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幼小衔接教学策略探究

2024-04-07江苏省如皋市李渔小学

新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幼小情境活动

□江苏省如皋市李渔小学 任 曦

传统的幼小衔接教学存在一定误区,以学生会计算和学课本为教学目标,把学生会计算多少数和会背多少首诗作为幼小衔接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从而忽略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数感的培养,影响学生长远的数学学习。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融入更多数学元素,以拓宽学生数学眼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强化学生学科知识运用意识为教学方向,开展衔接性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到数学学习核心。

一、精选幼小衔接内容,用数学眼光看世界

教师深潜学生群体,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认知水平等做客观分析,搜集、筛选适合的幼小衔接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为教学目标,科学制定幼小衔接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1.筛选衔接内容

数学教学资源丰富,与幼儿园教育有众多对接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展开专业调查和分析,筛选更多合适的衔接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建立科学的教学机制,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提供助力。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以游戏化课程为主线,教师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适当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能够成功调度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投放不同的场景图片,要求学生数一数图中有几只小鸟、几棵树、几个滑梯、几个小朋友等,并在黑板贴几组不同数量的水果图片,鼓励学生将相同数量的水果图片用粉笔连一连,通过观察图片,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从客观事物中提取数据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数学眼光的培养,不局限于课堂学习,而是适当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在每学期体检时,告诉学生自身体重是多少千克和身高是多少厘米,让学生用手比一比自己与其他同伴的身高差距。这些内容能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入更多数学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量感。

2.明确衔接目标

教师在幼小衔接教学活动设计时,从日常制度衔接、任务组织衔接、行为习惯衔接、教学内容衔接、家校沟通衔接等方面展开探索,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营造轻松、直观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观察、交流、思考、实践中建立学科认知。学生对小学学习内容有不同期待,教师对接幼儿园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丰富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在教学“比一比”这部分内容时,明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描述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比较意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对卡通形象比较感兴趣,教师创设“水果界开拔河运动会”的教学情境,在黑板贴三个苹果、四个香蕉、五个桃子、四个芒果的图片,要求学生数一数哪种水果队伍的队员最多,哪种水果队伍的队员最少,哪两个队伍的队员一样多。学生能够积极响应,顺利给出正确答案。教师继续引导,拔河比赛需要两队的队员数量相等,当香蕉队和桃子队拔河时,应该怎么安排队员呢?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自由讨论。教师创设有趣的童话情境,在数量比较的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创设幼小衔接情境,用数学思维想世界

学生习惯幼儿园游戏学习情境,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科学运用辅助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轻松、生动的学习情境,推出适合的衔接课程,激发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成长学科能力。

1.创设衔接情境

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不同的学习环境会对其心理造成一定冲击,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导入情境化教学方式,以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丰富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中建立学科认知。教师在创设衔接情境时,有意识做活动程序设计,组织学生开展生活观察、学习讨论、数学实验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调动多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学科学习内驱力。

学生在幼儿园有整理玩具的经验,教师在教学“分一分”时,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准备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货物图片,要求学生扮演售货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方便顾客挑选。教师进行课堂巡视,发现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按物品的用途分,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按物品的颜色分,有的学生应该按物品的形状分等。在交流成果展示环节,教师指名不同标准分类的学生分别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和结果,让全班进行评议。学生经过讨论,结合超市购物经验总结出餐具区、玩具区、水果区、调料区等大类按物品的用途分类,而小类可以按品牌、颜色、形状等进行细化分类。教师导入日常生活中超市购物场景,让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学习不同的分类标准,明白分类整理、摆放,既方便拿取,也整齐美观,从而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2.设定衔接教程

幼儿对生活观察活动有一定接触,并且具有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等特点,教师从这个角度出发,推出衔接教学体系,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要求,利用观察学习场景设计、生活化学习任务布设、实践性活动组织、日常行为规范等,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学习生活衔接。在创建幼小衔接教学体系时,教师不妨借鉴部分幼儿园活动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构建完整、全面的学科知识框架。

大多数学生能够清晰分辨左手、右手。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借助左手、右手的已有认知,开展多样化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学科知识,为学习左、右位置关系做铺垫。在教学“认位置”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选横排里的三个学生,要求其他学生说说三人中间的学生B 所处的位置,有的学生说B 在A 的右边,有的学生说B 在C的左边。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B 一会在右,一会在左。学生经过讨论交流,能够明白位置关系需要有参照物,具有相对性。教师出示更多图例,鼓励学生分析图中的位置关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左、右表示的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延伸运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适当做留白处理,给予学生思考、交流、感悟的空间,让学生以生活经验为依托内化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三、组织幼小衔接活动,用数学语言说世界

