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脉城市“病灶” 补齐城市短板《关于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解读

2024-04-03柯善北

中华建设 2024年3期
关键词:体检工作城市更新意见

本刊记者 柯善北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体”。和人体一样,城市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遭遇各种“病痛”,即所谓的“城市病”。无论是“防病”还是“治病”,都需要弄清缘由、厘清脉络,需要对城市进行“体检”。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部署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把城市体检作为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扎实有序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整体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精准把脉 明晰城市“病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198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足20%;而到了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6.16%。

城市化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带动了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人口及各项资源要素不断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集中,各种“城市病”也悄然滋生,如垃圾“围城”、交通堵塞、生态环境承压……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不断膨胀的城市敲响了警钟—城市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是脆弱的“里子”,需要强“筋骨”、补短板。

为了“治疗”城市发展中遗留的各种“病痛”,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通过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让城市成为美好生活的载体,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在“治病”之前,必然有详细的“问诊”和全面的“体检”,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实现“药到病除”。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时作出了健全规划实施监测、定期评估、动态维护制度,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改革任务的要求,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北京市政府率先探索“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工作。

2019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开展城市体检试点工作的意见》,在沈阳、南京、厦门等11座城市开展城市体检试点工作。此后,试点的范围不断扩大:2020年36座城市被选入体检样本城市,2021年增加到59个。

经过多年试点,目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已经建立了一套城市体检基础指标体系,包含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等8方面内容;同时,也形成一批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和可复制的成功案例。

此次《意见》出台,是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城市体检覆盖面,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巩固城市体检工作成果。

多维切入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如何进一步深化城市体检力度,强化城市体检效果?

《意见》明确,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住房到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找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坚持目标导向,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强化成果应用,把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建立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工作机制。

显然,《意见》首先从不同尺度、不同层级对城市体检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明确,并设置了不同维度的指标,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

住房维度,关注的是安全耐久、功能完备、绿色智能等方面,着力摸清房屋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房屋结构安全、燃气安全等重点),设置房屋结构安全、管线管道、入户水质、建筑节能、数字家庭等指标。

小区(社区)维度,从设施完善、环境宜居、管理健全等方面着手,找准养老、托育、停车、充电等设施缺口以及小区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

街区体检则要充分考虑街区功能定位,衔接十五分钟生活圈,查找公共服务设施缺口以及街道环境整治、更新改造方面的问题,从功能完善、整洁有序、特色活力等方面设置中学、体育场地、老旧街区等指标。

城区(城市)体检要综合评价城市生命体征状况和建设发展质量,从生态宜居、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产城融合、安全韧性、智慧高效等方面设置指标。

从微观到宏观,《意见》在城市体检指标制定上各有侧重,从而系统性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补齐城市建设发展短板弱项,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更新。

为了确保城市体检效果能够切实落地,《意见》强调,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体检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诊断分析,将问题分为限时解决和尽力解决两类,提出问题清单和整治建议清单,各城市要将城市体检报告提出的问题清单分解落实到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明确整治措施和完成时限。其中,需要限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涉及安全、健康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针对这类问题要做到立行立改、限时解决。

政府主导 多方共同参与

“医不自医,人不渡己。”只有站在第三方角度,才能破除“身在此山中”的迷雾,更清晰、更客观地分析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症结所在。在工作机制上,《意见》提出,要坚持城市政府主导,建立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区、街道和社区共同参与,第三方专业团队负责的工作机制。

城市体检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作支撑,相较于大城市,中小城市相关人才较为欠缺。为此,《意见》特别提出,各地要加大城市体检专业团队和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同时。《意见》也对第三方专业团队的人才配备提出要求:应当配有建筑、结构、市政、规划、地理、经济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掌握和应用城市体检工作方法,且长期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在建立总体框架的同时,《意见》还要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在基础指标体系基础上增加特色指标,细化每项指标的体检内容、获取方式、评价标准、体检周期等,做到可量化、可感知、可评价。

近年来,各地在遵循中央相关文件精神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城市体检指标体系进行了细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围绕“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目标,厦门通过城市体检对城市生命体征状况和建设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和颜值。2023年,在城区(城市)维度,厦门围绕生态宜居、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安全韧性、智慧高效、特色指标6个方面共设定了42项指标,其中包括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单位GDP用水量、城市消防员万人配比率等5个厦门特色指标。经过问卷调查,城区维度方面总体得分为80.30分,居民认可度较高。

2023 年,成都高新区选取新北社区、和平社区作为试点社区,选取肖家河街道作为试点街道,通过设施调研踏勘、小区整体巡查、入楼入户检查、居民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试点社区内19个居住小区共计158栋住宅楼栋的数据采集,并从“住房—小区(社区)—街区”三个层面31项指标分别展开分析诊断评估。从小区(社区)维度和街区来看,成都高新区近年来深耕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九大领域持续发力,推动打造天府之家·社区综合体,促进社区一老一小、医疗卫生、文化活动、公共活动场地等功能区整合,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不断完善,社区综合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

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大规模增量建设专项集约式内涵式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城市体检为抓手,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查找城市在安全韧性方面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制定科学有效的城市更新方案,真正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宗旨。

猜你喜欢

体检工作城市更新意见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浅析体检工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浅析体检工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医院体检工作中的质量控制策略探究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TOD/城市更新
评“小创”,送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