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进展
2024-04-01童露王慧兰刘云霞
童露 王慧兰 刘云霞
[摘要]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以及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辅助疗法的深入应用,胃癌患者术后预后有所改善,但胃癌的复发转移率仍高达40%~70%。近年来,中药在胃癌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对中药抗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胃癌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药;胃癌;术后复发转移
[中图分类号] R735.2;R28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4.08.025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作为五脏六腑之一的胃也是一个整体。患者经手术后,胃的整体结构遭到破坏,脾胃功能受损,阴平阳秘的相对平衡状态失衡;加之癌病为慢性消耗性疾病,久病正虚,正气不敌外邪,易导致复发转移。
1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病因病机
彭辉等[1]认为,虚实夹杂为胃癌术后病机,表现为“气血虚弱”“腑实气滞”两型。另有学者认为,胃癌手术多伤及气血,损及脾胃,复发病因与饮食、情志等关系密切,病机为脾胃气虚、余毒未清[2];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病机是正虚邪实[3]。胃癌根治术术后肿瘤的复发转移与脾肾亏虚密切相关[4]。正气不足是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主要原因,而癌毒伏邪内蕴则是重要条件,由此提出余毒未消、伏邪未尽是胃癌复发转移的前提,正气亏虚、正不抑邪则是胃癌复发转移的关键[5]。
2 中药抗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实验研究进展
2.1 提高术后机体免疫力
血行转移是胃癌复发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可识别并清除机体中的非正常细胞;但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人体易受到肿瘤细胞的攻击。因此,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抗胃癌术后复发转移至关重要。人参属五加科植物,在中药中为大补元气之要药[6]。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人参中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h2可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力[7]。姜黄素为姜黄、莪术、菖蒲等中药提取物,其可通过调节机体的固有免疫系统及获得性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作用,适用于胃癌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患者[8]。
2.2 抑制肿瘤细胞增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基础研究证实,中药有效成分不仅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还可加速肿瘤细胞的凋亡。大黄在中药中应用广泛,大黄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大黄素。研究表明,大黄素可通过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丙酮酸激酶肌肉同工酶M2信号通路诱导p53高表达,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产生抑制作用,减缓肿瘤进展,促进胃癌细胞凋亡[9-10]。栀子味苦、性寒,其成熟果实中含丰富的藏红花素,其具有抗肿瘤作用。廖冰灵等[11]应用藏红花素处理胃癌细胞MGC-803,发现藏红花素不仅可显著抑制MGC-803的生長、迁移和侵袭,还可促进MGC-803的凋亡,达到抗复发转移的目的。黄芩素是黄芩中含量最多的黄酮类化合物之一。万勇等[12]研究证实,黄芩素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活力,通过诱导胃癌细胞凋亡而抑制其新生。
2.3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备条件。20(S)-原人参二醇是从西洋参中提纯出的抗肿瘤物质。冷吉燕等[13]在小鼠胃癌模型中证实,20(S)-原人参二醇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信使RNA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雷公藤是治疗风湿性疾病的常用药,其活性成分之一是雷公藤红素。王淑静等[14]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可下调胃癌细胞SGC-7901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等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达到较强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其可降低胃癌细胞MGC-803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血管生成[15-16]。
2.4 调节肿瘤微环境
肿瘤的复发转移离不开微环境,其主要包括缺氧微环境、酸性微环境、慢性炎症微环境、免疫逃逸微环境等[17]。李枋霏等[18]认为,扶正培本治疗法可通过多靶点作用调节肿瘤微环境,从而抑制肿瘤的复发转移。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林洋等[19]认为,活血化瘀药多入血分,辛温走窜,可使血脉通利,改善肿瘤缺氧微环境。陆婷婷等[20]报道,黄芪多糖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胃癌的复发。中药治疗可增强免疫监视,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杀伤力[21]。
