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策略探究
2024-04-08汪迎迎
李 璐 汪迎迎
(1.垫江县宝鼎林场 重庆 408300;2.垫江县明月山林场 重庆 408300)
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各行各业对林木资源的需求量剧增,为林木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然而,不合理的采伐直接影响了林业生态系统功能,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化林业造林建设,对恢复与重建林业生态系统、优化自然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2 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2 年我国造林面积达383 万hm2,种草改良321.4万hm2,沙化石漠化土地整治184.73万hm2[2]。另外,各地区还大力实施防护林建设工程、营造林工程等,促使林业造林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然而,随着林业造林工程项目的明显增多,造林质量却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了生态造林工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分析林业造林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于提升林业造林质量,进而助力林业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 强化林业造林质量的意义
林业造林面临严峻形势,强化林业造林质量刻不容缓,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1)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开展林业造林工程,提升林业造林质量,既可以充分发挥其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又能避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还能有效净化空气、消除噪声,最终达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3]。(2)保护动植物资源。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林业造林质量,可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与生存环境,既有利于减缓各种动植物消失速度,又有利于维护森林资源多样性,同时对于生态系统恢复,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意义重大。(3)减少大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气候条件与植被覆盖率有所不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部分地区天气变化异常明显,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人类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提升林业造林工程质量,增加植被覆盖率,可以有效减少大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进而减少由此造成的影响及损失,为大众营造一个安全、绿色的生存环境[4]。
2 林业造林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各地区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林业造林工程建设,且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纵观近年的林业造林工程,造林质量不尽如人意。
2.1 造林规划不合理
科学合理的造林规划是提升林业造林质量的重要前提。然而,在实际植树造林工作当中,部分工作人员为完成任务,仅重视眼前的造林面积与经济效益,未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规划,最终导致造林树苗因不适应当地气候与环境而无法正常生长。部分地区尽管制定了造林规划,但规划并不具备可靠的理论和数据支撑,林业造林主要为单一结构的速生经济林,既不利于林木生态平衡,又导致林区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最终导致人工林生态效益不佳[5]。2015 年垫江县宝鼎林场杨树突发病虫害,且快速蔓延,大片杨树林被害虫啃食严重,仅留下光秃秃的枝干,对杨树的生长极为不利。单一树种结构导致林业病虫害抵抗能力显著下降,对林业造林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2.2 工作人员生态意识淡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尽管我国人工林造林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部分林业造林工作人员生态意识较为淡薄,且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林业造林质量与水平,突出表现为以下方面:(1)部分造林工作人员未意识到造林质量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实际的造林工作当中积极性不高,造林规划不科学,造林管理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人工林建设成效;(2)多数造林工作人员的年龄层次较高,受教育水平有限[6],缺少造林初期抚育、林木后期养护等相关专业知识,林木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经验不足,导致造林之后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林质量不高;(3)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部分林业工作人员未能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相关法律规范,且大多数基层林业造林工作人员仅凭自身经验开展造林活动,不利于林业造林的标准化、规范化。
2.3 造林资金不足
强大的资金支撑是正常开展林业造林工程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条件。然而,在实际的造林工作中,资金不足是导致林业造林质量不高的一项重要原因。尤其是北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严峻,必须花费较长的时间与充足的资金来治理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才能使林业造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发挥[7]。另外,国家针对人工林建设实施立项投资,但是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常常难以确保顺利完成营造林工程,有时即便顺利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也会由于后期林业养护与管理资金不足而使人造林的生态保护功能无法得以充分发挥。由此可见,资金保障对于顺利开展林业造林工程至关重要。
