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启示

2024-04-07李训涛

今古文创 2024年10期
关键词:妇女

【摘要】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如何利用和剥削女性的劳动力,并认为必须将妇女解放问题与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暴力革命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中,需要深入探索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性别压迫问题的根源和性别平等的实现途径,并强调妇女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从多元化的角度来审视女性问题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妇女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0-0068-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0.020

基金项目:安徽省三全育人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法推广研究”(项目编号:sztsjh-2020-3-3)。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作为当代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为理论基础,将性别平等与社会主义、人类解放的理念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思想流派,它认为妇女的解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女性遭受了阶级剥削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只有消除了经济不平等与大众的观念偏差,并且关注女性在生产和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男女平权、互补发展,才能做到男女共同进步,为建成社会主义奠定基础。该思想在看待性别歧视、男女平权与社会革命的问题产生,及其解决方式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视角。这一理论的出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也为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阐释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1]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产生有其存在的根源与背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着,它既不是生来就有也不是僵化死板,其发展既自有其内在逻辑规律,也与时代的进程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有必要溯源其发展脉络,以及了解其理论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女性主义运动最早源于西方,“据说从15世纪开始,已经可以听到一些女性的声音。”[2]受启蒙思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从18世纪末至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共爆发过三次大型的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是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该时期世界范围内战争频繁,男性主要负责外出征战,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活动空间逐渐扩大,女性在社会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启蒙思想的加持下和女性的长期斗争的情况中,1917年,俄国临时政府宣布赋予女性选举权、英国女性于1928年获得普选权,这些事件既是妇女运动史上的里程碑式的记录也是女性斗争史的缩影,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妇女的选举权、受教育权和就业权,此时代表流派是自由主义女性主义。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受二战后社会变革的影响,女性开始反抗传统的家庭和性别角色,导致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爆发,这次运动主要关注妇女的身体权、生殖权、性别平等和反对性别歧视。第三次女性主义运动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运动的主要动因是后现代主义和全球思潮交融,女性群体更加强调妇女的多样性、差异性、文化认同和跨国团结,从“他者”视角出发探索与赞美女性,反抗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二元思想,代表流派是后现代女性主义。

1906年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罗莎·卢森堡在写给索菲·李博赫特的信中说:“我认为,妇女运动应该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运动。”[3]在1907年写给克拉拉·蔡特金的信中说:“我认为,妇女选举权的斗争应该是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单独的目标[4]。”同时她也认为妇女解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革命,应放弃对争取选举权或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的幻想。经济独立是妇女解放的基础,只关注妇女的性别特征或生理特征并不能改变现实。罗莎·卢森堡强调妇女应该积极参与工人阶级的斗争,取代建立单独的妇女组织或政党的行为。妇女应该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拒绝盲目服从男性领导或权威。从她的思想中可以看出她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观念,致力于消灭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实质平等而非形式平等,并且积极推动世界范围内女性主义运动的大联合,共同实现妇女权益的进步,为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最终目标而不断勾画蓝图。尽管不同时期因为社会环境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各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运动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她们都在为自己所代表的阶级的诉求所斗争。

从整个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运动发展史的视角出发,足以发现女性主义运动一直都在从不同的立场出发,从不同的层次“瞭望”,发现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不断冲击着父权制、资本主义制度等看似牢不可摧的“大厦”,在一次次斗争中,女性群体不断积累经验、反思过程、完善思想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程度。

(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发展溯源

女性主义在其发展的初期,更多地将目标放在眼前的物质问题,随着问题讨论的深入,女性主义运动团体纷纷将运动重心转移到经济层面、思想层面,演化出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团体,她们是后来众多女性主义流派的雏形。为了增强自身的理论内涵,吸附更多社会成员,以实现特定的改革或革命目标,不同团体发表了更加有针对性的言论或者依附于社会的思想,女性主义的各流派应运而生,到了后期,她们的思维逐渐由外而内,实现跨度飞跃。

随着女性主义思想运动的深入,运动的革命性、科学性越来越为人所重视,为了更好地促进女性主义运动发展乃至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部分女性主义流派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的初期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要谈到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书中观点也为后续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发展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该书回顾了人类社会从原始公社到阶级社会的演变过程,揭示了社会分工下生产力不断进步,私有制和父权制也随之产生和发展,以及它们对妇女地位和家庭形式的影响。恩格斯认为妇女的压迫是由私有制和资本主义造成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5]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之下,传统的家庭分工形式受到极大冲击,马克思指出“从前工人出卖他作为形式上自由的人所拥有的自身的劳动力。现在他出卖妻子儿女。他成了奴隶贩卖者。”[6]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本主义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小江女士在《夏娃的探索》中评述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提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使女性不断脱离家庭,走向社会,从而使其能更多地在社会的角度思考自身的处境,间接地激发了女性独立意识。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在阐述到私有制的产生,致使传统的继承制度以一种不流血的革命终止时。指出这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7]妇女的解放需要消灭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此同时,妇女解放不仅是妇女自身的利益,也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进步的利益,妇女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女性主义运动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性别,更多是有在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做贡献的思想,這种思想可以说是脱离原本斗争目标的漫无目的而变得更加革命化、理论化、科学化。实现了女性主义思想的一次伟大跨越。

