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与高职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路

2024-04-02李玄刘鹄

公关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劳动教育高职教育

李玄 刘鹄

摘要:步入新时代后,高职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遇到了各种新的挑战。劳动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传统劳动教育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实践教育安排严重不足,和高职人才培养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劳动教育与高职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意义进行探究,指出高职劳动教育现存的问题,提出劳动教育与高职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融合发展

引言

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也随之提升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的人才,高职院校应注重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高职的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毕业后更为顺利上岗工作。劳动教育可有效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方法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可促进职业能力与劳动技能的共同提升,为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一、劳动教育与高职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岗位要求持续提升,对毕业生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能力要求,这便使得高职院校应提升对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度[1]。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劳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两者的融合可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以强化,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清晰地了解行业需求,有效提升职业素养。

(二)推动产学研的有效衔接

高职人才培养中融入劳动教育,可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对行业发展现状有更清晰地了解。与此同时,高校和企业、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可及时接触最新的研究成果,更为清晰地把握行业的变化趋势,灵活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劳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融合,不单对学生就业极为有利,也可推动产学研的衔接,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为产业升級做好铺垫。

(三)更好地保障高职就业质量

劳动教育与高职人才培养的融合,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接触实际工作面临的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获得有效锻炼,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岗位适应力提升非常有利,更好地保障就业质量。

(四)提升学习过程的连贯性

新时代的高职人才培养强调学科交叉融合,以往的教学模式具备都是学科孤立状态,学生无法有效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2]。而劳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融合,可培养学生跨学科应用能力,延伸自身的视野,创新思维方式。两者的融合注重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学生在各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可通过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经验,此种连贯性可促进学生将不同阶段的知识紧密衔接,并灵活应用于后期实践中,更深入地把握知识的应用规律,提升应用能力,保障学习质量。

二、高职劳动教育现存的问题

高职人才培养中,劳动教育有着独特的价值,但如今大多数高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不足,人才培养工作中劳动教育的融入不到位,导致实际的教育成效不够明显。

(一)劳动教育所受重视度偏低

现如今,不少高校的劳动教育还有着明显的边缘化现象。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偏向知识型教育,而劳动教育所受的重视度普遍偏低,相关工作的落实不到位。劳动教育在课程体系中,长期处于辅助性状态,相比于专业教育课程,发挥的教育作用极不明显。同时,高校未做好师生劳动教育指引工作,高校通常都用考试成绩、论文数量等来评价师生,使得师生都将精力用于见效快的活动中,对于劳动教育这些见效慢的活动参与动力相对不足。

(二)高职劳动教育成效不够明显

高职劳动教育还有着明显的教学内容老旧、师资力量薄弱、与社会衔接不足等问题,导致育人成效不够明显。劳动教育开展形式单一,和现代职业技术等的融合不足,使得学生参与动力偏弱。加之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结构科学性不足,未做好师资的专业培训工作,由此无法保障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校负责劳动教育工作的教师基本是年轻教师,大多数都未参与专业的培训,甚至是直接毕业后就留校任教,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选择不合理,因而劳动教育形式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同时做好劳动教育课程的优化,才可提升育人成效。

(三)职业能力培养和劳动实践融合不足

劳动实践是促进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但高职院校在实际人才培养中时常会忽视此问题,职业能力培养和劳动实践融合不足,使得学生难以有效提升职业能力。劳动实践可有效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部分学生对职业能力缺乏认知,认为职业能力的提升仅通过校内学习即可,对于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等的认知不到位,甚至觉得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是相同的,从而导致错失众多职业能力提升的机会。

三、劳动教育与高职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路

为保障劳动教育作用可更大程度发挥出来,需注重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做好培育方案的设计工作、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才培育质量。

(一)正确认知劳动教育和人才培养融合价值

若要使得劳动教育和人才培养实现深度融合,高职院校首先应转变老旧的思想,深刻意识到两者融合的重要性,明晰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做好劳动教育工作,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以及乐于奉献、勤劳节俭的劳动精神,并有效提升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强化职业劳动能力,深刻感悟劳动的价值。另一方面,积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是提升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支撑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必须具备爱国、诚信、敬业的道德品质,能够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做到诚实劳动、团队友善,这和劳动教育内涵的契合度极高。所以,劳动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可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清晰认知劳动教育和人才培养融合的重要性,切实加强两者的融合,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3]。

