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生产中造林及抚育技术应用要点探究

2024-04-08王静华

广东蚕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幼林间伐种苗

王静华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 山西大同 037006)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林业产品的种类及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基层林业的生产能力与这一要求不匹配,存在林业生产与消耗数量无法保持平衡、林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市场要求的问题。因此,林业生产中需要加强技术优化,把握造林技术及抚育技术要点,从而推动林业生产的高质量开展。

1 林业生产中造林技术应用要点

1.1 树种优选

为保障造林效果,需要在造林前优选造林树种。应综合考虑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结合林业生产经营目标,选择适应性强、性能好、品质高的树种,并将树种是乡土品种还是引进品种等因素纳入考量[1]。如果要建设防护林,应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造林目标,需要筛选生长快速且稳定、根系发达且固土能力强、具备良好防护能力及抗逆性的树种,从而起到保持水土、抵抗风沙、净化空气的作用。如果打造用材林,则应选择树形高大、树干笔直、生长快速、产量较高、不易感染病虫害的优良树种,同时要结合市场需求筛选造林树种,以此提升造林效益。

1.2 造林结构确定

造林前需要结合实际确定造林结构,以提升造林质量及效益。在人工造林中,通常采用两种造林结构:一是纯林,即只栽种单一树种。此造林结构的缺陷是易引发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但造林及养护管理相对便利。构建纯林时,同年内造林连片面积不能大于20 hm2,总造林连片面积应小于100 hm2,相邻纯林间应相距50 m 以上,并且其间应有天然植被或其他树种隔开。二是混交林,即搭配栽种不同树种。此种造林结构对立地条件具有改善作用,能有效利用营养空间,具备较强的灾害抵抗及环境保护能力,且造林成功率更高。构建混交林时,需要结合林地条件,根据人工造林目标,充分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种间关系,选择抗逆性接近、适应能力强、种间协调能力较高的不同树种,采取点状、块状或行状方式混交造林。

1.3 种苗挑选

在确定造林树种后,要采集种子并培育种苗。如果选择播种造林法,需要提前进行种子采收或采购。应从正规渠道采购种子,选择性状优良、来源清晰、检疫合格、引种试验成功的种子。本地采集种子时,应规划好种子采集时间,由专业人员按照要求规范采集种子。采种时要提前准备好草袋、竹竿、高枝剪等多种工具,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地面拾种法、伐倒采种法、上树采种法等实施采种。采用地面拾种法时,应在种子脱落前清除树周杂草、落叶,拾取种子时应将未成熟种子挑出。对伐倒木采种时,应科学筛选伐倒木,挑选性状优良、种粒饱满的种子,但不可为了采种而随意伐木。上树采种时,要注意做好安全防护,不可在雨天采种,应在采集前检查是否存在病种或空种,且不可揉搓翅果类种子,另外采种时要注意加强母树保护。如果采取植苗造林法,可以到苗圃地采购苗木,也可自行建设专门用于繁育种苗的苗圃地。在幼苗生长达到出苗标准后,应对幼苗进行筛选,剔除生长发育速度慢、枝干不壮硕的苗木,选择品质佳、长势旺的苗木作为造林苗木,以此保障造林成功率并取得良好的造林效益。

1.4 造林地清理与修整

造林之前应修整造林地,先全面清除造林地内的枯枝落叶,然后进行团块清理,将造林种植区周边的杂草、植被全部清理干净,可以采用化学药剂清理,也可以人工割除。可采用带状清理方式,围绕种植行,沿林地两侧以带状的方式清理杂物,清理时应设置保留带,并将采伐物及清理的植被放置于保留带中。造林地清理完后,应实施整地处理,需要结合造林地的地块条件,根据造林需求合理选用穴状整地、沟状整地或鱼鳞坑整地法[2]。通常应在造林前30 d 左右实施整地,如果造林地土质条件不佳,可以在整地的同时改良土壤,采取土壤深翻、施加基肥、设置碱隔离层等方式优化土壤条件,提升土壤疏松度,并增加土壤的肥力。

