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族语言服务研究:语言政策视角分析(1991—2021年)

2024-04-02孙疆卫许明

山东外语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语言服务

孙疆卫 许明

[摘要]本文借助文献计量学工具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库中从1991至2021年发表的民族语言政策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2)研究的热点话题包括民族语言政策基本面研究、民族语言教育政策、民族语言规划及区域国别语言政策四个方面;3)研究分为起步、发展与成熟三个阶段,研究内容从宏观向微观不断扩展,从最初的内容介绍转向探讨政策形成的内因机制转变,研究取向从语言的权力观向价值观不断迈进;4)研究方法以非实证研究为主,非实证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政策阐释与解读,基于定性与定量方法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最后指出未来民族语言政策研究应拓展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向语言的价值观与服务观转向。

[关键词]民族语言服务;民族语言政策;语言政策研究;语言服务

[中图分类号] H030[文献标识码] A[文献编号]1002-2643(2024)01-0022-11

Minority Language Service Studie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Language Policy(1991-2021)

SUN Jiangwei XU Ming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anhe 065201, China; 2.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 Zhuhai Campus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huhai 519041, China)

Abstract:With Citespace, this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minority language policy literature published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1991 and 2021. It is found that: 1) Chinas ethnic language policy research has generally shown a fluctuating growth trend; 2) The research hot topics include fundamental ethnic language policy , ethnic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ethnic language planning and language policy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areas; 3) The research includes such three stages as initiation,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 with its research content expands from macro to micro and turns from content introduction t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policy formation. The research orientation turns from the view of language rights to its values; 4) The research method is mainly non-empirical and the methods frequently used in non-empirical research are policy interpretation. There are few empirical studies. The paper finally points out that the extension of the research field, the innov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turns to language values and service views should be enhanced in the future studies.

Key words:ethnic language service; ethnic language policy; language policy studies; language service

1.引言

語言规划是政府语言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其中,民族语言政策规划更是受到语言规划有关部门的重视。2017年3月国家民委发布了《“十三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加强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与此同时,各地出台了不同类型的民族语言政策,旨在促进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与繁荣,提高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使民族语言文字服务更好地为改革开放,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服务。2021年是“十四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规划的开局之年,根据“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社会文明新高度,生态建设的新进步,民生福祉的新水平及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都离不开民族语言政策的发展与改革。民族语言政策研究是民族语言服务的基础,为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智力支持。本文将分析近三十年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进展、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及研究方法,旨在总结民族语言服务取得的成绩,对未来的民族语言政策研究提供启示。

2.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四个问题:(1)近三十年来,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的总体状况如何?(2)近三十年来,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有哪些热点?(3)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主要采用何种方法?(4)未来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在哪些方面可以不断加强?

2.2 研究数据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中CSSCI与北大核心期刊库,检索关键词为“民族语言政策”。经检索后共得到109篇文献,经人工去重后,得到有效文献106篇。时间跨度为1991年至2021年,共三十一年。检索结果显示,最早文献发表于1996年。数据提取内容主要涉及文献的标题、作者信息、期刊名称、关键词、出版日期、摘要及参考文献等内容。

2.3 研究工具与技术路线

本研究使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分析106篇民族语言政策核心文献。具体技术路线为:(1)在节点类型中选择关键词,将阈值设为6之后,选取中介中心性大于0.01及频次大于2以上的高频词;(2)生成关键词聚类图谱;(3)生成关键词历史演进可视化图谱;(4)统计文献的研究方法;(5)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3.研究结果讨论

3.1 总体趋势

统计显示,三十年来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总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存在以下三个特点:(1)发文数量存在明显的波动上涨态势。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相关核心期刊文献最早出现在1996年,至2007的十年间,发文量总体较少,其中2002年发文量最多,达到3 篇。自2006年至2010年的四年间,研究数量出现了第一个小高峰,其中2009年达到10篇,之后回落到2010年的3篇。2011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发文数量分别在2013年与2019年两次达到12篇的峰值。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核心论文数量已经达到106篇,研究總体态势稳中向好。(2)研究质量较高。经对发文期刊进行统计,结果显示92%的文献发表在CSSCI与北大核心双核期刊上,发文数量排名前五的期刊分别是:贵州民族研究(12篇)、中南民族大学学报(4篇)、语言文字应用(4篇)、外语教学与研究(3篇)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3篇)。(3)跨学科属性明显。统计结果显示,总体研究跨越了16个学科门类,显示出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具有超强的跨学科研究属性,其中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最多,占到了所有研究的68.60%,其次是行政学(5.79%)、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学(4.13%)、民族学(3.31%)及外国语言文字学(3.31%)。发文量排名前五的研究机构主要是中央民族大学(10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5篇)、新疆师范大学(5篇)、中国藏学研究中心(4篇)和北京外国语大学(4篇),这些研究机构也显示出现有文献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属性。

