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研究

2024-04-03索育红

新楚文化 2024年4期
关键词:写生创作

【摘要】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形神兼备”作为山水画的基本要求,绘画者不仅要描绘出山水的形态与神韵,更要融合画家自身的审美情趣与理想,从而形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山水画写生是绘画的基础,画家通过大量写生练习,能够养成对自然物象观察的敏锐度,对景写生的同时融入主观思想,促使山水画从“真景”到“真境”的升华。中国山水画不仅是对祖国自然山水的描绘,更是雄浑的民族之魂,因此本文深入剖析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意义,提炼山水画的写生类型,同时分析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启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回顾山水画历史,让读者深切体会当代山水画的魅力。

【关键词】当代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4-0048-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4.015

当代山水画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由景至境”阶梯性上升发展的结果,画家在山水画创作期间把“真景”“真境”“真情”巧妙平衡并融入画作中,持续提升山水画作的意境。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到今天,中国山水画不断推陈出新,当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传统画作的精髓,又融合当代优秀文化,形成独特的山水画风格。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者需要大量写生积累,当写生积累到一定程度绘画者可尝试山水画创作,进而提升自身的绘画水平。绘画者还应在写生与创作过程中积累经验,通过提炼、整合等流程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提高山水画的创作能力。

一、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写生类型

(一)游观、默记型

山水画写生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写生方式,间接写生以游观、默记类型为主,这也是当代山水画的常用写生方式。绘画者游览山水景观后,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积累,再加上笔墨取舍提炼形成集生活积累与山水景观于一体的山水画作。游观、默记类山水画是目前当代山水画的主要类型,欣赏写生画作能够感受到作品形态与功能的变化,写生即“写心”。游观、默记类山水画的创作,充分体现出绘画者经营丘壑的能力,写生画作巧妙处理自然景观与自身感受。由于游观、默记型山水画作是根据印象与速写画成的,绘画者融合更多意境在山水画中,使山水画与实景相差较大,若绘画者技艺高超,可巧妙运用实景与意境的关系,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写生结合传统技法与自我感受

当代山水画在历史画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传统山水画的技法以“游、悟、记、写”为主,写生创作秉承最本质的态度,即:尊重生活。“游”需要绘画者深入细致地观察山水,从前后、高低、正面、侧面等角度全面观察山水景象,为后续山水画写生与创作奠定基础。“悟”是在“游”的基础上进行的思考分析与概括提炼,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的酝酿山水意境,形成“胸中丘壑”。“记”是游与悟的下一步工作,包括心记与笔记,绘画者在大致形成“胸中丘壑”的同时可用铅笔或钢笔快速记录实景,打好山水画的腹稿,保证落笔时得心应手。“写”是山水画写生创作的最后一步,绘画者利用笔墨语言表达出山水的“实景”与“意境”。当代山水画经过不断探索,要求绘画者在锤炼自身技艺的同时融入自我感受,在山水画中表达热爱、胸中抱负、爱国等多种情感[1]。

(三)对景写生体会新的写生类型

当代山水画对景写生,在对景写生过程中体悟新的绘画技艺,是山水画写生的新方法。例如面对“雄浑、粗犷、奔放”的山水景观,绘画者可对照实景完成山水画作,在画作中全面体现出实际景象的风格特点。经过长期的对景写生后,绘画者的绘画技艺会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渡,例如贾又福先生的“太行丰碑”在1984年获得美术展的银奖,这幅画作是在碑文实景的基础上创作出的山水画作新风格,营造出山水画作新境界,整体画作雄浑、峥嵘、静穆,在表现实景的基础上实现“物我通达”,加强人与山水的“精神感应”。

(四)重物象、轻笔墨

当代山水画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重物象、轻笔墨”的山水画绘制风格,即:在山水画写生创作时看重物象,不从图式、笔墨的角度单一对山水景观进行浓墨重彩的绘制。

二、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一)山水画与“美丽乡村”的融合

山水画经过长期发展,在2005年、2011年、2012年国家对山水画创作倾向“美丽乡村”的创作支持,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山水画创作符合“十一五”“十二五”新农村建设战略规划的需求。山水画与“美丽乡村”的融合成为当代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方向,两者融合要求绘画者抛开传统理念束缚,山水景观中融合写实性的乡村景观,创新画作意识形态,从观念上认可“乡村山水画”的当代山水画新形态。

以美丽乡村为背景的山水画要求当代画家具备扎实的写实功底,描绘眼前实际场景,从实景升华到“心中之景”,促使山水画创作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融合。随着乡村实景与山水景观结合得愈加緊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精英文化逐渐走向大众,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普世艺术,当代山水画的受众群体增加,这为山水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美丽乡村”建设与山水画相互融合,为山水画家提供新的创新思路,同时以乡村为主题的山水画作,也为当代山水画发展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2]。

