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区背景下学风建设工作优化路径

2024-04-02崔楠

公关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风高校学生育人

崔楠

摘要:优良的学风建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关键性工程,高校学生社区作为课堂之外的重要育人阵地,是促进形成优良学风建设的有力抓手。现阶段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暴露出,学风制度不健全,学生学习内生动力不足,学风活动较为局限,未能满足当下00后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各阶段人才培养需求,师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本文旨在积极探索学风建设和高校学生社区的有机融合,结合学生社区和学生特点开展学风建设提升工作的五个“以”工程,将学风建设全方位的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学风建设;学生社区;00后大学生特点;四自教育;人才培养

引言

学风是学校办学方向和治理水平的直接体现,是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高校作为加强人才培养、打造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主阵地,理应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营造优良的学风环境作为高校长期努力、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学风建设和高校学生社区融合的价值意蕴

(一)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学风建设工作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生命线。《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1-2]。从广义上讲学风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3]。优良的学风建设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有助于全面推进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扎实落实高等教育教学的任务。

(二)高校学生社区的内涵

高校学生社区作为学生互动交流最稳定、最频繁的场所,已日渐成为课堂之外的又一重要教育阵地。高校学生社区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旨在用最简的流程、最短的时限、最近的距离优化学生服务,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方式与手段,在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品质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质量,把学校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专业力量等下沉到学生身边。

(三)学风建设融入高校学生社区的意义

现阶段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暴露出,学风建设制度不完善,学生学习内生动力不足,学风活动较为局限,未能满足当下00后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各阶段人才培养需求,师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学风建设活动深度和广度亟待提升。学生社区是同学们进行校园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社区区域内的学风时时刻刻在熏陶和感染着学生。学风建设融入学生社区,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意识,最大化地发挥并提升学生社区在学业指导、科技研究、社团活动、健康培育、职业生涯指导等多方面的工作质效,有助于形成人人乐学、善学的良好学习风气。

二、当代00后青年大学生的特点

(一)平视世界的一代人

00后中国青年大学生是平视世界的一代人,是思维活跃的、自信、自豪的一代人,他们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同时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这一代学生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丰富的生活体验,见多识广,需求和行为表现多样化。他们不再为温饱所困,视野更加广阔,关注社会热点,面对强权、不公报道,不再畏惧,敢于发声;更加注重个人精神层面与兴趣爱好的追求;崇尚自由,规则意识较为淡薄。

(二)被“冷气”侵蚀的一代人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这一代青年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接触到的信息可能是70后、80后父辈的成百上千倍。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外界的“冷气”一直侵蚀着青年大学生,“精神内耗、骄傲浮躁、丧文化”之冷气更阻碍大学生的前进。“躺平”成为这一代青年大学生为了降低对未来的期待,来获得内心的平衡,放在嘴边的口头禅;“内卷”一词作为自己的努力得不到理想回应,无奈且不想奋斗的借口。

(三)信息茧房的一代人

在信息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算法、机器学习等新兴事物,已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获取知识信息,沟通交流方面,还是传播思想文化层面,媒介发挥着巨大便捷的力量;与此同时,巨大的信息量容易导致大众在眾多信息中陷入信息茧房的玻璃笼子。00后青年大学生对网络依赖性强,长时间沉浸在真假信息的网络环境中,易丧失表达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薄弱,过滤甄别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信息茧房不仅让00后青年大学生信息接受面越来越窄,甚至会导致其在错误道路上越陷越深。

三、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中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主体意识不强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特征。初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学生多以时间紧任务重争取高分考入大学为目标,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面对自由支配时间较多、升学压力小、毕业才就业的大学环境,学生缺乏合理规划,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部分学生无法较快适应新的校园生活环境,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迟到早退、上课睡觉、玩游戏不听讲等现象屡屡发生。随着个人目标逐渐清晰,部分学生又因为低自律能力和高的学业目标追求二者相矛盾,加上对纪律处分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出现代考作弊等严重违纪行为。另外实际工作开展当中,发现二级学院学风建设制度不明确,导致学风建设活动学生参与率不高,学风建设成效不显著。

(二)学风建设脱离学生日常生活

学生社区的学风建设是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大学里除了课堂学习,大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堂之外的自主学习。受到便捷性、活动空间性、学习氛围等因素影响,学生社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阵地,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目前高校开展的学风活动都是围绕课堂学习,对于学生社区也仅是强调宿舍安全、宿舍卫生文明、宿舍文化对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影响。当前高校的学风建设未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社区育人作用。

