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市屯溪区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2024-04-03江鹏

中华建设 2024年3期
关键词:墓穴公墓公益性

江鹏

墓园是生者与逝者开展情感沟通之地,是人类生命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公墓项目开展绿色设计成为现阶段一项紧迫的研究课题。本文以黄山市屯溪区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为例,明确此类项目的绿色设计。希望本研究可以有效拓宽公墓项目的功能需求,强化城市建设的绿地属性,引导绿色健康的殡葬理念,探究公墓期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思路。

黄山市屯溪区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性质较为特殊,依照《殡葬管理条例》条款规定,此类公益性公墓多为遵循政府统一战略规划,由与条件相符的农村乡镇政府或村委会上报申请,本地民政部门批复许可后建立的、为管辖区域内村民提供公益性安葬服务的墓地。本文结合案例项目这一城市公益性公墓,阐述其设计内容,明确设计策略。

一、黄山市屯溪区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设计内容

1.规划创意

此项目综合科学与文化的缘由,“以人为本”为基点,以徽派建筑为基础,运用屏风墙、镂空、叠加等手法,以自然为索引,通过引申、变化、退台等来进行建筑外立面创意设计。通过该地块的规划设计,塑造鲜明的区域特征,以利于地区识别性与认同感的形成。通过该项目的建成,极大改善了屯溪区的“乱埋乱葬”“治丧难”“治丧贵”等问题,带动屯溪区群众的文化意识觉醒和城乡环境质量的改善,同时也增加该地区的吸引力和提升了区域的文化价值。

2.设计概念

其一,设计要综合考虑本区的区域文化、居民生活习性、人源特征及本项目的社会定位。

其二,设计方案秉承“融合、简约、文化”的宗旨,并贯彻“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满足设计标准和传统建筑造型的同时,加强自然环境设计,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流畅、环境优美的公益性公墓区。

其三,本项目设计充分实现自然山林景观的最大化原则,以自然生态策略、传统殡葬文化、综合社会效益策略为原则,力求塑造一个拥有自然环境和谐、传统文化内涵延续、社会效益稳定的区域性、公益性公墓区。

其四,在项目中,建筑以点缀为准,以低多层为载体,以徽派民居建筑手法体现,空间典雅稳重,提升了建筑的内涵与品味,使之富有鲜明的、内敛的地域文化特征。

其五,配合自然山林环境,体现后期改造园林设计元素的合理化、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营造符合自然运行规律的墓葬区。

最后,本项目中的交通组织以人车尽量分流、以山而建为设计原则。

3.绿色设计技术

对于此项目的绿色建筑设计,因篇幅所限,以项目的建筑与结构为主开展说明。

(1)建筑绿色设计技术

本项目就建筑层面的绿色设计而言,表现为:

其一,土地利用绿色化。即充分利用土地,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并向缅怀人群合理使用。户外活动场地结合景观设计遮荫树木或设施。

其二,公共区域服务绿色化。场地及建筑内贯彻无障碍设计。停车位向公众开放;绿化、室外公共场地向公众开放。非机动车车库设计人性化、防雨防盗、遮阳。景观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耐干旱节水植物。

其三,节能设计绿色化。采用最佳朝向夏季利用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免主导方向,减少门窗空气渗透的能耗。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超过国家标准5%。建筑选材上采用环保材料:建筑内非承重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非黏土类墙体材料;外墙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墙面在夏季太阳辐射吸热,起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的作用;各类建筑选材上首选轻质产品,减少建筑重量及材料。单体设计合理控制窗墙比,同时满足必要的外窗开启面积,组织自然通风。结合建筑外观立面造型,建筑立面采用外遮阳卷帘设计。

(2)结构绿色设计技术

①建筑形体规则性判断。

②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一般采用C25 ~C35;基础垫层:采用C15。边坡挡土墙采用防水混凝土。

③填充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M10 砂浆砌筑。

④混凝土结构中受力普通钢筋使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比例为85%以上。

⑤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50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构件混凝土总量的比例为25%以上。

⑥钢材选用:HPB235HRB335HRB400。

(3)设计时间

从项目立项开始,我及设计团队从2022 年10 月公司与项目方接触,到2023 年5 月项目交接完成,累计用了约7 个月的时间。

(4)项目估算总造价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约为4500 万元左右,包含了规划红线范围内所有的建设费用。

二、黄山市屯溪区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的设计策略

1.前期分析

(1)场地概况

黄山市屯溪区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阳湖镇三充村北面的山林中。本项目所在区域内,阴影部分的山势偏低,南高北低。

