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肚菌冷棚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2024-04-01樊继德张碧薇史新敏李梦倩谢春芹

食用菌 2024年1期
关键词:冷棚羊肚出菇

李 勇 樊继德 张碧薇 史新敏 李梦倩 谢春芹

(1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121;2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 212499)

人工栽培羊肚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近几年羊肚菌栽培产地由四川省向湖北省、河南省、江苏省、黑龙江省等地迅速扩展。同时羊肚菌栽培技术也不断更新和完善,逐渐形成平棚(川阗地区)、暖棚(高寒及高海拔地)和冷棚(拱形棚)(中原等我国大部分地区)等设施栽培羊肚菌。冷棚栽培羊肚菌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栽培模式。实践表明:冷棚栽培羊肚菌逐步实现“低风险、高效益”目标,整体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栽培规模不断壮大,并形成新的羊肚菌优势产区和规模化产业集群。现将冷棚栽培羊肚菌关键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1 场地选择

冷棚栽培羊肚菌应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排灌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平地或缓坡地;还应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及环境状况等。适宜的气候条件可降低羊肚菌设施栽培成本和栽培风险,有助于实现高效栽培[1]。同时,应对场地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和质量动态监测,避开规模化养殖场、垃圾场及其他污染场地,严禁选用被环境部门认定为污染场地的区域栽培。

2 土壤质地与处理

2.1 土壤质地

适宜的土壤是实现羊肚菌“高效栽培”的基础。土壤主要指标:①土壤类型,壤土和偏沙质混合土更适宜羊肚菌生长;②土壤营养,耕作层土壤腐殖质和半分解有机质质量分数达4%以上为宜,栽培实践表明,土壤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缺失对羊肚菌产量影响较明显;③土壤酸碱度,适宜的土壤pH为6.8~7.8;④土壤微生物环境,羊肚菌生长与土壤放线菌、细菌及其他真菌等微生物活动息息相关,土壤功能性微生物缺失对羊肚菌产量有较大影响;⑤无重金属和除草剂等化学品污染。

2.2 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主要包括补肥、调节土壤酸碱度、杀虫、杀菌、调节土壤水分和深翻做畦等。

2.2.1 补肥

采用精准平衡施肥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适量补充有机肥及常量、微量元素。增施有机肥不仅可以提供羊肚菌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而且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量元素主要为钙、镁、硼等,缺乏微量元素会导致出菇少、个体小,抗寒、抗高温、抗旱、抗病毒等能力弱。此外,有机肥的发酵质量直接决定补肥效果。作物秸秆、木屑、树叶等发酵料由于以碳源成分为主,若发酵不充分对补肥效果影响略小;畜禽粪便由于含氮量较高,若发酵不充分极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土壤环境污染,使用时应慎重。

有些生产者过量补肥,不仅造成栽培成本提高、土壤富营养化,同时导致杂菌污染、草害严重等,反而影响整体经济效益。

2.2.2 调节土壤酸碱度

施石灰粉900~1 200 kg/hm2,调节土壤pH至6.8~7.8。中性或弱碱性土壤有利于羊肚菌生长。pH低于5.5或高于8.5,都不利于羊肚菌出菇。

2.2.3 土壤杀菌、杀虫处理

施5%辛硫磷颗粒剂45 kg/hm2。充分浸泡或深翻暴晒土壤,可起到较好杀菌、杀虫效果。

2.2.4 调节土壤水分

播种羊肚菌菌种前1周,将地面清理干净。浇一次透水,通大风,3~4 d后地面稍干,用旋耕机旋耕1~2遍。

2.2.5 深翻做畦

羊肚菌菌丝入土深度和产量密切相关。土壤翻耕深度应大于20 cm,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后整平。深翻土地不仅能改善土壤、加深耕层、减少病虫害、清除杂草,还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防旱能力。

畦面宽80~120 cm,过道宽30 cm,深10~20 cm。

3 搭建冷棚

3.1 冷棚主要优势

除北方极寒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适宜冷棚栽培羊肚菌。冷棚搭建成本相对较低;抗灾能力较强;保温、通风性能相对较好;可耕作面积大,土地利用率高;不受地形限制,便于管理和机械化作业;并且羊肚菌生产结束后可以安排种植早春作物,利于土壤克服连作障碍。

3.2 冷棚搭建方法

冷棚搭建的原则:尽可能降低搭建成本,同时满足羊肚菌生长对空间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的要求,为羊肚菌生长提供相对稳定的设施环境和内外微循环条件,有利于病虫害防控和管理操作。冷棚应设置为南北向,棚高2.0~3.5 m,棚宽3~8 m。采用厚竹片、钢管等做支撑架,上覆厚0.08~0.12 mm的无滴棚膜,棚膜上覆草帘,草帘遮光率为70%~80%(遮阳、控温),再覆一层棚膜,即“两膜一帘”式冷棚(图1)。棚两侧距地面1~1.2 m,高处预留30~50 cm宽,用以设置与棚长等长的通风口。在棚两端内侧用棚膜设0.8~1.2 m高风障帘。棚两侧通风口和棚两端出入口设防虫网。棚内安装雾化喷淋补水设施,要求雾化喷淋均匀,雾化水滴粒径小于5 mm,接口和喷嘴处无滴漏和水滴反溅。

