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提高·赋能:国家新政下初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探究
2024-04-01吴伯渠
吴伯渠
[摘要] “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家庭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有效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成为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问卷星对440位初中家长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以家长家庭教育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重视心理健康建设等方式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以班主任、教师、家长协同助力为赋能方法,明导向、多举措、全方位地激发家长的潜能,为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提供新的路径。
[关键词] 国家新政;家庭教育指导;家庭需求;提升能力;赋能协同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这表明家庭教育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长情况复杂,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起到有效配合学校教育的作用,这就需要学校为家庭教育提供有效的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下文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中提出:学校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学校要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职责;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主动协同学校教育;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这些家庭新政将家庭教育由传统的“家事”上升为关系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国事”,要求学校给予家长科学指导,形成教育合力。不仅如此,《杭州市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评定规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由专业伦理、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近几年,初中生意外事故频发,究其原因,家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家长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是教师精准指导家庭教育的基础。学校要以家长的需求为基础,以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需求:掌握家庭教育基本情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家庭的具体情况,如家庭住房面积、家庭人员构成、家长职业情况、家长陪伴时间、家长文化素质等;还可以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需求,如他们是需要亲子关系构建的指导,还是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是需要孩子职业规划的指导,还是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等。通过问卷调查,能更好地掌握家长的基本情况和真实需求,以便更好地服务家长,这是做好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
(一)家长对教育政策了解现状
近几年,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了不少有关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规,作为家长应该认真学习,了解有关条文,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切实履行好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同时,家长还需了解作为初中学校的班主任,“应尊重家长家庭教育责任主体的地位,尊重家长的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理性回应家长的教育需求”。家长与学校应围绕家庭教育“双向着力”,力争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但就笔者的调查,以及与家长的沟通情况来看,只有极少部分家长了解、关注当下的教育政策,大多数家长并不知晓,因此引导家长了解、学习、内化当下的相关政策、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家庭教育观念非常必要。
(二)家长家庭教育需求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家庭教育的理念也在发生变化。为实现对家庭教育的精准指导,笔者对学校440位家长展开了问卷调查,了解家长普遍存在的困惑。從问卷调查中得知,92.95%的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只有7.05%(见图1),这充分说明现如今初中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于此,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理念也要随之变化,不能三句不离学习成绩,否则家庭教育指导就失去了针对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分别是占46.14%的“青春期养育”和占37.5%的“学业困扰”(见图2),这符合当下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也切中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痛点”。家长的需求是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教师必须以此为依据,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现状
从问卷调查中可知,当家长遇到家庭教育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向有丰富家庭教育经验的朋友求助,占比达51.82%,其次是向班主任求助,占比达39.55%(见图3),二者差距达12%。这说明班主任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经验不足,未能取得家长的信任,不是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遇到困难时求助的第一人选。
很多教师没有学习过家庭教育指导相关知识,工作后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特别是尚未为人父母的年轻班主任,他们的人生阅历不足,经验更是无从谈起。从调查中得知,仅有58.64%的家长认为班主任或老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明显。
基于此,班主任和家长都要加强学习,掌握当下家庭教育的政策,班主任还要及时掌握班级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的真实需求,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家庭和学校双向奔赴,才能使家庭教育效果最大化。
二、提高: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数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很少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内心世界。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对其良好行为规范、思想品德、价值观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培养等都具有决定性作用,因而要让家长体会到自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尽好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一)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下文简称《五年规划》)中指出,要优化立德树人良好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要给予家长科学的指导,为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1.重视家庭教育硬环境建设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现如今家长比较重视家庭教育硬环境建设,90%以上的家长都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成长硬环境。
2.重视家庭教育软环境建设
通过调查问卷得知,购买、阅读家庭教育方面的报刊的家庭占比不高,距离让家长浸润到家庭教育学习氛围中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
阅读使人进步。教师应引导家长购买、阅读适合家庭实际情况的家庭教育书籍、杂志等,引导家长关注有关家庭教育的微信公众号等,并做好读书笔记,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认知水平,充实家长家庭教育内涵,丰富家长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教师可以倡导亲子阅读,增加亲子共处时间,拓宽亲子交流话题,对家庭和谐关系的建立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班级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00问》亲子共读活动,引导家长和孩子认真阅读并展开讨论,家长反思家庭教育言行,孩子提出合理建议,融洽了亲子关系。班级还可以开展家长读后感评比活动,家长人人有奖,调动了家长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在充满书香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3.重视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家长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学校可以引导家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孩子做好榜样示范;引导家长注重构建平等的亲子关系,在平等对话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引导家长全面客观看待孩子的发展,让孩子正确评价自我、悦纳自我。