3 中药抗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
3.1 健脾类方药
脾胃虚弱贯穿胃癌发生发展始终,与胃癌预后也密切相关[22]。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胃癌切除术后,胃受纳腐熟功能减弱,痰湿毒蕴,易复发转移。不论手术还是化疗都易损伤人体正气,气血亏虚导致脾失健运,故在治疗上宜以健脾补气为主。医家喜用健脾法抗胃癌复发转移。范恒善用健脾开胃治法,一则补益开胃,二则化利痰湿,以达抗胃癌复发转移之功效[23]。孙太振等[24]给予对照组胃癌根治术患者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运用中药健脾解毒汤,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2年、3年累计复发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健脾解毒汤可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刘贝等[25]将胃癌术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干预组采用健脾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发现干预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3.2 活血化瘀类方药
研究表明,约90%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会出现高凝状态,血液高凝则易生成脉管癌栓,癌栓随血液循环转移至全身各处,易引起肿瘤复发转移[26]。术后运用化瘀类方药可改善凝血功能,缩小癌栓,降低复发转移率。刘沈林[27]认为,阻断或减少癌栓的形成可有效控制肿瘤的转移与复发,临床实践中常用三棱、莪术等破癥消积之药消除癌栓。薛骞等[28]将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和中药组,化疗组患者单纯接受化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温中化瘀汤,结果提示中药组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率及中位肿瘤进展期明显低于化疗组。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类单味药物和中药复方都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且临床应用广泛[29]。
3.3 消痰散结类方药
痰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要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便要防止痰核的形成。修丽娟等[30]认为,胃癌复发转移的机制主要取决于痰邪的作用。消痰散结类复方对于胃癌术后抗复发转移具有较好的疗效。肿瘤多为有形之痰瘀博结而成,按照“胃癌从痰论治”的原则,用药时应注重消痰散结,临床常取得较好疗效[31]。
4 小结与展望
中药治疗胃癌已取得可喜成绩。中药在抗胃癌复发转移上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①在抗胃癌复发转移方面,临床研究较少,文献报道多为小样本临床对照实验或个案报道,治疗上主要依据医者个人经验用药,临床研究缺乏规范性,结论难以得到推广,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②中药抗胃癌复发转移的实验研究不足,目前对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抗胃癌复发转移的药理学研究不足,缺乏中医药理论的指导;③胃癌复发转移机制复杂,涉及多通路、多靶点,中药复方配伍组药和个体辨证用药,其抗胃癌复发转移的作用也是多靶点作用,中药抗胃癌复发转移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未来,胃癌术后中药抗复发转移的研究重点应是如何通过中药的合理配伍使复方最大限度地清除胃癌术后残存肿瘤细胞,提升人体正气,进而有效降低胃癌的复发与转移风险,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彭辉, 于庆生. 胃癌术后早期中药应用研究[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 28(11): 1520–1523.
[2] 刘靖, 蔡美. 蔡美自拟胃复方防治胃癌术后复发[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 32(1): 41–44.
[3] 常雪松, 郑晓华, 张海波. 张海波针药结合治疗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经验[J]. 吉林中医药, 2020, 40(2): 170–173.
[4] 刘云霞, 蒋沈君, 匡唐洪, 等. 益气补肾口服液配合化疗抗胃癌术后转移28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 2008, 49(2): 128–130.
[5] 李秀源. 单兆伟教授防治胃癌复发转移的学术思想探析[J]. 光明中医, 2013, 28(2): 256–257.
[6] 张慧. 健脾化瘀汤治疗痰湿凝结型胃癌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 19(8): 112–114.
[7] 黄容容, 钱颖, 向明. 人参皂苷Rh2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9, 35(23): 2936–2941.
[8] 陈雅彤, 范妮, 胡蕊蕊, 等. 姜黄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2, 37(6): 1414–1419.
[9] 王潔, 张启立, 赵磊, 等. 大黄素及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J]. 华西药学杂志, 2023, 38(2): 214–221.
[10] 韩荣龙, 刘晨璐. 大黄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ERK1/2-PKM2/P53通路的影响[J]. 中国药师, 2019, 22(12): 2208–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