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4-04-08郑燕鸿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学习任务群初中语文

摘 要: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试教育环境下,每一年中考所绕不开的考点,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滋润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初中学校在古诗文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作者尝试导入学习任务群的办法,在“双减”背景下探讨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相关研究内容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古诗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7-1737(2024)03-0044-03

学习任务群本身是建立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鉴于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重要地位及关键作用,很多专家和学者一直在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质量进行研究,尝试将学习任务群的建构和古诗文教学结合。这在“双减”背景下更具有特殊意义。

一、新课标导向下的学习任务群建构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教师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且对核心素养重新进行了概念的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进行语文实践过程中所积累、建构,能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文化自信、语言应用、审美创造以及思维能力的综合呈现。可以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被赋予更多内涵,强调学生要在综合实践的氛围和环境下提升语文综合实践能力[1]。

为了达成培养初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重要目的,《课程标准》同时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全新的内容和要求,强调以生活为基础,依托语文实践活动,以多样化的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包括情境、内容、方法以及资源在内的多重要素,设计学习任务群,强调让学生在情境任务中掌握知识,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与此同时,随着“双减”的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减负”倡议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相应地,也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聚焦课堂,优化课程设置,向有限的时间要效率,要质量。可以说,无论从当下我国既有的教育环境来看,还是从现行的教育政策、制度来分析,学习任务群的建构对初中生而言,都有较强的适用性[2]。

二、学习任务群对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一)契合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出发点在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他们在挑战和探究的过程中突破思维的局限,这为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3]。首先,学习任务群活动强调认知与情感的统一,这与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规律相吻合。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挑战和探索达到思维的拓展。这既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其次,任务导向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学生投入一定的情感,这将更有利于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推进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与环境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最后,学习任务群的特点之一是“情境性”,这意味着在任何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来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学习任务群活动,教师可以驱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初中语文教学的需求。因此,学习任务群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对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二)彰显语文教学的本质

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能够深入彰显语文教学的本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学生参与到各种实际的学习任务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挑战中成长[4]。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增强创新意识,还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任务群模式下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到语文学习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对深化语文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探寻乡土文化”为主题的学习任务群设计为例,学生将被分配到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被分配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如收集本地的民间故事、采访老一辈的生活经历、以摄影等方式记录乡村的自然风光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增强语文技能,并在交流、讨论和合作中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对各种挑战。

三、“双减”与《课程标准》结合背景下的初中古诗文学习任务群应用案例

本部分笔者将以《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为例,借助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带给学生生动有趣的课堂体验,同时坚持以任务为导向,对整体教学思路进行优化,在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同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桃花源记》通过关联理想和现实,将世外桃源所拥有的宁静、平和与现实生活的混乱、动荡进行了鲜明对比,向往之余更有不满,期待之余更有叹息。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会对学生感知即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在进行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的原则就是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目光,让他们跟随情境走进即将学习的语文世界中。鉴于《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特殊主题,一方面,笔者特地设置了“我眼里的幸福生活”主题讨论活动,同时利用剪辑软件,将战争的新闻照片与社会新闻影像组合,制作出时长在2分钟以内的短片,让学生在观看短片之后展开主题探讨。这个导入环节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伴随短片的背景音乐,陷入思考,去思考究竟怎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和处在战乱环境下无法继续读书的孩子相比,和那些流浪的人相比,和那些因为家境困难不得不早早承担生活重担的人相比,我们如今的生活是不是“奢侈”,是否已经足够幸福。此外,笔者通过情境触发学生的反向思考,即作者陶渊明的文字寄托着怎样的向往,为什么后世人会直接从《桃花源记》中引申出“世外桃源”这样美好的成语——《桃花源记》真的仅仅是一篇“歌颂美好生活”的文章吗?

通过最初的情境创设,学生会对即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产生初步认知,会基于自身的知识理念和思想维度,产生对新问题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积极性。对于教师而言,这个导课的过程已经渗透了很大一部分有关《桃花源记》的主题,当学生建立在如此认知的基础上展开后续学习时,本身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感也会有所减少,也降低了后续理解和学习的难度。

