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智慧与全球视野: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路径
2024-03-31黄楚新薄晓静
黄楚新 薄晓静
【内容提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在新时代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2 0 2 3年,多地启动国际传播中心建设,在国际传播新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步伐明显提速,且下沉趋势明显,同时面临地方媒体规模有限、文化壁垒仍存、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等挑战与阻碍。新征程上,面对复杂的国际传播格局,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应树立全球视野,将打造战略型、创新型、联动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作为重点任务,加快媒体业态融合,整合资源力量,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让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地方智慧。
【关键词】地方国际传播中心 国际传播 中国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对增强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面对媒介技术、国际舆论生态发生的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到“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的新要求。①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②进一步强调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③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其中一条是“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④这些论述为地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2023年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上海、广东、湖南、河南等多地相继成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步伐明显提速,且下沉趋势明显。新征程上,应把握国际传播规律,加快媒体业态融合,打造兼具地方智慧与全球视野的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地方智慧。
一、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建设难点
(一)地方媒体规模有限
在地方國际传播中心的建设中,体量限制是一大难点。相较于中央级媒体,地方媒体在资金预算、技术储备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均有不足。这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地方媒体在国际传播中投入的规模和力度,限制了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全球化信息传播的时代背景下,智能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迅猛,要想在国际传播中保持竞争力,地方媒体需要不断更新技术设备、提升技术水平。然而,由于技术研发和引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地方媒体往往无法与国家级媒体相比,在技术领域的投入、创新和应用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给地方媒体的国际传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人才队伍方面的限制也是体量限制的体现。地方国际传播中心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包括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记者、编辑、翻译等专业人才。但地方媒体的知名度和晋升空间相对较小,不易吸引优秀的国际传播人才。另外,尽管一些地方媒体设有国际传播相关的培训机构或培训项目,但总体来看规模与质量都比较有限,难以保障国际传播人才的稳定培育和国际传播队伍的稳定性。
(二)文化壁垒仍然存在
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但地方国际传播中心要将各个省、市甚至县域的历史、习俗以及故事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这在跨文化传播维度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首先,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地域文化和习俗与目标国家或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很难将地域元素有效地传播给目标受众。一些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或故事可能因为在其他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困难而失去传播效果,如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就易于被外国受众误解为仅仅是电影中的夸张动作场面,而忽略了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其次,语言障碍也是地方媒体国际传播的一大挑战。在我国的不同地区依旧存在着方言和口音的差异,这给地方国际传播带来了一定的语言障碍。如果传播内容未能考虑到目标受众的语言特点和习惯,就难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影响海外传播效果。
