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切点探索
——以《我的奇思妙想》为例
2024-04-07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滨江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滨江小学 陈 洁
当前语文作业设置形式相对单一,抄写、背诵、完成练习是最常见的作业形式。这样的作业往往需要进行机械操作,含金量不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在不断重复中被消磨殆尽。真正科学高效的作业一定是新颖、独特,极具吸引力的。“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必须打破传统作业形式束缚,与时俱进,结合教材内容属性展开系统构建,规划出一条崭新的作业设计路线,真正发挥作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作用。
一、关联基础知识,强化作业目的性
作业设置,教师要追本溯源,从作业的目的性着手,展开分析探索。经过课堂学习,学生已经完成了认知积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效果,教师要及时投放作业。作业是为完成学习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它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积极影响。呈现作业时,形式多种多样,基础性作业是最基本的展现形式。作业设计,内化知识是最基本的操作,也是彰显作业属性的具体体现。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点,从文本基础知识着手,夯实学习根基。语文学科中的基础知识涵盖面较广,包括字音、字形,词的本义、语境义,修辞,文体等内容。只有对这些基础性内容有精准全面把握,深度学习和系统知识体系构建才能成为可能。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从单元主题出发,关联教材基础知识,强化教学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强烈探索欲求。
传统作业设计关注作业量,呈现形式上往往是以抄写、背诵为主。这样的作业形式可以有,且只能小范围使用,不能无节制地进行运用。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用现代教学思想武装自己,采用新颖、有趣的形式,布设基础型作业,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顺利完成知识体系构建。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要想顺利完成习作,对自己想要发明的事物进行细致精准的描述,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词句。为了铺垫写作基础,教师以本单元的篇章学习为基点,进行作业设计。每学完一篇课文,教师就会布置基础性作业。以《琥珀》这一课为例,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设计了一项贴贴乐的游戏。教师将本节课中涉及的字词展示出来,学生拿着相应的贴纸,补充缺失的部分。有的缺少读音,有的缺少词义,新颖有趣的基础知识训练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妙趣横生的贴纸游戏中,学生感受到作业的乐趣,知识体系得到构建,也为后续的习作奠定了字词基础。
二、深挖单元主题,增强作业层次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着手,结合学科特点,在多元融合中保护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实现个体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凸显学生主体思维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群体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特点,个性化认知较为突出。从教学现状出发进行有效设计,布设多层次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已经成为教师必须直面的课题。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点存在差异,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基于此,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力基础、兴趣点以及思维能力,进行针对性设计。分层作业设计,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必须着重考虑的因素,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参考,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教师要关注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以单元内容和主题为切入点,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形式。
教师设计规划层次性作业,能够让学生找到对应性训练。分层作业是因材施教理念的具体体现,它是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设置的作业形式,其契合度、针对性更强,对学生产生的正向引导是显而易见的。进行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师先对单元主题展开全面系统化的分析,本单元以“科普”为主题,选取了4 篇与自然、科学相关的课文,重点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养成自主思考的意识,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本单元的习作引导学生用文字描述心中所想。习作过程中,学生必须发挥想象力,提出问题并展开思考。习作与单元主题高度契合。为此,教师在进行阅读引导时,从小事物到大事物,从抽象到具体,给学生提供参照,让他们有清晰明确的习作方向。
三、进行读写融合,凸显作业导向性
作业本身就是教学的导向,其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运用能力,进而完成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文学科教学需要从听说读写四个层面展开切入,尤其是读写,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支柱,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整体。通过读写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训练中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智慧型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时一定会及时进行读写融合。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读写型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还能提升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将思维品质推向崭新台阶。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积极探寻灵活有效的作业形式,对教学体系进行适当调整,优化作业设计方案。