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病虫害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2024-04-08孙艳华李声浩

广东蚕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种群农药林业

孙艳华 李声浩

(1.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双辽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吉林双辽 136400;2.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双山木材检查站 吉林双辽 136400)

林木病虫害一直是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不但会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林木大面积死亡,而且会给林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对此,广大林农应根据其成因,采取无公害的防治方法,减少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以达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性

无公害防治方法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之一。首先,无公害防治方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或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和有害物质,降低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这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无公害防治方法避免了农药的过度使用,减少了作业人员接触有害农药的风险,保护了作业人员的健康。再次,林产品(如果实、蜂蜜、木材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和商品,无公害防治方法可以减少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的积累,提高林产品的品质和食品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最后,无公害防治方法注重可持续性,通过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促进病虫害的自然调节和抑制。这有助于降低防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1]。

2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2.1 季节性

林业病虫害的季节性发生特点是指某种病虫害在特定的季节或时间段内出现和活动的规律。春季是许多林业病虫害活动的高峰期。随着气温的升高,病原微生物和虫害个体开始苏醒和繁殖,其数量迅速增加。同时,春季也是许多树木萌发生长的季节,新生嫩叶和嫩枝对病虫害侵袭的抵抗力弱,更容易受到侵害。夏季是许多病虫害活动的高峰期,尤其是针叶林中的虫害。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许多虫害如松毛虫、蚜虫等开始大量繁殖并攻击林木。同时,夏季也是许多病原微生物如霜霉菌、锈菌等繁殖和传播的时期。进入秋季之后,随着气温的下降,许多病虫害进入了转变期。一些害虫开始进入休眠或减少活动,并逐渐减少数量。但对于一些病原微生物如霜霉菌、根腐菌等,秋季是它们传播和扩散的重要时期。冬季是许多病虫害休眠的季节。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许多害虫进入休眠状态,而病原微生物也会减少活动。然而,一些病虫害如树木病原真菌和蛀虫,仍然可以在树木内部或其地下部分越冬,并在来年春季重新活动。

2.2 群体性

林业病虫害的群体性发生特点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某种病虫害在林木群体中大规模暴发和蔓延的现象。第一,林业病虫害通常以群体感染的方式发生。一旦病虫害在林木群体中出现,往往会迅速传播和扩散,导致林木大面积受到侵害。同时群体性发生的病虫害具有快速增殖的特点。病原微生物或虫害个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迅速繁殖和扩大数量,使得病虫害暴发的规模迅速扩大。第二,林业病虫害的群体性发生与寄主植物的密度密切相关。当寄主植物密度较高时,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速度更快,造成的损害也更为严重。不同种类的病虫害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一些病虫害通过损害植物的防御机制,为其他病虫害提供侵入和繁殖的机会,从而导致病虫害群体性发生。第三,环境因素对林业病虫害的群体性发生具有重要影响。例如,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栖息地特点等因素会影响病虫害的生长、繁殖和扩散,进而引起病虫害群体性发生。由于群体性发生的病虫害规模较大,防控难度较高,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和规模上进行,以快速控制病虫害蔓延和造成损害。

2.3 循环传播

许多林业病虫害具有季节性传播的特点,其发生和传播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例如,某些病虫害在温暖潮湿的春季和夏季活跃,而在寒冷干燥的冬季相对不活跃。这种季节性传播特征使得病虫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某些病虫害有其特定的生物循环,包括卵、幼虫/幼体、成虫/成体等不同发育阶段。这些不同阶段的生物形态和生活习性决定了它们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例如,某些昆虫会通过飞行传播,而某些病菌则通过种子、空气传播。此外,许多病虫害的传播需要某种介体作为媒介,如昆虫、动物、风、水等。这种依赖性传播使得病虫害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异性,往往受到介体的分布范围和行为习性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病虫害通常具有群体传播的特点,即病虫害在寄主植物中形成种群,并通过密切接触或者共享资源等方式进行传播。种群数量增加和集聚会增加病虫害的传播风险,并有可能引发疫情暴发。林业病虫害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某些病虫害之间可以相互促进或者抑制,形成复合发生。例如,某些病菌会引起植物体受损,使其更容易受到害虫的侵袭;而某些害虫则可能传播病原菌,加重病害程度。

3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3.1 生态环境因素

气候是诱发林业病虫害的重要因素之一。病虫害通常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降雨等气候条件下发生和传播。例如,某些病菌在潮湿和温暖的气候下容易繁殖和传播,而某些昆虫则喜欢温暖和干燥的环境。不同类型的植被提供了不同的生境条件,从而影响了病虫害的发生。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抗病虫能力和适应性,一些植物可能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从而促进病虫害发展和传播。土壤的质地、水分和养分状况等因素也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某些病原菌和害虫的生存和繁殖需要特定的土壤环境条件,而某些土壤因素可能对植物的生长和抵抗力产生影响,从而增加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3.2 寄主植物因素

不同品种的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性和易感性有所差异。某些植物品种可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虫害具有较高的抗性,而其他品种则可能更易受到侵袭和损害。植物的生长状态也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在植物的新生嫩叶和嫩枝上,由于其组织较为脆弱和富含养分,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攻击。另外,老化、受损或弱势的植物也更容易成为病虫害的侵袭目标。植物健康状况对病虫害的发生至关重要。植物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时,其免疫系统能够更有效地抵御病原体和虫害的侵袭;相反,当植物受到环境胁迫、养分不足或其他生理病害的影响时,其抵抗力降低,更容易遭受病虫害侵害。过高的种植密度可能导致植物之间的竞争加剧,营养供应不均衡,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风险。合理的空间布局和间隔有助于空气流通,减少病虫害传播的机会。

