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背景下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培育模式的探索

2024-04-07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双高产教培育

林 强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健康与保健系,福建 漳州 363000)

在赓续文化根脉、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落地实践中,中医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功以人成,业由人广,中医类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教育与培育需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中医类专业培育模式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与目标指引[1]。“双高计划”便基于此价值引导建立而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产教融合是“双高”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立足于国情、世情培养中医类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2]。双高计划强调不断创新、改革传统培养模式以适应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双高计划背景下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培育模式的探索发展需不断促进高职学校中医类专业教育与中医类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业界与学界的价值融合[3]。

1 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培育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存在不合理性双高背景下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应该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为准则,但目前在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中,政府主导力量相对较弱,形成或以高校主导的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或以企业为主导的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4]。而政府在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中发挥政策制定、引导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创新发展、督促与引导中医类专业产教的深度融合、为中医类专业产教的深度融合提供平台与政策保障等统筹作用,政府主导力量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医类专业产教的深度融合相对不足,甚至出现了企业与院校联合违规的情况。

1.2 产教融合较浅双高背景下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中院校、企业等相关主体的站位、利益点等不尽相同,院校旨在培养出优秀人才、推动中医类专业与自身院校的发展,企业则更多关注经济效益,这使得双方在合作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与对抗,甚至出现阻碍融合的情况。具体而言,企业作为市场中的经济主体,需要自负盈亏,满足经济需求;而学校作为教育主体,承担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任务,首要任务是教育。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企业更注重结果,需要中医类学生尽快拿出结果,为企业创造经济或声望等利益,而学校希望学生多学多看,希望企业肩负起培育中医类专业学生实际能力的担子,在医疗资源与时间、精力成本面前,企业易产生消极情绪,由此带来融合较浅的情况。同时,由于院校与企业属于两个独立的有机体,他们各自内部管理、行政等体系已自成一套且相互独立,所以也存在融合不深的情况。

1.3 相关可操作性政策法规相对欠缺虽然在双高背景下,中央制定了许多关于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文件,但这些文件大都属于纲领性、原则性文件,相关可操作性文件相对欠缺,这为许多心怀不轨之人提供了基于自己立场变相解读文件条款的机会,也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企业与院校在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培育模式中发挥作用,甚至只将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流于形式,失之内涵。同时,也使得一些管理部门、行政部门因中医类专业产教深度融合时间与精力成本较高,而缺乏对中医类专业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视与热情。此外,还导致了许多监管人员无法根据政策法规依法履职,降低了双高背景下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探索发展的质量。

2 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培育模式内涵

2.1 建设产教共同体中医类专业是知识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既需要广博、扎实、专业的中医类知识储备,又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深化理论,建设产教共同体对于中医类专业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产教融合旨在突破教育制度界限,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的协同发展,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推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5]。长久以来,高职教育一直未得到与普通教育同等地位的认可,2019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从国家层面以文件形式赋予了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6]。

2.2 政府角色变动从管理到治理。早期,政府在职业教育中居主导地位,是职业教育的管理者,职业教育相关教学活动通常以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为依据[7]。2014年中央提出“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职业教育基本原则[8]。2019 年则提出职业教育将向政府统筹管理转变[9]。政府由主导地位转变为发挥推动作用的重要地位,由管理者转变为治理者,职业教育获得了更多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发展的空间,为建设产教共同体赋予了更多机遇与空间。

2.3 重构信息链与价值链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下,信息链与价值链常处于断裂状态,存在行业缺乏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高校学生无法确信自己所学知识以及自身的价值的情况。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下,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以校内实训、院校与企业互聘教师等形式为主,校企合作度较低,未充分建立起信息链与价值链[10]。双高建设背景下的产教融合使中医类专业的信息链与价值链在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得到重构,中医类专业的信息链与价值链的重构又反过来推动了产教融合的发展。信息链与价值链一头连接着高校中医类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一头连接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人才的供给与培养提供了保障,帮助中医类专业师生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选择标准以及变化,实现产业与教育在教学、师资配置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2.4 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双高建设背景下的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是不同院校共同遵循的模式,但不同院校中医类专业具有不同情况和办学特色,需在共性上实现个性,以满足对中医类专业学生的培育与帮助。新时代下,学生之间差异化明显,每位学生都是一个自身特色鲜明的个体,中医类产业各个岗位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双高建设背景下的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可以有效对接学生个性化需求与产业的多元化需求,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培育。

3 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培育模式的探索

3.1 找准切入点曾有人预测未来5 年将是信息技术产业与医疗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11],发扬、延续我国5000 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近几年的重点任务,中医学作为中华5000年璀璨文化中无法忽视的存在,曾深刻影响世界,在西医日渐庞大的当下更需要得到大力发展。中医与西医各有千秋,但并非水与火、黑与白的二元对立的存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许多如混合痔等疾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效果更佳,且能一定程度上抵消彼此单独使用时的不良作用。因此,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培育模式应把握好这一点,充分发挥中医的温和滋养等独特优势,展现其包容性,适当发掘与西医融合发展的切入点。