3.2 研究热点

3.2.1 研究热点话题统计

关键词是对文献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描述,共现频次高的关键词反映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杜禹、刘齐生,2021)。经Citespace对所有文献进行处理后,共生成185个关键词,我们选取词频大于2及中心性大于0.01的关键词,按词频由高至低排序统计后,得到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热点的统计表(表1),包含31个研究关键词。其中,词频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语言政策,达到44次,其次是百年政策(26次),少数民族(9次)、语言(8次)、语言规划(6次)、民族语言(6次)、苏联(6次)及中国(5次)。中心性是判断研究中节点重要性的指标,是节点重要性的具体量化,中心性越高,表明词的热度与重要性越强。根据表1显示,中心性强度最高的关键词是语言政策,达到了0.71,其次分别是语言(0.11)、民族语言(0.11)、少数民族(0.08)、政策(0.05)、语言规划(0.04)、中国(0.04)、传承(0.04)及双语教育(0.03)。词频与中心性统计显示,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的热点话题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民族语言通用政策、民族语言教育政策、民族语言规划、区域国别语言政策。

3.2.2 热点话题分析

通过对185个关键词进行聚类处理后,自动生成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图1),其中聚类模块值(Q值)达到0.6901,远高于平均值0.3,表明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达到0.9487,远超合理值0.5,表明聚类结果令人信服,具有完全代表性。聚类结果由8个不同的标签构成,由低至高分别为:0号标签词为“苏联”,1号标签词为“少数民族”,2号标签词为“少数民族语言”,3号标签词为“中国”,4号标签词为“语言”,5号标签词为“民族语言”,12号标签词为“发展历程”,13号标签词为“同质性”。

我们进一步对8个聚类标签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热点呈现出以下特点。

(1)区域国别民族语言政策研究成为研究热点

关键词聚类图谱中的0号标签显示,以苏联为代表的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语言政策成为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的关注热点。我国的区域国别民族语言政策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国家的民族语言政策在国家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价值,具体内容涉及民族语言政策的内容与特点(吴敏,2020),语言政策演变(刘显忠,2020),语言复兴与双语教育(周灵霞,2019),语言权利与保护(洪历建,2019),语言政策与族际关系(赵静,2018),民族语言政策规划(谢倩,2017),语言教育政策(阿依提拉·阿布都热依木,2016) 等。研究涉及的区域国别包括苏联、俄罗斯、澳大利亚、格鲁吉亚、中亚五国、西欧等。

(2)单一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开始受到关注

图1中的1及2号标签显示,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开始从关注整体的民族语言政策向单一的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扩展。例如,中俄跨界地区的少数民族(邹继伟、张家丰,2015)、新疆锡伯族(卡米力江·阿不都克力木,2015)、彝族(沙马拉毅,2009)、新疆少数民族(胡炯梅、胡范铸,2018;张梅,2012;郭卫东,2009)、藏族(周炜,2002)等,研究内容涉及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法规、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少数民族语言规划,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变迁等。总体而言,当前此类研究数量较少,今后研究应关注更多少数民族。

(3)中国特色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研究成为新趋势

图1中的3号标签显示,近些年,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议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研究较多,成为新的研究趋势,这些研究梳理了中国民族语言政策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不同时期民族语言政策如何服务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当前新时期下中国民族语言政策的发展目标。从具体的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党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提出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调整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当前民族语言政策的重点是强化中华民族身份认同(韩江华,2021)。二是在新时代,国民语言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刘志刚、杜敏,2020)。三是新形势下的民族语言教育应在国内外法律保障下推行(孟庆武,2019)。四是新中国的民族语言教育政策变迁受到语言价值观的驱动(李瑞华,2020),民族语言教育规划机制和决策系统建设仍需要不断完善(杨胜才、谢春林,2020)。