(三)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在媒体融合战略驱动下,我国省级、地市级、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体制机制改革已在深入、扎实推进中,但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建设又对体制机制的设计、整合能力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从外部看,在地方行政体系中,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媒体机构等拥有不同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和信息资源等。然而,这些资源往往分散在不同的单位和职能部门之中,有效的整合机制和合作机制尚未完全成型。这导致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难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支持其工作;从内部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还需面对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地方行政区域内的媒体机构和部门众多,传统的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难以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很难建立起一个高效的资源整合平台,有效协调各方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此外,政策法规的限制也是地方国际传播中心面临的挑战之一。以地方媒体作为主体的国际传播涉及国家法律政策、地方性法规以及国际规范等多个层面要求。这往往对资源整合和国际传播活动产生一定的制约,增加了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运作难度和成本。
(四)对外传播精准度不高
精准投送效果较差是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面临的又一难点。相较于全球各大商业化媒体,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在海外用户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进而导致其海外用户画像精细化程度较低,不利于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加强区域性和周边传播能力。由于国外数据政策限制,再加上缺乏先进的数据收集技术和工具,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往往难以获取到大规模海外用户的行为数据、偏好信息等,无法实现对海外用户的精准定位和个性化服务。这使得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在海外媒体内容生产时针对性和吸引力不高,在制订推送策略时精准性不强,难以实现中国故事的精准定位和精准传播。另外,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数据分析能力相对较弱。即使获得了一定的用户数据,也往往不能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缺乏对数据的深层次理解和洞察,就难以发现潜在的海外用户需求和市场机会,从而影响精准投送的效果和渗透能力。
二、打造战略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⑤构建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设想,为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擘画了蓝图。在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传播资源日益丰富的新形势下做好对外传播工作,需要树立全球视野,强化“一盘棋”理念,紧密围绕重大主题、重要国际事件、中华文化加强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
(一)以重大主题为主线,实现硬核内容柔性传播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应站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国际传播工作,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提高“讲故事”的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既是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时代命题,也是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重要使命。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应聚焦党的二十大、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主题,发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优势,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推出更多宣介新时代党的创新主张与理论的国际传播作品。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联合《浙江日报》海外版、浙江天目新闻,推出一系列高品质、有温度的融媒报道,以海外民众易理解、能接受的方式做好党的二十大对外传播工作。今日广东国际传播中心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为契机,推出“丝路明粤”系列采访活动,借助中英文短视频描绘“一带一路”倡议为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沿線国家带来的改变。⑥总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要善于运用创新的话语表达,将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内化于国际传播精品当中,不仅有利于筑牢思想文化防线,保障政治安全,还有助于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改善自身国际舆论环境。
(二)以重要事件为契机,主动回应国际舆论热点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话语权的矛盾依然存在。地方国际传播中心肩负把握关键事件节点,角力国际传播叙事的任务,要主动把握国际话语权,直面矛盾冲突,主动设置议题,及时、公开报道国际热点焦点,展现事实真相,消除国际社会的误解和偏见。2022年重庆突发山火灾害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及时制作《英文微记录:北碚山火救援12时》《上山救火的老外:我们携手共渡难关》等新闻视频,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引发众多转发和评论,以中国人的坚强勇敢和军民情谊化解国际舆情。同时,还可以借助国际重要事件和热点,通过及时、准确、深入的报道,提升地方媒体在国际舆论场上的曝光度和影响力。例如杭州第19届亚运会成功举办期间,陕西国际传播中心推出“亚运时刻”“杭州亚运VLOG”“老外看亚运”3个板块,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作为亚运会主办方的热情与从容、赛事的精彩以及中国经济的繁荣气象。
