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4-04-05曹建忠
曹建忠
【摘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理念与新的教学素材都被引入课程教学中,这样能使学生高效掌握学科知识。在小学美术教学领域,新媒材的作用越来越大。新媒材能帮助学生从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知觉中学习到更丰富的美术知识,品鉴到美术独特的艺术价值,促使他们对美术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新媒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新媒材;小学美术;美术核心素养;趣味化;多样化;生活化;绿色化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美术教学要求提出:“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以及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和对称、重复等形式原理,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新媒材是具有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的但之前很少会被运用到美术创作中的材料,如沙子、泥土、树叶、塑料等。这些新媒材的运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摆脱对美术学习的刻板印象,从生活中感受美术,学习美术,提高自身的美术核心素养[1]。
一、新媒材使美术教学趣味化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偏向于直接给学生讲解教材上的美术理论知识,在实操过程中,直接让学生在纸上一笔一画地学习画画。这种机械的模仿式学习模式对小学生来说有些枯燥,难以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如今,教师可以将目光转向新媒材,以此提高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改变学生的固化思维,让学生更有创造力。
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一年级上册第18课“电脑美术”中呈现了如何用电脑绘画的内容。在此课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绘画所用的媒材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只有纸张一种。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找寻可以用来绘画的物品,并在物品上画出美丽的圖案。首先,学生要选择独特的新媒材进行绘画。一开始,很多学生认为可以在花盆、水杯、桌子等新媒材上画画。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更加独特的新媒材。比如,教师可以带来一些煮熟的鸡蛋,让学生在鸡蛋壳上画画;教师也可以剥下树皮,将树皮掰成各种形状,让学生在不同形状的树皮上作画;教师还可以带平时吃饭用的木勺子来,让学生在木勺子上作画。其次,学生要找到合适的绘画工具。新媒材绘画与纸张绘画有很大的区别:纸张绘画对工具的要求不高,而新媒材有时难以着色,如学生用蜡笔可以在纸张上轻松着色,但在陶瓷上就难以留下痕迹。因此,学生需要针对所使用的新媒材选择合适的绘画工具。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给自己的作品进行命名,并用自己的作品来装饰教室,或者将其带回家装饰自己的卧室。这会让学生感到非常有趣,且会产生美术学习的成就感,从而爱上美术这门学科。
美术教学需要不时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蓬勃发展。新媒材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缺乏创新性与活力的问题。教师不停地往学生的脑子里灌输美术理论知识,或者让学生不停地在纸上训练绘画技巧,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难以活跃课堂气氛。而融入新媒材,则可以让整个美术课堂充满趣味性。学生在参与新媒材的挖掘与创意运用的活动过程中会逐渐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对美术的认知上升到新的层面。由此,美术教学也就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二、新媒材使美术教学多样化
小学生更喜欢形式多样、新鲜有趣的事物。为了吸引小学生的目光,教师需要丰富美术作品的形式。新媒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教师引入新媒材,可以将课堂上美术作品的形式由原来的纸张图画作品变成陶艺作品、花艺作品、木艺作品等。如此,小学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发展美术创新能力。
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课“走进大自然”中呈现了利用生活中的花、树叶、泥土等制作贴画的内容,如将树叶的脉络印在纸上,用夸张、变形、添加、留白等美术创作手法设计图样,再贴上花瓣等装饰整个贴画。结合教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艺术造型小比拼,考查学生对新媒材的运用能力。首先,学生要选择合适的新媒材。学生可以去花店购买美丽的花草,也可以捡路上的树叶、石头或合理采摘路边的野花、野草,还可以选择平时吃的蔬菜叶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充足的选择空间。其次,学生要学会搭配与摆放新媒材。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演示操作的视频,让学生进行模仿,将自己选择的材料进行精心搭配。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跳出“美术课就是画画”的思维圈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手制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美术作品。这一环节考验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不仅把学习知识当作目的,还把知识当作辅助自己实现想法的手段。最后,教师可以请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的创作理念,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
在追求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美术教育应该与时俱进,美术作品的材料与形式应该不受到限制,越来越多样化。新媒材的多样化使用使课堂“动”了起来,“活”了起来,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变得更高。同时,新颖的美术作品形式给了学生飞翔的翅膀,让学生在艺术学习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三、新媒材使美术教学生活化
艺术源于生活,美术教育应该具有生活气息,而不是空中楼阁。有的学生听到美术,脑子里只会闪现出名家名画,而忽略了艺术创作由生活而来,艺术作品服务于生活。新媒材的运用使学生将目光落到自己的身边、落到生活细节,让学生学会去挖掘生活中的美,有助于学生抒发个人的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开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当美术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美术就处处充满了生活气息,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都处在美术世界中。
