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流行病学研究原理与方法的思政教育探索

2024-04-06刘浩然孙继宏张瀚文董雨晴王萍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原理

刘浩然 孙继宏 张瀚文 董雨晴 王萍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推动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公共卫生体系。”[1]新时代,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正处于转型变革之中,其目的是要破除“重医轻防”的观念惯性,形成一个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健康观[2]。“新医科”将医学教育从以治疗为主向以预防为主向以康养为主的方向发展,并强调生命周期与健康过程,这就给公共卫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实战能胜,卫戍健康”的新要求[3]。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是中国公共卫生事业未来的栋梁之材,但目前来看,我国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现实存在仍有较大差距[4]。所以流行病学研究原理与方法课程思政的目的,就是要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使课程技巧和思想政治理论并驾齐驱,发挥协同作用,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任务,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创新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公共卫生人才。

1 流行病学研究原理与方法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与课程安排中,专业课与思政课是相对独立的,主要依靠教师所教授的基础政治课程来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政课和专业课之间存在相对独立的问题,不利于思政课的实施,势必会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5]表明,明确全面推进“立德树人”的战略方针政策,一切课程都有育人的作用,一切教师都有育人的责任,每个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是一个道德和价值观的传播引导者[6-7]。立德树人,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流行病学这门被称为“公共卫生之母”的课程,它在医学高校中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专业,面向对象广泛,授课课时长。流行病学不仅是医学多专业的基础课,更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流行病学科学原理和研究方法,同时也包含了许多经典案例,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此为中心,在本课程的设计和思考过程中,坚持政治与学理性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灌输性与启迪性统一的原则,将各个知识点讲得深入透彻,并将其传授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启迪、渗透、陶冶、引导学生,通过对专业学术思维、创新思维、大健康观和素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去体会、去升华,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医者精神[8-9]。因此,将思政教育纳入到流行病研究原理与方法的教学中,做到思政与专业课相结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对于提升公共卫生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国家高水平的公共卫生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10]。

2 流行病学研究原理与方法的思政元素探索

“思政课程”也好,“课程思政”也罢,其目的都在于培育现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个方面,分别构建了相应的价值准则,并与流行病学研究原理与方法的课程内容相结合,对流行病学研究原理和方法教学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探索(图1)。

图1 流行病学研究原理与方法思政元素探索

2.1 爱国——精忠报国之情怀

公共卫生的目标是促进人们健康,要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就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对规划免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癌症筛查、慢性病防治等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的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使之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医疗服务的发展对于增进民众的健康、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对职业的认同与自豪,并能激发他们将来从事医疗工作的积极性。伍连德教授作为我国流行病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倾尽一生研究于传染性疾病与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并对国家对血吸虫病和霍乱的预防控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青年时期的伍连德教授,不怕困难主动奔赴在疾病大流行的一线,只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晚年时期的伍连德教授,仍在开展疾病病因的研究,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关心流行病的防治技术和方法,为我国流行病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1]。正是由于公共卫生专业中前辈对国家的忠诚感染了千千万万的后继者,让他们有了坚强的理想信念,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给国家。国家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长的。逐步完善的普及卫生保健制度,对减轻居民的疾病负担和改善人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2]。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的内容作为依据,并将其与时代发展的背景材料相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国家力量的浓厚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认识到国家的富强是每个公民最坚实的后盾,只有国家的富强,才能全面保障人民的生存,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从而引导同学们确立为中国的民族复兴,为人民的健康梦想而奋斗的高尚理念。

2.2 敬业——兢兢业业之精神

流行病学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大群以维护人类生命安全为使命的流行病学者。例如,在20 世纪初期,中国东北等地出现了鼠疫,伍连德教授不顾自身安全,率领科研小组深入高流行区进行实地考察,最后摸清了鼠疫的规律,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从而有效地遏制了鼠疫的蔓延[11]。再比如美国Framingham 等人的心血管疾病队列研究长达70 余年,ANDERSSON 等[13]在文献中提到研究人群已经扩大到了三代人。基于此队列发表的各类文章1 200 余篇,确定了吸烟、胆固醇、高血压、肥胖、绝经、心理因素等慢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促进了高血压及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更新。又比如,DICICCO等[14]在文章中提到的英国著名医生Doll 和Hill 所开展的吸烟与肺癌的研究,从1948 年开始的病例对照研究,每5 年随访1 次,又继续开展长时间的队列研究[14]。这些流行病学历史中的经典案例,都可以在流行病学研究原理与方法的教学中进行深入发掘,将其与各个章节的有关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将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的归纳,通过案例分析和情景假设的方式,将其引入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们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博爱的精神,更好地认识到流行病学对预防和控制人类疾病的重要意义,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培育一批高素质的公共卫生医疗卫生人员提供有力的支持。

2.3 诚信——诚心正意之规范

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公民必须遵循的价值准则,随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新时代的医学生更应该将诚信之心贯穿于方方面面。在整个流行病学的研究中都必须遵守医学伦理学准则,都需要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目的就是为了做到每个患者诚信,对每项研究负责。医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是一门“人学”,对医学生的诚信教育更为重要。流行病学研究原理与方法是将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科学研究,认识疾病和健康的分布及流行,找到影响因素,提出防控策略与措施,最终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使人们从中获益[15]。所以,在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严格遵循诚信严谨的原则。比如,当开展一项流行病的调查时,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调查的结果偏离现实,即所谓的“偏倚”。在这些因素中,随机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但是,通过研究对象选择标准、信息标准、盲法收集信息等科学手段,可以降低或避免这种偏差。如果没有一种严格的、诚实的科研态度和行为,就有可能做出违背人类健康的科学研究,这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公共利益,给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正面与反面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建立起一种严谨、诚实的科学态度,学会对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选择,同时做到对真实的研究成果给予尊重。

