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视域下高职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2024-04-05徐燕赵良财
徐燕 赵良财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明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要承担好育人责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在医学院校,专业课程是培养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安排的教学时数较多;学校、教师和学生也都非常重视专业课教学。所以专业课是进行思政教育的理想平台,但这对很多专业课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和新尝试,最终的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值得探讨。本研究从学生的视角调查课程思政在医学专业课中的建设现状,通过问题分析以期为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路径,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2 年10 月,本研究选择2019 级大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019 级大三学生。排除标准: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原因在于高职医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 年,一般专业课程集中在大学二年级开设,如此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研究数据。有效问卷中男106 名,平均年龄(20.25±0.97)岁;党员1 名,团员46 名,群众59 名。女317 名,平均(20.82±0.78)岁;党员5 名,团员152 名,群众160 名。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通过问卷星随机推送调查问卷,学生匿名填写。漏答一项即为无效问卷,最后回收有效问卷423 份。
1.3 观察指标
调查问卷包括以下12 个问题:(1)高校育人体系中哪一类人群对您个人的良好品格和行为规范影响最大?(2)高校哪一类课程对您个人的良好品格和行为规范影响最大?(3)您能够区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个概念吗?(4)您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否了解?(5)您是从什么渠道知道课程思政相关内容的?(6)您认为课程思政应该由学校的哪一类老师来实施?(7)请评价您所学的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程度。(8)您如何评价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内容?(9)与之前相比,您觉得融入思政内容的课堂教学氛围如何?(10)请评价高校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讲授思政教育对您道德品质的影响程度。(11)您所学的专业课程融入了哪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2)您对思政内容在专业课程中的融入有什么建议?问题1~2调查学生对高校育人体系的认知程度;问题3~6 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问题7~11 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开展现状的评价;问题12 是为获取学生对课程思政开展的建议。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问卷星后台的自动统计功能获取各选项的人数和百分比数据;运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调查结果。思政教育内容(问题11)和融入建议(问题12)以响应率和普及率描述。计数资料用n(%)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对高校育人体系的认知程度
问题1 中51.5%(218/423)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对其良好品格和行为规范影响最大,其次是专业课教师[39.2%(166/423)],公共课教师和院系管理者居于后2位,分别是5%(21/423)、4.3%(18/423)。问题2 中思政课程被认为对良好品格和行为规范影响最大[79.2%(335/423)]、其次是专业课程[16.5%(70/423)]、通识类课程[4.3%(18/423)]。
2.2 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
问题3 中,58.6%(248/423)学生认为能够区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个概念,但与问题4 进行交互分析后发现上述认为能区分的学生中仅有28.2%(70/423)非常了解“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这一比例在不能区分问题3的学生中更为严峻,仅有1.1%(2/423)。问题5 中,响应率和普及率最高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传达”[22.4%(308/1376)、72.8%(308/423)],其次是“学校官方文件通知”[21.7%(298/1376)、70.5%(298/423)]、关注相关网络平台[(18.8%(259/1376)、61.2%(259/423)]。问题6 中,学生的选项出现一边倒的倾向,78.7%(333/423)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应由学校思政课老师来实施,仅10.2%(43/423)选择“专业课老师”,这与问题4 的答案相符。
2.3 学生对“课程思政”开展现状的评价
问题7 中,44.4%(188/423)的学生认为融合程度非常高,53.9%(228/423)认为融入程度一般,只有7 名学生选择“几乎没有融入”。问题8、9、10 展现的结果令人鼓舞,93.6%(396/423)的学生认为老师们在专业课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新颖,贴合专业,容易接受,78.3%(331/423)认为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更好,68.6%(290/423)认为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内容对道德品质影响非常大。问题11 中比较响应率和普及率,排名前3 位的分别是爱国主义精神[17.1%(389/2275)、92%(389/423)]、社会责任[17%(387/2275)、91.5%(387/423)]、职业道德[16.3%(370/2275)、87.5%(370/423)]。
2.4 学生对“课程思政”开展的建议
学生对“课程思政”呼声最高的是“形式多样化”,响应率和普及率分别是[23.6%(335/1421)、79.2%(335/423)],其他选项由高到低为:多针对时事热点[19.8%(282/1421)、66.7%(282/423)]、多些课外活动[(19.3%(274/1421)、64.8%(274/423)]、多些互动[18.9%(268/1421)、63.4%(268/423)]、和专业内容联系得更加紧密[18.4%(262/1421)、61.9%(262/423)]。
3 讨论
3.1 学校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安排
3.1.1 宣传和引导课程思政建设