(2)空间布局

本项目总体布局采取院落式建筑空间布局,以华夏建筑传统规划思想为规范核心,选取非对称的院落式布局,打造出一个错落有致、景观与功能互融的公益性项目布局模式,突出内敛的文化特征。

2.设计策略

(1)设计定位

本项目主要是为村民提供安葬服务,在满足祭奠功能和殡葬功能的同时,融入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对传统墓葬形式进行生态化的提升改造,游憩功能则是通过营造宁静祥和的空间氛围,使人们得到心灵上的抚慰。

(2)设计原则

其一,适应性。设计在尊重区域的社会、生活、文化等等现实的基础上,力图为“人们最终归宿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生存质量,引导积极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氛围,塑造对各种变化具有适应力的空间及园林环境。

其二,可持续性。设计充分考虑小汽车、无障碍通行等其他交通方式对公益性公墓区域的影响。

其三,适宜性。尊重场地的特性,加强和利用场地的独特属性。这些环境特征包括已开发的周边环境及自然环境要素。

其四,生态性。坚持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室外墓穴、建筑单体的空间组织中,充分利用积极的地理地势和气候的因素,减少不良地形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自然园林的组织要坚持可循环利用的原则,使区域内的植被、灌木、乔木和公益性公墓区域的各种活动形成一个小的生态聚落,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压力。

3.总体设计

功能分区:墓园的功能一般为室外墓穴区、骨灰堂区、管理用房区、业务及附属用房区、绿化及休闲配套区、疏散广场区、停车区。

(1)墓穴区——地块的北面和西面,朝向东面和南面;用4.5 米环形道路和绿植跟其他区域进行物理隔离开。同时设置有休息座椅、垃圾桶、路标、圆灯、休闲六边亭、放生池等配套设施。

(2)骨灰堂区——设在地块的北面;与墓穴区和管理用房区、办公区通过4.5 米环形道路和绿植来进行物理隔离开。室外有通道与管理用房区相互连通。同时设置有休息座椅、垃圾桶、路标、园灯、草坪灯、放生池等配套设施。

(3)管理用房区——设在地块的东南面,尽量远离墓穴区;用4.5 米环形道路和绿植跟墓穴区进行物理隔离开。室外有通道与骨灰堂区、业务及附属用房区相互连通。同时设置有休息座椅、垃圾桶、路标、园灯、草坪灯、放生池等配套设施。

(4)业务及附属用房区——设在地块的最东面,尽量远离墓穴区和骨灰堂区;用4.5 米环形道路、广场、绿植跟墓穴区、骨灰堂区进行物理隔离开。室外有通道与管理用房区相互连通。同时设置有休息座椅、垃圾桶、路标、园灯、草坪灯、放生池等配套设施。

(5)绿化及休闲配套区——即为本地块的开放空间系统。在其他各个功能分区中都设有,作为景观和物理隔离带使用。同时在管理用房区和业务及附属用房区域都设置了放生池:一来,给人们缅怀先辈,放生使用;二来,作为在放生池中,设置了假山跌水,廊桥等徽派小品,作为整个墓园富有明显地域文化的景观节点。

4.园区及园林

(1)墓穴设计

①人墓穴和双人墓穴、四人墓穴都为卧碑式设计。壁葬,格式。镶嵌在挡土墙上。②墓穴与墓穴的间距≥0.3 米,墓穴前的道路设计为0.9 米,道路坡向墓穴单元组团间的支道或主道,设有明沟(或暗渠)排水。

(2)植物景观

本项目为花园式墓园——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地方予以休闲、景观需求。由于本项目处于自然山林之中,自身就是处于最纯粹的自然景观中。景观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耐干旱节水植物。

墓园里面配置的植物以阳性树木为主。如:檵木属,金缕梅科;樱花属,蔷薇科;木槿花,锦葵科木槿属;松树、柏树,以及、杜鹃、白杨和梧桐等等。墓穴两边的树以双数为好。墓园的办公区域种植桃树、南天竹、紫竹、铁木、蜡梅、桂花、苏铁、松树、杜鹃、法国冬青、罗汉松、等。水池里面可以种植荷花、睡莲、蒲苇等,且水池内作为放生池,里面有鲤鱼、乌龟等。

墓园区域内各种功能分布:墓穴位于北边、西边,办公建筑等位于东边、南边。中间区域为景观绿化、休闲及交通。

(3)骨灰堂

骨灰堂共2 层,每层的层高为4.2 米。建筑面积约为810.76 平方米。每一层都包含有骨灰安放间、气体消防室、主楼梯、消防楼梯、无障碍电梯等。建筑面积满足设计需求。无人认领的骨灰间放置在2 层。

