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尺蠖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2024-03-30马思娟
李 乐 马思娟
(甘肃省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46)
春尺蠖俗称吊死鬼,为鳞翅目尺蛾科的食叶性害虫,其幼虫主要啃食林木、果树、蔬菜以及其它农作物的叶子和果实,而且该害虫密度大,幼虫食量大,发育快,常常短期内爆发成灾,导致林木生长受阻,果实、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的树叶被啃食光,形如火烧状,继而导致蛀干害虫侵袭,引起成片的树木死亡。此外,春尺蠖的幼虫还会分泌毒液,对人和动物也有一定的危害。春尺蠖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甘肃、新疆、陕西、内蒙古、青海、四川、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甘肃兰州地区是经济林、果树、蔬菜等的主要生产区域,春尺蠖对杨树、榆树、沙枣、苹果树、梨树、柳树等多种林木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近年来兰州地区干旱缺水,林木生长势变弱,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威胁农林产业的发展。
1 春尺蠖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春尺蠖成虫体长10 ~14 mm,口喙退化。雄虫有翅膀,翅膀展开后长度25 ~30 mm,翅膀呈灰褐色或灰白色,前翅有深色的波浪线和点状斑纹。雌虫无翅,体色为浅灰褐色至灰黑色;春尺蠖的幼虫身体较长,有24 ~35 mm,头部呈黄褐色或红褐色。幼虫的体色多变,多呈淡绿色、黄绿色至暗褐色,背部有黑色的斑点;春尺蠖的卵呈椭圆形,长约1 mm,呈灰白色。卵壳有细纹。卵粒聚集在一起呈不规则的块状;蛹为黄褐色,呈近纺锤形,长11 ~16 mm。
1.2 生活习性。春尺蠖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 个阶段,在甘肃地区春尺蠖1 年发生1 代,以蛹的虫态在土层中进行越冬。
1.2.1 成虫。早春季节,一般在2 月底3 月初,当地表的温度开始回升,5 ~10 cm 土层温度在0 ℃左右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羽化出土经过6 ~7 d,成虫出土后会在地表留下直径为4 ~5 mm 的小洞。到了3月上、中旬进入羽化盛期,成虫开始产卵,当气温达到6 ℃以上时进入产卵盛期。成虫的羽化和温度、湿度密切相关,温度高、湿度小的地方羽化数量比较多,相反则较少。成虫白天多隐藏在残枝树叶或者杂草中,爬上树的多隐藏在树皮下或者树干裂缝中,不出来活动,到了黄昏,雌蛾和雄蛾开始活动,雄蛾寻找雌蛾进行交尾。成虫交尾多在出土后数小时至3 d内进行,交尾时间集中在18:00 ~次日2:00。雌虫一生可以有1 ~4 次交尾,产卵期持续10 ~15 d,产卵量为130 ~800 粒,繁殖能力很强[1]。
1.2.2 卵。成虫将卵产在树木的裂缝中,卵粒排列为不规则的卵块,一般为1 层,也有少数为2 层或3层。卵块的大小和产卵所在地方的林木缝隙密度有密切关系,缝隙密度大,数量多,卵块就小,相反,卵块就大。每块卵的数量不等,一般在1 ~300 粒,也有的多达600 多粒。卵一般在3 月下旬开始孵化,4月上中旬进入孵化盛期。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卵经过5 ~7 d 孵化为幼虫,孵化率在79%~90%。
1.2.3 幼虫。幼虫有5 龄。初孵幼虫具有趋高性、趋光性和飘迁性,初孵幼虫沿着树干向上爬上枝梢,然后会吐丝下垂,随风飘扬(因此也被称为吊死鬼),经2 ~3 d 后开始采食,不再飘扬,幼虫的体色也变淡。初孵幼虫的趋高性、趋光性和飘迁性有利于其采食和群体扩散,可以尽快的从树干缝隙中爬出来,向树冠移动,并随风飘扬,找到适宜的生存地方。初孵幼虫主要以嫩芽、叶肉为食,随着幼虫的长大开始采食全叶,并且食量也逐渐加大,4 ~5 龄的幼虫食量大增,是为害最严重的阶段,当虫口密度较大时,3 ~5 d 可以将一片林木的树叶啃食光。幼虫老熟后,从树干上爬下来或者坠落下来,在附近的地方入土化蛹。幼虫期26 ~35 d。
1.2.4 蛹。老熟幼虫入土后,经4 ~7 d 化蛹。蛹多分布在树冠投影范围内的土层中,距离树干越近,密度越大,而且东、南方位的密度要高于西、北方位,这与当地的风向和树冠多偏向东南向有关。蛹多分布在10 ~30 cm 的土层中,40 cm 以下土层中数量极少。
2 春尺蠖在林间的扩散方式