考究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发展史,会发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自从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运动中明确的诞生,至今一直在不断向内深化。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确切来说诞生于反左派、反资本主义改良的群众性运动之中。“在新左派中,妇女问题只处在边缘化问题。”[8]此时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是以美国自由、民主思想为基础,夹杂马克思主义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等,围绕权力、地位进行斗争的文化思想浪潮;20世纪70年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吸收文化女性主义思想观点,有了进一步的理论革新,此时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直接对准社会在男性主导下的特权体系,即父权制。其表现为“按性别分工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机制,它维护男人对妇女的优势,因为它坚持在劳动力市场中对妇女实行较低的工资。”[9]在父权制主导的社会之下,社会被分割为男子主要从事社会性活动,而女子则困顿于家庭。以至于很多男性得出“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的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10]进入20世纪的末期即90年代后,在各种多元复杂的思潮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后现代思潮的催化中,有色人种女性、女同性恋者等,以往未曾受过足够重视或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利益受忽视的非主流女性群体,她们的利益诉求被重新摆上台面,这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妇女”或者“女性”的概念定位问题。巴雷特说:“……引起西方哲学史的根本转向为背景,必须接受其带来的挑战,并根据这些知识转向来准备。”[11]在后现代思潮不断冲击下,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加大了针对潜藏在女性群体共同特性之下的差异性,与此同时,更是强调与种族、社会特殊群体相联系的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得以拓展。

(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进展

脱离按历时态的纵向时间维度发展视角,从共时态的横向扁平思维出发,从整体看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内涵,有助于深化对其认识。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及其思想的研究与解读可以从深挖概念本身与唯物史观出发,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解读与论述

主要以阐述其概念内涵、实践目标为主,在不同的时期不同人群对其论述各有不同,但总体上是以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蓝本进行针对不同问题的论述,主要是推动妇女走向社会,在社会的运动中推翻资本主义父权制度,在革命中实现女性自身的解放。妇女的解放不仅仅是消灭家庭和私人领域的压迫,也包括争取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和权利,更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与父权制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压迫的问题,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2.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角度看待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创建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12]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一种以生产方式为基础,以阶级斗争为动力,以社会形态更替为规律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妇女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不同于激进女性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妇女是无产阶级解放的一部分,这不仅涉及到妇女自身的利益和权利,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利益和权利。妇女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而物质生活条件主要取决于妇女与自然界和男性的关系,即妇女在生产方式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妇女长期受私有制和性别分工的影响,妇女长期受制于家庭生活之中,被束缚于家庭的生产关系,所以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思想认为妇女应该积极走出家庭投入到社会的大革命中,方能取得自身的解放。

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关于女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关系的解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存在部分对女性权益保护的内容,在《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都有体现,在女性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女性主义依附于各种思潮又发展出不同派别,其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发展出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中国影响范围最广。

(一)强调女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主要以理论和实践层面为重点来强调女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相结合的关系。从理论层面上,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妇女解放的问题是一种阶级斗争的问题,女性和男性一样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他们都面临着剥削和压迫。因此,只有在阶级斗争中消除性别压迫,女性才能真正地得到解放。同时,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还关注阶级斗争与女性问题之间的交叉点,这些则是实践层面的论述,例如妇女在家庭劳动和工厂劳动中的地位、女性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认为,要彻底消除性别压迫,需要解放所有被压迫的人民,包括女性、种族少数群体和劳动者。因此,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呼吁各界联合起来,共同为消除阶级和性别压迫而奋斗。

(二)区分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不同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人群对其论述各有不同,但总体上是以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基础进行针对不同问题的论述,主要是推动妇女走向社会,在社会的运动中推翻资本主义父权制度,在革命中实现女性自身的解放。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概念要将其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相区分,两种理论虽有联系但并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方面是都关注女性在家庭中受到的经济压迫。家务劳动在资本主义的视角下使女性变为廉价劳动力,“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最关注的问题有:女性参加社会劳动的问题;家内劳动不被当作工作的问题;女性的劳动报酬低于男性的问题。”[13]日本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也发表过类似观点:“大部分男性基本生活在A面而女性却在A与B面穿梭,承担着两面的压力。”[14]所以应该积极推动女性进入公共劳动领域,在社会劳动中推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私有观念。

