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级档案工作创新性发展研究
2024-04-03张君贵
摘 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做好村级档案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从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的意义出发,认为其存在着治理体系不完善、资源体系不健全、开发利用层次较低、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档案资源体系、利用体系、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档案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字:乡村振兴;村级档案;创新
村级档案是乡村振兴工作中形成或历史形成的与乡村经济、文化、基础保障工作有关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原始积累,在乡村振兴和治理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做好新形势下村级档案管理,要紧紧围绕中心大局,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大力推动档案规范化建设,实现村级档案提档升级。
1 乡村振兴视角下加强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2017年,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布《村级档案管理办法》,为加强村级档案管理、提升工作水平奠定了制度保障[1]。村级档案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真实记录,对于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1 加强村级档案工作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需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档案真实记录了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的过程,展现了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乡村生态新价值的改革智慧和方案。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加强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在乡村产业转型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现代生产方式、信息技术档案,详细、完整地收集好保管好这些珍贵的资料,对于全面深化乡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和激发农业乡村发展活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开发好这些资源能够不断提高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实现产业兴旺。
1.2 加强村级档案工作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由之路
加强文化建设,着力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村级档案记录农业乡村传统节日、乡村建筑、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一系列传统文化元素,加强档案文化阐释,能够吃透乡村文化背后的精神密码,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打开乡村振兴“新大门”。同时,加强村级档案文化开发利用,有助于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层,提升乡村文化内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焕发农民群众精气神儿。
1.3 加强村级档案工作是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近年来,各地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立足生态禀赋、顺应自然本色,推进乡村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挖掘乡村的生态潜力[2]。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都凝结在档案之中,成为促进乡村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参考。激活村級档案的生态密码,对展现我国的良好形象、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分享“绿色福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4 加强村级档案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要求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农民的法治意识和权利观念不断提升。在维护权利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法治的支撑,也离不开档案的佐证。村级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树立农民的档案意识,留存好涉及切身利益的生产、生活、就业等档案资料,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级档案工作的实践困境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村级档案管理与现代化的治理模式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档案治理体系不完善
村级档案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起步晚、不规范,导致档案管理机制较为松散,尚未形成较为科学、系统、合理的治理结构。从基础条件上看,有的村级组织缺乏必要的档案管理条件,硬件条件差距较大,人员配备缺失,专业化技能缺失,限制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提升。信息化条件较为薄弱,未能做到档案数据化管理系统全覆盖。从管理方式看,管理手段较为粗放,有的档案资源长期处于零散无序状态,标准化管理意识缺乏。从理念上看,档案意识较为缺乏,创新理念不足,现代化档案思维尚未落地,成为村级档案管理转型的思想困境。基于此,构建村镇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体系、提升管理规范化水平是现代村级建设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
2.2 档案资源体系不健全
资源收集不齐全突出,主要原因是村级档案存在多头管理现象。比如,县级档案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或者其他行政部门各自保管了一部分档案资源,造成档案收集过程不顺畅,有的重复收集、有的未能纳入收集范围。这些档案无法实现统一保管与利用,存在交叉管理,在某些领域也造成管理的空白,导致档案收集不够,全面制约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档案资源建设重视力度不够,对《村级档案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的档案类型收集不齐全。如反映乡村产业发展档案,包括前提规划、建设过程、市场收益等方面,在收集中只重视对某一部分,不注重档案的成套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后期的利用。
2.3 档案开发利用层次较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乡愁”。这些都凝集在档案资源中,成为汇聚乡村振兴力量的强大力量。这就要求加强村级档案开发利用,充分挖掘乡土资源,让人们从档案中汲取力量。但在新形势下,村级档案开发利用层级不高的问题逐步凸显,主要表现在:利用档案做好乡风建设,助力美丽乡村,留住村民的“乡愁”方面作用不突出。档案资源处于“沉睡”状态,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利用乡村振兴讲好新时代故事、党的故事方面力度不够,宣传效果不明显,难以形成集体的社会记忆,育人功能效果较差。这需要在开发利用层次上持续用力,提高档案影响力,深度发挥资政育人功能。
2.4 档案服务能力不足
村级档案围绕产业发展、群众幸福感建设方面不到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服务基层治理能力不够。如在产业转型方面,有的未能依托档案资源为产业发展方向提供资政参考,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环境整治上未能从档案中总结经验,难以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经验样本。在服务基层治理上差距较大,没有转变服务方式和理念,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档案查询利用的多元化需求。
2.5 资金建设长期缺位
上级主管及有关部门对档案工作投入支持力度不够,档案基础设施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如基层档案室设施不到位,不符合“十防”要求。档案信息化设施不足,区域档案信息化系统未能全部覆盖到村,导致许多档案资源不能以数字载体形式存储,影响了利用和保护质量。档案文化开发和宣传经费不足,无法发挥优秀档案文化的引领作用。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级档案工作创新性发展路径
