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2024-03-31杨虹
杨虹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一些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较多的现实困境,如师资力量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对心理健康教育地位与作用、责任与义务、内容与方法的认识出现偏差等。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实施策略,以期为改善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4—0030—03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理念逐渐转变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教育不再以知识的传递为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生年龄小,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不足,面对一些困惑和压力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因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1]。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展潜能,并获得自我保护和应对压力的有效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概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它着眼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通过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扰。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人格特点,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二、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新时期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和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如此才能发挥最大潜能,创造优秀成果。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交习惯、心理需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导致了现代社会心理疾病和戾气较重的现象。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活节奏的日趋加快,加上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教育问题凸显、学校学习竞争压力大、父母期望值过高等原因,诱发了一部分青少年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厌学、没有安全感、过分敏感、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问题[2]。在这种情形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2.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学生成长、学习和社交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解决困扰他们的问题等。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并提供相关的技巧和方法来改善和调整他们的性格特点。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的环境。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和欣赏美的事物和情感。当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时,他们更有可能培养出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也更容易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展示个人风采和个性特点。
3.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过去,我们在教育中往往更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和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如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心理健康素质。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如情商、抗压能力、自信心等。这些都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与智力开发同样重要。
三、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在一些农村学校,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既缺乏明确的目标,也缺乏固定的时间保证和研究检测的手段;一些学校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的体系以应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多样性需求;也有一些學校没有教材,或者教材的编写没有体现出学科的特点,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近年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鼓励科任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但名额毕竟有限,且培训的时间较短。很多教师缺乏专业化的心理知识和教学技巧,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并给出有效的指导意见,导致教学效果欠佳。而且,现阶段很多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通常以课堂教学为主,但课程周期较短、教学内容浅显、教学形式单一等制约了教学成效。教师往往通过说教形式灌输观念,无法深入分析教学案例,缺乏实际的指导价值,导致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待。此外,很多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部分学生在面临压力、困惑与挑战时,往往无法准确判断并处理自身的心理问题,若不及时纠正和解决,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过激行为,甚至发展成心理疾病。
3.家庭支持不足。一些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初步开展,但有的农村学生的家长往往忙于生计,无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也认识不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能配合学校很好地照顾学生的心理健康,家校定位不清晰,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严重受阻。从现实来看,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学校和家长在合作中可能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导致合作模式和行为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双方可能只是临时应付某个具体问题,而没有建立起长久的合作机制,这就使得双方在合作中难以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交流和互动,造成了合作的随意性。
四、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1.转变理念,提高重视度。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如果育人的观念出现了偏差,就会出现教育行为的错位。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基础,人和人之间竞争,心理素质常常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能力和水平的发挥。其次,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面對压力与困惑,他们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很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想的控制。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要转变“应试教育”观念,提高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不再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中。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提供相关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农村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教师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二是定期评估和提升教师素养。学校可以定期评估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心理疾病识别能力、心理援助技巧等方面,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医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引入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
3.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一是可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情景模拟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的案例,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到各种情感和挑战,并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心理健康问题,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可运用艺术绘画和表演活动。艺术绘画和表演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达情感和发泄压力的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艺术绘画和表演活动,让他们通过绘画、舞蹈、音乐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也可以通过观赏他人的艺术作品来获得启发和反思。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并提升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三是运用游戏和团体合作活动。游戏和团体合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和团体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和合作的方式,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困难的能力。
4.加强家校合作。一是建立定期交流沟通机制,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和学校可以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分享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学校通过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学校可以与家长一起开展诸如亲子活动、家长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和学校可以共同分享和交流相关经验和建议,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二是学校应为家庭教育提供必要支持。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家庭教育支持、教育资讯、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和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活动。还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利用校园公众号引进优秀的社会心理健康资源,帮助资源匮乏的家长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对此,作为教师,必须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确保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鹏程,王文勤.农村学校寄宿生管理策略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1(02):02.
[2]林艺勤.当前农村贫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1(05):31.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