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选型要点分析

2024-04-08赵皖晓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建筑 2024年3期
关键词:滨湖交通量互通

赵皖晓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0031)

1 工程概况

合肥市方兴大道是连接滨湖新区与西南组团、西部组团间的重要通道,是与沪蓉高速、新桥机场高速连接的快速通道,规划为城市快速路,是快速路网格局中目字快速路网及外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 年滨湖建设初期,交通量较小,为加强新区交通及连接高速出口,方兴大道按主干路标准实施,灯控交口。近年,城市交通量急剧上升、道路网逐步完善,高新、肥西段、经开段方兴大道分别于2014 年、2016 年、2012 年按快速路标准建成。

随着滨湖新区的快速发展,交通量的增加,现状通行能力难以满足高峰期要求,因此需对本段道路进行快速化改造,并完善人慢系统及配套设施。

2 总体方案

本次改建的方兴大道起点为沪蓉高速,终点为包河大道,全长4.7km,规划道路红线宽度80m,为沥青路面,双向十二车道,道路两侧各有50m 绿线。其中广西路西侧主要为居住及商业用地,东侧主要为城市绿地。方兴大道改造后将有效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提升区域环境品质。

本项目采用全高架方案,高架自西藏路西侧起桥,至华山路东侧落地,与徽州大道设置互通立交,与包河大道互通立交地面衔接。

方兴大道与徽州大道交口设计为互通立交,近期仅实施方兴大道主线高架,预留远期互通立交实施条件。

对于互通立交形式选型应注意主要技术标准、用地情况调查、交通量调查、经济比较、互通立交选型这五个要点。

3 规划概况

本文通过对合肥市滨湖新区方兴大道与徽州大道互通立交形式方案设计的研究,分析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选型的要点。

根据《合肥市域“1331”综合交通规划》,全市构筑“一目七连十二射”快速路网体系,方兴大道是“一目七连十二射”快速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目”字形快速环线南端一“横”,实现中心城区快速环线功能,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是连接滨湖新区与西南组团、西部组团间的重要通道,也是与沪蓉高速、新桥机场高速连接的快速通道。

未来的合肥将被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其城市人口将达到千万以上。在合肥主城区,将形成“一目七连十二射”的高、快速路系统。快速路规划总长504.5km,路网密度为0.47km/km2。“一目”由北二环、南二环、繁华大道-天都路-锦绣大道、方兴大道、西二环-集贤路、郎溪路-淝河大道构成;“七连”为魏武路-龙兴路、淮海大道、桥头集路、铜陵路-马鞍山路-包河大道、宿松路、深圳路-徽州大道和金寨路;“十二射”为合淮路、阜阳路、铜陵北路、包公大道、裕溪路、方兴大道(东线)、宿松路、集贤路、繁华大道、方兴大道(西线)、长江西路和蓬莱路。

4 功能定位

方兴大道通过徽州大道、庐州大道、包河大道等南北向道路联系合肥南站、滨湖会展中心、省政府、金融中心、万达城等,承担着重要的交通功能,与轨道交通1 号线、8 号线相交。轨道交通1 号线沿庐州大道布设已建成运营,其中站点位于方兴大道交口东南角,规划的轨道交通8号线沿徽州大道布设。

方兴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是合肥市1331 格局发展、城市组团之间联系、完善城市快速路网、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需要。

方兴大道主要承担对外交通快速转换功能,即通过快速路网与高速公路、省国道加强对外的交通联系;组团间快速连接功能,即空港片区、蜀山区、高新区、肥西县、经开区、滨湖新区、肥东县等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沿线地块交通集散功能,即满足道路沿线交通的“到发性”。

功能定位为具有对外交通转换、组团之间联系、沿线地块交通集散功能的综合性城市快速路。

5 立交选型

设计方案应符合总体规划条件及道路等级要求,明确项目功能及总体目标。本次设计坚持以“以人为本、功能为主、精品提升、突出特色”为原则,将“精细化、品质化、创新化、个性化”理念贯穿于建设全过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主要技术标准、用地情况调查、交通量调查、经济比较、互通立交选型。

5.1 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主线快速路,辅道城市主干路[6-7]。

设计速度:主线80km/h[1-2],辅道60km/h,匝道40km/h。

设计年限:道路15年,桥梁100年。

净空高度:主线高架≥5.0m;地面辅道、匝道≥5.0m;非机动车道、人行道≥2.5m。

纵坡:0.3%≤主线的机动车道≤4.0%;0.3 % ≤匝道的机动车道≤4.5%[1-2]。

5.2 节点互通立交选型设计

5.2.1 用地情况调查

根据滨湖新区路网规划,方兴大道以南徽州大道为快速路,以北为主干道,红线宽80m,双向十四车道,1(BRT 车道)+4(机动车主车道)+2(机动车辅道)车道布置。根据城市立交设计原则,“快-快”相交宜设定向交通[3],以满足快速路之间的交通转换。

现状方兴大道与徽州大道为信号灯控平交口。徽州大道作为连接市区与滨湖新区之间的一条南北向主干道,北向交通量大,且该交口自滨湖新区建区以来就作为重要节点进行用地规划控制。结合交通量分析,本次提出以下两种全互通枢纽型立交方案。