三、黄山市屯溪区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的设计难点

1.环境影响分析

其一,对景观的影响。本项目对所在区域内的景观格局影响表现为新建的道路、人工建筑物等对原景观的重新分割与规划。如果人为开发与建设强度过多,极易使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被打破。

其二,对植被的影响。项目施工时极易对原区域植被形成破坏。同时因规划需求会对公墓山地相关植被类型开展优化与改造,使辖区物种比例更为科学,继而提升林地异质性与生态系统稳固性。

其三,施工阶段不可避免会对区域内的水环境形成一定不利影响。如施工产生的废土、沙石、垃圾等极易污染水体。同时新建筑与道路若管理不到位,形成建筑垃圾也会对水体质量形成不利影响。

其四,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公墓建设阶段极易形成粉尘、扬尘等对空气形成污染。项目建成后停车场汽车尾气及相关祭奠活动形成烟气同样会影响空气质量。

2.地形、地势的影响分析

根据黄山市屯溪区发改委的相关批复,本地块定位为黄山市屯溪区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目前屯溪区城市公益性安葬设施存在着供给不足、乱埋乱葬、墓位面积超标、过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问题。且城区居民丧户大多向城区周边乡镇、村购买墓穴,既不符合殡葬政策,也不符合节地、生态理念,与屯溪区的旅游区、生态区形象极不相称。因此,屯溪区城市公益公墓的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四、黄山市屯溪区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的设计优化

1.环境影响的解决办法

其一,借助生态原理,遵循植物生态与项目造景互融的科学原则开展复层架构的植物搭配,使乔灌草互为结合,常绿与落叶兼顾,阳生与阴生并行,使项目植物组合更为丰富,叶面积绿量与系数均有提升,强化案例项目景观的生态性、观赏性和多元性。

其二,突出景观与生态和谐。基于生态视角优化项目园林景观,突出与人类的协调共处,突出艺术性的生态群落与环境审美。

其三,健全环保措施。一是为防止缅怀活动对空气质量的不利影响,在优化缅怀烧香活动与人流管理措施的前提下,焚烧炉尽可能设置在下风口,降低对园区空气的负面影响。焚烧炉周边植物要多种植有抗烟、吸尘功能的树种;推行鲜花祭拜,逐渐替代传统陋习。

其四,对固废的处理防治则以设置垃圾收集站、果皮箱,同时定期由专人捡拾废物。垃圾要做好分类堆放与处理。同时优化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

2.地形、地势的解决办法

经由整体的设计构思与分析,本地块整体的空间形态,应以阳光、墓穴南向(或东向)人流、绿地等四者为要素进行组织。

利用本地块的环境优势并结合实际情况,在综合平衡建筑的可建范围(高度)消化建筑和墓穴的总容量(FAR),并保持日照视线、墓穴朝向、交通流线、自然视线等最大化的四大基本设计要素的前提下,妥善衔接及配合周边地块现有建筑与环境特征,充分发挥本项目优势:自然、阳光,使得人的活动、墓穴与周边环境自然相互融合,体现温馨的传统人文情怀。

具体来说,以日照为设计主线,并以墓穴步道骨架,分成各个单元组团。以消防道路为功能分区的界线,同时注重环境与建筑布局及建筑立面的协调关系,在满足缅怀先辈的前提下,实现社区居民身心的最大安康。塑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人文与自然大环境气氛。使其他各种文明的、科学的缅怀活动融入其间,既提高了屯溪区的人文环境质量,又突出了区域外部空间及环境的整体自然感,使得本项目完全处于一个空间及自然序列错落有致、天地合一的场景之中。

在建筑形态的表现上,我们强调在塑造区域采光、自然环境良好性的前提下,仍必须维持不同私密性的需求,因此,尽量多设计出不同的科学且文明的缅怀空间;另外屋顶设置露台,来平息缅怀带来的激动心情。

五、结语

本文基于案例项目,对公墓类项目的绿色设计开展探讨,将绿色理念融入公墓项目的设计中,完成其绿色化设计,旨在全面提升公墓项目的设计水平。

猜你喜欢

墓穴公墓公益性
神秘的恐龙公墓
官员们说,加拿大原住民学校成千上万的儿童或许被埋在了无名墓穴里
Easter Island
新見《金山吴公墓銘》考釋
恐怖的大洋公墓
醉鬼遇到醉鬼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大宋摄夏州观察支使何公墓志研究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