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探索与实践
2024-04-08张威杨光张晓红
张威 杨光 张晓红
[摘 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的重点教育内容,也是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拓展。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课中,专业课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力量,承担着组织课程思政活动、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工作,其课程思政能力是有效实现课程思政工作的关键。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开始重视对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但在具体的探索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落实高职院校育才育人的发展目标,本文对目前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当前能力提升中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提升教师思政能力的途径和措施,以组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课程思政教学队伍,为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人才的培养目标已从技术人才的培养转变为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下,高职院校不断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高校课程思政工作开展中,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是课程思政工作质量和效果的保证,课程思政能力,实质上是就是育人的能力,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因此,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应以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为重点,不断探索能力提升的方法与途径,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价值,有效推进和落实高校的思政育人工作[1]。
1 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首先,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能够为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学任务提供保障。新时代要求教育以立德树人作为基本任务,除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2]。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而课程思政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来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同时,还要求专业课教师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渗透进课堂教学中,积极挖掘思政元素,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充分发挥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以有效发挥其引导作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与发展[3]。
其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能够借助网络获取到各种信息,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其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发展,更关系着我国的未来发展。然而,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判断能力,因此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迷失自己[4],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在教学中除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外,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综合素养的培养。要想培养高素质人才,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将思政工作贯穿专业课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的落实,使思政教育渗透到高职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承担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则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能力,将培养学生的素质与知识技能教学相结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同时也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最后,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能够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落实。长期以来,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将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交给辅导员和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随着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对于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注重道德修养和品质,并要求将人才素养培养落实到各门课程教学中。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思政教育仅仅依靠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是具有较强的局限性的,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承担起培养全方面人才的教育职责。专业课教师需要在传授专业课知识的过程中有效渗透进思政元素,將专业知识作为载体,以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的价值。在专业课教学中,只有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才能够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将思政教育落实于教学的全过程,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的落实。
2 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要求
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开展中,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效果。在教学改革背景下,越来越重视课程思政的推进,对于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首先,课程思政能力要求教师能够将专业知识与素养进行有效融合。课程思政工作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传递转化信息的过程,教师只有自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才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能够实现在知识、技能教育过程中融入思想道德、价值观等的引领,将其纳入教学内容,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传道”作用。另外,教师的道德修养、政治意识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能力的发挥,教师要具备正确的政治信念、坚定的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具备爱国情怀。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做到为人师表,在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保证课程思政的落实[5]。
其次,课程思政能力要求传统与新兴的碰撞。保证课程思政工作的质量不仅仅要求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还需要保证教学内容与目标的科学性。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分析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而在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下,专业课程教学也应具备一定的价值引领作用,保证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相适应。课程思政是在各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实现传统与新兴的碰撞。因此,专业课教师应掌握新兴的教学理念,逐步确立集能力提升、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于一体的教学目标,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
最后,课程思政能力要求具备理性与情感的共鸣。课程思政工作面对的是班级所有学生,学生之间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兴趣、情感、性格等都有所区别,而其情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中知识的输入效果。专业课教师应在思政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进行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理性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其情感的波动以及价值观的变化,及时对学生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课程思政工作中,教师既需要关注理性的知识,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等,促进理性与情感的共鸣,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
3 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
3.1 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课程思政效果的提升,需要依靠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应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缺乏,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无法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创新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效地进行融合,在教学中渗透思政知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学方式方法也体现出了信息化、智能化的特点,专业课教师可应用信息化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而获得教学质量的提升[6]。
3.2 课程思政意识缺乏
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具备一定的课程思政意识是课程思政开展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课程思政意识,才能够有效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虽然近年来教育工作中一直在强调课程思政,但仍有部分教师没有正确了解课程思政,仍然以传授知识、提高技能为教学重点,忽略了课程思政教学。甚至部分教师仍然保持传统的教育观念,一味地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和素养方面的发展,这样的教学理念与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相悖。由于教师缺乏课程思政意识,而使得课程思政教学停留于表面,无法实现深入教学。在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尤其是理工科专业教师缺乏政治理论认知,没有将自身教育理念与党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因此,需要关注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提升,以更好地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7]。
3.3 课程思政开展中缺乏协同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校教育可分为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大体系,专业教育以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提高学生技能为主,而思政教育更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课程思政工作就是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以发挥其协同作用。自课程思政概念提出后,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始进行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与探索,但从目前来看,其融合协同效果并不理想。课程思政的推进需要有效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进而将其渗透于教学中,而是更多地在教学中穿插进思政教育,并没有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总的来说,目前的课程思政教学缺乏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调作用的发挥,而使得两者未得到真正的融合。
4 提升专业课课程教师思政能力的有效策略
4.1 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积极开展育人工作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的基本教育任务,高职院校应积极落实这一理念,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在管理工作中,注重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使教师具备课程思政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力,进而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方式。增强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使教师能够自主、自发地进行思政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升中,可组织定期的课程思政培训和讲座,通过专业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使其能够自发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另外,应及时更新教师考核评审制度,将思政教学纳入评审内容中,对教师的思政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估,以激励教师不断提升思政意识,积极开展思政教学,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8]。
4.2 深挖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丰富思政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要求在教学中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渗透进教学中,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够促进课程思政工作的落实。例如:在实训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渗透进工匠精神;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专业历史出发,挖掘创新意识、爱国精神等,通过思政元素的渗透使得课程教学能够实现育人育才的统一。在课程思政工作中,一方面,教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逐渐构建系统的思政教育内容,促进课程思政教学的系统化;另一方面,教师渗透思政元素,进而为学生构建积极良好的教育环境,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通过思政元素的渗透,能够逐渐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实践教学中,可通过具体的实践引导学生感悟红色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品质的引导,以提高思政育人的效果[9]。
4.3 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能力,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落实
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工作,需要专业课教师进行工作的落实,而专业课教师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考虑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课程思政能力。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教师的育人作用,应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使教师和工作人员充分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在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学校各部门以及各课程教师应加强交流与沟通,提升课程思政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教师应不断将专业学科知识与思政内容相融合,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与教育者,对学生发挥着榜样作用,因此更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师风,以发挥言传身教作用,给学生以积极正向的引导。教师自身需要意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从自身做起,才能够更好地影响和引导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教师师德师风的管理和建设,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保障。
5 结语
专业课教师不仅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将两者有效地融合起来,才能够保证课程思政工作的落实。提升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首先,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使其能够自发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其次,要求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丰富教学内容;最后,教學管理中,仍需要以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作为重点,推进思政教育落实,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温忠斌,仇怀凯,闫长艳.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发展:价值、向度与路径[J]. 机械职业教育,2023(6):58-62.
[2]娄桂玲,潘妍,李建荣. 高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2):79-82.
[3]汪秀琴,刘炯,江国华.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基于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视角[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1):114-118.
[4]赵书红.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与提升路径研究[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20(6):49-53.
[5]罗张伟. 高职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人身保险”课程为例[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35(3):108-112.
[6]郑宏亮,戴琨,董瑞佳,等.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20(2):80-83.
[7]钟斌,任茵. 高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实践困境与提升策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2):70-77.
[8]李艳艳,周红蕾,穆洪云等.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与提升路径探索[J]. 教育观察,2021,10(46):19-21,91.
[9]乔兴媚,姜志坚,徐春梅. 高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的理性审视与对策研究[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1,23(3):84-88.
[项目名称]2023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SKL-2023-1102);河南省2023年度医学教育研究项目“医学类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探究”(项目编号:WJLX2023193)。
[作者简介]张威,男,河南商丘人,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研究。
杨光,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生涯规划教育。
张晓红,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基礎医学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