2.4 友善——竭诚相待之态度

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倾向于独立思考,而非团体协作。由此可见,目前高校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仍有欠缺。在中国教育中,高中之前的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隔着一个巨大的鸿沟。大学生进入高校后需要重新调整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在此期间对他们的专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流行病学研究原理与方法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其加强“友善”思政元素教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为以后的职业价值观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医者仁心,要努力引导教育,使学生成为有人文情怀、有温度的医者。例如,流行病学方法中最常见的筛检试验的阳性截断值的选择,再例如产前唐氏综合征的筛查等。把教学内容和实际案例结合起来,让学生做一个善良友善的人,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就能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为卫生事业培养出一批品德良好的接班人。

3 流行病学研究原理与方法的思政教育路径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主体,其思想政治素质、教学能力和“课魂”的定位,将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教学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然而,课程思政以学生为主体,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图2)。

图2 流行病学研究原理与方法的思政教育路径

3.1 教师思政——“润物细无声”

(1)育人必先育师,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本课程的实施以教师为主体,从事任何教学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教师要坚持育人为先,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争做党执政的坚定拥护者[16]。为此,应大力推进大学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以促进其从观念和价值观导向的角度来认识和阐释专业知识。各大学可以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等方式,让专业课教师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深刻领悟“健康中国”战略思想,树立“学科自信”,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政治内涵[17]。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探索,从而在思政教育中既有深度,又不失时机。

(2)深化教师对“课程精神”的理解,精准定位课程育人目标:在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流行病学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摸索,首先要加深对课程精神的认识,深刻理解这门课的内涵,对其进行正确的教学定位,准确地把握“课程精神”。课程精神是课程的灵魂,它是一种高度浓缩和概括,最终把学生带到什么位置,对课程进行正确的定位。要准确地认识课程精神,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地思考:首先,要为谁而培养?也就是说,今后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将为哪些人提供服务?公共卫生专业会从事什么岗位?其次,人才怎么培养?所以,以专业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流行病学”作为公共卫生学科中的一大学科,其作用是怎样的?第三,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要求。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全面了解和对课程精神的把握,教师可以从当前的课程教学任务中发掘出适合自己的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自然地融入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同时也增强了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3)深入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思政教学改革目前,思政教学改革针对专业课程,可探讨的要素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科学理念等。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学科发展报告等方法,从流行病学研究原理与方法的教学实践中,发掘出适合该课程教学的思政要素。也可以从全民健康决策、全民健康水平、公益奉献、诚信科研、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将相应的政治思想元素有机地融入其中进行研讨。此外,还将聘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专家,以集体备课的方式,合理、规范地梳理流行病学研究原理、方法的思政要素,将其整合为一套完善的思政资源的流行病学研究原理、方法课程,做到“思政课程”与“思课政治”并驾齐驱,共同育人。从而全面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公共卫生专业中的创新发展。

3.2 学生思政——结合“第二课堂”

(1)渗入“名人”效应,激发心灵共鸣:深入调查研究历史上符合课程要求的“名人”,了解他们的生平、主要贡献,分析他们在公共卫生、时代责任、职业精神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并通过运用流行病学研究原理和方法课程的教学资源,深入开展“名人”课后调查研究。教师将学生的心得体会和反馈的信息结合起来,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互动[18]。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增强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又可以使学生主动挖掘与自己专业背景相近的名人事迹,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共卫生人才。

(2)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推进实践育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把“实践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一个有效方法[19]。课上所学理论知识,一定要先于实,再升华。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深入到基层,聆听公众对健康的呼声,亲身经历并感受到他们在工作中所承担的特定职责和任务,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同时,也有助于同学们了解和学习医务人员在公共卫生防治、日常疾病防治、自然灾害防治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大卫生、大健康”背景下多部门协同作战的时代意义,更好地理解“心系大爱、行公益之事”的时代意义[20]。

(3)正确分析反例,领悟真理的思考过程:案例是最好的教材,正面案例起着正面引导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正确分析反面案例同样起着教育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将“黄金大米”事件、科研造假等国内外有关科研的反面案例编入《流行病学研究原理与方法》一课的思政资源库,正确分析课程的对应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反思、总结,对值得警惕的问题进行警醒,起到正面教育反面教材的作用。第二,要鼓励学生用思辨的、真正的、理性的思维来教学。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课知识,对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行探讨,敢于向专业叫板,以批评求真的教学和探究,在学生对教材或已发表的论文中的有关结果有异议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在此基础上,通过与负面教育事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观念。

总之,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原理和方法的教学,需以“思想政治”为核心,淡化“学科界限”,把“价值引领”和“课程传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既能掌握流行病学相关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又能在实践中践行出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以德树人”的深度浸润,让学生学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而培养出有文化、有思想、有责任感的、有素质的公共卫生人才。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原理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