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了解鹦鹉热吗

2024-03-30古丽加克拉艾山范晓理马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院区急重症医学科

人人健康 2024年2期
关键词:鹦鹉热禽类衣原体

■古丽加克拉·艾山 范晓理 马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院区急重症医学科)

有一种传染病,每年各地都会有散发病例,主要症状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相似,但重症率和死亡率较高。我院急诊科曾接诊过一对夫妻,很多天高烧不退,肺部CT 可见肺炎表现,被诊断为肺部感染,住院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丈夫的病情加重,氧饱和度下降,需要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妻子症状较轻,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经验性用药后患者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复询问病史,发现他们养过鹦鹉,发现这个“线索”后,我们立即为这对夫妻进行了针对性检查,最终确诊两位均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

经过抗生素调整治疗,并结合其他支持治疗,两位患者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肺部炎症也慢慢开始好转,痊愈后出院。

类似的病例,在新闻中偶有看到,比如江苏一女子逗弄鹦鹉后高烧不退被确诊鹦鹉热,杭州大爷逗鸽子后高烧40℃出现白肺,成都一家三口感染鹦鹉热住院等。到底什么是鹦鹉热,又该如何预防呢?

鹦鹉热是什么

鹦鹉热,又称鸟疫,是人类、鸟类及一些哺乳动物均易感的自然疫源性衣原体病,主要在鸟类间传播,在特定的条件下可由被感染的动物传染给人,产生轻重不同的症状,严重者可导致重症肺炎,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目前尚未纳入我国法定传染病管理。本病最初多在玩赏鹦鹉的人群中发现,故名鹦鹉热。其实不只是鹦鹉,全世界有460 余种禽类可携带该病原体,包括火鸡、野鸡、家禽、鸵鸟、企鹅以及一些迁徙的鸟类。鹦鹉热曾在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暴发流行,鹦鹉热衣原体可能影响任何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但发病率在中年达到高峰,年龄范围是35—55 岁。

了解鹦鹉热的病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为衣原体科衣原体属,是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主要寄生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

鹦鹉热衣原体的发育周期分为原体和网状体2个独立发育阶段。原体常存在于细胞外,形体较小,多呈圆形或者梨形,直径0.2—0.4 微米,原体不具备生物活性,但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可以在宿主体外存活。

网状体,又称为始体,是细胞增殖及新陈代谢活化的表现,无传染性,呈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直径0.7—1.5 微米。游离于细胞外的原始小体进入易感的宿主细胞,再组合成网状小体,以二分裂方式反复增殖,进而聚合成有感染性的新一代原始小体,在宿主细胞内呈包涵体形。随着宿主细胞的破裂而游离出来,再不断感染宿主的健康细胞。完成其一个世代发育周期,通常需24—48 小时,有时或需更长时间。

在鹦鹉热衣原体细胞壁上分布有属和种特异的两类不同的抗原结构。属抗原为脂多糖,耐煮沸和耐135℃高温加压。脱氧胆酸盐可使其从细胞壁脱落,高碘和卵磷脂酶也可使之灭活。鹦鹉热衣原体在多种细胞培养系统中发育均佳,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可于-75℃或者冷冻干燥状态下存活,但置于乙醚30 分钟、0.1%甲醛或者0.5%的苯酚溶液24 小时均可灭活,25%乙醇或者40%甲醇均可以直接灭活,加热至60℃10 分钟或者37℃2—3 小时可使衣原体丧失感染力。

鹦鹉热的传染源

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鸟类和禽类,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鸡、鸭等禽类,尤其是野生禽类、哺乳动物为潜在的感染宿主。携带鹦鹉热衣原体发病的鸟类或者禽类羽毛、尘埃,被感染宿主的排泄物,养殖场、宰杀车间、家禽市场等都可能成为传染源。

鹦鹉热如何传播

1.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 如吸入带病禽鸟风干的排泄物等而感染。

2.接触传播 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消化道接触带菌鸟及分泌物、排泄物等引起感染。

3.人传人 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传染的可能性,但相对罕见。

鹦鹉热的临床表现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体内后,潜伏期一般为5 到14 天,会出现以下症状:

1.全身症状 发热、畏寒、疲劳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发热可达40℃,高热不退是典型特征。

2.呼吸道症状 鹦鹉热衣原体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部,主要引起咳嗽,早期轻症患者多为干咳,严重时出现咳痰、呼吸困难等。

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出现肺炎或其他并发症,如:

1.中枢神经系统 脑膜脑炎、小脑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癫痫等。

2.呼吸系统 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

3.心血管系统 比较罕见,有心肌炎、心包炎、培养阴性的心内膜炎、主动脉炎等。

4.泌尿系统 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肾炎等。

5.消化系统 肝炎、胰腺炎等。

6.血液系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脾肿大、嗜血综合征等。

7.风湿系统 反应性关节炎、多动脉炎等。

鹦鹉热治疗方法及预后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可能发生重症肺炎、肝功能障碍、贫血、肝脾肿大等并发症,重症感染可能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应尽快治疗。

根据病原体在细胞内的活性、细胞动力学以及临床试验的证据,临床上治疗鹦鹉热首选四环素类抗生素,大多数感染者服药后的48 小时内临床症状会有好转。如有四环素类药物使用禁忌症,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鹦鹉热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以及初始治疗起始时间,自从抗生素问世以来,鹦鹉热的死亡率已大大降低,在尽快诊断、抗生素合理使用后,鹦鹉热治愈率高达94.23%。

怎样预防鹦鹉热

1.患鹦鹉热风险的职业

宠物医院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农民和家禽养殖人员、鸟类检疫相关工作人员、动物园员工。上述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个人防护,提高防范意识。

2.爱鸟人士如何预防鹦鹉热

(1)购买正规渠道、检疫健康的禽鸟,切勿购买来历不明或者可疑发病的宠物。

(2)饲养鸟类,注意保持笼器的干燥清洁,定时消毒。

(3)在接触饲养的禽类时,需注意卫生;在处理排泄物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规范佩戴口罩、手套,处理后及时洗手。

(4)宠物有可疑症状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如自身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与禽鸟接触的相关病史。

对于不养鸟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孩子等,建议不要接触鸟类,切记“可远观,不可近玩”。

猜你喜欢

鹦鹉热禽类衣原体
“鹦鹉热”是个什么病?
别让养鸟误了健康
养鸟后出现发热、乏力,当心传染“鹦鹉热”
什么是鹦鹉热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猪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控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冬季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禽类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PCR检测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