从二者差异的角度论述,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批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忽视非经济领域的压迫,并且在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看来阶级压迫与男性的压迫是同样重要的压迫形式;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眼中男性的压迫从属于阶级压迫,阶级压迫是更为基本的形式,这导致女性的利益虽然重要但始终处于革命的副位这一排列顺序,难以攀上主位。在女性主义学者李银河看来:“女性的特殊问题和特殊利益一直处于隐而不彰的地位……女性主义理论一直被排除在革命的主流话语之外。”[15]只有将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概念相区分,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義女性主义的概念,将其修正,并推动其理论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走出更适合本国国情的理论发展道路。

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

启示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学者通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武器,号召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制的反抗活动中来,有利于女性群体的平权事业。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这一视角出发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对于建设男女平权事业,提升公众男女平等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妇女解放辩证统一于社会普遍解放进程中

妇女解放辩证统一于社会普遍解放进程中是指不同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关系(如阶级、种族、民族、文化等)在个体和群体中的交叉和重叠,形成复杂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经验,将这些差异辩证转化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推动力。该思想认为妇女不是一个单一的群体,而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妇女之间存在着差异和多样性,而这些差异和多样性都应该纳入参考的范围。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通过批判自由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淡化阶级属性和经济因素,强调进一步与更广大妇女群体联合,包括黑人女性主义群体、后殖民女性团体等的合作,共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打破父权制的压迫。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阐释力和问题的现实解决力。

(二)推动剩余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论内容的丰富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通过研究生产与再生产理论,重视到妇女在劳动状态中的困境,尤其是妇女的家务劳动的无偿化、自然化与被边缘化的现象。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中,生产力发达的大工厂工业取代了家庭里的小生产,整个社会中,男性的工作所得成为支撑整个家庭活动的经济来源,女性在家庭内的劳动因为没有工资,不被认为是可以称得上为“劳动”的劳动,因而其价值性也无处寻觅。“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从家务劳动角度切入妇女问题,将家务劳动置于性别劳动分工中。”[16]女性在社会上不断为就业平等,同工同酬奋斗着,这是妇女解放事业必备的前提,但仅有这个前提并不足够,如果社会与妇女仍然将家务劳动视作妇女责任,那么妇女将持续肩负着这种双重责任,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正是因为女性一边参与社会上的工作,一边无私地为家庭付出,整个社会才得以正常的运作,而她们的劳动却被刻意或者无意的忽视,其实质是对这段“可比性”价值的剥削,为了帮处于困境的女性解脱,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主张社会化大生产,将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以获取相对应的经济权力和社会权力。

(三)提高妇女的理論文化水平、坚定理想信念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提升女性的文化水平。女性作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对当今社会的变迁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开创美好生活离不开妇女事业全面进步,也需要广大妇女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17]女性主义理论发展至今已有着近五百年的时间,在发展的进程中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列宁指出:“最新的哲学像在两千年前一样,也是有党性的。”[18]诚然,按照列宁“哲学党性”的论述,各种理论有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作为基础,在诸女性主义流派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才能更好代表工人阶级女性的利益。“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9]当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女性群体所接受,随着她们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内心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更加坚定,才能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理性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工具。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不是为了激化男女间的性别矛盾以及性别对立,更不是为了谋求建立某种专为女性特权,其目标是平权。作为女性主义理论的理论分支,既有其理论的普适性,也有其理论的特殊性与独特性,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人学”,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依附于它诞生,同样重视人的主体性与价值性。但当重视到其重要的理论意义时,更要思考如何推广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如何改造其观点的不足?是当下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面临的重要节点与实验课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4.

[2]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8.

[3]Stephen Eric Bronner.The Letters Of Rosa Luxemburg[M].Oxford.Taylor and Francis,2019:113.

[4]Stephen Eric Bronner.The Letters Of Rosa Luxemburg[M].Oxford.Taylor and Francis,2019:117.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3.

[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5.

[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

[8]秦美珠.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历程、理论特征及其意义[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8,(00):144-161+405-406.

[9]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58.

[10]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7.

[11]Donna Landry and Gerald MacLean,Materialist Feminisms[M].Massachuselts:Blackwellpublishers,1993:6-7.

[12]李包庚,陆汉锋.论恩格斯的妇女观及其时代价值[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03):28-37+201.

[13]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58.

[14](日)上野千鹤子,(日)铃木凉美.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M].吕灵芝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21:87.

[15]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62.

[16]秦美珠,陈佳妍.家务劳动组织与性别公平前景——基于南希·弗雷泽的独特视角[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6,(00):220-231.

[17]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02.

[18]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240.

[19]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作者简介:

李训涛,男,汉族,安徽马鞍山人,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妇女
韩国妇女:反对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如何提升妇女获得感——陕西妇联持续深化改革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当代妇女的工作
那时的妇女哪有地位啊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