图1 现状实景

图2 现状用地控制

方兴大道与徽州大道交口规划时对互通立交用地已考虑了预留控制,交口东西侧为滨湖换乘中心用地、东北侧为绿地和景观水体用地、西南侧为徽文化艺术展览馆和文体活动中心用地、东南侧同为徽文化艺术展览馆和文体活动中心用地,周边用地出让或设计时均考虑了退让互通立交边界,互通立交用地条件良好,具备实施条件。

5.2.2 交通量调查

①交口流量分析

交口流量分析选取方兴大道早、晚高峰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相应交口流向图如图3所示。

图3 徽州大道交口机动车交通量调查流量分析图

东西直行:承担着对外及组团间交通,交通流量较大。

南北直行:承担滨湖新区与合肥南站、市区方向交通,南北方向呈明显的潮汐现象,早高峰主要流向为徽州大道(北)→徽州大道(南),晚高峰主要流向为徽州大道(南)→徽州大道(北)。

②主要转向功能

西↔北:承担经开区方向、高速出入口与南站、市区方向交通联系,该方向交通量最大。

东↔南:承担包河大道、省政府方向与滨湖新区南部方向、深圳路交通联系,该方向交通量较大。

南↔西:承担高新区、经开区方向与滨湖新区南部方向交通联系,该方向交通量较大。

北↔东:承担滨湖新区方兴大道东段与南站、市区方向交通联系,该方向交通量最小。

方兴大道与徽州大道交口设置全互通立交,交口地面为打开的十字灯控路口,交口东西侧道路红线各拓宽4m。东西进出口均渠化为“6进5出”,交口出口道结合公交停靠站一体化设计。交口处的交通组织主要通过信号灯控制,以达到交通的平稳、有序。

图4 方兴大道与徽州大道交口地面交通

5.2.3 互通立交选型及经济比较

半苜蓿叶半定向型组合立交是由小环道和半定向型匝道组合而成,由于两类匝道组合时可在空间上重叠,从而只需占用立交区两个象限的用地,加之匝道布设灵活、结构紧凑,是城市立交常用的类型[8-9]。

①方案一(推荐)——半苜蓿叶+半定向型3.5层互通立交

立交层次:地面层为方兴大道、徽州大道,地上一层为徽州大道主线,地上二层为方兴大道主线。

立交形式:半苜蓿叶+半定向型3.5层互通立交,第一层为地面层(地面辅道灯控平交),第二层为徽州大道主线上跨桥,第三层为方兴大道主线上跨桥,二、三层之间的快、快联系通过8 个转向匝道实现。

该立交功能齐全,地面辅道及交口打开满足周边车辆集散、转向、掉头的需求,主线高架则保障了穿片区的快速通行,且各方向交通转换方便。立交占地适中,大部分用地位于徽州大道以西,有效避让徽州大道东侧的绿地及景观水面。西侧两个苜蓿叶设置独立集散车道,控制分合流点间距,让转向车辆在匝道上分合流,以减少对徽州大道主线车量的影响。

优点:该立交方案占地适中,大部分用地位于徽州大道以西,能够有效避让徽州大道东侧的绿地及景观水面。

缺点:东→南、北→东为环形匝道,通行效率相对稍低。

图5 互通立交方案一

②方案二——半苜蓿叶+半定向型4层全互通立交

立交层次:地面层为方兴大道、徽州大道,地上一层为转向匝道,地上二层为方兴大道主线,地上三层为徽州大道主线。

立交形式:半苜蓿叶+半定向型4层互通立交,第一层为地面层(地面灯控平交),第二层为转向匝道,第三层为方兴大道主线上跨桥,第四层为徽州大道主线上跨桥。

该立交功能齐全,地面辅道及交口打开满足周边车辆集散、转向、掉头的需求,主线高架则保障了穿片区的快速通行,且各方向交通转换方便。根据路网分析,方兴大道与深圳路、徽州大道、包河大道形成快速路系统,东→南设置定向匝道。

两个苜蓿叶位于立交的东北角、西南角,对称布设,解决南→西及北→东方向交通。设置独立集散车道,控制分合流点间距,让转向车辆在集散车道上分合流,以减少对徽州大道主线车量的影响。

优点:该立交方案东→南、西→北设置定向匝道,方兴大道与深圳路、徽州大道、包河大道形成快速路网系统。

缺点:南→西、北→东为环形匝道,通行效率相对稍低。立交体量相对较大,造价比方案一高。

通过功能、经济、实用等各方面的综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方案一——半苜蓿叶+半定向型3.5层互通立交。

6 结语

互通立交选型应结合规划、周边用地情况、交通量、造价、美观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并且对现场存在障碍做全面调查,从而确定最安全、经济、合理的互通立交形式。

图6 互通立交方案二

猜你喜欢

滨湖交通量互通
基于ETC门架数据的高速公路交通量转换探究
滨湖选煤厂煤泥分选与回收系统技术研究
基于人体五感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为例
编读互通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编读互通
基于动态差法的交通量监测技术应用
小小书法家
高速公路补偿交通量模型研究
基于四阶段法的公路交通量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