(4)以政策为导向,以语言为依托的宏观与微观研究并重

图1中的4及5号标签显示,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宏观与微观并重。宏观层面主要探讨民族语言政策与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周晓梅,2017;文秋芳,2019),倡导在民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刘志刚、杜敏,2020),强调语言政策规划能力是国家语言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文秋芳,2019),重视民族语言的文化保护(尚巾斌,2017),关注语言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张治国,2018)及语言政策对民族教育公平性的影响(郭慧香,2013)等。微观层面主要探讨民族语言政策中的语言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舍那木吉拉,2002),民族语言翻译(穆雷,2015)等,

(5)历时研究为民族语言政策研究提供新范式

图1中的12号标签显示,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关注中国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民族语言政策。其中近现代研究较多,主要是对民族语言政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进行梳理。例如,从建党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民族政策演变(韩江华,2021;周庆生,2019)。近现代之前的研究较多对某个时期的民族语言政策进行考察。例如清末民国时期西康藏区的语言文字政策(赵峥,2014),清朝统一后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牛海桢,2005),国共两党合作时期的民族语言政策(周庆生,2000)。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语言政策考察目前数量还较少,为今后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

(6)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领域需要拓展

图1中的13号标签显示,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领域还需要不断拓展:一是研究内容需要拓展,主要集中在不同国家的语言政策考察(吴敏,2020;刘显忠,2020;周灵霞,2019;洪历建,2019)、中国特定少数民族语言政策介绍(胡炯梅、胡范铸,2018;张梅,2012;郭卫东,2009;周炜,2002)、民族语言特征描写(邹继伟、张家丰,2015;舍那木吉拉,2002)、国家宏观语言战略中与民族相关的政策(周灵霞,2019;洪历建,2019;阿依提拉·阿布都热依木,2016;郭慧香,2013)及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语言政策考察(赵峥,2014;牛海桢,2005)。二是研究方法需要拓展。当前研究较多使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具体包括对民族语言政策的历史回顾(胡炯梅、胡范铸,2018;韩江华,2021;李瑞华,2020),民族语言政策文献分析(范波,2020),民族语言政策解读(李瑞华,2020;黄行,2014)等方法,实证性研究较少。

3.2.3 研究热点历史演进分析

历史演进分析显示(图2),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热点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1)1996至2007的十一年间是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研究内容主要关注语言环境、国际政治中的民族关系、族群语言、党的民族语言政策,及苏联地区的语言政策;(2)2007至2016的十年是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的发展时期,主要关注族际整合、少数民族保护、语言规划、瀕危语言、语言权利、双语教育、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文学、语言多样性、国家认同、语言战略等;(3)2017年至今是繁荣期,主要关注语言安全、多元文化、语言保护、政策制定与诉求、法律保护、语言生活、民族教育、语言服务等。

相关文献挖掘显示,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的研究呈现三个趋势特点:

(1)研究内容从宏观向微观不断扩展。起步阶段的十年间,较多关注不同范畴的民族语言政策,只区分范畴,对内容细分较模糊。例如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语言政策(周庆生,2000)、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语言政策(金炳镐等,1997)、清王朝的民族语言政策(牛海桢,2005),这些研究是对历史的梳理。在发展时期,研究内容不断细化,例如语言权益(周炜,2009)、文字政策(哈正利,2009)、民族整合(戴曼纯、刘润清,2010)、语言民族主义(戴曼纯、朱宁燕,2011)、语言规划与语言保持(王国旭、胡亮节,2012)等。

(2)研究开始从对民族语言政策内容的介绍向对政策形成的内因机制进行探讨,研究不断深入到问题内核。内因归属通常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语言内部反映的主观意向,例如语言的双向互动(郭卫东,2009)、语言意识与语言互动(舍那木吉拉,2002)、语言多样性(周晓梅,2017)、语言权(张涛,2019)、语言教育(孟庆武,2019)。 二是民族问题导致的客观现实,例如族际整合(张友国,2010)、主体性(周庆生,2019)、多元一体(沈海英,2015)、民族杂居(尚巾斌,2017)、民族互嵌式社区(胡雪婵、吴长安,2018)等。

(3)研究取向从语言的权力观向价值观不断迈进。研究重心开始从“语言多样性”(周晓梅,2017)、“政策制定与诉求”(胡雪婵、吴长安,2018)、“平等权利向”(黄祥荣,1997)向“语言生活”(王远新,2019)、“语言教育”(李瑞华,2020)、“语言安全”(张治国,2018)、“语言规划”(范波,2020)转向,强调语言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服务功能。