春尺蠖的雌蛾无翅,没有飞行能力,因此春尺蠖的扩散蔓延主要依靠幼虫爬行、飘迁或者人畜以及林木等的携带进行迁移。幼虫在不同的枝叶间或者不同的林木间通过爬行进行近距离的迁移,爬行也是近距离扩散的主要方式;相邻的树木或者相邻的林分之间也可以通过飘迁进行扩散转移,尤其当虫口密度过大、食物不足的时候,林间到处可以看到悬挂的幼虫,在风的作用下,随风漂移,一次就可以漂移几米,甚至十几米,初孵幼虫漂移的更远。由于漂移可以连续进行,这就使幼虫扩散的速度加快,扩散的范围增大;当林间、林分边缘有很多悬挂的幼虫时,人畜等通过的时候也会将幼虫带到更远的地方,或者携带有害虫的林木运输过程中,也会将害虫带到其它地方,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3 防治措施
3.1 化学防治。常用的高效氯氰菊酯、绿色威雷、氧化乐果、甲胺磷、百虫清等药物都有强烈的杀虫作用,但化学药物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都需要遵守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规程,以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2]。选择药物时要根据春尺蠖的虫态、发生程度、作物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剂。春尺蠖幼虫对多种农药都非常敏感,因此利用化学药物防治春尺蠖幼虫杀虫率高,但是一定要选好用药的时间,幼虫在1 ~3 龄时不易被发现,从3 龄到老熟幼虫入土仅需要10 ~15 d 的时间,因此,用药要在90%左右的幼虫进入2 龄,5%~10%的幼虫进入3 龄时进行,并且要在10 ~15 d 内全部完成喷药,以提高治理效果。在甘肃兰州地区,一般5 月上旬为用药的适宜时间,具体还要根据气温、降水以及发生情况进行调整,可以适当提前或者推迟3 ~5 d。此外,喷洒药物要选择适当的天气条件,避免在大风、雨天或高温天气喷洒,避免影响药剂效果。
3.2 人工捕杀。春尺蠖的成虫会将卵产在树皮缝隙中,而且成块出现,在成虫产卵后,利用人工寻找卵块并将其铲除,集中进行烧毁,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虫口密度,降低虫灾的危害;春尺蠖幼虫具有“假死性”,遇到振动时就会吐丝下垂,可以利用幼虫的这种特性,对树木进行强力振动,将幼虫集中捕杀;在成虫的羽化期,每天对林分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树干上的成虫,并将其杀死。
3.3 阻止雌成虫上树交尾产卵。雌成虫无翅,羽化出土后通过爬行上树交尾产卵,可以采用挖沟、树干缠绕塑料薄膜、利用粘虫胶等方式将雌蛾杀死。
3.3.1 挖沟法。成虫羽化前,在树干基部周围挖一环形沟,沟宽约10 cm,沟壁要垂直光滑,防雌蛾向上爬,沟内撒上拌药的细土,可以将辛硫磷粉剂和细土按照1∶1 的比例混合撒入沟内,毒杀成虫。
3.3.2 利用粘虫胶杀死雌蛾。在林木的主干基部用2~3 cm 宽的胶带缠绕一圈,然后将无公害的粘虫胶均匀的涂抹在上面,涂抹的时候不要有间断,也不要太薄,要经常进行检查,防止粘虫多或者粘有大量灰尘后失去效果。当失去粘性或者粘度不够时,要及时重新涂擦。此外,还要防止杂草、树枝等搭桥,使雌蛾顺利上树。
3.3.3 树干缠绕塑料薄膜。树干基部用20 ~30 cm 宽的塑料薄膜长条缠绕1 周,缠绕方式为上紧下松呈裙子状,成虫爬树时就会被扣在塑料薄膜的喇叭口内,等第二天早晨进行捕杀,效果非常显著。也可以将宽15 ~20 cm 的塑料薄膜缠绕在树干基部,下部埋入土中,阻止成虫上树产卵,并将成虫集中杀死。
3.4 诱杀法
3.4.1 灯光诱杀。春尺蠖成虫具有趋光性,利用这种特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吸引春尺蠖成虫,并利用瞬间高压将成虫击毙,这种方式使用方便,杀虫效果显著。诱杀灯一般在成虫羽化高峰期放置在高发林区,在黄昏至次夜的2:00 ~3:00 利用小型发电机发电诱杀害虫,1 盏诱杀灯1 夜可以杀死400 ~800 只雄蛾,杀虫效果明显,而且采用诱杀灯诱杀害虫机动灵活,可以在不同的片林轮流作业。
3.4.2 糖醋液诱杀。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可以将糖、醋、酒、水按照3∶4∶1∶3 的比例配制溶液,并将配好的溶液放入盘或者罐中,放置在成虫较多的苗圃或者公园里进行诱杀,效果良好。一般每盘平均可以诱杀20 多只成虫,多的高达70 多只。利用糖醋液进行诱杀,要及时清理盘或罐等器皿中的害虫,并及时添加糖醋液[3]。
3.5 引入天敌。利用春尺蠖的天敌和寄生性昆虫等生物控制方法,如环颈鸡、褐岭、七星瓢虫、寄生蜂等。这种方法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对春尺蠖的防治效果也比较好。
3.6 农业措施。对于农作物采用轮作种植、混作种植、增施有机肥等农业措施,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春尺蠖的发生。营林造林时,不要营建单一树种的纯林,要营建混交林,提高生物的多样性,降低害虫的虫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