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大豆套作丰产技术
2024-03-30徐连营
徐连营
(辽宁省朝阳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 朝阳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地处辽宁省西部,气候干旱少雨,土壤贫瘠,年平均降雨量385 mm,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域。该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没有大面积的平坦地面,因此水浇地较少,大部分耕地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产量较低,土地效益较低。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推广,玉米、大豆套种最大程度上提升了空间利用率,积极创造了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提升了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本文以朝阳地区玉米、大豆套种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套种优势分析和技术措施总结,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持。
1 玉米 大豆套种技术优势分析
1.1 提高光能利用率,改善田间小气候。植物利用光能能够增加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增加长势。通过玉米、大豆套作,可使作物形成立体结构,增加田间通风透气性,增加二氧化碳含量,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同时立体结构种植可增加光线反射范围和光照强度,能够较高的利用好长波光,为增产增收提供更好的外界条件,优化光能效率;玉米、大豆套作立体栽培结构,玉米的高大植株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大豆起到防风的作用,同时降低了水分蒸发,提高了玉米下部的空气湿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对玉米和大豆的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1.2 增加矿物元素吸收量,优化土壤理化性质。耕地长期单一耕种玉米,会导致根系附近氮元素、硅元素被大量消耗,长此以往可使土壤养分失衡,土壤严重板结。而大豆根系可促进土壤氮元素的稳定,起到固氮的作用。通过玉米、大豆套作,可增加土壤中氮元素含量,不但可以满足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氮元素供应,减少氮肥的施用,还能促进磷肥的吸收,有效平衡土壤酸碱度,延缓土壤盐碱化程度。此外,不同作物间的种间竞争和交互作用表现的边际效应,对提升群体间养分吸收和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可推动土地当量化。
1.3 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增强植株抗旱性。一般情况下,耕地长期被同一科作物连作,会出现长期施单一肥料和防治病虫草使用单一药剂的情况,进而导致土壤菌群失衡和土壤养分贫瘠。玉米、大豆套作,不仅能改善耕地环境和土壤营养物质的利用程度,还能增加群体多样性,通过不同物种间的竞争,实现环境平衡,从而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同时,由于作物套种形成立体结构,既可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又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一定程度上起到抗旱的作用。
2 玉米大豆套作丰产栽培技术
2.1 良种配套。栽培前做好选种工作,要选择株型紧凑、株高适中、耐密的中早熟型春玉米品种,根据本地区自然条件特点可以选用丹科2151、臻邦517、华北140、宏硕298 等品种。而大豆种植要选择耐阴蔽性较强、抗倒伏能力优、丰产性好、株矮、分枝较少、结荚多的品种,如铁丰16、铁豆80、铁豆85 等。
2.2 平整土地。一般情况下,在秋季进行整地。先将土层中碎石、硬根等残留物去除,将散碎的枯叶作为肥料深翻到土中,保持土层透气性,增加种子发芽率。而在特殊雨水较多的年份,可以选择在春季翻地。土壤翻耕后一般要进行消毒杀菌,可以采用翻出后阳光自然晾晒方式,也可施用多菌灵、硫酸铜等进行撒施消毒,施用后与土搅拌重新平整土层。
2.3 适时播种。朝阳地区多数耕地都存在土壤含水量少、土壤贫瘠的情况。如果既要保持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又要降低农作物对土地的损伤,就要降低土地压力,改善肥力。一般情况下尽量在温度和土壤湿度适宜时快速播种玉米,一般在4 月中下旬,以保证玉米生育期并尽早收获,降低玉米、大豆套种时对大豆造成的长时间阴蔽的影响。而大豆播种也要适宜,不能播种太晚,一般在玉米播种后7 ~15 d 播种。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玉米、大豆套种模式主要有2 种:一种是4 行大豆2 行玉米,一种是6 行大豆2 行玉米,大豆株行距为15 cm ×50 cm,玉米株行距为15 cm×60 cm,玉米与大豆之间的间距为70 cm。
2.4 及时定苗。玉米和大豆出苗后要根据长势做好定苗工作,一般在玉米和大豆长出3 ~4 片叶子时定苗,按照“苗旺早定苗、早间苗和苗弱晚定苗、晚间苗”的原则。一般在出苗20 d 后根据幼苗长势剔除穴内长势较弱的幼苗,每个穴内玉米保留1 ~2 株,大豆保留2 ~3 株。
2.5 水肥管理。玉米、大豆套种水肥管理要根据两种作物的生长特点、长势、土壤墒情和土壤肥力等实际情况而具体操作。
2.5.1 水分管理。玉米相对大豆对水分的需求量要大些,要掌握玉米的生长期及时灌水。玉米开花期需水量最多,此时要及时供水,确保在土层1 m 左右深度含水量在60%~70%;灌浆期是玉米籽粒形成的关键期,是产量和品质的保障期,此时也要及时灌水。大豆生长前期对水分要求不高,保证生长必需的水分即可。但大豆生长后期对水分要求比较敏感,需尽量保持土层水分在70%左右,在进入成熟期后要适当降低水分含量,保证土壤含水量在50%~60%即可。
2.5.2 肥料管理。一般情况下,根据玉米地肥力,在翻地后可拌入1 000 kg/亩的农家肥。栽植开沟时,可施入有机肥和复合肥各50 kg/亩。在栽植大豆时要亩施入复合肥20 kg、氯化钾5 kg 和磷酸钙35 kg;根据玉米套种大豆的长势适当追肥,在玉米拔节到抽雄期追加尿素20 kg/ 亩,在大豆花期雨水后追加尿素3~5 kg/亩。
2.6 化控管理
2.6.1 玉米化控。当玉米长出9 ~12 片叶时,可根据具体长势喷施多效唑防止玉米徒长。同时为了提升玉米抗倒伏能力,可根据具体长势喷施矮壮素,让玉米降低株高和穗位高,使玉米植株的重心下降及受风面积减小,增强茎秆的抗倒能力。
2.6.2 大豆化控。在大豆初花期喷施多效唑防止大豆徒长。同时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亚硫酸氢钠来降低呼吸强度,减少干物质消耗。在盛花期至结荚期,喷施4-碘苯氧乙酸来刺激生长,提高大豆开花数和降低花荚脱落率。
2.7 病虫害防治。玉米、大豆病虫害要协调防控,综合应用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按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防治。播种期,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可将种子进行包衣或者拌种后再播种;玉米抽穗期、大豆分枝期,可采用灯光诱杀害虫,或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等杀虫剂喷雾防治害虫;成熟期,为保障大豆保荚、玉米保穗,可有针对性的选择苯醚甲环唑、氯氟氰菊酯等兼治玉米、大豆病虫害。
2.8 适时收获。玉米、大豆套种后要根据各自生长规律进行收获。一般来说,间套地种植的玉米一般在黄熟期时就要采收,玉米的果穗采收完成后,及时把秸秆放倒或用收割机粉碎还田处理,来降低玉米对大豆阴蔽性的影响。而间套地种植的大豆一般只要等到黄熟到完熟期时根据天气情况适期采收即可。
3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大豆、玉米的套种模式,既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收益,又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对我国现在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套种过程中要注重农作物之间的协调搭配,以增加田间通风性,促进生长;错开农作物之间的播种期、收获期,降低阴蔽性;农作物之间适当调整行间距,以提高作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