快构建全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其次,新疆应秉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融合发展理念,以“品质化、精致化、现代化、国际化”为标准,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专项规划与配套规划等进行科学编制,并确保文旅相关规划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规划之间的衔接,实现各规划之间的“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统筹发展”,以协同推动新疆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最后,新疆应围绕各项规划,不断推动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优化文旅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办法,出台配套的专项扶持政策、金融优惠政策,为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构筑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以加快推动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

(二)贯彻“大文旅”发展理念,健全文旅融合发展机制体制

针对文旅融合发展机制体制不健全的现实问题,新疆应树立“大旅游、大文化、大产业、大市场”的融合发展理念,不断健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首先,新疆及各地州应贯彻“真融合”的方针,科学制定各级文旅主管部门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行政管理权限,推动文旅厅(局)内部机构的深度融合和改革,不断促进文旅行政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与制度化建设,以不断增强文旅产业的行政管理效能。其次,新疆应借鉴全国先进省市(江苏、浙江)的经验,建立和完善多部门联动与协调的统筹管理体制,推动文化旅游部门与国土水利、宗教、交通、建设、规划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互动,切实解决“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管理”的弊端。最后,新疆应从“大文旅”视角出发,逐步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政府工作机制、投融资机制、市场运作化机制、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等的改革,促进优质文化旅游资源要素在疆内自由流动,通过机制改革与创新为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引擎。

(三)强化全链条产品结构,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为切实解决文旅融合深度不够的现实问题,新疆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努力挖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对接点,打造新的文旅融合项目,增强文旅融合深度,不断形成文旅产业融合的新增长点。首先,新疆应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与大力挖掘,并高效配置数字技术、创意、资本等支撑要素,讲好新疆故事,将新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品优势,推动新疆文旅产业实现更深层次的高效融合。其次,新疆应按照“文旅+”全产业链发展理念,在生活、生产、生态空间中融入更多的文旅元素,推动“文旅+体育”“文旅+演艺”“文旅+康养”“文旅+教育”等新业态发展,不断释放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涓滴效应和关联效应,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文旅供给体系。最后,新疆应以现有的国家级文化和旅游产业示范园区、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示范园区等为依托,不断优化延伸产业链条[10];在深度上,新疆应不断推动文旅产业集群向上下游进行延伸,逐步建立贯穿上游、中游、下游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在广度上,新疆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新疆自贸(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开发西域文化与丝路文化旅游线路,构建世界级文旅产品体系,实现新疆文旅产业的深层次融合。

(四)充分运用现代数字科技,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文旅产业的优化升级,是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文旅产业规模偏小、融合进程较慢、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新疆应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数字科学技术,提升文旅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新疆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AR、VR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大力培育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旅、云旅游等新兴文旅产业,打造文旅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旅融合创意产业园、新兴文创产业高地等,促进高新技术文旅企业的引进、培育和集聚发展,为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创造新的增长点。其次,新疆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吸收+引进”的方式不断扩大高新技术的规模,并注重现代化高新技术与文旅产业的“相互促进+高效融合”,推动新疆文旅产品或文旅融合项目科技含量的不断提升,以提高新疆文旅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最后,新疆应出台财政优惠政策,大规模增加现代数字技术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旅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与华为、腾讯、科大讯飞等科技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提高文旅科技的创新效率,促进新疆文旅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并不断提高新兴文旅业态在整体文旅产业中的占比,以促进新疆文旅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五)构建多元市场经营主体格局,不断强化市场主体建设

针对“文旅类龙头企业少、市场主体建设不强”的问题,新疆应强化文旅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融合发展與融合促进中的决定性作用。首先,新疆应坚持“强主体、增活力、壮规模、增数量”的原则,通过大力推动文旅类国有国资企业深化改革、积极培育航母型龙头化文旅类企业、壮大文旅类民营企业规模化发展、重点扶持文化创意类等中小微文旅企业等举措,构建“和谐共生、良性竞争、优势互补”的多元市场主体格局。其次,新疆应通过税收减免、项目补贴、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式,加大对龙头化、规模化文旅类企业的政策支持,培育建设一批“以文旅经营为主业、以融合发展为特色”的上市企业、领军企业和骨干企业,并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提升新疆文旅市场主体的核心竞争能力。最后,新疆应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鼓励中小微文旅企业向“专、精、特、新”领域发展,不断扩大中小文旅类企业的规模、数量与特色,以最终实现壮大文旅市场经营主体和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目的。