(二)根据学生专业特性确定劳动教育定位

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育需求,因而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性,做好教育需求分析,同时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单位用人需求,确定适合该专业的劳动教育内容,从而有效提升职业需求和劳动教育的匹配度。首先,应当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考虑在内,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提供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用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动力。如针对科研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专门提升科研实践指导,而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可提供双创实践指导。其次,学校需多加和相关企业合作,获得前沿的行业信息,了解企业最新的人才要求,及时调整劳动教育方向,优化劳动教育内容。同时,也可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获得真实的工作体验,深入认知岗位工作。最后,设置专门的职业规划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职业规划指导等服务,定期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并适当提供资源支持。

(三)围绕着融合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应紧密围绕着全面育人目标,基于劳动精神培育要求,打造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面向不同岗位的特性,对职业要求进行细分,打造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标准,并紧密衔接学校的考评机制,使得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可有效渗透劳动精神培育,促进学生有效培育职业素养。一方面,高职学校应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资源,通过校企间的深度合作,确定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契合点,由新生入学到毕业全程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为人才培育奠定良好的外部保障。另一方面,应建立标准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对专业项目区分标准进行不断细分,加强建设专业课程、劳动能力、职业素养相互协调的机制,引导学生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促进人才培育效果持续提升。

(四)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劳动教育与高职人才培养的融合已是必然之趋,但在具体融合过程中,不可局限于理论层面,还应注重实践教学方面的融合,通过引入正确的劳动观、劳动知识,促进教育和实践教学活动的衔接,打造完善的人才培养基地,营造浓郁的劳动实践氛围,为人才培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扎实基础。首先,高职院校需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根据自身的人才培育机制,转变生搬硬套的老旧教学模式,通过学术论坛、劳动教育竞赛、教学讲座等渠道,促进教育工作的创新,拓宽劳动精神传播的范围。与此同时,可通过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促进职业技能和劳动技能的融合,根据融合的效果灵活调整活动内容与形式,保障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后,学生可有效提升劳动意识、职业素养、团队意识等,切实将劳动教育的实效发挥出来[4]。其次,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利用校园宣传栏、校园网等宣传模范劳动事迹、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让学生接受多形式的劳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精神熏陶,不断强化自身的劳动意识,提升劳动技能,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为日后的岗位适应力提升做好铺垫,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最后,积极打造校企合作基地。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必然离不开校企合作基地的支撑,加强合作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劳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充分融合劳动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可将企业的劳动功能更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基于校企合作打造专门的教育平台,在学校实践教育中融入企业的劳动资源,将企业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基地,可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实践体验。此外,还可在实践教育基地中引入教育机构的劳动制度、劳动纪律、薪酬奖励等内容,将具有较强劳动教育意义的资源和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对现有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优化,真正打造校企协同的一体化教育模式,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发展。

(五)积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首先,劳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融合工作开展,必然离不开优秀师资队伍的支撑。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主心骨,教师不仅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地也需要教师的组织指导。因而,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需定期开展教师的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参与丰富的科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共同提升,从而更好地胜任教育融合工作。还需注重配套考核机制的建设,使得教师能够提升教育融合的意识,并自觉落实各项工作。其次,高职院校还可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入校开展座谈会,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激发教师的教学工作动力。同时,高校还需注重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并加强新型教育模式的研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育人质量的提升。加之还需注重组织开展校内教师的交流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发表自身对劳动教育和人才培养融合的看法,分享自身在此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诉说自身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寻找融合突破口,在积极交流中确定工作的调整方向,为后续的融合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指導。还应注重利用互联网技术追踪专业领域的新教育理念及要求,确保制定的融合育人方案更为科学有效[5]。最后,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教育人才的培养,鼓励校内教师积极到企业中参与生产实践,拓宽自身的眼界,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劳动实践提供指导。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其和人才培养的融合已是必然之趋。虽然已有不少高职院校意识到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但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还存在融合理念落后、融合工作过于形式化、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导致融合工作的开展不如人意,无法将劳动教育的价值最大程度展现出来。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升对劳动教育价值的认知,紧密围绕着立德树人的要求,不断创新教育融合的模式,灵活选择教育融合方式,更好地保障育人质量,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年度课题“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ND2314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刁莉莉.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融合策略[J].长江丛刊,2023(23):112-114.

[2]冯颖,赵永生,王慧德,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有效匹配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3(5):68-72.

[3]桂文龙,刘俊栋,黄银云.基于实践导向的高职”1+3+X”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20):34-38.

[4]唐国伟,马晖,任川东,等.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3):64-66.

[5]平迪.高职院校思政队伍在劳动教育中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融合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3(2):110-112.

(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劳动教育高职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