(三)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文化传播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我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地方国际传播中心要善于传承和发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本土特色和文化底蕴,通过讲好本土故事、展示地方文化,吸引更多海外人士的关注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走向世界,从而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四川国际传播中心成立后,迅速搭建“三星堆文化”“探秘佛像石窟”“熊猫每日秀”等多个历史文化垂类账号,以“机构+垂类+个人”三圈层账号体系多层次多角度传播四川历史文化,成功吸引175万海外用户和1100万海外垂类社群用户。河南国际传播中心自成立以来,围绕老家河南、天下黄河、中国功夫等主题成功出圈,吸引了众多外交使节和海外媒体关注。此外,做好对外传播工作,地方国际传播中心一定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应利用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活动,更加贴近周边国家受众的需求和关注点。例如,广西国际传播中心开拓影视剧和纪录片的译制业务,辐射周边国家,向东盟国家输出《琅琊榜》《山海情》等众多热门电视剧和纪录片,为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发挥广西作用。未来,可以制订先辐射周边国家地区、再扩散全球各国的精细化传播策略,不断扩大传播“朋友圈”,充分践行地方国际传播中心联结中外、沟通世界的媒体责任。
三、打造创新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
目前,视频化、智能化、社交化已成为国际传播的主流发展方向。要以创新为要素,建设思维灵敏、内容优质、技术先进的地方国际传播中心,转变叙事视角和报道方式,通过技术赋能内容创作,生产更多轻量化、可视化的国际化产品,从而突破地方媒体国际传播困境。
(一)加强思维创新,培育全媒体思维
地方国际传播中心要打破思维桎梏,积极培育全媒体思维、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在内容策划、制作与推广方面进行融合创新。一方面,不断改进国际传播的策略方式,开展国际传播业务时要注重与海内外受众的双向互动。依托海内外媒体平台,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应积极开展全球网络直播、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国际会议等全球活动,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如贵州媒体在海外社交平台举办“爱上贵州的100个理由”的全球短视频征集活动,成功吸引全球20余个国家的数百位视频爱好者参与,并得到国新办、中联部等官方海外平台账号和全球多家知名媒体的转发关注,成功拓宽贵州故事的海外传播力影响力;另一方面,灵活运用三维动画、可视化数据、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以视觉化、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内容,打造出丰富多样、具有地方特色和创新性的内容产品,从而增强地方媒体国际传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如湖南国际传媒中心将全媒体思维贯穿媒介策划、组织、生产、呈现、传播等全过程,在对非洲国家实地采访的基础上,推出《出海记·走进非洲》大型融媒报道,为受众带来“读”“看”“听”全方位沉浸式体验。
(二)加快内容创新,打造国际化城市品牌
地方国际传播中心要当好中国国际传播的地方建设者,应改进国际话语传播体系,减少官方话语的凌厉感,注重不同受众的文化背景与接受心理,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兼顾国际受众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寻求海内外共通的表达方式。地方媒体的优势在于紧密贴近基层,因此,在国际传播中地方媒体也应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贴近基层群众,利用城市特色和故事作为传播素材,挖掘具备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打动人心的故事,通过专题报道、深度报道、新媒体海报、网络直播、短视频、视频博客(Vlog)等融媒体报道形式引起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展示城市形象,增强国际受众对城市历史、文化、风光的了解和认同。例如,重庆推出《重庆攀登》《家门口的山城步道》等英文视频专题,打造“重庆@国际友城”跨国直播栏目IP,通过镜头向海外观众展现了重庆城市建设的巨大进步,打造“赛博重庆”“美食天堂”的城市形象,展示出重庆作为新一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力,成功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济南国际传播中心秉承“立足济南、服务山东、面向世界”的口号,大力弘扬传播泉城的历史文化、地方特色、人文风物等,积极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济南品牌。可见,立足自身区域,围绕带有区域特色的文化符号提升城市海外知名度将成为各地方国际传播中心未来的重要着力点和发力点。
(三)加速技术创新,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大大提高,但国际舆论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数字媒体技术深刻影响媒体产业变革。因此,地方国际传播中心要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虚拟现实技术等,打造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融合创新的内容产品,以便更好开展对外话语创新的地方实践。充分利用沉浸式技术,从硬性宣传走向软性传播,积极调动海外受众感官;充分借助人工大模型AI技术为媒体产品赋能,为海外用户提供英文新闻智能播报、知识问答、知识社区等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增加用户黏性和活跃度;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情感倾向识别技术,精准定位与检测用户的差异性文化需求,激发地方媒体对外传播中用户情感共鸣,提高国际传播精准度;充分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技术,突破语言障碍,畅通国际传播渠道,促进跨文化交流互动。如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依托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全新扩展现实(XR)技术和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超高精度数字化还原国宝文物,实现线下空间与线上空间深度互融。未来,将面向全球持续上演数字文物沉浸式“云展”,极大提高对外传播的效果。
四、打造联动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
