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24-04-08杨宗锋

电脑迷 2024年2期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

杨宗锋

【摘  要】 产教融合模式整合了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机会。高职计算机教学兼具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引入产教融合模式后,便于学生知行合一,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优化教学成果。文章立足产教融合视域,分析了其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价值,结合计算机教学短板,提出计算机产教融合教学路径,以期赋能课堂教学。

【关键词】 高职产教融合;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

一、产教融合三大主体关系

产教融合发挥了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的育人合力,为企业融入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提供了机会,便于发挥企业前沿生产资源育人价值,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养人才。此教学理念下的教学主体不单单是学校,还包含企业与行业教育力量。而职业院校与企业则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载体,关乎产教融合措施能否贯彻、落实到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空间的同时,应与学校做好配合,有序推进学校育人工作。如结合岗位工作情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等满足岗位用人需求,并尽可能地细化岗位需求量化条件,制订相应的量化标准。而行业属于引领者,制訂与实施“1+X”证书考试制度,决定职业院校与企业人才培养方向,以及合作方向、合作内容。职业院校是培育人才的前沿阵地,应参考企业岗位需求量化表,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育方案,真正实现产业与教学融合。

高职院校在积极落实“1+X”证书制度时,便于明确产教融合中校企双方权责,发挥各大主体作用,挖掘校企双方创新潜力,积极推行产教融合教学理念。此外,学校也需要从自身情况入手,选择最佳的校企合作方式,优化人才培育路径,提升职业教育成效。

二、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构建

(一)细化课程类别

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1+X”证书融合理念,在进行教学体系课程设计时,需将课程性质分类与学期融合,细化课程为公共课程、拓展专业课程与课程融通课程三大类别。

(二)明确各学期教学重点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确定各学期教学重点。

1. 第一、第二学期

第一、第二学期教学重点为传输理论知识,多为基础通识课程与综合素质课程,如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课或者专业基础课。在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后,为学生顺利融入后续实践教学营造条件。

2. 第三、第四学期

这两个学习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强化学生实践技能。通过开设专业核心课程与设置课证融通课程,提高教学实践性与实效性。专业核心课程以校内专职教师讲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学习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而实训室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融合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多以工作页式教材为主,由教师与一线技术骨干编写与完善,契合当下市场用人需求。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需发挥教师教学辅导作用,在完成课程精讲后,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空间,辅助其在实践中多练、多学、多思考。同时,积极进行教学评价,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引领学生弥补学习短板,提升实践技能水平。

从课证融通课程来看,一方面,需校企合作双方发挥合力,筛选出最符合课证融通育人模式的项目课程,并围绕“1+X”证书考核的知识与技能,对课程进行合理分类,从不同课程方向选定技能证书类型,并运用专业限选课形式,引领学生从兴趣爱好、个人特点、发展取向入手,选择喜欢的课程学习。另一方面,课证融通课程强调校外基地与实践教学为一体。校外实训教学不同于跟岗与顶岗实习,实训目的为授课,以企业一线教师为主、校内教师为辅,向学生展开实训教学。此外,以行业标准与一线技术,为学生组织项目化实训练习,在练习中内化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使学生顺利考取相关证书。

3. 第五、第六学期

第五与第六学期为实习期,是学生运用学习成果创作价值的重要阶段。需学生考虑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与岗位,顺利内化知识与技能,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适应工作岗位,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并为完成实习工作与毕业设计营造条件。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计算机教学策略

(一)搭建校企合作双边教育平台

产教融合重在强调校企间的协作与配合,以实现培养高素养人才的教学目标。为此,学校需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对接平台,通过设置双边教育平台,为学生整合高职院校与企业教育资源,同步检测学生课堂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与知识、技能运用情况,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并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相应经验与报酬,或者培养学生择业观与职业素养。此外,企业是重要的生产实践主体,与市场发展密切关联。高职学生可在企业实践中掌握市场中应用的先进、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以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例如,在学习《项目二电子表格处理》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学情、学生实际情况等,为其选择合适的实践企业,并通过校企双边教育平台,动态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实习中的表现。

(二)校企对接,打造人才选聘新模式

计算机更新迭代较快,若学校仅仅依靠传统计算机课程教材内容组织理论教学,难免与市场需求脱节。为此,高职院校可以企业为切口,采用直接选聘方式吸纳人才,由一线专业人才担任计算机科目教师,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行业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市场发展趋势,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基于此,高职院校可依赖科技发展进程、社会市场需求等,组织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亦可聘请一线计算机技术人才任教,向学生传授时下最新的理论知识,或者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技能。

