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使用者行为特征的精神专科医院设计策略

2024-04-08陈希茜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建筑 2024年3期
关键词:专科医院医护使用者

陈希茜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0031)

1 前言

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表明,2020 年全球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常见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约10 亿人患有精神障碍[1]。在我国,每年约有1.3 亿成年人患有精神障碍[2]。截至2021 年底,我国有660 万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登记在册。然而目前全国精神专科医院仍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患者的服务需求,精神科医疗资源有待扩容。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新建和改扩建精神专科医院项目提上日程。

精神疾病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的人群,存在认知、思维和行为上的失常,特别是重症患者,甚至可能出现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3]。因此医院在治疗方式、管理模式上都不同于其他综合医院。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精神专科医院因其特殊的使用者行为模式,决定了其在选址、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室内设计等诸多方面都难以套用其他医院类型。

如何为精神疾病患者创造一个慰藉心灵的疗愈空间,同时又能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逐渐成为建筑设计师们当下重点关注的课题。文章试图从使用者行为特征的角度,提出精神专科医院的相关设计策略,并以某扩建工程为例进行阐述。

2 精神专科医院使用者行为特征

精神专科医院从使用主体上分为患者、探访陪护人员、医护人员。

2.1 患者行为特征

见表1。

表1 患者行为特征

2.2 医护人员行为特征

门急诊部医护人员和住院部医护人员由于工作内容的不同,其行为特征有较大的区别。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医护人员行为特征

2.3 探访陪护人员行为特征

见表3。

表3 探访陪护人员行为特征

3 精神专科医院设计要点分析

3.1 安全性需求设计

安全性是精神专科医院设计的首要原则,既要保证患者的安全也要保障医护工作人员的安全。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需要通过空间组合、流线组织、装饰装修等方面消除不安全因素,降低危险的发生率。

医护工作区域和患者区域应有明确的分区,防止空间混杂。将住院部、医技部、门诊部的办公室和值班室等医护人员工作生活空间独立成区,进行有效地监管和隔离,严禁患者进入;设置独立的医护通道,在出现意外时,工作人员可迅速回避撤离。

对于走廊、康复治疗室、活动室等患者公共活动区域,在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凹角这类患者易于躲藏的空间,确保医护人员在巡视时,患者在医护的可视范围内。

流线设计要遵循安全、顺畅、便捷的原则。一是缩短护理距离,提高巡行效率,重症病房应紧靠护士站设置;二是让患者和亲友们便于就诊和探视。

精神病患者需要特殊的隔离措施,防止患者自杀和逃逸行为的发生。门窗的设计上结合新型建筑技术,既要采用有效的安全措施,又要避免使用“牢笼感”的传统铁栏杆;不同区域之间合理设置安保门禁、监控和报警系统;在装饰装修上,减少突出的尖锐部位,隔离室这一类特殊房间采用软包装饰;装修部件和家具采用安全材料,紧密固定。

3.2 人性化需求设计

医院环境的舒适性对于使用者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疗愈环境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7],同时也能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8]。

选址是精神专科医院首先要慎重考虑的任务。由于噪声和不良的环境可能会刺激患者,影响康复,因此医院的选址应避开闹市区,选择相对安静、治安良好的地区。同时也应考虑医院的可达性,选择交通便利的位置,方便患者就诊和亲友探视。

医院的空间布局应充分尊重使用者的隐私,让患者及亲友感受到安全感和私密感,让医护人员感受到舒适感。心理咨询门诊避开主要人流,设置单独的出入口;家属探视区是精神专科医院特有的功能空间,一般在病区的入口,要有一定的私密性,营造一个相对放松的交流环境;医护人员工作和生活区域有独立私密的空间,体现对医护人员的人性化关怀。

院区内室外场地体现无障碍设计,道路铺装设计满足安全性和美观性,结合景观丰富建筑各出入口;注重绿化设计,合理布置座椅、景观亭、廊架等休憩设施,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室外活动空间;采用鲜明简单的标识系统,方便对不同人员流线进行引导。

在室内装饰装修方面,应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设计。装饰材料和彩色的选择上避免对患者产生视觉刺激,利用柔和的灯光和室内彩色营造温馨平静的就医环境;家具布置通过适宜的尺度营造浓厚的家庭氛围。

4 扩建工程分析

4.1 工程概况

皖北地区某精神专科医院是安徽省集精神、心理疾病预防、治疗、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精神专科医院。目前医院医疗用房建筑面积27475m2,有综合楼和康复楼2 栋住院楼,编制床位500 张。随着人们对精神卫生疾病的重视,就诊、住院人数逐年增加,现有的医疗空间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医疗卫生需求,同时也制约医院的发展。因此扩建工程亟待提上日程,扩建一期工程建成后将增加急诊区、心理咨询区、医技区以及住院空间,编制床位将增加至900 张,填补目前床位不足的缺口。

扩建工程的项目用地位于医院原址西侧(图1),用地面积为14053m2,基地北侧为迎宾河景观廊道,西南侧为未开发空地,出入口和道路与老院区连接,交通便利。基地地块呈规整平行四边形,地势较平坦。场地东侧的老院区现已建成有综合楼、行政楼、康复楼、员工宿舍区及员工活动中心区。

图1 场地现状图(作者自绘)