3.2.4 研究方法分析

通过对106篇文献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表2),近三十年来,我国民族語言政策研究方法呈现出以下两大特点:1)以非实证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为辅,其中非实证研究共102篇,占文献总量96%左右,实证研究仅有4篇,占总量的4%左右,突显出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以非实证研究为主,较少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2)非实证研究中,政策解读的文章最多,共有33篇,启示与对策性研究共有26篇,位居第二位,其次是政策描述与介绍性文章,共有14篇,最后是文献综述性文章,共有9篇,反映出当前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的研究方法较多,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对民族语言政策的阐释与解读。

4.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发现:(1)近三十年来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研究质量较高,跨学科属性明显;(2)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的热点话题包括民族语言政策基本面研究、民族语言教育政策、民族语言规划及区域国别语言政策四个方面,研究热点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区域国别民族语言政策研究成为研究热点,二是单一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开始受到关注,三是中国特色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研究成为新趋势,四是以政策为导向,以语言为依托的宏观与微观研究并存,五是历时研究为民族语言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六是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领域需要拓展。此外,研究可分为起步、发展与繁荣三个阶段,在整个阶段的过渡中,研究视角从宏观向微观不断扩展,研究内容从最初的内容介绍转向探讨政策形成的内因机制,研究取向从语言的权力观向价值观不断迈进;(3)研究方法以非实证研究为主,非实证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理论探索、文献综述评论、政策描写与介绍、政策阐释与解读、启示与对策,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阐释与解读,基于定性与定量方法的实证研究较少。

基于本研究结果,本文建议,未来应从以下方面加强民族语言政策服务能力:

(1)拓宽研究领域。一是加强民族语言政策的基础理论研究,将民族学、语言学、教育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更多理论引入到民族语言政策研究当中,丰富中国特色的民族语言政策跨学科研究体系。二是拓展区域国别视野下的民族语言政策研究,紧跟国际、同内发展战略方向,将更多区域与民族的语言政策纳入研究范围。三是探索不同业态中的民族语言政策研究,将民族语言政策研究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例如民族语言政策与金融机构管理、民族语言政策与教育投入及产出的影响、民族语言政策与医疗机构发展等。

(2)价值观与服务观研究取向。随着国家对民族语言政策的不断深化与改革,民族语言政策已经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实现了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全面稳定发展的局面。民族语言政策研究从前对“语言权力”“语言保持”“语言障碍”等方面的讨论逐步在向“语言生活”“语言复兴”“语言规划”等方面转向。新的议题强调语言如何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要求我们今后的研究应更多探索民族语言本身存在的价值,树立服务大局意识,为国家战略及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与智力支持。

(3)创新研究方法。一是加强基于数理支撑与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探索民族语言政策与现实事件发展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确定影响民族语言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为管理层决策参考提供依据。二是将其他学科的最新研究方法运用于民族语言政策研究当中,引领“新文科”建设的民族语言政策研究方法创新。例如,计算机学科中的python技术、语言学中的自然语言处理、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及回归分析方法等都可利用到未来民族语言政策研究当中。

参考文献

[1] 阿依提拉·阿布都热依木.俄罗斯联邦的语言教育政策[J].民族教育研究,2016, (1):115-122.

[2]戴曼纯,刘润清.波罗的海国家的语言政策与民族整合[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 (4):17-24+95.

[3]戴曼纯,朱宁燕.语言民族主义的政治功能——以前南斯拉夫为例[J].欧洲研究, 2011, (2):115-131+160-161.

[4]杜禹,刘齐生. 中国语言景观研究可视化图谱分析[J]. 山东外语教学,2021,(3): 41-52.

[5]范波.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J].民族学刊, 2020, (5):93-101+152-153.

[6]郭慧香.语言政策与少数民族教育公平性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13, (4):170-173.

[7]郭卫东.新疆语言政策的双向性和社会环境中语言的双向互动[J].民族教育研究, 2009, (6):9-14.

[8]哈正利.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完善与创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5):17-21.

[9]韩江华.千秋伟业正风华:中国共产党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百年演进历程[J].民族学刊, 2021, (8):36-45.

[10] 洪历建.权利与语言:澳大利亚原住民语言保护政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6):107-119+178.

[11]胡炯梅,胡范铸.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的历史、现状、效能及反思[J].语言文字应用, 2018, (4):140.

[12]胡雪婵,吴长安.人文文化论视角下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诉求与制定[J].贵州民族研究, 2018, (12):175-178.