(三)关注师资建设,组织线下企业实践培训

尽管多数校内计算机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因长期脱离一线岗位,积累的实践经验有限,不利于强化理论知识、技能与计算机企业、市场需求间的融合。为此,高职院校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关注教师实践培训,引领教师融入企业生产,在一线实践中掌握市场、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为优化与完善计算机学科人才培育方案提供依据。

(四)构建主题性产业实训基地

为优化产教融合教学成果,学校应积极构建产业实训基地,优化学生计算机实践学习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此外,学校可通过产教实训基地实现教与学的持续性发展。当下,部分高职院校以实训基地为依托,组建了计算机实验室,为学校研发与创新计算机软件提供便利,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短板。

(五)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视域下,计算机教学模式具有了多样性,以下内容分析了常见的分段式教学模式与“学赛”教学模式。

1. 分段式教学模式

分段式教学包含了教学时间分段与教学内容分段,在合理设定教学内容后,有序着手课程安排,在遵循教学制度基础上,实现师生、部门间的通力协作。具体措施如下:

(1)合理设置专业。结合市场需求调研结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保障专业设置符合行业与市场发展需要。在选定专业相关联产业基础上,分析出产业与岗位对人才素养与技能要求,优化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培养出高素养、高技能水平的人才。在設定课程内容时,应该保障课程内容符合培养岗位人才的切实需要。

(2)合理设定教学周期。分段式教学模式下,可将一学期18周的教学细化为四个教学时段,包含2个3周教学段,2个6周教学段,共108课时。教师可从教学内容、学情等因素考虑,确定出最佳教学内容安排顺序。

(3)确定单元教学时间。分段式教学模式下,可将教学时间限定为4节课,在单元教学时间内,合理安排教学项目与内容,并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突出教学内容连贯性与整体性。

(4)教学实施对象与评价。分段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综合素养、职教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需其熟知教学内容。从实施对象来看,需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多适用于二、三年级学生。分段式教学周期短,教学内容众多,可突出评价方式多元性,即在教师评价基础上,引领学生互评与自评。此外,可融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在关注学生期中或期末成绩基础上,亦应综合考量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学习态度、日常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学赛”教学模式

学习、比赛是相辅相成、互通互联的学习过程。一是将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人才培养融合,可依托完善的人人参赛、逐级参赛的“教赛”相融机制,实现以赛促学,以赛强技。教师可将技能比赛贯穿到教学全过程,强化竞赛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二是学校可设定竞赛保障与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与教师积极参与到各类技能大赛中。在良好的比赛风气或人人参赛环境下,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亦可将技能比赛与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相融合,将比赛模式引入到专业教学或者实训演练中,在比赛中检测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并将教学内容融入比赛过程,实现以赛促学。三是将“赛学”模式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融合,丰富实训项目,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考取“1+X”证书的自信心,调动考证积极性等。教学实践表明,将技能竞赛项目与课程教学相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升探究力与创新力。或者,在竞赛中融入小组合作方式,引领学生在团结协作中完成既定的比赛项目。

总体而言,学与赛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拓宽了教学路径,对教师执教能力、职业素养等提出更高要求。其应通过自主学习充电,掌握更多丰富的专业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实践技能,并在融合考虑行业与专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完善成长方案。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模式下,合理协调学校、企业与社会三个教育主体间关系,可实现产教融合、产证对接、课证融通。围绕“1+X”证书制度,学生能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技能水平与岗位胜任能力。在校企合作基础上,企业可参与到学校育人工作中,亦可向学校提供核心技术与资源,实现技术、课程实训一体化教学,培养出适应企业与市场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人才。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师资力量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教学成效。为此,学校应强化人才培养,提高教师产教融合能力,组建一支有理论、懂技能、了解市场与行业发展需求的计算机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宋义勇.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科技风,2023(29):85-87.

[2] 郑美容.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岗课证赛一体化”双元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2023,33(05):28-32.

[3] 杨平,陈丽,蔡文博,等. “1+X”证书制度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合的策略[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3):39-43.

[4] 李朝. 试论计算机专业“1+X”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3,25(04):70-74.

[5] 刘兴波,都春.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5(03):67-70.

[6] 彭姣. 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技工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 信息系统工程,2023(10):166-169.

[7] 曹水莲,柳佳刚.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 经济师,2023(10):209-210+262.

[8] 蒋文荣. 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人才培养之新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3,25(01):137-140.

猜你喜欢

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探讨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分层互动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探究
中职计算机word教学难点研究
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