小学生对趣味性实践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提升针对性教学设计,创新幼小衔接活动组织,从动手和动脑双重角度做具体布设,并对学生的行为及时给予针对性正面肯定评价,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小学生活。

1.组织衔接活动

学生大多对数学语言认知不足,而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建立数学思维,才能创建使用数学语言的机会。教师针对性组织学生做具体的操作和探索,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做出科学设计和组织,适当组织合作性、开放性、竞赛性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创造数学语言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顺利启动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成长学科学力。

在“认识图形”的教学时,教师准备各种形状的积木,出示中国各地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建筑中包含哪些形状,并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利用积木搭建一座房子。教师结合学生好奇心重、喜欢动手的特点,创设主动探索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搭建房子,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在搭建过程中,能够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容易搭牢固,球体、圆锥体不易搭牢固。教师基于学生的总结方案,要求学生把易滚动和不易滚动的积木进行分类,并拿起来比一比,观察不同形状的不同之处。学生在搭建、分类、触摸、认识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直观认知简单几何形体的过程,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在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学科认知水平。

2.优化衔接评价

教师在实践活动组织时,适当增加一些探索内容,能够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各种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任务要求,教师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融入具体的指标要求,为学生明确学习探索的方向,让学生有针对性展开实践操作。在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教师对活动情况做定量评价,对学生操作能力做出客观评价,促进学生活动能力的提升。

由于各种制约因素,学生的数感发展水平不同,少数学生对数的组成和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大多数学生需要借助实物来帮助数学学习,并缺乏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在教学“分与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将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强化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和数学学科感知能力。基于学生已认识10以内的数,教师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激活之前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将数分成若干份时,让学生按左边的数从小到大、右边的数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大数的分与合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学力做科学评估,在课程融入丰富的具有趣味性、教育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知、操作、理解、记忆各数的分与合,理解“分”与“合”的基本数学思想,增强学生的数感,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四、延伸幼小衔接实践,用数学方法建世界

幼儿的学科认知和行为习惯大多来自于生活感知,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延伸衔接训练,创新布设衔接实践活动任务,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协商行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方法应用场景,促进学生快速进入学科核心。

1.延伸衔接训练

刚步入小学生活的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处于较弱层次,教师对此做出理性分析,推出一些生活实践任务和管理活动,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断自我纠正,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中的自主探索能力、独立操控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教师围绕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训练机会,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积累数学方法。

在“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活动开启后,教师引导学生先复习各数分与合的旧知,要求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轮流回答一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学生能够积极响应,顺利回答问题。教师联系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列出四个算式,并理解加法和减法不同的含义,体会相应两道加法算式、减法算式间的联系,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在不同算式的训练中,逐步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初步积累看情境写算式和有序记忆算式等方面的计算经验。

2.创新衔接实践

学生在幼儿园有简单计算基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教学内容,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其理解学科知识,避免其产生畏难心理。教师借助生活材料组织计算学习活动,数数、量量、比比、拼接、观察图形、介绍数学等,都能让学生自然建立数学学习意识。学生对图形结合的计算问题有学习探索兴趣,教师传授将“数”与“形”相互转化的数学方法,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

“20 以内进位加法”这部分内容是学习了10 以内数的认知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复习0 ~20 的顺序,加深各数组成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数位的认识,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将学生两两分组,要求学生全部起立伸出双手,利用两个人的手指回答黑板出示的问题,回答正确的一组可以坐下,最后看看哪组还站着。学生对于这种竞赛性质的练习比较在意,能够相互配合、积极作答,在思考、计算、讨论的过程中逐步成长探究意识和判断能力。教师随机在黑板板书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适时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辅助学生顺利完成计算,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紧张、刺激的竞争氛围,能够促进学生快速提升口算速度和正确率,为进一步学习好数学练好基本功。

帮助学生总结、掌握学科知识,不同学生的心理感知体验不同,教师要做详细的学情调研,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适应能力、操作基础、理解能力、合作意识等做出客观判断,并做相应教学应对,在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数学方法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推出更多衔接训练活动,布设具体衔接训练任务要求,创造更多训练机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幼小情境活动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