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导行教育提升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探索

2024-03-31郁海燕

中国教师 2024年3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家务榜样

郁海燕

责任意识是指具备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重视导行教育,对学生提出具体、明确、合理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加深认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落实责任意识的培养。笔者根据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为父母分担”单元的导行目标,借助导行载体进行导行教育,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体谅父母,管好自己,不给父母添麻烦;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养成热爱劳动、不依赖别人的好习惯;体会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树立家庭责任意识,乐于为家庭作出贡献。

一、把握素养导行目标,指引导行教育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行为的归宿。教师应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订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教学目标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指引性、规定性的作用。在教授“为父母分担”这一单元时,教师要立足于单元主题,分析理解每个教学主题的内涵,明确主题的目标指向,厘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素养导行目标,从而指引导行教育的方向。

二、借助多元导行载体,提高导行教育实效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借助多元导行载体,帮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 借助调查汇报,铺垫导行

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的导行作用,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实际出发,找准导行切入点。笔者通过调查、访问、交流等活动,为导行教育做好铺垫。

(1)精心设计调查任务

“为父母分担”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相关,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正确处理家庭中的事情,为将来的生活打基础,笔者精心设计调查任务,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和调查访问,为达成本单元目标(尤其是导行目标)做准备。

(2)用心导思调查体验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经历和调查体验融入课堂学习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教授“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学生在整理访问记录时,能切身体会父母在工作中的辛劳,体谅父母的不易,由此生出感激父母、孝顺长辈的情感,从而推动本课的导行教育(管好自己,不给父母添麻烦)。

(3)反馈导行调查汇报

为明确知行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平台,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观念认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笔者让学生对调查表进行多形式、多层面的反馈,以达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目的。

2. 借助研讨辨析,反思导行

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研讨辨析,引导学生在研讨、辨析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提升家庭责任意识。

(1)在深化研讨中感悟

只有深入研讨,真正解决问题,才能帮助学生认清真实的日常生活。如学习“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时,学生对“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减轻甚至消除家长的一些烦恼”进行了深入研讨,学生感悟到为父母分忧解愁不仅仅是偶尔帮助父母做些家务,还包括在生活中尽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好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父母少操心。

(2)在案例辨析中反思

結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展开的学习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反思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能强化道德认知,为其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打下基础。如教授“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一课时,笔者让学生通过教材上朱晓的案例,反思自己是否也曾有过跟朱晓一样不想坚持承担某一项家庭责任的情况。这样,学生就能明白家庭生活中不仅大人要尽责,小孩也要尽责,还要负责到底。

(3)在情境辨析中成长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活动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辨析、判断、选择,从而妥善且灵活地处理问题,形成行动的实践智慧。如教授“这些事我来做”一课时,笔者将课前小调查(父母不让做家务的原因)做了汇总,展示三个情境,通过情境辨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长的溺爱行为,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大人沟通,主动争取参加家务劳动的机会,以此促进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养成。

3. 借助身边榜样,促进导行

榜样教育是架设在学生知与行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榜样为“镜”,利用榜样来指导学生的行为,从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1)同学榜样,亲切可学

道德与法治课要尽量实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榜样素材的选取也要贴近学生生活,本班优秀的同学可以成为学习的榜样,这样的教育更有说服力。如教授“这些事我来做”一课时,笔者组织了一次“家务擂台赛”,让擅长做家务、经常做家务的学生做榜样,其他学生学习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的行为,促使班级同学相互学习,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做家务的家庭责任意识。

(2)同龄榜样,促动愿学

榜样导行,即以榜样人物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教育引导学生。除了本班学生中的典型人物外,还可以选择同龄人作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如教授“这些事我来做”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寻找社会上的好少年事迹,看一看、学一学同龄人的鲜活事例,为成为一个有责任、懂担当的好少年而努力。

4. 借助承诺倡议,践行导行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明确、合理的行为要求。笔者借助“签订家务承诺书”和“发出全校倡议书”活动,促使学生选择自己可以承担的家务劳动,并坚持去做。

(1)签订家务承诺书

针对当下学生过度依赖父母、很多事情都由家长包办的现实状况,为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笔者开展了简单而严肃的“签订家务承诺书”活动,每个学生在家务承诺书上签字,约定每坚持一天就能获得一面小红旗,坚持到第21天就能得到表扬信,以引导学生长期坚持做家务。

(2)发出全校倡议书

通过参与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和不易,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虽是四年级“为父母分担”的导行目标,但其实也贯穿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践行,学校将“导行教育”向全校推广,让四年级学生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向全校发出倡议,希望每位同学都力所能及地为家庭作贡献。

5. 借助教育合力,持久导行

导行教育要在学生的生活中延伸,才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因此,导行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联系起来,家校社一体,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成长开拓一个广阔而持久的导行空间。

(1)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除道德与法治课外,导行教育要与学校的其他主题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如笔者所在的班级开展家庭生活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将导行教育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巩固和升华方式。

(2)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为父母分担”单元教学的重点活动场域在家庭。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联合开发家庭资源,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线上通信等方式把家庭劳动导行目标系列化、明确化,及时与家长对接学生的优点与行为偏差,以保证家校合作,助力学生成长。

(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笔者鼓励学生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导行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将责任意识提升为对社会乃至国家的一种责任感。笔者所在学校作为全国“小小志愿者”试点学校,从1978年起就以“雷锋”为榜样开展“学雷锋送温暖”活动,45年来从未间断,深深影响了每一位学生。

三、用好多元评价机制,内化导行自我追求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给予学生动力,而多元化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主选择与认定,并内化为导行教育的自我追求。

1. 自我评价,反思改进

自我评价是指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积极、认真地参加评价,从而负责任地总结个人在践行家庭责任方面的经验教训。

2. 同学互评,共同进步

同学互评有助于提高评价的可靠性,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充分,帮助学生克服在自我评价中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有利于改进学生的行为,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自评与同学互评有机结合,能提升学生自主评价效果。

3. 家长评价,及时反馈

学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技能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予以鼓励与监督。在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中,家长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他们能充分利用核心素养目标的要求及时对孩子进行反馈,从而促进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良好品质。

4. 教师评价,鼓励肯定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评价十分重要,能指引学生更加明晰自己的实际状况,帮助学生提升家庭责任意识。此外,教师的评价行为和评价语言起着示范作用,能帮助学生学会自评和他评。

學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导行,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道德认知,自觉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努力探索更高效的导行教育,持之以恒地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的指导和训练。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红垦学校)

责任编辑:赵继莹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家务榜样
小家务,大成长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我们的家务,我们的家
爱她就让她学做家务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不爱做家务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