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双减”,多元共融

2024-04-08周永芹王高翔

电脑迷 2024年2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

周永芹 王高翔

【摘  要】 国家根据教育现状,提出了“双减”政策,使得“减量提质”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确保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提升作业的有效性与高效性。因此,作业设计成为提高学习效果的核心要素。“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聚焦多元共融,以实现作业的减负增效。

【关键词】 “双减”;多元共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关注作业目标的多维度

(一)明确作业目标

在设计作业时,首先要明确作业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维目标、情感目标等,教师布置作业要具有相应的目标,以确保作业能够全面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思维的提升和对数学情感的保持。

(二)注重作业过程

教师应对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及作业态度给予关注。例如,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教师的规定,保持字迹规范、工整,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字迹、规范程度来掌握其做作业的态度及对数学的热爱程度。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及时奖励,引导学生注重作业过程,注重思考过程,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作业与课堂相互促进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来实现课堂与作业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及时巩固,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与课堂内容相互补充,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将数学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互补充,使学生通过作业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业与教学进度应保持协调,教师在制订作业时,需确保作业的难度和进度与课堂教学的难度和进度相协调,使学生能逐步掌握课堂知识。作业与课堂评价要相互配合,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使作业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相互协调,让学生能通过作业获得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提升学习成效。同时,在课堂上也要及时反馈作业,及时评价作业做到“有布置有反馈”,让作业起到督促课堂的效果。作业与课堂活动还要相互促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使作业与课堂教学活动相互促进,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经验。

作业设计与课堂互相促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旨在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策略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考虑到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进度,使作业与课堂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二、注重作业内容的多样性、作业形式的多元化

(一)基础题型

教师布置作业需充分考虑所学知识及学生实际水平。针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基础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为鼓励其学习兴趣,避免布置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题目,同时需布置一定数量的基础题目。

(二)拓展題型

教师布置作业时,针对学有余力、愿意探索的学生,要设计一些思考题、分析题、综合题等,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思考。拓展题一般具有较强的思维性,当学生成功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时,便能体会到攻坚克难的喜悦,从而锻炼思维能力并激发求知欲望。

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之后,教师可布置以下的题目,来提高学生对线段的充分认识。

例: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学生在数角的过程中,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同时又理清思路,拓宽思维。在数完后,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当学生具备独立解决此类具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奖励,激发其探索精神。

(三)实践题型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自主前往超市购买文具或者生活用品。在实际的购买过程中,学生可体会物品价格、总价、付款与找零钱等问题。此外,还可引导学生记录购物、旅游、家庭开支等数据,通过数学计算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体验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创意题型

为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创意作品中,可以布置具有创意性的数学作业,此类作业一般具有综合性,适合时间充裕的周末或者假期。数学创意性作业包括数学手抄报、数学小报、数学思维导图、编写数学故事等。这样的数学作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数学手抄报是一种让学生制作纸质或电子报纸,来展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成果和兴趣爱好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数学手抄报来提高数学素养,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数学手抄报的制作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在制作数学手抄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数学资料,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此外,数学手抄报还可以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继续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作业内容的多样性,作业形式的多元化,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现日常作业的分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作业的减量增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作业与生活的联系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例如,当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可以让学生计算生活中物品的面积,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

题目1:请你量出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整厘米数),并计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题目2:请你量出家里餐桌的长和宽(整分米数),并计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布置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物品,并仿照着动手做一个。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同样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知识时,还可以利用同样的实践性作业,来让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三)利用生活素材或者资源设计数学题目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如照片、图表、数据等,设计一些数学题目,这样的题目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题目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学习“比和比值”知识时,可以布置以下作业。

题目:请你在家里找到自己或者家人的一张照片,测量出照片的长和宽,并求出长和宽的比和比值。

这样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完成的过程是轻松快乐的,而且巩固了知识,提高了效率。

(四)利用生活场景开展数学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来讲解数学知识、设计作业。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通过讲解购物、做饭等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入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场景,如超市、公园、社区等开展数学活动。例如在学习“位置”时,教师让学生课下画一幅学校附近的地图,画好之后再用数学语言描述不同场景的相对位置。在完成此项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既理解了东南西北,也体会了不同场景之間的位置关系。在具体场景的描述中学习了位置、方向,并了解位置具有相对性。

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数学作业与生活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四、鼓励作业具有探究性与操作性

作业设计应布置一些探究或操作性问题,以促使学生在团队中展开讨论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学习《找规律》时,布置以下作业,让学生探究内在规律与联系,培养举一反三的数学思维。

例: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字母或图形,并说明理由。

1,1,2;1,1,2;____,____,____。

A,A,B;A,A,B;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此类探索性题目可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实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感悟具有规律性的事物,无论是用数字还是用字母或图形,均可反映相同的规律,为以后学习“字母表示数”做好铺垫。

再例如,二年级数学上册,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以下题目,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

题目:“动手操作一下,把一张长方形纸沿一条直线剪去一个角,剩下的部分有几个角?”

如图1,剩下的部分有5个角,其中有3个直角。

如图2,剩下的部分有4个角,其中有2个直角。

如图3,剩下的部分有3个角,其中有1个直角。

此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操作,根据剪切位置的不同,得出各异的结果。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数学发散思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会,巩固所学知识,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教师可以布置以下操作性作业。

题目:请同学们利用硬卡纸制作一个长方体礼盒,记录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厘米作单位),如果给这个长方体贴上彩纸,请计算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彩纸。

这样的操作性作业,作业内容生活化,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强调作业评价的全面性

作业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作业评价的实施。评价过程需确保及时、全面且客观。数学作业评价既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需关注其学习历程。要想深入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教师首先要对作业本身有所掌握,包括作业的数量、内容和难度等。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提倡教师提前做一遍,以了解作业的质量和用时,这就是有布置就有掌握;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就必须要收,有布置就要有收,有收就有批改,有批改就要有反馈;有反馈就要有订正,让学生从错题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学生的作业教师要全批全改以让作业形成闭环,有始有终,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完成的质量。

日常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评价多元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要及时、客观真实,并要结合思考过程、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让作业评价起到调动性、激励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蔡雅芳. 聚焦“双减”多元共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 试题与研究,2023(22):179-181.

[2] 马愉翔. 《举一反三》系列教辅品牌建设研究[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20.

[3] 赵娜. 小学阶段过程目标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发展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4,25(01):25-30.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