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应用策略
2024-04-07江苏省南通市朝晖小学校任桐桐
□江苏省南通市朝晖小学校 任桐桐
美术课程资源、素材等是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载体,在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总是将美术课程资源简化为教材资源,由此导致学生美术学习的单调、乏味。无疑,教材是最为重要的美术课程资源,但却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从时空地域以及存储介质上看,美术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材资源、学校资源等,更包括教材之外、学校之外的地域资源、民间资源以及信息科技资源等。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发课程资源、应用课程资源,让学生的美术学习生动、形象,让学生的美术学习焕发生命活力。
一、开发并应用地域课程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开发地域性、校本性的课程资源。《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而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开发性、生成性的世界,是一个日新月异变化着的世界。发掘学生的生活世界中的资源,必定要向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关联的地域性课程资源漫溯。地域性课程资源是一个具有弥散特性的概念,它不仅仅包括学生身边的乡土物质课程资源,而且包括乡土文化资源等。主要包括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特色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
开发并应用地域性的课程资源,要求教师要有效整合、合理利用、深度发掘。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地域课程资源作为美术学习、研究、实践的对象,如让学生面向地域资源写生,让学生将乡土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纳入、融入自己的美术作品之中,成为学生美术作品的重要表达对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应用地域课程资源来进行美术创作,如让学生应用相关的地域课程资源进行美术创作。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直接进行地域课程资源的学习、建构与创造,从而让学生传承地域课程资源,发扬地域课程资源蕴含的文化、精神等。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漂亮的花边”,笔者就结合地域课程资源如蓝印花布等引导学生学习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纹样。不仅引导学生画出漂亮的花边,而且引导学生实践建构,用布制作花边手帕、花边丝巾、餐巾、桌布等,并让学生将自我建构、创作的作品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自己的作品如餐巾布、桌布等被应用的时候,就会激荡起学生的自豪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地域性的课程资源开发、应用之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建立地域性课程资源库,以便促成学生的美术创作作品的分享、共享,同时方便学生的学习、研究,方便学生的调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地域性课程资源、素材等,让地域性的课程资源、素材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服务。
将地域性的课程资源应用于学生的美术创作之中,要求教师要赋予学生美术创作的充分时空,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美术地域性课程资源的捕捉、发掘之中。美术地域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通往美术创造的大门,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实践等浸润着地域性的芬芳,浸润着乡土的芬芳,从而能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地域文化的浸润,得到地域文化精神的洗礼。地域性的文化、精神等将会永驻学生的心灵。
二、开发并应用民间课程资源
民间课程资源是一种比地域课程资源更为广阔的资源。民间课程资源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它鼓励学生读书、游学,鼓励学生彰显民间文化特色。当然,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首先是彰显、弘扬地域性、乡土性的民间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表现某一个地方的民间文化特色,应用某一个地方的民间课程资源。比如学生可以学习江苏的扬州剪纸,可以学习江苏宜兴的陶泥,可以学习江苏南通的风筝等。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的“彩墨世界”这一课时,笔者放手让学生采撷课程资源。应该说,“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的美术表现形式。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学生不仅寻找到了一些经典性的大师作品,如黄永玉的《红荷图》、朱德群的《无题》等,同时更能采撷了相关的民间课程资源。尤其是民间水墨画的创作手法,如“洒”“弹”“揉”“印”“甩”等。从孩子们搜集的相关课程资源、素材中,笔者发现了很多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民间特质,有些还具有年画制作手法的影子,诸如平涂、点洒、流淌等技法。在教学中,笔者不仅引导学生开发课程资源,同时还引导学生模仿,让学生应用民间课程资源。如笔者设计研发了一个“彩墨游戏”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民俗彩墨画的创作,让学生尝试应用相关的民间课程资源中蕴含的创作手法、技法等。在学生的美术创作过程中,学生的作品既具有儿童味,同时又具有一种民间的、民俗的原生态文化内涵,具有一种自然的乡土、泥土气息。同时,学生的民间艺术作品也折射出学生的某种愿望,是学生内心需求的一种表达。在引导学生民间课程资源应用实践中,笔者还组织学生彼此互动、交流,让民间课程资源的应用经验得到分享、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刻地认识、理解了民间艺术的魅力,能提升学生对民间艺术品的欣赏水平。
民间课程资源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往往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发民间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培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敬畏劳动智慧的品格。开发民间课程资源,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同时更能引导学生弘扬民间的传统艺术、文化、精神,让民间的文化、精神在学生的心灵扎根。
三、开发并应用网络课程资源
新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伴随“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地介入人们的学习、生活,开发并应用网络课程资源应当成为师生课程开发的一种自觉。过去美术课程的开发往往就是通过师生的口耳相传等方式展开的,是同时空下的学习。而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让美术课程资源超越了传统的口耳相传等方式,而走向了一种在线、离线的多重课程资源开发时空。在多种时空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等发掘相关的课程资源。
开发并应用网络课程资源,让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具有动态性、生成性。作为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发并应用网络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借助于网络,教师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惯性,刷新学生的认知视界,让学生以一种好奇的眼光打量世界。如“书籍”是学生在学习中司空见惯的,但正是由于学生的熟视导致学生缺乏深度的观照、思维、想象而无睹。为此,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的“有创意的书”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就引导学生搜索网络,寻找网络上有个性的书、有创意的书、独特的书等。由此,异型书、镂空书、立体书等网络课程资源,让学生耳目一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实践。网络课程资源不仅能在内容上对学生的美术创作进行启发,而且会在形式、色彩、创意等方面启发、引导学生。如有学生在制作“有创意的书”的过程中,将书的形状设计成“心型”“鱼型”等,设计成“抽拉式的书”“推拉式的书”“卷形书”等,设计成“黑白书”“天蓝书”“火红书”等。可以这样说,正是借助于网络课程资源的原型启发,激发了学生的创意,点燃学生的激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应用网络课程资源,去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性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美术创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美术创造性潜能。
网络课程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性、多元性、超时空性的特性。作为教师,要积极发掘并应用网络课程资源,让网络课程资源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服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好网络课程资源的“安全关”“质量关”“品质关”,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在网络课程资源的支撑、支持下,获得良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课程资源是学生美术学习、鉴赏、创造的重要媒介。作为教师,要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爱好等出发,积极发掘美术地域性、民间性以及网络性的课程资源,让这些课程资源为学生的美术鉴赏和创造服务。实践证明,拓展、延伸并应用美术课程资源,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美术学习、乐于美术学习,更能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力,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让学生善于美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