1.5 造林时间及密度确定

如果造林地栽种的是大颗粒、休眠期长、耐贮藏性低的种子,那么应选择秋季造林。若栽种小颗粒种子,也可在雨季造林。同时,造林时需要合理设置造林密度,避免造林密度过大导致林木争抢营养及水分而削弱自身长势。造林密度控制时,需要考虑到林木的生长特征,分析造林目的,还要结合立地条件,并将林区的营林能力纳入考量。对于抗旱能力强、耐瘠薄、生长速度慢的树种,应采取密植造林方法;但对于抗旱能力较弱、不喜阴的速生型树种,则需采取稀植造林策略。

1.6 种苗处理

1.6.1 浸种消毒

造林时,如果采用播种造林法,需在造林前做好浸种消毒工作。首先应将种子根据粒径大小划分等级,再结合分级情况确定播种造林方法,以确保树种能够快速萌发与整齐出苗。在浸种消毒时,可采取的方法较多,既可以用热水或药液实施浸种处理,也可以采取闷种处理。为保证种子处理质量,提高播种后种子的出芽率,一般采用药液浸种消毒法。一种方法是配制浓度为0.2%的硫酸铜溶液,将种子浸泡其中5 h左右;另一种是以浓度为0.5%的高锰酸溶液作为浸种药液,浸种时间只需2 h。

1.6.2 根系保护与处理

采用植苗造林法实施造林时,需提前处理苗木,应以苗木类型为依据,选用适当的处理措施。采用裸根苗时,应在苗木运输前做好苗木根系防护,对于根系受损或有偏根现象的苗木,需要进行科学修剪。如果选择栽种的是阔叶树种,则需在造林前进行蘸根处理,可选用泥浆为蘸根材料,以促进苗木根系生长,提高移栽成活率,还可降低后期补苗工作量,节约造林成本,并能提高苗木的抗病害能力[3]。对于容器培植的种苗,造林前可换用可降解容器,只需对容器外裸露根系进行适当修剪,之后直接放入栽植坑中实施造林;也可以采用非降解性容器,但需将外部容器剥除后再实施造林。

1.7 播种与栽植

1.7.1 播种造林法

在进行人工造林时,较为常用的是播种造林法。此方法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技术难度不高,适合规模化造林。实践应用时,对造林地的土壤条件、造林树种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采用播种造林法,要准备充足的种子,同时要选择肥沃、具有良好蓄水能力的土壤环境,并在造林后实施科学、全面的抚育管理。播种造林法主要适用于种粒大、具备良好萌芽能力的树种造林,不可用于珍稀树种造林。

1.7.2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是先行培育种苗,再通过种苗栽植实施造林的方法。其优点在于造林成活率高,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在造林前,需要建立苗圃,在苗圃中培育种苗,之后再移栽至造林地。种苗运输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根系失水变形而降低苗木造林后的成活率,因此运输前应将苗木根部喷湿,并覆盖草帘保湿,如果运输距离较远,还应中途停车喷水,以防止苗木根系过干而不易成活。

1.7.3 分生造林法

分生造林是直接栽植树木营养器官进行造林的方法。这是一种无性繁殖方法,具有生根速度慢的特征,在大规模造林中并不适用。分生造林可分为插条造林、插干造林、分根造林、分蘖造林、地下茎造林五种方法。此方法可省去育苗过程,具备造林过程简便、造林成本低廉的优势,只需在母树上筛选并截取相应的营养器官,直接进行栽植造林。但此造林方法对造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土壤肥沃度均有较高要求。

2 林业生产中抚育技术应用要点

2.1 幼苗抚育

2.1.1 松土与除草

松土应在幼苗进入生长旺盛期前进行,松土范围为幼苗周边50 cm 内,松土深度以不超过10 cm 为宜,应根据造林地的土壤含水量来确定,并防止松土时幼苗根部受到损伤。通过适时松土能够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可使幼苗吸水能力提升,加快土壤中有机物降解速度,从而增强土壤肥力。在幼林抚育阶段,还需要及时清除杂草,以免杂草过多抢夺幼苗的营养及水分,但除草时不必全部除尽,可以留下部分杂草为幼苗遮挡阳光。幼林期,每年应实施3 次松土除草抚育,待幼林进入郁闭期后,松土除草抚育即可停止。