此外,目前,中医在养老、养生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部署,健康中国不仅是患者通过治疗获得的健康,还包括人民强身健体、养生养老的健康,由此产生了许多中医业与旅游业等的深度融合[12]。中医事业正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局面,且融合范围与程度还在不断扩大与深化,在双高建设背景下的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探索发展需把握住这一点,以中医类产业为切入点,将院校与相关机构协同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中医类专业的知识学习、理论升级创新、相应产品研发生产、相关领域服务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

3.2 结合自身优势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为中医产业提供人才支持,同时,产业也为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指引与支持,产业同时还可促进院校知名度的提升,为院校招收更多优秀人才扩大机会。在理论创新与发展、相关中医类产品的研发、相关领域的服务深化方面,院校应结合自身特色在研发成功后将成果及时落地发展。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与中医类产业建立深度合作,让企业部门成为中医类学生培育的实训基地,在实训中辅以相关知识学习、探讨、升华等,让学生在实训与团体合作氛围下深化对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掌握。可以适当展开一对一指导等实训,帮助学生综合评估患者病情、需求、治疗预期等情况,实现一人一策、一人一方、辨证施治的诊疗方式,在学习阶段就为学生打下专业性诊疗的良好基础,提高我国中医类行业就业人员的质量,提高中医诊疗的质量,提高中医治疗的成效。

院校也可根据自身特色和学生特色适当培养中医销售与推广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不可局限于中医治疗一隅。目前,我国中医销售与推广科普人才处于较稀缺状态,大多数中医类专业院校致力于中医医师、中医护理、中医药配置等人才的培养,忽略中医销售与推广科普人才的培育,而目前中医产业对中医销售与科普推广人才的需要其实并不小,院校中也有许多学生是适合且向往从事这两个领域的,但常常因院校无培养计划与课程而只能到实践中从头学起或直接放弃。因此,双高建设背景下的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探索发展可以根据自身特色与学生特色开设相关课程与实践。

3.3 不断创新时代的变迁加速推进,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医类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对中医类人才的培育也应该放眼时代,立足多样化、快速发展的现实,不断求索中医类专业产教结合之变,不断创新发展。

中医类专业院校应定期组织社会、产业、学校联合探讨中医类学生的培育规划研讨,及时更新中医类产教融合模式,及时修订中医类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探讨应建立在充分了解与评估产业需求、学生特点、院校办学特色、时代发展之上,因此,除传统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向式教学模式外,院校应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小组讨论、汇报形式的学习模式。教师则侧重于引导、及时更正与鼓励学生以及仔细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发挥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的优势与效力;教师还应多鼓励、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多了解业界所需中医类人才信息与政府相关政策,养成不断求索、变化创新与洞察相关变化和信息的好习惯,为中医类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院校还应适当支持、教导学生增加信息化素养与使用数字技术的能力。我们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有学者曾将数字化时代定义为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后的全新时代,在数字化时代下,万物皆媒,目前已经出现异地问诊、跨地联诊等多种新形式。因此,双高建设背景下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的探索发展需注重数字化特性,注意培养学生数字媒体使用、与患者隔屏诊疗的能力。

3.4 优化中医类专业师资配置师资配置在包括中医类专业在内的各个专业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双高建设背景下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探索发展不可忽视的关键部分,而一些院校存在师资配置与自身办学特色等不相适应的情况,需要解决[13]。

首先,师资力量的配置可从招聘开始优化,院校应构建有效的师资招聘体系。院校在充分了解、分析、评估双高背景下中医类专业产教融合特点与自身办学特色后确定所需师资力量,再结合现存师资力量制定招聘标准,需提前做好包括校内师资配置与岗位的匹配度、院校成本预算、院校人员管控效率等在内数据统计与分析;招聘队伍是人才引进的第一道关口,决定了人才去留的第一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质量,因此,院校需要积极探索、努力打造出至少一支符合要求的招聘队伍。除必须知识、技能的培训外,院校可以通过“1+X”的模式(即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岗位专业的专家不少于2人组成一支招聘面试团)建立招聘队伍;此外,畅通和扩展招聘渠道也很重要,数字化的广泛运用推动招聘方式发生变化,考虑到全媒体时代万物皆媒的特性,院校除了在网站发布公告邀约人才现场面试的传统方式外,还可以选择通过与企业进行项目、竞赛、学术交流活动等合作来获取高质量中医类专业师资力量。

4 结语

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必然会随着社会进入现代化而发生改变,中医类专业作为实践性与综合性都较强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需要不断探索与发展产教融合模式,以培育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质量人才,推动我国中医类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双高产教培育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