[13]黄祥荣.执行党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保障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J].语言与翻译, 1997, (1):2-8.

[14]黄行.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解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6):7-12.

[15]金炳镐,钟廷雄,李旭练.中国共产党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形成和发展研究之十五[J].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2, (3):40-45.

[16]卡米力江·阿不都克力木.新疆锡伯族语言传承政策的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15, (2):206-209.

[17]李瑞华.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与转型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J].民族教育研究,2020, (5):132-138.

[18]刘显忠.俄国及苏联语言政策的演变及启示[J].世界民族,2020, (6):107-117.

[19]刘志刚,杜敏.新时代国民语言能力提升与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 (2):46-54.

[20]孟庆武.新形势下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法律保障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 (6):17-20.

[21]穆雷.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现状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 (1):130-140+161.

[22]牛海桢.简论清王朝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 (2):65-67.

[23]沙马拉毅.彝语文工作法规及彝语文政策的实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 (6):23-28.

[24]尚巾斌.民族杂居区民族语言的文化保护与功能传承[J].贵州民族研究,2017, (7):230-233.

[25]舍那木吉拉.制约民族语言发展变化的三个要素[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 (5):20-24.

[26]沈海英.中国“多元一体”语言政策发展概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5):44-51.

[27]石琳.新时代内地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的语言公共服务应用研究——以成都市浆洗街洗面桥社区为例[J].民族学刊,2020, (1):112-118+146-148.

[28]王国旭,胡亮节.论语言规划与语言保持的相互制约[J].青海民族研究,2012, (1):72-74.

[29]王远新.中国民族语言学70年:成就和努力方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15-21.

[30]文秋芳.国家语言治理能力建设70年:回顾与展望[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30-40.

[31]吴敏.回望与反思:苏联民族语言政策实效的当代价值[J].贵州民族研究,2020, (9):155-160.

[32]谢倩.中亚五国语言变革对我国新丝绸之路民族语言政策规划的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17, (4):141-145.

[33]杨胜才,谢春林.新中国70年民族语言教育政策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20, (2):96-103.

[34]张梅.新疆区情与语言规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3):22-25.

[35]张涛.论少数民族语言权的行政法保护机制[J].贵州民族研究,2019, (3):36-40.

[36]张友国.族际整合中的语言政治[J].政治学研究,2010, (4):102-110.

[37]张治国.语言安全分类及中国情况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35-44.

[38]赵静.语言政策及其对格鲁吉亚族际关系的影响[J].俄罗斯研究,2018, (5):173-197.

[39]赵峥.清末民国时期西康藏区语言文字政策的演变[J].民族研究,2014, (1):101-110+126.

[40]周灵霞.当代西欧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研究——以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威尔士和苏格兰地区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40-47.

[41]周庆生.国民政府时期国共两党的民族语言政策[J].民族语文,2000, (1):30-37.

[42]周庆生.中国“主体多样”语言政策七十年[J].民族研究,2019, (2):7-8.

[43]周炜.西藏语言政策的变迁[J].西北民族研究,2002, (3):147-169+207.

[44]周炜.欧洲宪法性条约中的少数人语言权益保护机制[J].西北民族研究,2009, (2):73-79+114.

[45]周晓梅.语言政策与少数民族语言濒危及语言多样性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 (6):217-221.

[46]邹继伟,张家丰.黑龙江沿岸中俄跨界民族语言研究的特点[J].北方文物,2015, (4):107-108. (責任编辑:葛云锋)

收稿日期: 2023-09-20;修改稿,2023-12-10;本刊修订,2024-01-03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3142023047)及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GZYB15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疆卫,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与语言服务。电子邮箱:316115045@qq.com。

许明,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典籍翻译。电子邮箱:xuming@zmuzh.edu.cn。

引用信息:孙疆卫,许明.我国民族语言服务研究 :语言政策视角分析(1991—2021年)[J].山东外语教学,2024,(1):22-32.

猜你喜欢

语言服务
浅谈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下的公示语英文译写
中国企业国际化背景下语言服务企业应对挑战的有效措施
西安市外国籍留学生语言生活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亚投行”建设的外语人才需求及服务对策
高校英语专业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探索
提升河南博物院对外语言服务能力 促进河南良好国际形象建构
基于实践基础上的陪同口译特征分析及相应建议
《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解读
技术传播视角下的复合型翻译人才观
浅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对语言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