2.1.2 灌溉与施肥

幼林根系尚未发育完善,吸收营养及水分的能力不强,抚育阶段需要选用集中浇水施肥的方式,并根据幼林种类、树龄大小以及造林地的地形条件确定浇水及施肥方案。幼苗期不可采用大量灌溉法,以免水量过大导致幼苗烂根。如果造林地土壤含水量大,墒情良好,应降低灌溉频次,而针对气候偏热且相对干燥的区域,则应加大浇水频率,从而为幼苗生长提供充足水分。对于抚育条件不佳的山区林地,可以采取地膜覆盖方式提升苗木蓄水能力,增强幼苗的水分及营养吸收能力。在幼林抚育期间,应采取干施法、湿施法施加肥料,可选用腐熟后的农家肥,并需施加氯化钾、硫酸铁、过磷酸钙等各种肥料,不可在雨天施肥,以免降低肥料利用率。

2.1.3 间苗与修枝

幼林抚育阶段实施间苗的目的是将部分丛生幼苗及弱苗清除,以防止丛生幼苗之间争抢资源而削弱其长势,以此调整种植间距,确保壮硕幼苗具备良好的生存条件,从而提高幼苗栽后成活率。为促进幼苗生长,抚育阶段还要进行平茬修枝及除蘖管理。平茬主要是在早春或秋季进行,将幼苗顶部枝叶去除即可,以加快幼苗根系发育速度。平茬后应进行抹芽,摘除主干树高中下部嫩芽,促进幼苗拔高,并提升幼苗枝干的平直性。在初春、深秋时节,还应对幼苗进行修枝处理,剪除幼苗的枯萎枝干、病弱枝干,从而增强幼苗长势。

2.1.4 补植与管护

幼苗生长期间会由于感染病虫害或其他原因而死亡。因此,应在造林后一年进行一次全面巡查,统计幼苗成活率。如果巡查中发现幼苗死亡率达20%以上,应立即实施补植,若幼苗死亡率达到60%以上,则需重新实施造林[4]。同时,幼林抚育阶段要加强管护,可采取封山育林法加强对幼林的保护,禁止在林区内放养牲畜,避免牛、羊等动物啃食幼苗而影响幼苗成活率。

2.1.5 间伐抚育

造林后,需要针对幼林实施间伐抚育,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若是营造二级公益林或三级公益林,需要结合公益林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间伐措施。一般选用人工修枝抚育,还可以采取卫生伐、生态疏伐等其他间伐措施。如果营造的是商品林,也要实施间伐抚育,以提高商品林生产力,保障造林效益。商品林间伐抚育可采取三种方法:一是透光伐,二是卫生伐,三是生长伐。树高低于30 cm 的幼林,间伐后密度应控制在6 000 株/亩;如果幼林树高达到30 cm 以上,则应加大间伐力度,将其密度控制在3 000 株/亩以上即可。如果商品林内存在较多枯立木,占比达到总造林数量的30%,也要实施间伐抚育[5]。

2.2 中龄林抚育

林木发育至成熟阶段后,应实施间伐抚育,伐除病弱株、非目标树种,还要将林间杂生的其他灌木剔除,从而扩大造林树种的生长空间,提高造林质量。在中龄林抚育阶段,要采取综合管护措施,可在造林地外围设置篱墙及网围栏,或是挖掘防护沟,并设立警示牌。同时,应派遣专人定期巡检,加强火灾预防管护,还可以在造林地内设置防火隔离带,定期清除林区内的枯枝烂叶,以降低可燃物数量。此阶段,还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控制病虫害,根据实际情况配合应用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措施,在保护林业生态的基础上降低病虫害产生的影响。

3 结语

造林技术和抚育技术是林业生产中两项重要的技术,科学运用能够保障人工造林的质量及效益。各地区林业需要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总结归纳造林技术及抚育技术的应用要点,严格把控各个技术环节。在林业生产中,应合理选择树种,结合造林目的确定造林结构,同时还要做好种苗采集、挑选、处理、播种栽植等各项工作。造林之后也不能忽视抚育管理工作,应根据苗木生长阶段采取对应的抚育措施,以提升抚育管理成效,促进林业生产的持续与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幼林间伐种苗
梨园间伐改形技术探索与建议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不同间伐强度对香椿中龄林生长和干形的影响
快乐佳县人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
高锰酸钾在种苗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