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育德滋养心灵,学科融合润泽生命
2024-04-01李雪静
广东省李雪静名班主任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以“滋养心灵,润泽生命”为理念,以“经典育德”为品牌,强调传统文化经典在德育上的守正创新,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融入学科教学,以经典育德滋润心灵,以学科融合润泽生命。
一、价值追求:以文化人,浇铸育德之基
工作室追求远大的理想,以“培养心中有国家有民族,肩上有担当有使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核心目标,打造一支学科知识扎实、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仁爱之心的班主任团队,引导学生胸怀大爱,心忧天下。
工作室精准定位,以“经典育德”为抓手,以班级管理为主阵地,以专业教研为引擎,打造“一心四真”研修模式,创设“三课型三成长”发展路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班主任带班育人能力,努力把工作室建设成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平台和辐射引领的中心。
二、目标愿景:系统规划,搭建育德之梁
工作室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共同体,践行学术引领、同伴互助、研训结合、追求创新的工作策略。工作室成员以“有爱有道有法有技”为成长方向,按照工作室发展总体定位,分阶段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实现“周周有進步、月月有提升、年年上台阶”的目标愿景。
发展核心:以经典育德为中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开展读书计划、课题研究、课例示范等教研活动,开发经典德育校本课程。
辐射带动:依托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及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等平台,通过送教下乡发挥工作室辐射作用。同时,组织工作室班主任前往省外学习或支教,分享教研成果,提升品牌影响力。
个人成长:结合“经典育德”品牌,工作室成(学)员每学期完成“六个一”研修任务,包括一系列创意家长会、一节主题班会公开课、一本书的阅读、一篇德育论文写作、一项德育微课题、一场班级管理微讲座。
三、研修模式:一心四真,擎起育德之柱
工作室以“一心四真”为研修模式,将仁爱之心内化为教育理念,构建“真学习”“真实践”“真阅读”“真写作”的“四真”研修路径,形成“理论学习+班级管
理+课例探究+课程建设+区域辐射”研修总体思路,奠定了工作室建设和系列活动开展的根基。
(一)“真学习”:加强研训,专业赋能
首先是指向实践问题解决的学习。这种学习以解决带班现实问题为抓手,培养成员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转化为专业成果的能力。如针对初中生父亲教育普遍缺位的现象,我们进行调查研究和专业阅读,成功申报并完成了课题“提升对初中生教育中父亲参与的策略研究”;针对班主任事务繁忙,难以开设规范化、序列化主题班会的现状,我们以课题“初中主题班会系列化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围绕“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学会学习”“青春驿站”“健康生活”“实践成长”六大主题,开发了36节系列班会课,积累了一批班会课资源,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影响深远。
其次是指向自我提升的系统培训。工作室为老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培训资源。一方面,将专家请进来,带领老师们学习理论知识,如“讲师德,必须处理八个关系”“教育家精神”解读等。另一方面,组织老师们走出去,参加专题培训。此外,老师们轮流将学到的文献理论、看到的优秀班级建设案例等在群内分享,在分享过程中提升自我。
最后是与外部资源联动实现全方位提升。工作室建立了学术资源共享库,购买家庭教育等专题培训服务,组织线上学习,鼓励成员加入各类学习共同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全方位促进成员提升专业素养。
(二)“真实践”:立足班级,实践创新
工作室成员秉持“滋养心灵,润泽生命”的育人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融入带班育人实践中,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工作室强调,班主任的根基在于班级管理,尤其要重视班级顶层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班主任对班级整体发展要有顶层设计的意识。取班名、立班规、定班训等,都要体现出班主任的顶层设计能力。如笔者所带班级名为“静致班”,出自“非宁静无以致远”,既指自然环境幽静雅致,也寄寓了学生在全面发展上宁静专一、淡泊自守的美好愿望。“静致班”的带班理念、班级口号、班训等都是在儒家文化中寻根。此外,经典上墙面、课前读经典、用“仁义礼智信”制定学生评价方案等,这些做法使班级浸润在儒家经典文化中,形成了具有儒家文化特色的班级思想共识和建设目标。
“静致班”的组建模式成为范式覆盖到全校,并通过笔者的经验交流辐射到更多学校,形成了一批以经典文化为特色的班级文化共同体。
除了顶层设计,带好一个班最终还要落实到日常管理中。班主任既要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又要在常规中反思创新,才能创建独特的班级文化。针对如何做好班级常规管理这一难题,工作室成员每周以学习沙龙的形式进行小组专题研讨,如班级卫生值日表怎么排、小组积分制如何推行、班干部怎么选等。成员们在沙龙探讨中各抒己见,收获共享经验后再运用到班级管理实践中,切实解决一线班主任的带班难题。
(三)“真阅读”:主题共读,加强修养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工作室以促使成员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发展为目标,建立“主题共读”读书制度,形成成员共读、师生共读、家校共读三种模式。
“成员共读”主要是专业书籍的阅读,以成员互助的方式实现共同成长。工作室为老师们订阅了《中小学班主任》等专业期刊,成员每月共读一本书,读完后开展专题阅读分享。工作室还通过与其他名班主任或名师工作室的联动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交流输出平台,让老师们分享个性化阅读成果。
“师生共读”以“经典育德”为根基,师生分专题共读相关书目,并开展阅读活动。如在班级打造以图书角为中心的阅读空间,精心选择、采购、添加学生喜欢的书籍和杂志,保证学生阅读时间,确定学生阅读主题,由班主任指导、学生组织开展阅读展示活动。
“家校共读”主要提倡工作室班主任与家长共读家庭教育相关书籍,并开展家长进课堂、亲子共读成果展示等家校阅读研修活动。
以读《论语》为例,笔者以《论语》《穿越历史看孔子》《孔子的故事》三本书为重点,通过教师评析、学生自主评析和学生自由研讨写作,从初步感悟到研读品析,再到专题探索,分阶段、分主题,深入开展师生、生生、亲子之间的《论语》阅读,在阅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四)“真写作”:实践升华,理论指导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输入是基础,输出是成长。工作室建立了成员写作促进机制,致力于让每个成员都能通过写作练习,从下笔艰难的小白到结集出版的作者,再到成长为思想成熟的专家型班主任。我们提倡学一个理论,用一个理论,如阅读《非暴力沟通》后,在班级管理或教育叙事中要学会运用,并进行反思,反思的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发至写作练习群中,大家互读互评。