4.2 设计理念

作为医院的扩建工程,最重要的是将老院区与新建建筑合理地衔接起来,完善医疗服务功能,满足医疗使用需求。针对项目的背景,在设计过程中,形成优化的设计理念和策略,充分考虑使用者在空间内的行为特征,围绕空间的安全性、人性化展开本次设计,让建筑与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完美融合。

4.3 总体规划设计

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及原址医院的布局(图2),合理布置地块主要出入口。用地北侧为迎宾河,无法开设出入口;用地西南侧均为未开发荒地,离城市道路距离较远,不具备开设出入口的条件;用地东侧为医院原址,原址均在东侧城市道路开设出入口。项目只能利用其原出入口,经过现有院区由基地东侧进入扩建区域。完善的院内道路交通系统将新老病区联系起来。

图2 总体规划分析图(作者自绘)

新建综合楼采用12 层主楼与3 层裙房的总平面布局。南侧裙房设置急诊部、医技部、心理咨询区及后勤保障区,北侧12层主楼为住院部。

裙房与高层住院综合楼通过连廊相连接,形成庭院空间,为建筑自然采光通风创造了有利条件。建筑2 层局部屋顶花园,组织休闲空间,弥补用地紧张导致的地面绿化的不足,满足患者社交需求,为患者提供休闲社交的场所。

用地北侧布置住院部,利用基地北侧迎宾河景观廊道,使病区朝向好,推窗见绿,给患者带来愉悦心情的同时,形成医院周边重要绿化景观,减少噪音对医院的影响。

4.4 单体设计

单体设计根据使用需求,针对不同的人流物流,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交通组织,医患分离、洁污分离,独立设置急诊、心理咨询、住院、后勤污物等单独出入口,降低交通压力,避免流线交叉。

①急诊部

急诊部设置在裙房南侧,靠近基地入口处,急诊患者从医院总出入口通过南侧广场进入一层急诊大厅,增加了急诊的高效性,方便患者24 小时就诊。急诊大厅是进入医院的首要空间,大厅内需设急救、急诊用房、挂号处、药房和医辅用房等空间,设计多跨度的宽敞大厅,减少人流拥堵情况,也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的心理。

②心理咨询区

主要为门诊患者服务,设置于裙房三层,从南侧广场进入大厅后,通过手扶电梯或裙房电梯直达心理咨询区,独立成区,充分考虑患者隐私(图3)。诊室采用单人诊室的布置方式,保证各诊室独立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内部医护走廊相连,外部患者走廊和候诊区结合屋顶花园布置,达到美化医院空间的效果,同时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候诊患者与家属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图3 心理咨询区(作者自绘)

③医技科室

不同于综合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医技部相对占用较少的医疗空间。本项目医技科室由影像、化验、MECT 室等治疗检查室组成,位于裙楼一层的急诊大厅北侧和裙楼二层的医疗区中部,与急诊部、住院部形成明确的三角功能关系,具有较强的通达性,缩短了急诊病人和陪同亲友的就诊流线,尽可能减少了检查途中意外的发生。各科室均采用双走道的形式,有单独医护区域,以防患者攻击医护人员。

④住院部

住院部是精神专科医院设计的核心空间,是住院患者生活治疗和医护长期工作的空间。每层设一个护理单元,医患分流,患者及探视人员在东侧广场通过住院部大厅进入,医护工作人员从医护电梯厅进入,并通过医护专用电梯直达各层护理单元。医护生活辅助区域与患者区域分区明确,保障医护人员的私密性与安全性;病房南北向布置,保持室内自然采光和通风。

康复期护理单元的病房为2~3 人间,考虑到康复期患者自理能力恢复和隐私的需求,在病房内设置独立卫生间(图4)。患者走廊是护理单元内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之一,不仅承担了交通功能,同时也是患者社交活动场所,康复期护理单元的走廊设计为宽敞的大空间,以满足患者在社交活动的需求。

图4 康复期护理单元(作者自绘)

治疗期护理单元(图5),在邻护士站较近的地方设置重症病房,提高工作效率;护理单元西侧设置集中卫生间、盥洗室和患者活动区,便于医护人员的监护和管理。建立一定数量的单人病室,用于隔离病情不稳定的患者,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图5 亚急性症期护理单元(作者自绘)

在病区的入口处设置独立的探视空间,给患者和亲友一个独处的交流场所,保障隐私性的同时又便于医护人员管理。

护士的工作空间主要在护士站,在患者走廊东侧设置护士站,面向患者走廊,视线无遮挡,使医护人员可观察到走廊内患者的活动,降低意外发生率。抢救室和治疗室这些使用频率高的房间,结合护士站布置,缩短护士行走距离。

医生大部分的时间在办公室工作,将医办和值班室布置在北侧,拥有良好的景观面,缓解工作压力。示教室设置在西区病区外,在医生进行病例讨论和教学任务时避免受到外界的打扰,以保护医生的隐私。

5 结语

我国精神专科医院的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院内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患者康复,回归社会。作为建筑设计师,需要兼顾患者、探视陪护人员和医护人员的使用需求,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运用人性化的设计原则,结合前沿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为使用者创造一个温馨的“疗愈空间”。

猜你喜欢

专科医院医护使用者
“法定许可”情况下使用者是否需要付费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抓拍神器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传染病专科医院门诊医保拒付产生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基于德尔菲法的上海某专科医院公开招聘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