(二)设置任务,聚焦三维课标

学习任务群实施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围绕《桃花源记》的三维课标,笔者依次设置了三个任务群,分别是“基础阅读完成课文翻译”“了解文章中的写作手法”以及“感受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精神世界”。这三个任务群分别映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而且层层递进。每个大的任务群下还包括更为细致的任务。比如,“基础阅读完成课文翻译”的任务群中还包括“读准字音”“古文今译”两个分解任务;“了解文章中的写作手法”任务群中包括“白描”“虚实结合”“对比反衬”三个任务;“感受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精神世界”则包括“走进读者”“情感世界”“时代风云”三个任务。在具体围绕每一项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笔者又设置了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问题。比如,在教学“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时,笔者提问:“陶渊明用精神世界里的美好来反衬现实生活中的战乱和动荡,这种对比的手法你是否曾在其他诗人或者古代作家的作品中也看到过?”该问题带有一定的引申效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古诗文储备和知识。抨击、反讽的表达方式是古代很多创作者的惯用手法,也是他们表达对当朝统治者不满时的惯用表达。该问题的提出会有助于学生从更多的古诗文案例中去感受这种“手法”,看似问题散乱,但是也聚焦主题,能够让主题教学沿着《课程标准》的既定要求,按照任务推进的线索有条不紊地进行。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情感会跟随一个个任务不断变化,核心素养也会伴随这样一个过程而得到培养和提升。

(三)整合设计,提升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初中古诗文教学强调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诗文的文学内涵及文化精神,在积累文言文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将阅读和赏析进行组合,实现理性学习和感性阅读的双重推进。

比如,在“情感世界”这个任务中,笔者为了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特地利用多媒体引入了福州本地的“桃花源”,虽然和陶渊明所在的时代遥距千年,社会环境和风土人情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福州本土的“桃花源”,同样有着迷人的景色、淳朴的民风。在通读课文之后,笔者让学生提炼课文中所提及的词汇和短语,用来描绘眼前所见的“桃花源”,指出哪里体现出“土地平旷”,哪里表现出“阡陌交通”,让学生利用在课本上所阅读的古文内容,真实地描绘出一方风景。当学生看到这些片段时,笔者还随即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你的情感是怎样的,对这样的风土人情你有着怎样的感觉?我们是否可以类推,千年以前,陶渊明先生所期待的世外桃源有着怎样的景色?在这样一个环节,学生既巩固了文言文的含义和部分字词的使用方式,又通过这些内容领略到文辞之外的情感内涵。此时,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四)自发合作,提高学习实效

自发合作可以理解为学习任务群应用的催化剂,是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助推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主动意识,让他们在感知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作完成每一个任务群中的每一项任务[5]。

比如,在《桃花源记》的第二课时,教师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的形式,去完成“时代风云”这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思考陶渊明所处的历史背景。学生通过讨论和研究,可以感受到陶渊明所处的东晋时代时局动荡不安,短暂的太平无法抵挡整体的混乱,政治的腐败、门阀之间的混战,导致真正在朝堂上发号施令的都是贵族或门阀士族之后。森严的门阀制度使众多有志之士无法在那个昏暗的时代一展抱负,只能悲愤、痛苦,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时代一天天腐朽和堕落下去,偏偏自己还无能为力,无法改变这样一种局面。《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景象反映出陶渊明期待怎样的生活?“武陵人”第二次寻访桃花源未果又反映出怎样一种遗憾?在小组互动讨论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示“武陵人”第二次寻访桃花源未果,表现出陶渊明想要寻求宁静生活而不得、想要摆脱乱世而不成的无奈,甚至认为当时的统治者没有能力维持朝局稳定,让百姓安居乐业。又如,在教学“虚实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文章中实写和虚写的部分。部分学生在经过小组讨论之后,认为《桃花源记》的虚实结合不仅是部分实,部分虚,还在于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武陵人”去桃花源的过程是一次亲身经历,却又因为最后的“不复得路”,让所谓的“桃花源之行”恍若一场梦境;桃花源中宁静、安逸的生活看似一场梦境,在陶渊明的笔下,在陶渊明所熟知的历史中必然存在过。由此可知,在陶渊明的笔下,虚实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二者相伴而生。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面对学习任务群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与模式,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在审视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对现有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局限及不足做出必要的优化及调整,同时认真思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及要求。“双减”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浩瀚的古诗文海洋中,感受到中华文明之美和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尉志华.基于学习任务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设计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3):79-81.

于瑜.论“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特征[J].语文建设,2022(7):37-39.

刘贝佳.初中古诗词学习任务的设计范式: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研究[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44(1):42-54.

冯结碧.巧设语文学习任务群 构建小古文高效课堂[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1):65-67.

施凌云.借力学习任务群优化古诗文教学[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47):94-95.

作者簡介:郑燕鸿(1980.10-),女,福建福州人,任教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漳港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区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学习任务群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