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羔羊饲养技术要点
2024-04-01郑培宣
郑培宣
阜南县苗集畜牧兽医站工作,安徽阜南 236301
羔羊饲养是养羊生产最重要的环节,羔羊阶段也是肉羊养殖最难的阶段,羔羊饲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肥阶段的健康生长。由于哺乳羔羊的各项器官和身体机能的发育还不完善,免疫力比较低,体温调节能力不强,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并且此阶段的生长发育又迅速,结合羔羊此阶段的这一系列特点,要做好羔羊的科学饲养管理,从羔羊的出生、哺乳、补饲以及疾病的预防等方面来抓好羔羊的饲养管理技术,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措施,提高其成活率。
1 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为世界十大产肉国之一,具体到羊肉情况,中国的绵羊肉和山羊肉产量每年均超过150万吨,均处于世界首位,其次为美国、巴西以及法国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各省份之间对比,羊养殖产业中较大的省份主要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山东省以及河北省、江苏省等共9个省份和自治区,年产量均在10万吨以上,最高可达45万吨。即便在产量和品种上占有领先优势,但在产业整体起步较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在科技含量和比重上仍有较大地提升空间,特别是针对哺乳期的饲养技术,是保证成活率的最关键环节,此环节的羊生长发育阶段最为旺盛,对后续地影响最大[1]。由此对哺乳羔羊饲养技术开展深入系统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饲养技术要点
2.1 初期管理技术要点
2.1.1 初期护理
新生羔羊的生命体征较弱,抗病性不强,由此需要对其身体及精神状态做全方位的护理。①尽快让新生羔羊吃上初乳。所谓羊初乳,即母羊产羔后一周之内分泌的乳汁,均可称之为初乳。强调尽早让羔羊吃初乳的原因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羔羊出生站立后抗病能力差,需要通过初乳的酸度刺激肠胃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高浓度的抑菌溶菌成分,可以对抗由大肠杆菌等菌群引起的不必要早期疾病;另一方面,初乳中含有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和干物质丰富,直接提高羔羊的体能,同时初乳中的镁离子和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羔羊的抗病性,促进羔羊的生长发育;注意蛋白的含量不能少于1/5;②初期护理最怕出现的是高湿环境、冻伤及羔羊痢疾,主要是因为羔羊出生前期皮毛薄稀,御寒御冷能力都很差,体温调节机制也没有发育完善,很有可能因为温度变化或者不适应导致疾病的发生,由此需要相关地保护和预防工作,即“防高湿、防高寒、防痢疾”,主要做好勤通风、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对圈舍内的草甸要杀菌晾晒。针对圈舍温湿度的控制数值,产房室内温度为5~15℃,湿度控制在70%~80%之间,以防感染风寒或者过热肺炎的出现。另外,针对防痢疾的方式,可以在羔龄满12h后灌用杀菌剂,每天一次即可,最多使用3d。一旦发现痢疾,要将母羊和病羔羊同时隔离;③护理时,针对存在常见病或者体质匮乏的羔羊可以有针对性的特别护理,单独照顾一下,保证其尽快康复;④一些羔羊出生不久,面临母羊缺乏母乳,此时应找代哺母羊,例如与去世母羊产羔时间相近又相对多乳的羊。在寻找代哺乳的母羊时,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代哺乳羊不接受小羔羊的情况,具体说可以将代哺乳母羊的乳汁涂在小羔羊上,或者将小羔羊的尿液涂在代哺乳羊的鼻尖,混淆代哺乳母羊的嗅觉,便于代哺乳母羊接受小羔羊,一般2~4次后就可以顺利进行哺乳了。如果由于各种条件地限制找不到代哺乳羊,也可以通过豆浆、鲜牛奶等进行人工哺乳,保证小羔羊顺利成长[2]。
2.1.2 母羊与羔羊之间的互动管理
