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说“剑门天下险”

2024-03-29马志飞

百科知识 2024年5期
关键词:剑门剑门关单斜

马志飞

蜀道天险 第一隘口

地处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盆地,群山环绕,沃野千里,东有巫山,西有青藏高原,北有大巴山和秦岭,南有云贵高原,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曾经保护了“天府之国”免遭战火侵扰;然而,关山阻隔的地理环境也造成了相对的封闭性,那些天然屏障成为人们对外交流的障碍,使出川和入川都变得非常困难。

自古以來,人们来往蜀地只有两个进出口—夔门与剑门。其中,夔门又名瞿塘峡,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的长江三峡西端入口处,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古代东入蜀道的重要关隘;剑门则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南,是蜀地的北大门,地处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因两旁峰峦倚天似剑、其状如门而得名。

剑门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天然隘口”,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著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垂涎蜀国的富饶土地,意欲伐蜀,却因山道险峻而难以下手,后来想到一个主意,欺骗蜀王说要送给他五头会屙金子的石牛。蜀王听后信以为真,随即命令五位壮士开道引石牛入蜀。不料,秦军尾随而至,趁机大举入侵,最终灭了蜀国。从此之后,这条栈道就被称为“金牛道”,又名“石牛道”。后世历经多次修造,金牛道成为由陕入川的著名交通要道。到了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沿金牛道一路向北,路经大剑山,见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开凿山岩,筑高地基,修筑阁道三十里,并在狭窄的小道上修建关隘,于是成就了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塞。武周时期的圣历二年(699年),在此设立剑门县(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并置剑门关。历史上,剑门关历经无数次战争,屡次被损毁,又屡次大修和重建,迄今仍然盘踞在古蜀道的咽喉之地,向人们默默讲述着昔日的辉煌与传奇。

“四绝”之首 单斜构造

人们常说四川有“四绝”,分别是“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不仅李白看到剑门关而为之感慨,还有许多文人墨客曾为它留下慨叹和赞美的诗篇。唐代诗人杜甫称它“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北宋官员姜遵称它“极目双峰剑倚天,重门因设据高山”,南宋诗人陆游写道“剑门天设险,北乡控函秦”。

剑门关为何如此险要?这要从剑门山的形成说起。

剑门山属于龙门山支脉,沿东北—西南走向绵延70多千米。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麓沉积形成巨厚层的砾岩,在水平压力条件下,岩层变形成为断裂褶皱带,出露地表的岩层呈现出向东南方向不均匀倾斜的单斜构造,北坡陡峭突兀,断崖绝壁高度达100多米,坡度近乎90°,而南坡渐渐变缓。地质学家称这种类型的山为单面山。奇怪的是,这座单面山的中部因天然的裂隙而断成两部分,两旁断崖相对而立,犹如刀劈斧砍,中间仅有一道宽约20多米的峡谷。之后,经过历代筑关修路,这处峡谷成为翻越剑门山的唯一通道。北宋一位名叫曹宗旦的诗人留下一首五言绝句《剑门关》记之:“凿开千里地,通得一隅天。叠嶂连三峡,重门扼两川。”

什么是单面山

单面山又称单斜山,是一种发育在单斜构造上的山地。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包括向斜(褶皱面弯曲凸向地层由新变老方向)和背斜(褶皱面弯曲凸向地层由老变新方向)两种形态。其中,单斜构造是被破坏了的背斜或向斜的一翼。

单面山的特征是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陡而短,另一坡缓而长。与岩层倾向相反但与层面近乎垂直的一面是陡而短的前坡;与岩层倾斜一致且与层面近乎平行的一面是缓而长的后坡。新疆吐鲁番市的火焰山、四川剑阁县的剑门山都是典型的单面山,河南焦作云台山、江西鹰潭龙虎山等地也常见单面山地貌。

在短兵相接的冷兵器时代,剑门关为兵家必争之地,天然的地貌形态正是剑门关易守难攻的秘密所在。守军位于剑门山平缓的南坡之上,居高临下守住蜀地北大门,敌军如果从陡峭的北坡进攻,仅靠刀枪剑戟等冷兵器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取胜的。笔者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古人偏要走剑门关,难道不能绕道吗?后来,终于想明白,原因在于古代战争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即使侦察中发现有可供行人通行的羊肠小道,大量车马辎重也难以翻山越岭。因此,只有攻下剑门关,才能保证大队人马通过。

三国时期,蜀将姜维以3万将士死守剑门关,成功抵挡了魏将钟会率领的10万大军的疯狂进攻。剑门之险令钟会止步不前,扼腕叹息。后来,魏将邓艾放弃辎重马匹,率领麾下精兵强将绕过剑门关,偷渡阴平小道,孤军深入蜀汉后方,硬是在杳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中走出一条道,奇袭成都,逼蜀投降。

据历史学家统计,雄奇险峻的剑门关历经大大小小的战斗上百次,无论是曹魏与蜀汉的剑门关之战,还是前秦与东晋、北宋与后蜀的战争,剑门关从未被敌军从正面攻破,唯独在1935年被红军攻克,创造了蜀道战争的奇迹,这才打破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神话。

丹霞奇观 剑门地貌

剑门关以历史悠久的三国文化和蜀道文化而名扬天下,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里的地质奇观。从剑阁县沙溪坝经莲花口、剑门关一直到县城南的山顶上,出露大片砾岩,它们形成于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蜿蜒上百里,总厚度达3500米以上。这些砾岩层形成的断崖景观气势磅礴,绝壁垂直高差最高处达500米,剑门关所在地的断崖仅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许多如同金字塔一样的山峰守護在剑门关旁,高矮不一,形态各异,彼此紧密相连,被誉为“剑门七十二峰”。

地质学家通常认为,剑门关的岩层属于丹霞地貌。所谓的丹霞地貌是我国学者根据广东韶关市仁化县“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霞山而命名,指的是一种由层厚、产状平缓的红色砂砾岩形成的地貌,以岩石形态怪异并兼具鲜艳的红色为突出特点。在自身重力和外力侵蚀作用下,这些岩石常常形成柱状、宝塔状、方山状、峰林状或城堡状。不过,剑门关的丹霞地貌与广东丹霞山有很大区别。有学者研究发现,广东丹霞山主要由砂岩构成,而剑门关的丹霞地貌全部由巨厚层砾岩构成;此外,广东丹霞山以红色为突出特点,而剑门关的丹霞地貌则以紫灰、褐灰、灰色色调为主,二者之间差异显著。因此,他们提出了有别于丹霞地貌的另外一种特殊的名称—剑门地貌。这种观点能否被人们广泛接受,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006年,剑门关成为四川省地质公园,古老的历史遗迹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当我们走进这座峥嵘雄关,回想千年古道的金戈铁马与烽火硝烟,也不要忘了探索那独具特色的自然奇观,感受亿万年来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剑门剑门关单斜
张大千笔下的四川广元山水(上)
剑门关
剑门关
游剑门关
登剑门关
蜀道新韵(三首)
低温单斜相BiPO4∶Tb3+纳米晶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
10位高速分级比较型单斜模数转换器
阅读剑门蜀道(三章)
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