在针对大三学生的课程思政认知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入,缺乏全面的认知。考虑到大一和大二学生在思政课程方面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可能更有限,这一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可能更为普遍。虽然学生目前认为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提高了教学效果,但目前的融入程度并不高。医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繁多,学业压力较大[2],普遍存在重专业知识轻思想政治学习的现象。本研究中,78.7%的调查对象认为思政教育应该由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程中开展。所以,随着专业课中思政建设的不断深化,医学生有可能会从一开始的新鲜感转变为困惑,最终产生排斥情绪。学生所认知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课程思政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比如在医学院校,结合授课内容向学生传达的正确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也是一种课程思政。学生作为评价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对象,如果其对课程思政存在片面认识,将不利于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从而降低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3]。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宣传非常必要,学生只有充分了解课程思政,明确其价值,才能从思想上重视它,接受它,育人效果会事半功倍。鉴于学校是学生接触和了解先进思想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学生信赖的宣传平台,因此,学校方面的主动引导和推广对于快速转变学生的认知和观念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营造思政教育文化氛围,可以采用建立思政教育工作宣传网站、举办多样化的校园活动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为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有力支持。
3.1.2 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
本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程度一般,导致这种结果的部分原因是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建设内容了解不透彻,但更加不能否认的原因是,专业课教师还未完全树立德才并重的思想意识,课堂上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足[4]。闾春飞[5]、梁化民[6]的研究成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专业课教师是影响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的第一因素[7],他们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自身的文化道德素养、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育人效果[8]。行动永远到达不了思想到不了的地方,所以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融入程度和质量,如举办讲座培训,进行党史、党的先进理论和思想的学习[9],培育专业思政理念;定期开展思政比赛和公开课观摩,提升授课技巧[10];制定奖励政策,激发参与积极性[11]。
3.1.3 推动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协同育人
本调查显示,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分辨专业课中是否融入了课程思政。当专业课与同期思政课的教育主题相契合,且专业课教师能够将思政主题融入专业知识中,同时思政课教师能够以专业知识的形式呈现思政主题时,这将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这种合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育人目标,还能够使育人效果实现“1+1>2”的效果[12]。学校可以牵头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建立两者的“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带”政策[13],通过集体备课形式制定周计划、月计划和学期计划,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同向同行。
3.2 专业课教师多举措、多方位融入课程思政
3.2.1 根据专业特点制定育人方案
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医学特色。有些专业基础课教师脱离专业特点授课,全校所有专业共用一份幻灯片,思政素材缺乏专业特色,学生听起来没有归属感,育人效果大打折扣。《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不同专业要根据专业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育人目标,深度提炼思政元素,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1]。所以专业课教师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制定育人方案,选择典型案例和教学方法,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实现育人目标。这种育人方案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感受到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通过这种方案,学生能够明确学习方向和动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因此,这种育人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3.2.2 多种形式呈现思政教育内容
课程思政的载体只有契合实施对象的喜好,走进他们的心里,才能起到真正的实效。呈现形式是重要的载体形式之一。在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实施建议中“形式多样化”“多针对时事热点”“多些课外活动”位居前3 位。当代大学生已是数字化原住民,单纯的课堂讲授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以及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以提高育人效果,比如,甄选学生感兴趣的、能与授课内容紧密联系的网络时事热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线上互动[14];与辅导员合作,利用班会、板报开展线下讨论和展示;与团委合作,开展适宜的校园活动[15]。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反复呈现思政内容,让思政教育真正外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内化于学生的精神世界。
3.2.3 在实践课中践行思政教育
实践课是医学院校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践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舞台。“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更能切身体会到何为“爱岗敬业”,何为“工作严谨”。“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教师在示教过程中所展现的细致、认真和负责的工作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实践课不仅局限于课堂,社会实践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育人平台。在党支部进行“下乡义诊、健康宣教”等志愿活动时,应鼓励吸收学生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参与。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起到“育智”功效,还能帮其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实现“育德”润物无声[16]。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的道德素养对其将来从事的工作影响深远。他们作为思政教育实施的重要部分,其感受和评价不容忽视。教师在实施思政育人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接受意愿,并以此不断优化实施路径,竭力提高思政育人效果。“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终能担起铸魂育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