人工饲养过程中,强化母羊和小羔羊之间的母子亲和管理也是初期护理技术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环节。母羊产羔后的5~7d内,为了方便小羔羊尽快吃到母乳,要及时将母羊和小羔羊放在同一圈舍管理,短时间内强化亲密关系,每只羔羊占地面积不少于0.15m2;同时人工干预较弱的羔羊寻找乳头,也可以人工强行帮助哺乳,直至羔羊不停晃动尾巴,说明小羔羊已经吃到母乳了。如果小羔羊在吃奶的过程中边吸边撞则说明母羊有可能缺奶,要及时进行人工哺育。在小羔羊5~7d时,鲜牛奶人工替代过程中需要保持鲜牛奶37℃左右的适宜温度,同时喂养量一次不能超过200g,每天不超过4次,总数不超过小羔羊体重的20%;不需要人工补饲的羔羊,当其可以自行哺乳时,需要对其进行单独管理,此时将对应的母羊进行放牧或者适当运动,定期定时回圈哺乳即可。哺乳期间要时刻注意圈舍内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不必要的疾病发生,加大羔羊健康成长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提高羔羊成活比例。
2.2 舍饲管理技术
2.2.1 哺乳前期的舍饲管理
哺乳前期主要指小羔羊日龄在40d之前,从进食管理上以哺乳为重点,饲料为辅助的进行原则。由此,要针对母羊的饲养进行重点管理,母羊的饲料清单中提高精饲料以及多汁饲料的比例,从而有利于母羊泌乳。羔羊此阶段的饲养要注重把握好以下主要数据:第一个是小羔羊14d的体重保证至少是新出生羔羊的1倍;第二个数值是小羔羊10d哺乳正常后即考虑及时补充饲料等辅食,补充原则为逐日增加原则,每天增加饲料量50~200g,随着年龄和羔羊的身体接受程度逐天加量;增加辅食的原因主要是此阶段是羔羊的器官和消化腺快速发育的阶段,适当增加辅食利于肌肉和器官的发育,避免维生素缺乏导致贫血等症状,此阶段也可以配合0.1g/只的氟哌酸[3]。需要注意的是,精料量应该多样化,过于单一的精料不利于羔羊的营养均衡,同时不同的精料要磨碎成同样的颗粒度,并伴有适当的骨粉和食盐等调味物质混合后食用;第三个数值是,当羔羊满一个月后即可在进食清单中加优质的干草100g,但要对干草进行适当的初级加工,即捆成草把,挂在圈舍或者铡碎,喂食顺序是先喂食精料后喂食草料。注意水槽的设定与清洁;第四个数值是小羔羊的运动和放牧视具体羔羊的身体情况而定,一般在羔羊7日龄后,表现进食正常且无其他传染病后即可放羔羊在指定场所活动,定时运动放牧的母羊赶回进行哺乳;羔羊21d后,母羊和羔羊可以在距离较近的区域同时放牧,随着羔羊的年龄逐渐增大,即可考虑分群放牧。只在中午和晚上进行集中时间的哺乳,利于规避寄生虫促进羔羊生长。如果以上分群方式得出的羊群较大,可按具体天数将羊群进行进一步地细化。例如3日龄圈养,4~7日龄的5只一小群,最多不超过10只一小群,羔羊日龄7日龄之后10只一小群,小羔羊日龄20d后就不用10只以下的小群管理了,都可以并入大群一同管理。以上提及的饲料和精料中的蛋白含量均不能少于喂食总量的1/5。
2.2.2 哺乳中期的舍饲管理
所谓小羔羊的哺乳中期,具体指羔羊日龄40~90d的过渡阶段,从饲养上说是从哺乳为主向饲草为主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饲养重点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需要根据羔羊个体体质进行过渡,对于体质不够的要考虑延长吃奶的时间;二是针对可以断奶的羔羊,断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如果是一次性的结束哺乳,需要母羊在羔羊群中引导吃奶喝水;不是一次性结束哺乳的要尽量把母羊互换,羔羊保持原环境不变减少断奶带来的不适反应。在断奶期间少量多喂,逐渐根据适应程度加大喂食时间和次数,指导羔羊完全习惯后,重新按照性别、体重等元素分群管理。两次断奶相对操作较为繁杂,但在实际应用中不易引起母羊乳房发炎,由此应用相对较多;三是过渡期哺乳要采用定时哺乳的方式进行,早晚各一次,每天3~4次,需要继续哺乳的羔羊白天进食1~2次,中午和晚上可以适当延长时间,保证总进食量;四是以上数据均是经验值,在实际生产中根据羔羊的发育情况和身体状态调整羔羊饮食节奏和饮食总量[4]。
2.2.3 哺乳后期的舍饲管理