(二)重视心理健康建设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机能的发展和性成熟,且生理变化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学生可能会出现认知能力快速发展、自我意识高涨、叛逆等心理特征,情绪上常常会有较大的波动。对此,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精神关怀;另一方面,从需求端来看,青春期孩子从内心深处更需要家长及时的安慰和支持。家长的安慰和支持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帮助他们稳定情绪。
1.重视家庭运动
一般来说,多巴胺的作用是传递亢奋和愉快的信息,可以让人产生幸福感、满足感和愉悦感。运动过后,人体会分泌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并且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这些物质都会让人产生愉快的感觉和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同时也会提升大脑的活跃度,可以及时缓解初中生压力过大的紧张情绪,同时还可以提高人的记忆力。运动过后多巴胺的分泌还可以起到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改善心血管功能,也可以预防抑郁症、焦虑症或者神经衰弱等问题。
家长要尽可能多地开展家庭运动,如双休日一家人相约去爬山等,在运动的同时还可以增强亲子关系。
2.经常联系老师
《意见》中指出:“学校要全面掌握并向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情绪、学业状况、行為表现和身心发展等情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有关情况。”这说明,家长与教师特别是与班主任的及时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经常联系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便与教师共商良策,及时解决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
3.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如果孩子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教师要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毕竟,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老师受条件所限,对于有心理疾病的学生难有较好的诊断及医治措施,这时需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前去医院就诊,听从医生的建议,以缓解孩子所出现的任何心理问题。
三、赋能:三方协同,共同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学校“可以采取建立家长学校等方式,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并及时联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加”。《五年规划》中指出:打造以学校为龙头、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机制。家庭、学校、社会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体,家长要认识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家长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要主动参与到家校社协同教育中来,科学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协同家校社指导力量,科学指导家长,建立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形成价值观教育合力,协同助力家庭教育。本文所说的协同层级有三类,分别是班级各科教师之间的协同、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协同、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协同。
(一)班级教师协同助力
为实现家庭教育指导效率的最大化,班级可以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小组,由班主任任组长,与科任教师形成“同盟军”,共同研究和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各科教师要统一思想,共同发力,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同时,对家庭教育水平薄弱的家长,各学科教师之间应及时联动与互助,共同帮助家长进步,使协同育人效果最
大化。
(二)家长教师协同助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长学校的任务是不断地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学校“应当根据家长的需求,邀请有关人员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调查数据显示,51.82%的家长没有参加过班级组织的家庭教育活动,这充分说明班级组织的家庭教育活动是大有可为的。相对来说,班级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有更强的针对性。为此,我们开设了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见表一)。
班级开展家庭教育活动要在一周前发布,邀请听课的家长并招募家长志愿者。主办老师收集群内家长的疑问,将家长的疑问反馈给讲课老师,让讲课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备课;家长志愿者在每次上课前一天、上课前一个小时提醒家长做好听课准备。
在培训课程中,家长与教师共同学习更多的家庭教育内容。主讲老师所列举的案例大多来自身边的家庭,有很强的针对性。
例如,特级教师韩似萍在一次针对初二学生青春期的家长教育讲座后,班级郑同学的家长向韩老师请教:如何教育非常叛逆的女儿?郑同学非常敏感且内向,在家里基本不与家长交流,但有一个优点——喜欢看书且喜欢写点读书感想。韩老师在了解郑同学的情况后,建议家长向女儿学习——看女儿看过的书,同时也写点感想。此后,家长听从了韩老师的建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看书的过程中,母女俩找到了共同话题,交流逐渐增多,也多了一种交流方式——把想对对方说的话写在便利帖上,并贴在对方卧室墙上。两年下来,家长看了8本书,写了2本读后感。女儿也逐渐开朗,与人交往逐渐增多,学习成绩进步很大,最后考入重点高中。
(三)家长之间协同助力
学校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指导,每个学期都会邀请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分年级对家长开展培训,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获取家教知识、掌握家教方法,交流家庭教育的价值和家校协同的意义等。依托家长学校可以实现家长全员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前文提到的问卷调查还显示家长最喜欢供家长学习、讨论交流的工作坊。学校组织相关家长分层、分类参加工作坊主题活动。工作坊活动遵循“保密、共情、团体动力、激发潜能和感悟反思”的原则,强调成员间的交流互动,创设真诚、民主、平等、合作、共情的活动环境。班主任只有无条件地包容、接纳家长的缺点,才能让家长开放自我、探索自我,进而改变自我。
工作坊活动对家长会产生无形的压力和影响,从而促使教育行为发生改变。学校要充分利用这种团体动力,激发家长自我发展和成长的巨大潜能,促进家长有效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活动中,家长们不断体察他人的一言一行,并与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对比、总结,感悟反思自己家庭教育中的成功与失败,吸取教训,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经验。通过工作坊活动,实现人人学习,全员覆盖。
在班级开展的工作坊活动中,一位李姓家长开始总不爱发言,筆者找她了解原因,她担心有的家长把她儿子在家中的表现在外面乱说,如此对儿子的成长不利。笔者告诉她参加活动的家长都有保密的承诺,请她放心。之后,她积极发言,向其他家长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的“小妙招”,家庭教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上述策略各有优点,但想要让家长的教育理念得到质的转变,必须进行个别辅导,这主要是针对家庭教育问题比较严重的家长开展的。
新媒体时代,教育呈现出不受时空限制、快速反应、便捷高效等特点。在这一背景下,学校可以利用新技术平台与家长沟通,创建家班共育的家庭教育新模式,加强个别辅导。如利用QQ、钉钉和微信等平台与家长互动,鼓励家长与老师及时交流,特别是家长认为和老师面对面难以交流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尴尬。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目的在于不断激发家长的内在潜能,而不是进行具体方法的直接诠释。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指导能有效促进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指导之路“漫漫兮”,但吾将继续“上下而求索”,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石中英.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的价值观建设[J].上海教育,2021(33).
[2]刘京翠,赵福江.加强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追星[J].班主任,2023(01).
[3]陶袁琳.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N].浙江教育报,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