(二)山水画与“美丽中国”的融合

美丽中国建设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当代山水画可与“美丽中国”深度融合,促使山水画走向大众与现实。当代山水画题材在“美丽中国”背景下可就地取材,将自然风光与梯田、厂房、水库、铁路、汽车等意象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当代山水画风格。山水画作中突出“新”这一要点,例如将水墨色改成青绿色,在传统山水画中融合欣欣向荣、漂亮的景象,利用当代景象点缀山水画,取代传统山水画的样式。当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新时代,山水画的创新方向也应随之改变。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绿色生态”等作为美丽中国发展的新目标,依托新的发展目标山水画的发展方向也应改变。当代山水画既要保留传统山水画的景观,又要体现和谐共生、绿色生态的现代文明风貌,让山水画融入群众生活,以山水画为媒介联通人与自然,超越传统“心与物”的沟通,逐步过渡到“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阶段。

(三)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中国与西方的绘画流派截然不同,但在山水画的对景写生与创作中,中西方画家都是从自然与生活中汲取灵感,灵感来源于自然,山水画作展现的意境又高于自然。无论是中国山水画,还是西方山水画,绘画者都从生活体验出发进行山水画创作,绘画者回归本心,在山水画中展现积极向上的绘画风格。中西方画家都注重运笔的细腻性,无论是霞光熹微、山间秀美、溪水缠绵的婉约风格山水画,还是飞瀑奔流、高山林立的豪迈风格山水画,画卷中都体现出细腻的描绘手法。当代山水画创作受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影响较大,山水画应合理借鉴西方艺术文化,在画作中平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进而形成创新型的当代中国山水画风格。

中西方对山水画创作的概念有差异,协调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助于绘画者形成自身独特的当代山水画创作风格。中国山水画创作讲究意境,山水创作多采用“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进行绘画,山水物象与最终的画作相去甚远。西方山水画讲究“真实”,绘画者对山水景观进行描摹,形成与实物相同的山水画作,极力渲染山水风景的粗犷、婉约、潇洒等风景特点[3]。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期间应注重融合中方与西方文化,在山水画创作中融合西方山水创作的构图创新、写实、夸张等手法,多探索戈壁沙漠、荒原、新农村、草原等新的山水风光,打破传统山水画中规中矩、浓淡相宜的风格特点,构建创新型的当代山水画创作风格。中西方山水画融合过程中,应秉承“取长补短”“博采众长”的原则,保留传统山水画优秀创作手法的同时融合新颖的西方文化,打开当代山水画创作的新局面。

(四)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多元发展

1.线条

毛笔是传统山水画的主要创作工具,我国传统文化认为“书画同源”,发展到现代中国山水画已经从毛笔创作过渡为炭笔、钢笔、软笔等创作方式。当代山水画应创新绘画工具,利用不同绘画工具形成曲直、刚柔、缓急、顿挫的山水画线条风格,或根据山水画创作类型选择合适的画笔,采用“密而不塞,疏而不散”的创新性手法进行山水画创作,合理搭配山水线条,形成自身独特的绘画风格。

2.素描

传统山水画创作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传统山水画才能不断融合各类艺术灵感,化外物为己用,从而流传至今。当代中国山水画的造型、造景受现代艺术与西方绘画技艺的影响较大,以素描造型为基础对当代山水画风格进行改造与创新,能促使当代山水画创作更上一个台阶。素描手法起源于我国洞窟古人记载的狩猎祭祀,利用石块或炭块在洞窟进行单色绘画,记录狩猎、祭祀事宜,演变至今素描已经成为山水画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

随着全球文化融合的加深,西方文化对中国山水画创作也有一定影响,素描山水画创作中可从西方绘画技艺中汲取养分,借鉴西方技艺提高素描山水画创作的质量。西方素描手法侧重主次分明、近实远虚、近大远小的绘画结构,中国山水画创作通过线条勾勒形成近景与远景的对比,近景线条密,远景线条稀疏,线条的疏密浓淡构成反差感较强的黑白画,黑色线条疏密相宜,既有韵律又协调统一。西方素描手法与中国山水素描画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素描注重表现物象的形神,当代素描山水画可借鉴西方素描手法的这一特点,在保留传统素描手法表现物象的质感、轮廓、状态基础上,融合西方素描手法。中西方素描手法融合后,侧重线条勾勒,通过勾勒线条的疏密、浓淡,营造出近实远虚、近大远小的绘画结构,利用线条勾勒出近景与远景协调的画面,通过黑白分明的素描形成反差感,提高画面的美感。融合中西方素描手法,借他山之石提升当代素描山水画的质感与质量。