(六)注重文旅人才的“引進+培养+挖掘”,不断强化文旅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高层次人才的匮乏、数字文旅人才不足、培训工作不重视等问题,新疆应通过“引进+培养+挖掘”的三轮驱动模式不断强化文旅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新疆应创新高端文旅人才引进机制,出台《新疆文旅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与行动方案》,瞄准“高、精、尖、缺”等人才需求缺口,打造吸引优秀高层次文旅人才集聚的“绿色通道”,通过“直接引进”与“柔性引进”的方式,着力吸纳一批创新型、科技型、管理型、营销型的文旅融合型高端人才,切实解决新疆高层次文旅人才严重匮乏的迫切问题。其次,新疆应健全本地化文旅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探索“产学研”合作育人的模式,积极与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艺术学院等高校对本地化文旅人才与数字人才进行联合培养,通过增加文旅融合与大数据相关课程和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不断增强在校文旅类与数字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高校成为提供文旅融合发展人才的“蓄水池”。最后,新疆应实施文旅人才专项培训计划,划拨培训专项资金,通过举办“文旅融合发展”培训班等方式,选派行业精英和业务骨干分批次分阶段地去疆外、境外进行深造和“再充电”,不断提升文旅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推动新疆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撑。

(七)构建智慧营销平台,多渠道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

新疆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应注重强势文旅品牌的培育,不断完善营销宣传手段,并尝试构建数智化文旅营销模式,以增强文化旅游宣传的力度和精准度。首先,新疆应探索成立“政府+行业+媒体”的文旅推广营销中心,构建智慧旅游营销平台,通过抖音直播、微信、微博、央视APP等新媒体形式对新疆知名文化旅游景点进行全方位宣传,不断提升新疆文旅品牌的影响力。其次,新疆应强化西域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军垦文化等颇具新疆特色文旅品牌的打造与培育,通过文旅大品牌效应促进区域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然后,新疆应大力举办民族美食节、民族风情文化节、民俗文化节、民族体育文化节、军垦旅游文化节等重要节庆活动,通过开展节事营销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不断提升新疆文旅品牌宣传的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最后,新疆应充分依托旅投会、旅博会、文博会、新疆旅游发展大会等平台,积极向疆内外游客、投资机构对新疆的优质文旅资源、精品文旅路线等做大规模的宣传,不断提升新疆文旅品牌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傅才武.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在逻辑[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73(02):89-100.

[2]黄先开.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动力、策略与路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04):1-8.

[3]眭海霞,韩淼,尹宏.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模式及动力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3(07):54-62.

[4]李景初.河南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例[J].企业经济,2015(02):121-124.

[5]郭旭红.新时代西部地区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21,32(01):186-189.

[6]程广斌,赵川,李祎.新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提升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23(07):64-73.

[7]郭新茹.数字技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逻辑机理与创新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23(11):147-154,164.

[8]方永恒,芦梦荻.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23(08):53-62.

[9]邱汉琴,杜莹莹.新文科背景下数字文旅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旅游学刊,2022,37(08):1-3.

[10]刘洋.文化旅游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维度:延长短链、联通断链、补全缺链[J].企业经济,2023,42(01):124-131.

责任编辑:管仲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Xinjiangs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Chen Fajie  Tian Zilongque  Hong Wen  Wang N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0, China)

Abstract: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ique ethnic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industry is a key measure to cultivate new growth point and form new momentum in Xinjiang, and also a necessary path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Xinjiang. Based on systematical elabor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Xinjiang's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y, the article focuses on analyzing its main problems such as too small overall scale of the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unsound mechanism and system, inadequat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few leading enterprises, poor market operation ability and weak brand effect. Therefore, Xinjiang should take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 overall planning to build a new pattern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adhere to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great culture and tourism” to improve the integrated mechanism and system its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product structure of the entire chain and enhance integration of the industry; fully utilize modern digital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y; build a diversified market operation entity pattern and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arket entities; of culture and tourism talents, and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ure and tourism talents by focusing on “introducing, cultivating, and exploring” talents; build a smart marketing platform to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and tourism brands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Key words: culture industry;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