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黔南州品牌强农实效对策探究

2024-04-08余湖波张仁贵

广东蚕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黔南州农产品农业

余湖波 龙 风 张仁贵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 贵州都匀 558000)

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农业市场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是适应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战略选择,有利于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生产要素更合理配置,催生新业态、发展新模式、拓展新领域、创造新需求,促进农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本文全面梳理、分析黔南州农业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为黔南州农业品牌发展提供参考。

1 黔南州品牌强农现状

黔南州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带,有“生态之州、幸福黔南”的美誉。黔南州自然环境良好,州内多种气候交汇,生物群落边缘效应明显。山间盆地和河谷洼地相交组合,不同的海拔、多样的地形、丰富的气候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黔南州发展立体特色生态农业提供了优越条件。因此,黔南州是生产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和畜牧等有机农产品的天然场所。

1.1 农业主导产业名列前茅

2022 年上半年,全州生猪存栏、出栏分别为197.95 万头、114.56 万头,产值26.86 亿元;茶园投产面积120.2 万亩,产量3.52 万t,产值84.99 亿元,都匀毛尖品牌价值达43.74亿元;蔬菜种植面积235.5万亩,产量280.9 万t,产值92.04 亿元;提质改造果园8万亩、刺梨8 万亩、中药材3 万亩[1]。

1.2 农业品牌数量取得新突破

黔南州围绕茶叶、蔬菜、生猪、刺梨、水果、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发展力度,提高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申报效率,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认证,积极争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2021年,全州新增绿色食品10 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 个。截至2022 年6 月,全州建立农产品合格证试行主体名录786 家,全州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1 家,全州绿色食品43 个,有机产品95 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6 个[2]。

1.3 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

黔南州以坝区、重点农业园区为载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项目重点,谋划招引一批实力强、品牌亮、影响广的国内大型企业和集团来黔南投资农业产业。长顺县和独山县先后引进并扶持培育了贵州富之源集团、桂林力源集团、贵阳农投集团、广州江楠集团、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了当地养殖、果蔬等产业的发展;福泉市引进广州温氏食品集团、大北农集团等上市企业,全力构建集扩繁养殖、育肥养殖、屠宰加工、饲料加工、无害化处理、粪污综合利用等为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体系;贵定县引进贵阳南明老干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全县蔬菜(辣椒)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龙头企业数量增长明显,截至2021 年底,全州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州级龙头企业分别为5 家、147 家、210 家[3]。

1.4 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显著

截至2022 年底,全州培育了都匀毛尖茶、长顺绿壳鸡蛋、龙里豌豆尖、贵定云雾贡茶、福泉梨、惠水黑糯米等区域公用品牌,通过不懈地打造,品牌价值获得新提升。其中,都匀毛尖茶凭借其卓越的品质,荣获了中国十大名茶、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中华老字号等称号;罗甸火龙果在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长顺绿壳蛋鸡被纳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取得了全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 黔南州农业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黔南州基于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农业品牌虽已在部分领域取得良好成效,并具备显著的后发优势,但同样面临一系列挑战。

2.1 全产业链发展短板还比较明显

一是部分农业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牛羊产业规上企业数量少,优质种牛及杂交牛供应不足,主要依靠从省外购买杂交牛进行育肥,购置和运输成本较高。粮食和蔬菜规模化种植面积占比不高。二是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生猪的精细分割能力虽然处于全省前列,但食品级的精深加工产业线尚未建立。全州的蔬菜加工企业中,开展辣椒酱、番茄酱、火锅底料、糍粑辣椒等调味品生产精深加工企业数量较少;茶叶特别是大宗茶加工能力与现有茶园规模不匹配,而如超微茶粉、茶多酚等精深加工产品领域目前仍然是空白。

2.2 农业专业人才不足,经营主体小、散、弱突出

一是农业人才结构性短缺。农业现代化涉及农田建设、农业水利工程、山地农机化、农产品加工等10个专项,截至2021 年底,全州农业机械专业人才仅有25 人、农产品加工仅66 人、农业工程与信息化仅有50 人[3]。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需发展。目前,全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为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机制、体制上尚未发展完善,尚存在规模较小、经营不规范、财务不健全等问题,与现代农业高质量品牌建设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

2.3 品牌管理不足,品牌价值仍有待提升

在品牌营销推广方面,黔南州农业经营主体对民族文化资源和特色资源的利用整合能力欠缺,加之受传统小农自给自足观念的影响,对农产品品牌宣传和保护意识不强。在品牌规划、管理、运营、宣传、推广、投入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力度不强、资源分散、推介形式单一、渠道缺乏等问题突出。例如,黔南州的区域公用品牌中,仅都匀毛尖茶、福泉梨等少数品牌每年定期开展“茶人会”“梨花节”等品牌宣传活动,其余大部分品牌营销传播渠道、推广频次、保护力度都有待加强。