档案管理部门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工作大局,主动融入,及时跟进,强力作为,提高工作水平,高水平服务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效能提升。
3.1 加强村级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留存好乡村记忆
村级档案不仅包括文书、会计、基建的传统官方档案,也包括村民手中的私人档案等。范围广,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必须建立更广泛的档案收集体系,落实村级组织责任,坚持质量从优,夯实乡村档案资源基础。
3.1.1加强乡村经济发展档案收集。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从单一的以农耕为主的发展模式向多元化产业包括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转型,这些档案资料对研究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如“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档案,反映了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产业,解决种植结构单一的新方式。村级组织要及时将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源收集建档,可单独设立全宗,便于查询利用。要全力做好承包地确权登记档案工作,维护好广大农民的切身权益和乡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3.1.2强化乡村文化档案收集。文化档案是记录乡愁的记忆载体,对于传承优良家风、凝聚乡村振兴力量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老物件、家谱、非遗文化档案的征集工作,可采取上门征集、建立村史馆等形式,将这些文化资源保管好。
3.1.3加强生态文明档案收集。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治理、绿色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全过程记录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为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奠定基础。
3.2 强化村级档案利用体系建设,培育乡村文明风尚
3.2.1拓展档案文化广度。围绕乡村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特色,深入挖掘乡村档案资源,用特色文化精品传递乡村发展变迁。村级组织可以打造乡村文化记忆馆,展示老照片、实物等档案,唤起人们内心的乡愁,增强情感认同。如竹山县罗家坡村建立十星档案展览馆,以“活化呈现、活态体验、活力传播”为核心手段,展现十星文化从诞生至今30年持续深化的光辉历程和丰硕成果。
3.2.2深化档案资源深度。以档案为载体,挖掘活化乡村家谱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赋予现代化内涵,提升文化引领力。如有的地方充分挖掘非遗项目档案资源,对非遗文化进行“虚拟传承”和“活态传承”,利用档案的原始性和科技的鲜活度,让传统文化焕发生命力。
3.2.3提升生态文化温度。生态文明档案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旱厕改造、清洁取暖、污水处理、垃圾及废弃物处理的生态治理过程。这些图片、视频、数据档案能够反映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果。如可以通过举办生态建设成果展、乡村壁画的形式,助推生态理念传播,实现乡村绿色发展。
3.3 加强村级档案服务体系建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培育農业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必须因地施策,从历史发展中探索适宜的产业发展路子。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档案资料,总结产业发展经验,汲取结构调整的好经验好做法。如档案中记录了农民的年龄结构、知识水平,这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来提升农业生产力、加强乡村非农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方向。村级组织要从档案中深入分析乡村发展历史、经济结构。有关乡镇企业建设情况、外出务工返乡情况等,可以总结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为产业发展赋能。要聚焦村民需求,依托档案内容强化村务公开,解决好村民在确权登记、医保社保、上级补助等政策方面的困境,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3.4 优化村级档案治理结构,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始终把“村级规范建档”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不断探索乡村档案规范化发展新举措,推进村级档案规范工作落实落细。
3.4.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破解档案室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采取改建、腾挪等方式,打造规范化档案室,配置必要的档案柜、目录柜、除湿机、灭火器、电脑、空调等设备,改善档案保管条件,筑牢档案安全“十防”防线,为开展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和互联互通工作打下基础。
3.4.2突破资金难题。建立经费投入机制,乡镇在制定财政预算时适当安排档案工作经费,为档案工作提供有力保障[3]。
3.4.3加强制度化建设。按照《村级档案管理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细化“三合一”制度的分类,实行一村一清单。建立常态化的制度更新体系,构建全链条的收集、整理、共享、利用模式,加强档案制度与其他领域的契合度。
3.4.4加强指导服务。档案主管部门多措并举地开展档案业务培训,要针对人员更换频繁、业务水平较低的短板,开展档案业务培训,着力提升档案材料的收集、规范整理、开发利用的能力水平。主管部门要定期开展档案检查、指导、督促工作,以点带面地有序开展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
3.5 加强村级档案信息化建设,发挥数字赋能作用
3.5.1加强存量档案数字化工作。建立以县级为主导、乡镇、村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对村级存量档案进行摸底调查,制定详细的数字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步骤和要求,严格落实技术要求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档案数字化提档、加工、验收、归档等全过程监督管理,着力破解数字资源落后的瓶颈。
3.5.2加强数据互联互通。建立跨区域协同机制,推进共享资源云端管理,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经济社会发展的档案优先共享,彰显档案在乡村振兴的推动力。如浙江省海盐县所有村建成数字档案室,实现村级档案工作集中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村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档案查询的便捷服务,真正实现村级档案工作的提档升级。
3.5.3推动档案智慧化利用。将村级档案利用纳入便民服务事项清单,打造村级档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乡镇便民服务大厅、网络自助查询终端等渠道[4],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面对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加强村级档案治理能力建设,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实践,构建可操作、可提升、可持续、可推广的村级档案管理体系,实现村级档案规范化全覆盖、合格建档全覆盖、收集整理全覆盖[5],加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为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治理贡献档案力量。
参考文献:
[1]傅厚春.乡村振兴视角下新乡村档案建设工作研究[N].《兰台世界》,2020(04):14-15.
[2]李海金,陈文华.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论述[N].《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06):27-28.
[3]蔡永飞,丁毛子.扎实做好乡村档案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N].《秘书工作》,2023(09):06-07.
[4]王春燕.激发村级档案工作“新动能” 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档案报》,2023(03):06.
[5]蔡永飞,丁毛子.扎实做好乡村档案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N].《秘书工作》,2023(09):06-07.
作者简介:张君贵(1975—),大学学历,山东省沂水县高桥镇档案站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乡镇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