羔羊的哺乳后期主要是指日龄在90~120d的小羊羔,此阶段小羊已经可以自由觅食,饮食结构以草为主,哺乳量已经不占主要比例,也可以不喝奶。由此,可以组大群单独放牧,也可以和母羊合群放牧;夜间补料时选用的饲草饲料注意补给优质干草、青绿饲料或者品质高的精料,以此培养羔羊的反刍习惯,同时可以进一步强化羔羊夜间消化吸收的能力,第二天放牧时的觅食量逐步加大。90日龄后的小羊,在饲料配比中考虑增加粮食比例,因为最优质的的草料也不能满足此时小羊对于能量和蛋白质等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在具体量的控制上,蛋白质在每日粮食中的比例为15%~28%。由此羔羊在营养和能量上均取得最大收益和回馈。在优质精饲料的选择上,要重点考虑多汁饲料,例如常见的苜蓿草饲料等,比较受羔羊的欢迎,身体生长系数的反馈也很好。但所有饲养数据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在快速生长阶段,要注意给羔羊进行补料,投放的苜蓿草饲料根据经验量进行投放,控制羔羊吃光的时间在0.5h之内是最合适的投放量。为了让羔羊快速地生长发育,这样控制精料量主要是考虑让羔羊以粗饲料为主,提高整体利用价值和回报率。
3 常见问题及对策
3.1 母羊缺奶及相关处理对策
对于出生不久的羔羊来说,母羊缺奶很有可能导致羔羊不正常进食、体质逐渐变差甚至直接饿死,肠道内既没有食物的消化物也没有脂肪点的分布,肠道以外的心脏和肝脏等部位也没有脂肪点的出现。针对上述问题,常见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经常监测体温持续增温等方式保证体温正常,同时可以尽快发现体温异常的问题并及时处理;二是当确定母羊缺奶时要通过灌服的方式补充羔羊的营养,最初灌服的量不超过半杯,灌服专业的初乳,多次少量的方式给服,培养饮食习惯。羔羊体质强壮一些后考虑人工哺乳,早晚各一次,每次进食量按实际体重计算,最高不超过体重的20%;三是当羔羊体征明显下降时,可以直接通过皮下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快速挽救羔羊的生命;四是部分母羊缺奶可以通过药物或者按揉的方式快速解决,当遇到此种情况时要同时关注母羊的状态和病因,消除病患;五是强化特殊天气和特殊情况的观察和监测,例如湿冷天气易出现疾病感染要保持体温监测,羔羊头部出现黄色污垢时有可能是抢食造成,要考虑及时补喂等;六是奶水有但量明显不足时,可以用鲜牛奶替代羊初乳,但替代使用之前应做好以下操作,即鲜牛奶的温度不要过高或者过低,温度过低易出现拉稀,温度过高羔羊不进食,由此在替代之前要用温水泡一下。在实际应用中常在鲜牛奶中加入复方磺胺二甲嘧啶,服用剂量为每天一包,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和肠道等有关疾病。
3.2 脐带感染及相关处理对策
羔羊脐带较宽(一般为0.5~1.1cm),体外细菌容易通过该中空结构直接进入羔羊的腹腔甚至是肝脏,对于出生数天的羔羊造成快速而致命的威胁;当然,不同的病菌和感染量引发的感染症状和程度不同,有些具有潜伏期,即前期不显现症状,后期逐步出现脓肿、感染、不进食等诸多症状,最终死亡。针对上述情况,对于羔羊的出生中脐带的处理,一定要用碘酊进行浸泡,最大限度避免不必要地感染。
3.3 腹泻及相关处理对策
羔羊出生2~4d期间,小肠功能发育不完善,肠道处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阶段,此阶段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水泻,对于几日龄的羔羊水泻严重时可直接丧命,但是5日龄之后,肠道对抗细菌能力增强后,发病的概率明显变少。针对小日龄羔羊水泻的问题,日常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针对母羊注射预防感染的细菌制剂,注射时间选在母羊产羔前30天,从实际效果看这种预防制剂的效果在羔羊身上并不明显;二是母羊产羔前对产羔环境、母羊的卫生及母羊乳房部位做好适度地清洁,避免泥浆和乌粪浆的感染;三是对于产羔用的垫草避免重复使用或者直接垫铺到母羊羊舍内[5]。
3.4 肠毒血症及相关处理对策
肠毒血症在羔羊上主要是C型肠毒血症,病源是土壤中的某种致病孢子。症状是1~2周的羔羊,由于抢食或者食量突然增大,表现突然死亡、腹痛惊厥后死亡、腹部快速出血后死亡,由于发病太快治疗难度较大,现实中主要采取预防措施,具体有以下三点:一是对产前一个月的母羊注射相关疫苗;二是针对母羊未注射疫苗的羔羊,保证羔龄在3日内和2周内分别再注射一次疫苗;三是未注射疫苗的羔羊小剂量皮下注射抗血清,高效地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4 结语
哺乳期羔羊的生长发育是羊一生中最快的一个阶段,为了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并培育出体质健壮、发育良好的羔羊,此阶段饲养管理必须科学合理,如果忽视对羔羊的科学饲养管理,甚至将导致部分羔羊发病直到死亡情况发生。由此可见,哺乳期羔羊的饲养管理必须坚持精心细致地管理,最大化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