3 提升黔南州品牌强农实效的对策建议

按照政府部门的安排部署,深入实施“绿博黔南”品牌建设工程,突出黔南州农产品“绿”“博”特征,探索形成“生态、健康、精品、高效”山地农业品牌可持续发展“黔南模式”,推动黔南州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水平显著提高。

3.1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品牌强农之基

农业产业是农业品牌发展的基础,品牌强农的前提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高度发展。

一是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强化产业链的延链补链,针对畜牧业,尽快补齐精深加工短板,加快引进培育屠宰、深加工以及有机肥生产企业(项目),力争双汇等知名企业落户黔南。针对茶产业,重点推动茶园标准化、良种化、宜机化、生产绿色化,完善茶产业路和茶青市场两大设施;要着力突破瓶颈,引进大宗茶加工企业,提高茶叶下树率,增加茶叶综合效益。针对果蔬种植,扩大优势单品规模,拓展高附加值精品蔬菜,加强保供基地建设;围绕火龙果、葡萄、柑橘(蜜柚、脐橙)等优势单品,实施“千亩村”“万亩片”提质增效工程,建成一批优质精品水果生产基地;例如,刺梨种植,促进刺梨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打响“贵州刺梨·黔南原产”公共品牌。

二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实施黔南州匀南灌区、惠水县雅水灌区等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并积极争取实施瓮福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节水工程,推进灌区主干管渠的建设改造,着力提升灌溉管网的输配水平。以坡度在15°以下集中连片耕地为重点,按照“五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的要求,高标准推进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宜机化等建设。加快福泉凤山、罗甸林霞、平塘五里坝等各类型骨干水库建设进度,着力破解荔波拉寨、平塘擦耳岩等水库征地移民滞后的问题,推动水库尽快建成投入使用,着力提升水源供给能力。

3.2 加快推进农业专业人才和经营主体培育,凝聚品牌强农之智

一是在农业专业人才方面。建立健全机制,持续改善人才结构。(1)建议把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公益事业,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学历提升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农业从业人员提供提升专业能力的渠道,突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2)不断更新现有农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培养一批懂知识、懂技术、勇担当的农业人才领军队伍。(3)继续加大优秀农业人才的引进、招考,不断改善人才专业结构,着力强化农业专业技术队伍服务力量[4-5]。(4)进一步创新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机制,实行专业技术岗位结构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5)统筹职业技能培训资金、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资金等,对农业企业开展农产品品牌培育、品牌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培训。帮助企业负责人或经理人开拓视野,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6)组建民营经济职称评审委员会,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工作性质和特点,开展企业职工职称评定工作,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及其素质提升。

二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提升农民合作社质量,各地积极创造条件,全面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致力于创建一批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县。(1)深入推进国家、省、州、县级示范社四级联创。围绕黔南州六大主导产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理念,发挥好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快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不断提高合作社带动困难群众的能力和水平。(2)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业农村局组织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开展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配合省级培育一批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壮大龙头企业队伍,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新雁阵;鼓励辖区内农业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相关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加工技术装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3)坚持把农业招商引资和现有企业培育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依托州内龙头骨干企业,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优质企业[6]。每年由州级评选一批星级品牌10 强企业,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3.3 构建品牌保护体系,提升品牌强农价值

一是开展“绿博黔南”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明确商标类别,增强品牌保护意识,严格“绿博黔南”品牌商标、标识使用,保护商标合法权益,打击商标不合法使用行为。黔南州区域公用品牌六大主导产业中,茶产业发展成熟度相对较高,尤其是都匀毛尖已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制定以“都匀毛尖”为代表的系列品牌原产地保护管理办法,从原产地、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加以管控,保障产品质量。二是针对“绿博黔南”区域公用品牌、子品牌,定期组织品牌使用方开展自我评价/诊断或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协助开展品牌评价/诊断工作,编制“绿博黔南”区域公用品牌评价报告,并建立常态化品牌评价工作机制,为品牌价值持续提升提供参考依据,引导州内品牌建设和价值提升。三是州级层面每年组织并协助3 家~5 家子品牌申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鼓励10 家~20 家符合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及各类组织积极参与公益性品牌价值评估活动,挖掘品牌价值提升潜力。

4 结语

品牌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化是农业市场化与产业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升级,黔南州应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农业人才和经营主体培育以及构建品牌保护体系和提升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品牌强农实效,实现农业品牌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效推进。

猜你喜欢

黔南州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寻味贵州——黔南州
“数”说黔南茶业
助力黔南州茶业发展 有我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