3.色彩

当代山水画既要保留传统绘画技艺的“墨破色”完成,即在墨色变化中展示不同的画面语言,以墨为主,创作讲究浓淡相宜,明暗相济。又要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进行创新,丰富山水画的色彩,利用多种色彩提高山水画的通透性与明艳性。

当代山水画创作时的色彩应根据具体物象进行变化,即按照物象固有色进行着色与变色。物品固有色会在特定光线下发生变化,地点、季节、时间等不同,物品呈现出的色彩也会发生浓淡变化。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突出物象的主要色彩,完整表现固有色基础性上描绘其他色彩,如在崇山峻岭的描绘中,浓墨重彩地描绘山头景象,从山头到山脚的色彩逐渐转淡,采用“上浓下淡”的手法进行山水画创作。

同时在山水画创作时要结合物象色彩的各种变化因素,通过冷暖、明暗等手法描述物象色彩,更加生动的区分物象。如在山水画中常用“花青与赭石”“石青与朱砂”“黄与紫”、“黑与白”“红与绿”等色调对画面进行描绘,形成对比色或浓淡变化。当代山水画创作中需要巧妙融合多种颜色,既要兼顾色彩的丰富度,也要注意画面表达,保证色彩搭配浓淡相宜、艳而不俗、淡而不薄,山水画创作来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艺术创作中除使用中国水墨颜料,还可适当使用水粉、水彩等颜料对山水画的色彩进行调和,打开创新型的山水画创作局面,以四季山水画为例:春季山水画以绿色调为主,在画作中大篇幅描绘树梢、草坡、青山等场景,辅以桃花、梨花等点缀,绿色多为青绿、石绿为主;夏季山水画以葱翠色调为主,青山、花草绿色层层加色,逐步使之浓翠,夏季山岭采用青绿,突出部分使用花青加墨间拖草绿;秋季山水画以向阳坡为画作的主要表现场景,多用红间黄、丹枫等色彩;冬日山水画以老绿、花青、铺粉等色调为主,不增添多余设色,表现出冬季山水暗淡、雾霭沉沉的特点[4]。

4.构图

当代山水画创作中仍要延续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模式,在山水画中保留“横、直、条”几种构图形式,合理搭配线条结构形成独特的画面与意象,以物象的外在形式来表达创作者的内在情感活动,通过特定的艺术手法与构图方式来表现山水风光,用艺术语言承载祖国的美好风光。当代山水画在保持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形式的同时,还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第一,深入生活感受生活之美,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进行构图,合理搭配“横、直、条”线条在山水画中融入生活之景,利用“结构光影”促使生活之景巧妙融合到山水画中,在山水画创作中增添烟火气;第二,“传统山水画”与“生活画”全面兼顾,以生活作为山水画的基石,以山水画作为生活的主要表达形式,同时从时代背景出发渗透创作需要表达的思想,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的山水画作品。

5.光影

中国道家文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之分,早在古籍记载中就有将“阴阳之说”融入山水画创作的描述,加上近现代西方绘画技艺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光影构图手法逐渐被山水画创作接纳。线条是中国山水画描绘的主要形式,在线条勾勒山水画的基础上融合光影构图手法,背光的线条墨色重而粗,受光面的线条淡墨而精致。同时进行物象赋色,中国画“随类赋彩”画的是物象的固有色,西方繪画流派中的光影效果,不仅只有物体的固有色,也包含了诸如环境色、光源色等,而当今,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许多艺术家也在传统绘画方式中固有色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流派的特色,也能考虑物象的光影变化和环境对物象色彩的影响。西方光影的手法在国画意境中的表现非凡,借鉴西方光影绘画技法,将光影效果融入传统山水画的审美意趣当中,更能增强画作本身的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及画面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不减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笔墨神韵。

三、结束语

中国山水画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与传统山水画的精英文化不同,当代山水画应“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通过多元化的创新手段让山水画走入大众生活。当代山水画应立足国家与人民的发展走向,以人民为中心,借鉴西方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持续创新山水画作风格样式,创造新时代的精神文明。

参考文献:

[1]辛苑.关于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色彩审美的思考[J].新美域,2022(03):31-33.

[2]李顺平.谈当代中国山水画对传统色彩的继承与转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15-17.

[3]张水平.关于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色彩审美的思考[J].美与时代(中),2021(12):50-51.

[4]陈福龙.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如何从高原向高峰迈进[J].国画家,2021(06):66-67.

[5]王建平.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美学意蕴[J].中国民族博览,2023(12):193-195.

作者简介:

索育红(1975.4-),女,汉族,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三级美术师。

猜你喜欢

写生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浅议中学美术引入室外写生教学的重要性
探讨素描教学三种基础能力的培养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写生与美术教学
注重创意优化美术写生教学探究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