2.4 造林种苗质量低,后期管理薄弱
保证林木种苗质量是提升林业造林质量的重中之重。优质种苗可以有效抵抗各种逆境,确保苗木后期茁壮生长。然而,在实际的林业造林工作当中,一些造林单位不重视种苗质量,且种苗来源与种类单一,导致苗木在生长过程中抵御干旱、病虫害等能力较差,成活率不高,致使林业造林质量低下。近年来,随着林业造林领域资金投入量的持续增加,人工造林面积也只增不减,但是部分地区不重视林业造林建设问题,突出表现为未严格按照规划设计使用苗木、种植时间不适宜、种植密度过大、肥料与水分不足、病虫害多发、管理缺失等,导致林业造林成活率不高,直接影响了林业造林质量[8],也阻碍了人工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的策略建议
3.1 科学开展林业造林规划
在实际林业造林工作当中,必须严格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开发”的原则,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规划,以实现林业造林质量的显著提升。这就要求林业主管部门按照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严格保护林地资源,并据此科学编制造林规划。林业管理工作人员则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调研当地土壤环境、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等,结合森林资源与林木生长现状等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并对其进行科学规划,以确保林木在适宜的环境中正常生长。另外,还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制定明确的造林计划,以保证林业造林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
3.2 加强培训,提升造林人员的专业素养
林业造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林业造林质量。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造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大力宣传林业造林的重要性,使造林人员意识到森林资源在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使造林人员重视造林质量。同时,还要建立明确的管理与考核制度,严格做好造林人员及造林质量的管理工作,并定期针对造林人员与造林质量进行考核。这既有利于端正造林人员的工作态度,规范开展林业造林工作,又能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应对处理,以保障林业造林质量。(2)既要积极吸纳年轻且学历层次高的林业专业人才,又要通过自由学习、集中培训等方式,定期组织林业造林人员参加林业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也可以聘请相关专业学者从树苗选择、种植方法、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系统授课,并构建严格的考核机制,以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林业造林团队[9]。(3)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将其落实到位,确保造林工作人员均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制度开展造林工作,提升林业造林质量。
3.3 加大资金投入,严格管控资金
林业造林是一项长期、繁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撑。因此,除国家补助投入之外,还应当争取多渠道融资,吸纳一定量的社会资金,以确保造林资金充足。同时,还要严格做好资金管控工作。制定严明的资金使用计划,既有利于减少资金浪费现象,又能尽可能避免资金挪用。进一步完善资金审批流程与监督机制,以确保各项资金支出合理合规,使每笔资金均用到实处。除此之外,还应当逐步完善林业造林与管护政策,对林业经营方式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构建人工林生态补偿机制,以实现人工林造林质量的显著提升。
3.4 提升种苗质量,强化造林质量管理
林木种苗质量与造林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严把林木种苗关。我国森林资源丰富,林木种类繁多,必须结合造林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栽培育苗。在育苗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资源与区位优势,选择抗逆与抗病能力较强的树种,还要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现代生物学技术等先进技术严密监测林业病虫害,并做好预防工作,以培育优质种苗。另外,还可以建设优质种苗选育基地,积极开展种苗培育试验与示范推广工作,提升造林技术含量,助力林业造林质量实现显著提升。
林业造林质量还与后期管护关系密切。因此,相关林业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造林质量管理工作,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质量管理对策,以确保有序开展各项林业造林规划工作。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移植种苗之前必须充分了解栽植区土壤、气候等条件,尽可能选择适应栽植区气候环境的种苗,以保障苗木正常生长;(2)结合林业造林先进技术与栽植区的土壤与气候条件,探索出一套与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宜的林业造林管理方法,例如适宜的种植时间、种植密度、除草与培土时间等,为实现林业造林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3)重视森林安全管理,明确划分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既要严格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又要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10]。
4 结语
林业造林作为一项长期、繁杂的系统工程,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林业造林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林业造林规模持续扩大,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造林规划不合理、造林人员生态意识淡薄且专业素养不高,再加上造林资金不足、种苗质量低且后期管理薄弱等,导致林业造林质量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建设的稳步、健康发展。因此,各地区政府与相关林业部门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开展林业造林规划,加强宣传与培训,提升造林人员专业素养,加大资金投入并严格管控资金,引进先进造林技术,提升种苗质量,强化造林质量管理,全面提升林业造林质量,促进林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