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2课“团包纸工”中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物品—纸的妙用,如可以用于制作海星、卷心菜和蜻蜓等。教师要启发学生:美术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许多常见物品都可以用来当作美术工具,并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目光放到生活中,发散思维,寻找生活中的美术元素。第一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原料进行创作,如利用常见的泥土进行泥塑。湿润的泥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延展性,而且容易定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将泥土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还可以将泥土作为基座,在上面进行浮雕创作。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高,往往很难凭空制作出完整的泥塑作品,因此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观看生活中泥塑的制作视频,再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根据给定的泥塑主题进行创作。第二步,完成作品后,给作品上色。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颜料。提到上色,学生往往只会想到文具店中现成的美术颜料,甚至认为没有那些颜料就无法给图画上色。其实,他们忽略了颜料来自自然之物的事实。教师可以先寻找一些颜色鲜艳的果子(如桑葚)作为材料,将桑葚的果汁制成紫色颜料,并用来给绘画作品进行着色。然后布置任务:寻找身边的“染色剂”,并给自己的泥塑作品上色。在寻找生活颜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而且也能发现许多平时不曾注意到的生活细节。第三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作为泥塑作品的装饰物,如衣服夹子、啤酒瓶盖、橡皮筋、硬币、火柴棒、糖果纸等。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衣服夹子当作鸭子的嘴巴,将啤酒瓶盖当作太阳,将橡皮筋当成一条围巾,用硬币当作小汽车的车轮,把火柴棒设计成扇子,将多彩的糖果纸折成蝴蝶,等等[2]。这一环节给了学生放飞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与生活的亲密接触中加深对美术艺术的认知。
小学是学生真正接触美术的阶段,这时的他们对美术的理解还停留在浅层面,难以有效接受高深难懂的美术理论知识。教师如果从生活常见的新媒材出发,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材料,并通过美术创造赋予这些事物以不同的形态,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之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创新意识。
四、新媒材使美术教学绿色化
美术教学中的新媒材来源广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旧物改造成美术材料,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如平时喝完水剩下的塑料瓶、不穿的旧衣、用过的纸张等都可以作为创作艺术作品的材料。教师利用这些新媒材,既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树立环保、节俭意识,为环保出一分力,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绿色化。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2课“巧用瓶盖”为例。学生受到有限生活经验的束缚,常常会认为各种物品的用途是固定的。教师要打破学生的这种观念,引导学生将不用的物品作为美术创作的新媒材,制作出实用又有趣的手工艺品,从而体验到各种物品的利用价值并非单一的,进而养成绿色环保的良好意识。本课呈现了用各种材料制作成商品小包装的例子,教师可以据此给学生布置任务:把家里不用的纸箱、布料、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物品带到课堂上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对于已经利用过的纸张,教师可以教学生将其做成纸浆画[3]。将纸放入水中,溶解成纸浆,并染上色,再根据自己的喜好,将不同颜色的纸浆堆砌起来,捏成一幅画,注意要使紙浆表面保留堆砌痕迹,形成凹凸的肌理。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将塑料瓶做成灯笼,把易拉罐做成笔筒,把不用的纸箱子剪成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把使用过的一次性纸杯制作成花环,等等。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可以举办一个小小的“时装秀”,指导学生用纸盒、纸巾、废布、塑料袋等材料制作成新奇的衣服,并穿上这些衣服进行走秀。通过这些新媒材的利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一个看起来已经失去价值的物品经过美术创造也能变成有利用价值的艺术品,教会学生珍惜生活物品,杜绝浪费,保护环境。最后,教师可以环保新媒材的利用为教学目标,在班上组织一场“爱护大自然”的主题绘画活动,让学生画出变废为宝的作品,从而在绘画的过程中明白物品二次利用的重要性,感受美术的魅力,增强环保的意识。
美术教师将环保知识融入美术教育中,渗透到美术创作过程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从而推动小学美术育人目标的达成。
结语
综上所述,借助新媒材开展教学可以推动小学美术教学趣味化、多样化、生活化、绿色化发展。对于教师而言,新媒材的运用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美术教学的革新。对于学生而言,新媒材的运用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美术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美术艺术,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路径,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创造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可见,新媒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推动教与学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涵.基于创造性思维的“新媒材”开发[J].教育,2017(51):28.
[2]陈琛.绘画新媒材的超级联想[J].美术教育研究,2016(17):169.
[3]龚伊丽.美术教学中新媒材的运用与探索研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