搭建冷棚还应考虑当地自然气候变化状况,充分考虑棚体稳固性和排水良好以及轮作农作物的要求,以获得更大经济效益。改造现有蔬菜冷棚或出菇冷棚,可大大降低搭建成本。

4 栽培品种和菌种的选择

目前,我国规模化、产业化栽培羊肚菌以六妹羊肚菌、七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等黑色羊肚菌品种为主,其中以六妹羊肚菌栽培规模最大。六妹羊肚菌品种种性稳定、出菇性一致、产量高、颜色佳、利于鲜品销售和烘干。冷棚栽培宜选用早熟、耐低温、高产品种[2]。菌种宜12~20 ℃恒温避光或弱光培养且菌龄小于45 d,有适量菌核,菌丝颜色白色至浅棕色,具有羊肚菌菌种特有香味。菌种应2~8 ℃冷链避光运输,运输过程防挤压。

5 播期的选择

冷棚栽培羊肚菌一般在土壤温度降至20 ℃以下即可播种。北方地区大多在10月下旬—11月下旬播种;南方地区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播种。过早播种地温过高,菌种难以成活;过晚播种发菌周期短,积温不够会导致延后出菇,出菇后期冷棚内容易出现高温。晚播要适当加大播种量,并做好菌丝生长期保温措施。各地最佳播种时间应视当季冷棚内温度而定。

6 播种

播种时将羊肚菌菌种掰碎,注意不要揉搓,以减少对菌丝的伤害。菌种用量为2 250~3 000 kg/hm2,具体用量应根据菌种活力状况、播期和播种方式而定。使用优良菌种,在适宜播期内采用条播法,菌种用量可减少至1 500 kg/hm2。未及时使用的菌种要置于低温环境下贮藏。

条播法:畦面宽80~120 cm,播种沟间距15~20 cm,沟深10 cm,覆土厚度1.0~1.5 cm,菌种用量为2 250~2 500 kg/hm2。撒播法:将菌种均匀撒在整平的畦面上,菌种用量为2 500~3 000 kg/hm2。覆土同条播法。

播种后畦面覆黑色地膜。膜上间隔8~10 cm打孔,孔直径0.5~1.0 cm。畦面覆膜是羊肚菌冷棚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之一,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效果明显,具有保湿、避光、抑制杂草、增加积温、控制“菌霜”、促进出菇等作用。

7 发菌期管理

播种后,应控制地温在10~20 ℃。温度过高会导致羊肚菌菌丝死亡,且有利于杂菌生长;温度过低时羊肚菌菌丝生长缓慢,发菌期延长。发菌期维持地面相对湿度为65%~70%,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霜冻来临之前,畦面喷一次足量的水。发菌期应避光,直射光线会迅速提高地表温度,导致菌丝死亡而感染杂菌。羊肚菌属好气性真菌,整个发菌阶段都需要有充足的氧气,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影响菌丝正常生长。

8 摆放营养袋

外源营养袋的主要作用是为土壤中的羊肚菌菌丝提供营养。摆放外源营养袋时间应根据土壤中羊肚菌菌丝生长状况而定,原则上以土壤缝隙中的菌丝延伸至与地表相齐较为适宜。营养袋摆放时间过早,羊肚菌菌丝会向外源营养袋中生长,影响菌丝在土壤层中扩展;摆放时间过迟则会影响羊肚菌菌丝的营养供给,土壤中菌丝易老化。一般播种后7~12 d,畦面出现大量灰白色菌丝,并开始出现分生孢子时,即可摆放营养袋。每平方米摆放3~5个营养袋(每袋营养袋质量为0.5~0.8 kg)。摆放营养袋时,在其一侧刺30个左右的孔或划口,将刺孔或划口面朝下,将营养袋压在畦面的菌丝外,与地面紧密接触,以保证羊肚菌菌丝尽早长入袋内。摆放好外源营养袋后,用打孔的黑色地膜覆盖在畦面上。

目前,制备营养袋的原料主要为小麦,占60%~70%,制作成本较高。除小麦外,发酵后的木屑、菌糠、草木灰(半碳化)、腐烂水果等都是羊肚菌较好的营养源,应拓展营养袋原料,以降低营养袋成本。如部分地区添加40%~50%木腐菌菌糠代替小麦,可降低营养袋成本30%~40%。

9 催菇

催菇保育技术是羊肚菌冷棚栽培的核心技术之一。当羊肚菌菌丝布满营养袋,并开始扭结成团形成原基,且土壤温度达3 ℃以上,有升温趋势时,即可催菇。催菇过早原基不分化,且易造成冻害;催菇过迟则出菇后期遇高温风险较高。但在条件成熟时,应尽早催菇,可尽早上市抢占市场,获取较高销价。