我们以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为平台,设置“教育叙事”“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会”等专题,工作室成员对自己日常带班经验、班级特色进行总结,并形成文字,让成果可视化。
我们鼓励成员在专业写作、课题写作、论文写作等领域积极开展研究探索。工作室还聘请了专家、编辑等作为导师,对成员的作品进行点评和修改,帮助每个成員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小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大到专业课题和论文,工作室鼓励成员在实践中总结带班育人经验,瞄准德育改革前沿,研究教研教改新思路、新方法。近两年来,工作室已出版2本合著。积沙成塔,相信成员们一定能以“真写作”向着专家型班主任迈进。
四、研修业绩:以“三课型”铸造育德之门
工作室以“经典育德”为中心,通过传统文化与德育的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课例研究、课程开发、课题探究“三课型”上成果显著。
(一)引入课例研究,引导实践创新
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工作室牢牢把握课堂教学主线,以课例开发的形式提升班主任专业化
水平。
工作室成员围绕“经典育德”品牌开发出精彩的课例。2023年6月和12月,在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经典育德”专场中,工作室共有10位老师展示了公开课或开设了讲座,如宗佳老师的主题班会课“Bye,语言暴力”,张娜、李雪静老师的主题讲座“将儒家经典融入班级建设初探”“经典育德,润泽生命”等,受到了与会师生的一致好评。通过开发优质课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构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新生态。
(二)推进课程开发,提升育人价值
工作室通过加强实践创新,推进课程开发,使学生在课程育人中成长成才,使成员在积极探究中实现专业提升。2022年,工作室成员聚焦班会课设计,合著《初中系列班会36课》,实现了初中主题班会序列化;2023年,工作室成员聚焦带班难点和痛点,合著《36个怎么办——班主任解决问题的小妙招》,为一线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指点迷津。
2023年,笔者出版了专著《我的〈论语〉第二课堂》,并为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将论语课程辐射到全体学生。笔者还以班级管理为研究方向,总结凝练带班实践经验,形成“经典育德:班主任说《论语》”系列课程,该内容拟于2024年出版。工作室老师带领学生积极学习《诗经》《世说新语》和唐诗宋词等,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经典增强文化底蕴,丰盈心灵,提高思辨能力,最终实现德育和智育的融合。
(三)深化课题引领,赋能专业成长
工作室重视班主任科研能力的提升,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科热点,开展课题研究。2022年12月,工作室完成区级课题“初中主题班会系列化的实践研究”,以及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课题“基于儒家经典的初中特色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正在研修2023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语文经典作品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工作室成员在参加领衔人主持的课题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研修培训经验,开展课题研究。如张娜主持区级课题“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微班会效能提高策略”、苏莉菲主持区级课题“‘五项管理背景下初中生手机管理困境与对策的实例研究”、邓娴娴主持区级课题“利用个性化心理健康档案引导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实践研究”等。
五、育人成效:以“三成长”营造育德之家
工作室按照预定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三课型”研修活动,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形成了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成员、学生三位一体快速成长的喜人态势。
(一)主持人的成长
笔者作为工作室领衔人,以专家型教师为目标,从区级到市级、再到省级工作室主持人,在各方面实现了快速成长。2017年至今,笔者先后被评为宝安区名班主任、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初中名班主任培养对象、宝安区高层次人才、深圳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等。出版专著2部,主编和参编合著4部,主持和参与省、市区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多篇。
笔者勇于承担区域内辐射引领示范的责任,不仅在深圳市多次承担示范课和开设讲座,还先后前往粤东西北送教送培,在贵州、广西各县开展支教,引领薄弱学校班主任专业成长,促进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推广“经典育德”品牌建设经验。《南方教育时报》《南方日报》等媒体、“广东省百千万”公众号对相关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工作室成员的成长
近三年,工作室培养了宝安区骨干班主任6人、宝安区中小学初任班主任培训初级导师助理6人;工作室成员获市区级优秀班主任、宝安区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共计29人次;工作室成员成功申报区级德育课题7个;参加区级以上主题班会展示课、开设主题讲座、参加微课评比,共计25人次,获奖13人次;参加区级以上竞赛获奖(含学科),共计146人次;参加区级班主任技能大赛获一等奖,共计5人次。
(三)学生的成长
工作室高擎“经典育德”品牌,通过丰富的课程,塑造学生品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023届中考,笔者所在学校中考高分段人数增势迅猛,笔者所带班级语文A+人数遥遥领先,罗依依、邱书悦荣获2022年深圳市“十佳文学少年”称号。
孟子说:“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班主任就是那位使自己先觉悟,然后启发学生觉悟的人。李雪静名班主任工作室秉持以儒家经典滋养学生心灵的初心,以打造高水平班主任队伍,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向阳而生,踏浪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