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当下 共论花钱文化与传承

2024-04-06丁晨

中国收藏 2024年1期
关键词:钱币花钱展品

丁晨

在2 0 2 3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上,一个名为“传承与发展:花钱上的传统文化”的专题展格外引人注目。本次展览由中国钱币博物馆主办,呈现了9 位藏家珍藏的179枚花钱实物,年代从汉代跨越至清代,其中不乏珍稀品种,部分展品更是首次显露,可谓集中展示了民间收藏的雄厚实力。

展览期间,中国钱币博物馆还在博览会现场举办了一场收藏文化分享会,《中国收藏》作为媒体支持全程线上直播。作为本次展览展品征集的主要筹划人,民俗钱币收藏家陆昕从事花钱收藏、研究已有3 0 余年,近年来尤为注重推广花钱文化。他在分享会上表示,民间收藏的花钱借由中国钱币博物馆的平台向公众展示,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这些藏品的价值与内涵。“我们希望展出的藏品既能够经得起专业人士的考量,又能够充分地体现传统文化的深度、广度和维度,所以此番筛选展品的标准也相对严格。”陆昕说道。据介绍,入选该展览的展品首先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要与展览的基调相吻合,即同时关注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作为展品提供者之一,民俗钱币收藏家李书明认为,花钱基本涵盖了包括古人的日常生活、精神文化、伦理道德与传统习俗在内的方方面面,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文化产物,其文化价值是不能以当今市场价值衡量的。此次展出的一套由李书明珍藏、出自北宋时期的象棋子即体现了这一点。这套象棋子共32枚,从收集至今,李书明花费了7年多的时间。在他看来,这套象棋子“可能不是很值钱,但能从不同的棋子中读出不同的故事,一窥古代文人的生活面貌”。

事实上,举办“传承与发展:花钱上的传统文化”展览是中国钱币博物馆助力钱币文化实现长久、持续发展的一个表现。在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馆员王纪洁看来,想要实现这样的愿景,需要同时关注创造性与创新性。但是目前钱币界中花钱收藏群体仍相对较小,且学界对于花钱研究的成果与著述主要局限于编辑图谱、分析图案寓意等,缺少对于当时民间风俗、政治背景或艺术审美设计的解读。

“ 要想将文化发扬光大,就一定要有人来继承。”王纪洁感慨道,而这也是众多从业者的共识。她认为接下来仍需进一步扩大花钱收藏群体,形成行业发展力,还要在宣传方面下功夫,形成行业影响力。她也期待花钱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物质媒介。

孔华从事文创设计已有多年时间,他认为从古代“穿越”而来的花钱记录了古人的丰富生活,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是,如何利用当代技术手段将传承几千年的古代花钱文化延续下去,他觉得将其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这一点上,陆昕也表示当下通过文创接触花钱是一个好时机。他建议可以依托在花钱雕刻、铸造、传拓等领域有所专研的非遗传承人的力量,将花钱中的传统文化再加以转化。“在设计与开发文创产品时,不妨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将花钱中的祝福语、花纹等元素提取出来,比如做成红包、摆件、首饰、丝巾、帆布包袋等。”孔华说道。他同时表示,希望能够通过输出具有花钱元素的文化产品,让更多的青少年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短视频等媒介,走进花钱收藏的大门。这一点也让在钱币界专家、藏家深感惊喜。“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借助多媒体的形式,选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元素,让他们去影响更多同龄人,在社会范围内形成更大程度的传播,这对于弘扬与宣传花钱文化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陆昕说道。

盡管展览已经落幕,但有关“ 如何让花钱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话题仍未结束。怎样通过花钱解读传统文化?如何欣赏花钱的美……以这场展览为契机,牵引出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留待有识之士进一步深入探究。由中国钱币博物馆主办的“传承与发展:花钱上的传统文化”专题展为民藏花钱提供了一个平台,而一场同名直播研讨会也让观众进一步了解了花钱知识。

猜你喜欢

钱币花钱展品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钱币翻倍
组合钱币
小小花钱看科举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花前月下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
CCMT2016展品预览(1)
流行的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