催菇前,如畦面有虫害,应先杀虫,后催菇。催菇方法:①补重水。补水前畦面土壤要保持相对干燥,喷重水或大水漫灌一次,1~2 d覆地膜,覆膜催菇可提高出菇整齐度;②光线刺激。应给予充分散射光,光照强度400~800 lx;③温度刺激。保持地温4~13 ℃,低温刺激、6~8 ℃温差刺激有利于羊肚菌原基的形成;④通风刺激。通风供氧是羊肚菌出菇的必要措施。此外,压实畦面有利于土壤保湿、加速菌丝扭结和原基形成。应确保一次催菇成功。虽然在适宜的土壤湿度条件下,不催菇也能出菇,但出菇整齐度差。

催菇后原基不分化主要是由于菌种质量问题或环境因素造成,如氧气含量不足、温度低、光照弱、湿度不够等。

10 出菇期管理

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可依次分为原基、幼菇和成菇三个阶段。通过改变或控制环境因子(水分、二氧化碳、光照、温度等),促进羊肚菌生长发育。

羊肚菌的原基、幼菇极易死亡,除因营养竞争造成的正常死亡外,外界环境急剧变化是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羊肚菌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温度要求较严格,适宜温度为4~22 ℃,高于22 ℃或剧烈温差都会造成幼菇死亡。原基和幼菇期应不浇水或少浇水。出菇后保持棚内相对湿度为80%~90%,应在水温、地温与菇体温度相对温差最小时给幼菇补水。羊肚菌子实体有较强的趋光性,其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要求遮光率75%左右。羊肚菌是好气性真菌,在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足够的氧气对羊肚菌生长发育必不可少,若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超过0.3%,则子实体生长无力。适当通风可保证棚内空气质量,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减少杂菌的发生。

11 采收与产品销售

11.1 采收

适时采收是加工优质干羊肚菌的关键环节之一。羊肚菌菇体完整,颜色由深灰变浅灰或黄褐色,菌盖饱满,盖面沟纹明显,八分成熟时采收为宜。采收前应保持菇体表面相对干燥,采收后含水量较低的羊肚菌韧性较好,不易破碎,干制后菇体饱满,颜色纯正,香味也较浓郁。羊肚菌质地较脆,应 小心采摘,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次菇率,同时避免伤害周边菌丝和幼小子实体。因病虫害等原因菇体基本停止生长时,也应及时采收。

11.2 产品销售

目前,羊肚菌以干品销售为主,但鲜品和冻品占比有明显上升趋势。羊肚菌鲜品品相、口感和价格等比干货更具有优势,且资金回笼快。羊肚菌空心且肉质厚薄适合快速冷冻、解冻。速冻羊肚菌可保持其自然品性,具有味道和口感方面优势;羊肚菌冻品可长期贮存,便于包装、运输、上架。羊肚菌鲜品和冻品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12 病虫害防控

羊肚菌菌丝体、营养袋和子实体营养丰富,易出现病虫害。羊肚菌主要害虫有跳虫、螨虫、蚊蝇类、蜗牛、蛞蝓和老鼠等。

跳虫主要嚼食羊肚菌菌丝及子实体。应清除田间农业废弃料,特别是新鲜菜叶、玉米秸秆等。螨虫为害羊肚菌菌丝及子实体,重在预防。螨虫大量发生时可在催菇前用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乙螨唑1 200倍液隔天交替喷雾3~4次。蚊蝇类可用黏虫板或灭蝇灯诱杀。蜗牛、蛞蝓可人工扑杀或用四聚乙醛颗粒剂500 g/667 m2防治。老鼠主要嚼食菌种、外源营养袋、幼菇,可用灭鼠药、黏鼠板或电子驱鼠器等防控。

13 效益分析

利用冷棚栽培羊肚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按上述方法栽培羊肚菌,鲜菇产量可达400 kg(/667 m2)以上。按每9 kg鲜品出1 kg干品计算,干品产量为45 kg(/667 m2)左右,按目前羊肚菌干品市场平均价1 000元/kg计算,总收入可达45 000元;冷棚、菌种、营养袋、人工费投入约15 000元/(667 m2),每667 m2纯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然而,栽培羊肚菌是高风险与高效益并存。高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初步成功,促进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对羊肚菌的研究,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进一步降低羊肚菌栽培技术风险。如有的食用菌企业,通过技术和工艺改进,将菌种和外源营养袋成本压缩到1 800元/(667 m2),使栽培成本压缩至2 500~3 500元/(667 m2),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设施的保障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降低自然灾害风险[3]。

在羊肚菌冷棚栽培中,还应挖掘冷棚机动灵活的优势,整合地方资源优势,注重优化原位或移位轮作、套作等绿色低碳栽培技术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注重产后土壤修复和改良,解决土壤连作障碍问题,降低重茬风险,助推羊肚菌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提高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冷棚羊肚出菇
羊肚菌“飞天记”
不同冷棚类型对沙窝萝卜种植小气候与品质的影响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辽宁】致富典型引领高素质农民增产增收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冷棚在一八四团果树越冬中的应用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大庆地区冷棚特大西瓜栽培技术
双孢菇出菇过程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