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聆听: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2024-04-07江苏省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新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想象音乐

□江苏省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王 建

音乐学科是一门聆听的学科。聆听具有全纳性、主动获取性、流动性的特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聆听、启发学生的聆听,让学生通过聆听把握音乐作品的主旨。音乐聆听不是简单地张开耳朵,而是要将学生的看与听、想与听、说与听等结合起来。实践证明,注重学生的音乐聆听,能深化学生的音乐感知、促进学生的音乐理解、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音乐聆听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力,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一、听看结合:完整感知音乐

在引导学生音乐聆听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将听与看相结合。听看结合,能有效地、完整地感知音乐。“感知”是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最为重要、最为主要的方式。听看结合,主要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旋律、节奏,并领略音乐作品的风格、曲式结构等相关内容。听看结合,完整地感知音乐,能让学生初步地感受、体验到音乐之美,能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音乐感受、享受。

聆听是音乐的基础,也是学生欣赏的基本路径。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聆听音乐,是难以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的灵魂的。聆听不是机械地接受,而是要融入学生的经验。只有融入学生的经验,才能让学生的聆听走向深入。为了促进学生的聆听,教师可以出示相关的音乐图谱,可以出示相关的旋律线等,从而让学生将听与看有效、紧密结合。比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小猫圆舞曲》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借助于小提琴滑奏来描绘小猫叫声,进而设计图形谱。当笔者呈现出图谱之后,学生就能一边看图谱、一边听音乐,从而对音乐的旋律、音色、结构等都会形成一定的理解。听看结合,还能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作品的风格。视听结合,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感受,让音乐作品的灵魂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因此,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视听,是音乐教学的应有之义、应然之举。

引导学生听看结合,要求教师还要创设一种音乐欣赏的氛围。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聆听意识、聆听欲望,调动学生的聆听积极性。“听看结合”能让学生完整地感知音乐,同时能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调动学生的聆听积极性。作为教师,要创设条件丰富的感知情境、感知条件、感知场域,让学生音乐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持久。视听结合,能让学生完整性地聆听音乐,进而能让学生深刻感受、体验、享受到音乐之美。对音乐作品的聆听,首先要让学生听进去,其次要让学生听得入情。将学生的视听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鉴赏音乐,能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经验,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保持一份期待。

二、听想结合:重点理解音乐

对音乐作品的聆听,还要让听与学生的音乐思维、音乐想象结合起来。只有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聆听与想象结合起来,才能助推音乐理解的深入。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传递着最为核心的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聆听音乐作品的某一个段落,并调动学生的思维、催生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将聆听与思维、想象等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将音乐的聆听与思维、想象等结合起来,能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辨别力,能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将听想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审美鉴赏音乐,要有所侧重、有所聚焦。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重点聆听重点段落,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地聆听、品味学生的音乐内涵。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音乐乐段的对比、细听,从而让学生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丰富的语言、巧妙的结构、丰富的织体、多变的节奏等。听想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任务等,提升学生的聆听能力。同时,让学生的聆听、思考、想象等更有方向、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比如引导学生欣赏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的《森林狂想曲》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分段分主题聆听。如在引导学生聆听主题A 的时候,引导学生寻找动物声音,让学生在聆听中思考、揣摩: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森林?小动物的声音出现在哪里?可能有哪些小动物?接着引导学生聆听主题B,巩固学生对小提琴、笛子等的认识。在聆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旋律、节拍、节奏、速度等方面比较主题A 和主题B 的异同。在聆听主题B 的时候,让学生找鼓声。接着引导学生重点聆听主题C,引导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感受森林气氛,并让学生感受主题C 中体现的热烈情绪。比较性、重点性的聆听,让学生对不同的乐段有了清晰的把握、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了解相关的音乐要素,更能感悟音乐的情境。这种重点性的聆听,不仅关注音乐作品的表达内容,而且关注音乐作品的表达形式。

音乐不仅是聆听的艺术,也是一门感性思维、想象的艺术。通过思维、想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音乐作品的内涵。在引导学生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各种教学手段、策略等帮助学生打开音乐,从而助推学生的音乐欣赏。在音乐中,人们能纵横驰骋自己的想象力,能充分地发挥自我的审美经验。无论对于怎样的音乐作品,通过体验性的聆听,能让学生有效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意境等。聆听能催生学生的音乐联想、想象等。在深入的音乐聆听中,在聆听与想象的交织中,学生的音乐表现、音乐创造能力能显著地、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

三、听说结合:深入表达音乐

学生的音乐聆听不是一种被动的、肤浅的音乐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音乐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音乐话语表达、鼓励学生的音乐话语表达。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音乐的聆听与语言表达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表达中聆听、在聆听中表达。只有将聆听与表达结合起来,学生的音乐聆听才不是一种消极的、肤浅的、被动的聆听,而是积极的、深刻的、主动的聆听。作为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个体性的表达,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彼此之间的音乐对话,从而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形成一种“众声喧哗”的样态。众声喧哗,彰显着学生的音乐学习的本质力量,体现着学生的音乐生命实践活动智慧。

学生的音乐表达方式是丰富的。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的多样化、创造性的表达。比如学生用语言表达音乐聆听、鉴赏的感受是一种表达,学生用自己的笔画出自己聆听音乐的旋律线、音乐图谱是一种表达。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渗透音乐图谱等相关的音乐知识,要鼓励学生的音乐表达,能让学生的音乐欣赏从感性走向理性、从肤浅走向深刻、从表层走向内里。比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打字机之歌》这一首歌曲的时候,有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用语言说出了自己对这一首歌曲的理解。有学生说,聆听这一首歌曲,感觉自己陷入了一种快节奏的生活之中;有学生说,聆听了这首音乐,仿佛看到工厂的爸爸妈妈匆匆忙忙的场景;有学生说,这首歌曲是表达的打字员的忙碌;还有学生说,这首歌曲表达的是自己的快节奏的学东西的场景,等等。正是在学生的多元化的话语表达中,学生对歌曲的意蕴有了深刻的理解。所有的这些,都确证与表征着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这一切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一种丰富多彩的世界。为了促进学生的音乐表达,教师要鼓励学生重复聆听。实践证明,每一次聆听学生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感受、体验。聆听的次数多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的理解也就走向了深刻。反复性的聆听,不仅能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表象增强了、记忆清晰了,而且让学生的体会更全面、更深刻了。

聆听与表达从信息学上来理解就是一个信息输入与输出的问题。聆听是表达的基础,没有聆听就没有表达。表达是聆听的确证与表征,没有表达,就没有音乐鉴赏的沟通,聆听就不能深入。聆听与表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引导学生“听什么”“怎样听”,以及要换位思考、体验“学生为什么这样思考”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聆听,才能让学生的音乐聆听逐步深入。

音乐的聆听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音乐的学习不仅依靠学生的感知,同时也依靠学生的思维、想象。聆听不是孤立性的学习行为,听与看、听与想、听与说、听与演有着天然的关联。作为教师,要深入引导学生聆听,将学生的聆听与视觉感知、聆听与思维想象、聆听与体验表达等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学生聆听,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理解,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建构、创造。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想象音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音乐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