3.3 病虫害种群因素

第一,种群密度。在高密度种群中,个体之间的接触频率增加,病原体和虫害更容易在个体之间传播。第二,种群结构。某些个体可能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攻击,从而影响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幼苗和老树可能更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第三,遗传多样性。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对病虫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遗传多样性可以增加种群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适应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相反,低遗传多样性的种群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第四,种群迁移。种群之间的迁移可以促进病虫害传播和扩散。当病原体或虫害个体从一个种群迁移到另一个种群时,可能导致新的感染和繁殖机会,从而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风险。第五,群体相互作用。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例如,一些病原体可能利用寄主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传播和扩散,或者通过与其他虫害共同作用来增加繁殖和侵袭的机会。

3.4 人类活动因素

人们根据需求和经济利益进行林木种植结构的调整,如大面积种植单一树种。这样的人为干预可能使某些病虫害适应环境并迅速繁殖。为了提高产量和经济收益,人们倾向于增加林木种植密度,导致树木之间的通风不畅、阳光照射不均等,从而增加病虫害传播和发生的风险。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很多防治人员经常使用农药进行防治。然而,不合理的农药使用可能导致病虫害产生耐药性,同时还可能杀死有益的天敌和其他生物,降低了生物多样性,最终促进病虫害暴发。过量施肥或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会导致土壤中养分不平衡,使树木生长过旺,易受病虫害侵害。此外,肥料中的某些成分(如氮)也可能直接导致某些病虫害发生。过度伐木导致了林木种类和数量变化,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削弱了森林的抵抗力,这可能导致病虫害暴发和扩散。

4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

4.1 生物防治

利用或引入天敌、寄生昆虫和病原菌等自然生物来控制林业病虫害是一种生物防治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病虫害的天敌、寄生昆虫或病原菌来抑制或减少目标病虫害的数量,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管理[2]。天敌可以是天然分布的,也可以是人工引入的。捕食性昆虫、鸟类、蜘蛛等天敌能够捕食或杀死目标害虫,从而降低其数量。在引入天敌时,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监测,以确保引入的天敌对目标害虫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寄生昆虫利用寄主昆虫作为其发育和繁殖的场所,从而控制寄主昆虫的数量。寄生昆虫可以是天然存在的,也可以是人工引入的。它们通过寄生卵或幼虫在寄主体内发育,从而使寄主死亡或受到严重损害。在引入寄生昆虫时,需要根据寄主昆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选择,并进行监测和调控。病原菌通过感染目标病虫害的方式,使其发病并死亡。病原菌可以是天然存在的,也可以是经过培养和筛选后人工应用的。在应用病原菌时,需要注意选择对目标病虫害具有较高致病力和选择性的菌株,并遵循合适的施用方法和剂量。

4.2 器械防治

使用割草机、拖拉机清除林地周围的灌丛和杂草是一种常见的林业管理措施,它可以减少病虫害的繁殖场所,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灌丛和杂草是病虫害的潜在栖息地和繁殖场所,通过定期清除灌丛和杂草可以减少病虫害的数量和密度。使用割草机、拖拉机可以快速高效地清理大面积的灌丛和杂草,保持林地的环境整洁。具体的清理频率可以根据当地气候、生长季节和植物生态特点等进行调整。通常,春季和秋季是进行清理的较好时机。在清除灌丛和杂草时,需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不应过度清理或破坏自然生境,以免影响其他生物的栖息地和生存条件。保留一些自然植被和树林边缘的草地,有助于提供多样化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另外,利用无人机开展病虫害防治和监测也是一种越来越常见的方法。无人机可以在林地上空进行航拍,通过高清晰度图像和红外热成像技术等,快速获取病虫害的信息和分布情况。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3 科学选择农药

首先,在进行药物防治时,应选择低毒性和低残留的农药产品。这些产品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能够减少农药残留的风险。在选择农药时,可以参考相关的农药毒性和残留标准,并选择符合国家或地区规定的低毒、低残留农药。其次,农药使用量和使用频率应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发生季节、防治效果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避免盲目大量施用农药,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根据农药的使用说明书,按照推荐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确保农药的防治效果。再次,农药使用应遵守防治期限和安全间隔期。防治期限是指农药使用前后的时间范围,超出该期限可能导致农药残留超标[3]。安全间隔期是指施药后需要等待的时间,过了此时间后才可收获农产品,确保农产品达到食品安全标准。在使用农药前,仔细阅读农药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最后,定期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评估农药防治的效果。通过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农药使用方案,确保防治效果和规范性。

5 结语

林业病虫害始终是影响林业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病虫害具有极强的破坏力,传播范围极大,蔓延速度快,某些病虫害的耐药性极强,多种药物的防控效果逐渐变差。面对林业病虫害问题,应该构建完善的规范化无公害防治体系,从生态无公害角度入手,利用林间的生物抑制作用,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针对性管理,注重做好林业保护,对基层林业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此来提高防治工作的先进性和专业性。

猜你喜欢

种群农药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land produces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