教师对接学科属性,深入探究读写结合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生成深切感悟,在写中提升自身运用能力。进行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师从阅读环节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阅读中的四篇课文各有特色,对学生有极强吸引力。在对文本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和鉴赏时,教师先让学生了解琥珀的样子。学生很快有了发现。这时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突破,让学生思考:“我们已经知道了琥珀的样子,那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认真思索,勾画出相关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是作者的推测,属于想象。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给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阅读是学习、储备知识的过程。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学生才能将情感诉诸笔尖,进行写作。写作过程又是学生消化吸收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思想的表达,是对阅读材料的深加工。教师抓住读写相关性,将其融入作业设计中,凸显读写价值,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四、创优呈现形式,注重作业多样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面极广,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异常丰富。在知识探索中学生获得独特感知和体验。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相对固定,都是依据教材推动课堂。要想进行创新设计,教师不妨从形式上展开切入。作业形式的创新是现代教学的必由之路。语文学科融合了物候、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容的丰富性、题材的多样性为作业形式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了让学生获得应有的提高,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丰富作业类型,对传统作业进行革新升级处理,以多元化的作业呈现,吸引学生,促使他们独立思考,以愉悦的状态投入作业中并高质量完成作业。
“双减”大背景下,作业质量亟待提升。教师不妨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分层法的优势,对作业展开优化升级,规划出一条契合性更强的作业设计路径。进行习作《我的奇思妙想》,在进行题目呈现时,教师借助视频播放的形式触动学生认知,启动他们的写作思维。学生看到很多奇妙的事物后,思维逐渐活跃起来,完成习作的热情也更高涨。当学生习作动力引擎被激活后,教师及时展示习作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请大家回到家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讨论,看看他们有没有想要发明的东西,也可以将他们想要发明的东西进行描绘叙写。”宽松的写作要求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回到家后,学生与家人一起思考,很快完成习作结构体系构建。相对于学生自主完成习作,亲子写作任务更加独特,它集中了多人的智慧,学生与家长一起商讨写作思路,给学生带来的触动极大,在交流探讨中学生完成了认知升级,写作立意更加高远。
五、接轨现实生活,提升作业开放性
语言的发源地是现实生活,有了生活化情境的依托和助推,学生才会产生学习、探索动机,生成语言感知意识。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提升,老师把思想封闭在教室中是很难有突破性进展的。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需要在生活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才能彰显其价值。教学中,教师要将语文学科延伸到生活中。语文作业也要进行契合性设计,抓住生活这个教学之“根”,从培养学生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角度出发,进行优化和设计。语文教材中涉及的自然、历史、社会、地理知识,都能与生活对接,为学生提供广阔活动、体验激活。作业设计接轨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切点选择极其重要。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找到作业设计对接点,实现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衔接。
要想帮助学生进入做作业状态,对作业内容以及相关信息资源产生浓厚兴趣,必须从生活情境出发,让作业呈现出开放性特点。进行习作《我的奇思妙想》,很多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教师进行点拨指引。“写作灵感从生活中来,也是为生活服务的,请你回到家认真观察,看看你们家哪些物品需要升级或者哪些人需要帮助?”佳作展示环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想,有一个全能型的机器人,有了这个机器人,它就能帮助妈妈做饭洗衣服,承包妈妈所有的家务,这样妈妈就不用每天都被家务累得精疲力尽。不仅如此,机器人还可以帮妈妈处理工作上的事情,甚至还可以带着妈妈去旅行,让她听音乐、看舞蹈,陪她做很多很多的事,让妈妈永远快乐每一天,这样我也会感到开心。”从学生的作文内容就可以看出,习作主题是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知识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不曾经历的事勉强拉过来,那必然是失败的勾当。”可见,学习活动要贴近现实生活。习作作为学习活动的一部分,也需要生活化的素材作为辅助。习作本身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当学生对生活有了深刻的认知,习作素材自然出现,学生自然乐于表达。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需要教师做出改变,创新作业呈现形式,对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只有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才能真正吸引学生,作业设计也才算是成功的。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学习满怀期待。学习过程中他们一旦产生排斥心理将很难扭转,且会给他们带来严重心理阴影。针对教学现状,对作业展开整体规划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教师从不同维度出发,以多样化的方式,强化作业设计的目的性、层次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独特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对自我能力、作业功用有了崭新认知,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强化,写作能力逐步提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逐步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