(三)协同育人缺乏实效性

优良学风的习惯养成是在学生成长过程当中逐渐累积形成,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应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现阶段很多高校存在未能发挥育人合力的主导作用、家长责任意识淡薄、社会教育资源未盘活等突出问题。高校育人工作多让一线辅导员老师出面开展,平时鲜有和家长交流学生日常表现情况,遇到解决学生困难问题时,才同家长进行联系。很多家长缺乏自己才是学生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往往因工作繁忙、孩子在外地上学、自身学历較低为借口,日常与孩子交流少。另外现阶段社会对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协同育人政策举措、实际成效、典型案例的宣传不到位。

四、高校学生社区背景下学风建设工作优化路径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将学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完整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旨在更好地提升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实效性,结合学生社区开展五个“以”工程学风建设提升工作,以制度建设为根基,强化监督管理;以成长需求为抓手,着重思想引领;以第二课堂为依托,激发学习兴趣;以朋辈引领为驱动,营造良好氛围;以社区环境为支撑,提高育人质量。将学风建设全方位的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促进当代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制度建设为根基,强化监督管理

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风建设的全过程当中。其一,高校和二级学院应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具有学科特征的相关学风制度,如《学风建设学生管理制度》;《优秀‘5+1s宿舍评比制度》;《学风宿舍评选制度》;《第二课堂活动制度》;《学风建设月活动方案》等,同时依托好易班APP、学生社区等平台,线上线下广泛做好活动前后期宣传工作,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规矩意识和法制观念。其二,搭建“家长-辅导员-学业导师-班主任-学生组织”五级联动制度,切实发挥好协同育人的效力。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在学生社区建立辅导员工作站,教师指导中心;并且辅导员、学业导师、班主任要严格执行“进社区、进宿舍、进课堂”三进工作,加强日常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选拔优秀青年教师作为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学业规划和学习辅导,夯实学业基础,提升综合能力;选聘副教授和教授担任每个宿舍的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科创竞赛和实验项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加强家长和辅导员之间的联系,每个月可以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交流学生在校情况的同时宣传学校的近期的学术成果和政策,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各学院设置学生学风督查小组,充分发挥好学生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能力,做好优良学风的引导工作。日常学习活动当中多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学习,设立奖惩机制,引导同学学会团队协作,形成良好的宿舍学习氛围。

(二)以成长需求为抓手,着重思想引领

将学生成长需求与学生各阶段的学业发展要求相结合,紧紧围绕“为什么学,怎样学”的核心问题,做好思想工作。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群体,端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为大学生“为什么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日常教育中,高校利用好融媒体媒介形成数字化教育,深度挖掘身边的校园案例,用人物数据、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和客观地了解到要“学习成什么样”。

另外为了让大学生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进社会。高校应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优化大学生实践课程,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学习,教育引导学生跳出学生思维模式,钻研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提升专业素质,完成真正含义上的社会实践学习。

(三)以第二课堂为依托,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课堂活动以丰富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宗旨,现已成为很多高校本科生培养重要一环。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发现多数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功利化严重。为了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引导大学生真正领悟“怎么学”。第二课堂活动设计前期应在学生当中广泛开展调研,利用好学生社区开展优良学风我来创的集体活动,收集大家关注的共性学业问题,法制热点,大学生现象等等和学院特色,制定并实时更新每月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同时结合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辩论赛、脱口秀、T台秀、画展、短视频制作等等,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研究能力,劳动实践能力,学术科研能力。

(四)以朋辈引领为驱动,营造良好氛围

一要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共青团引领示范作用,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业上有所建树,营造比学赶好的良好学习风气;组建学业互助小组,生活中主动帮扶学业困难的同学。二是各学院要打造“榜样在身边”品牌主题活动,充分发掘学生身边榜样典型、选拔并组建“励志榜样”“自强之星”宣讲团,在学生社区和教学区高密度、广覆盖地加大优秀个人和优秀班集体宣传,营造“爱学习、好学习、勤奋斗”的正向学习氛围,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

(五)以社区环境为支撑,提高育人质量

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社区思政新阵地的作用,做好学风建设活动前后期的宣传和实时报道工作,营造人人主动参与创建优良学风建设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在学生社区主体建筑外立面及宿舍楼内环境,张贴名人励志故事、书画作品,奖状,奖杯等丰富学风文化元素;学生社区内应设有广播站,满足学生日常需求的同时,精选中英文曲目,周内正常播放上下课铃声。同时,高校要提升学生社区的硬件条件,学生社区内应设置各学院的党团活动室、阳光阅书室、学习加油站,易班工作室、双创咨询室、活动小剧场、心理活动室,为师生搭建日常学习交流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语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育人的永恒主题,良好学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高校学生社区已经成为新时代学风建设工作创新实践的重要阵地,学风建设与学生社区有机融合,从育人目标出发,把握学风建设规律,并回馈到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取得学风建设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15):27-29.

[2]“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课题组,周远清,瞿振元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举要[J].中国高教研究,2017(04):1-25.

[3]陶肖云,黎淑芳,廖明华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地方医学院校学风建设研究——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4):182-185.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学风高校学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