地市级媒体的财力、人力和技术资源较为有限,在国际传播中可能面临着孤军奋战的困境。因此,地方国际传播中心需集结国内外宣传资源,针对不同内容拓展不同合作传播渠道,与其他中央级、省级、市级、县级媒体或国际组织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技术和内容,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传播内容的广泛覆盖和精准触达,以提高传播效果。
(一)整合国内渠道资源,构建国际传播协作网络
为应对地方国际传播中心资源有限的挑战,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可以尝试通过与其他各级媒体、政府机关等组织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系统化、自主化的国际传播协作网络,共同开展国际传播活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首先,可以强化跨地域、跨领域的战略性传播合作,与国家级媒体、其他地方媒体以共同策划国际传播项目、互换新闻资源、开展联合报道等方式,发挥各自优势,构建多地联动的国际传播格局;其次,地方国际传播中心要与中国外交团双向互动,报道区域内的重大活动、文化节庆等,再由中国外交团转发、“扩音”,共同向国际社会展示地区的多样化文化和发展成就。如在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召开期间,外交部发言人国际社交媒体平台账号连续转发两条海南国际传播中心《逛消博·老外三人行》视频节目,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⑦此外,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地方国际传播中心还可以与国内外相关行业组织、文化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国际传播项目和活动,通过跨界合作,拓展传播渠道,实现资源共享,提升传播效能。
(二)联动海外各类媒体,有效拓展“朋友圈”
深化与海外媒体合作是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的重要策略。海外媒体通常具有丰富的国际传播经验和渠道优势,通过与海外媒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可以有效拓展国际“朋友圈”,扩大地方国际传播的覆盖范围,增强国际影响力。一方面,地方国际传播中心需要“造船出海”,利用不同国家本土化媒体,如俄罗斯的“接触”(VK),日本的“蜜秀”(Mixi)等,加快海外媒体平台建设,增强媒体海外落地能力。目前,河南国际传播中心正在构建“1+1+N+X”海外传播矩阵,覆盖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照片墙(Instagram)等海外主流社交平台,为加强河南与世界交流献智献力;另一方面,联合各类海外专业机构、国际主流新闻媒体,尝试通过签署合作协议、互换资源和技术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如捷克媒体Aktualne.cz引用正观新闻发布的报道《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地球》,称赞中国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国外媒体的影响力和资源优势,可以更好实现传播渠道的互通互补与内容的跨越式传播,将本地优秀文化、故事和成就传播全球,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三)充分重视民间力量,发挥社媒传播优势
相比于官方傳播的严肃性和政治性,民间的传播形式灵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更接地气,更容易获得海外民众的认同。因此,建设联动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需要积极吸引包括国内华人IP“网红”、留学生群体、华人华侨、国外友华人士在内的海内外民间力量参与,孵化多元多量的国际传播者。具体而言,国内华人IP“网红”作为新兴的传播力量,具有丰富的粉丝群体和影响力。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可以积极合作,邀请他们参与国际传播活动,共同推广地方文化和特色。同时,国际知名人士在国际传播中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比如,今日广东国际传播中心联合日本知名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团队制作系列微纪录片《我在广东》(My Guangdong Story),讲述了6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友人在广东的生活故事,全网播放量达2000万人次。地方国际传播中心要寻求与国际知名人士的合作,用好国外新媒体意见领袖,发挥“光环效应”,将中华文化和地方特色传播到国际舞台上,以此提升地方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五、结论
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在国际传播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际传播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未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将迎来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的生力军,地方媒体应把握媒体融合的时代机遇,积极搭建新平台、拓展新渠道、尝试新业务、强化新合作,以兼具地方智慧与全球视野的地方国际传播中心为窗口,展示我国综合实力、增进各国交流互鉴、提升国际话语权,推动国际传播事业发展。
黄楚新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薄晓静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ldhd/2013-08/20/ content_2470599.htm,2013年8月20日。
②《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民日报》2021年6月2日,第1版。
③《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022年10月25日。
④《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 com.cn/n1/2023/1008/c1024-40090913.html,2023年10月8日。
⑤同②。
⑥齐雅文:《5家国际传播中心2023成绩亮眼》,《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年1月16日,第5版。
⑦石大东:《省会城市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战略定位和叙事策略——以郑州报业集团为例》,《传媒》2022年第24期,第34-36页。
责编:霍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