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人“迷之自信”的达克效应

2024-03-29朱广思

百科知识 2024年5期
关键词:达克理想化心理学家

朱广思

在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到关于“笨贼”的新闻,个个都让人啼笑皆非。比如,头上罩着塑料袋偷东西,但是没挡住脸;以为自己是飞毛腿,抓起商店里的东西就跑,但分分钟被附近的警察拿下;贩卖的毒品被偷了,毒犯去警察局报警,结果自己先被抓。1995年,一个美国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银行,被警察逮捕时,这名歹徒说:“我的身上涂了隐形药水,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他所谓的隐形药水,其实只是柠檬水,根本没有任何隐形的功能。

这个抢劫事件启发了心理学家大卫·達宁(David Dunning)和贾斯汀·克鲁格(Justin Kruger)。他们设计了一个心理学实验,让参与实验的学生们预测自己的考试成绩。结果,两位心理学家发现,那些排名垫底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往往有“迷之自信”,能力越差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这两位心理学家各取自己的姓氏首字母,将这种现象称为“DK效应”,又名“达克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学家发现,除了预测成绩,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达克效应都在发挥作用。

过度自信的根源

为什么人们常常会高估自己呢?

当看到高手举重若轻时,人们会心生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快速成为高手,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一点儿天赋或者运气,前期学得不错,有些人就认为自己对某些技能已经有手到擒来的本领,自视过高,却常常在实际操作中出问题。

达克效应似乎是专门为了“坑人”而诞生的,它不仅会让人高估自己的优势,还会让人无法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变得越来越盲目。比如,有些人自学几套拳法,就觉得自己是武林高手,找人挑战,没过几招就被对手打倒在地。可见,在没有扎实掌握一项技能时,就急着进行实战,表面上看提高了效率,但出错率也变高了,反而让成功之路更加艰难。不过,只要一个人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就会大幅度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能认识到自己之前的不足。

达克效应的根源是自恋。心理学家认为,人天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简称尊重需要。当尊重需要无法被满足时,就会产生让人不舒服的自卑感。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后,会让人心情舒畅,进而给人带来力量和信心,但是过度看中这种需要,反而会让自己变得脆弱。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尊心,过度关注并赞扬自己,结果发展成了“自恋者”。

自恋者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全世界都围着自己转。自恋,最早出现在一个人的婴儿期,因为婴儿对外面的世界没有太多认知,会处于一种“全世界围着自己转”的自恋状态中。随着婴儿长大,与外界接触逐渐增多,大部分人会变得不那么自恋。然而,有些人在成年后依旧过度自恋,幻想自己拥有巨大的成就,同时,内心深处还有非常脆弱的一面,十分需要他人的关注和赞美,也不会将心比心地关心他人,常常难以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如果一个人的自恋发展成为其性格中的一部分,那么这个人就患上了“自恋型人格障碍”。有时候,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会感染一部分内心不坚定的人,使他们成为他(她)的“忠实粉丝”。自恋者的粉丝通常是比较容易自卑的一群人,在自恋者的打压之下,他们觉得只有在自恋者身边才有价值,于是把自恋者当成偶像,追随左右。

自恋者有哪些常见行为

自恋者除了口头上夸耀自己之外,还喜欢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容貌,即炫富和炫美。其实,炫富和炫美并非人类独有,很多动物也会向异性展示鲜艳的羽毛、美丽的角、强壮的体魄,有些雄性动物会将自己收集的食物堆积起来献给追求对象,还有些雄鸟会收集碎玻璃、鲜花、宝石等小东西吸引雌鸟。一项由多所美国高校参与的研究发现,人类的炫耀性消费是性信号系统的一部分,和强健的体魄、甜言蜜语一样,都是向异性传达一种性信号。

人类的炫耀性消费动机比较复杂。有研究显示,炫耀性消费与追求短期的伴侣关系有关,即使是爱炫耀的男性,在长期的伴侣关系中,也很少表现出炫耀行为。例如,饭店服务员通常会看到热恋期的男性宴请约会对象时出手阔绰,已婚男性与伴侣一起吃饭时却很少铺张浪费。然而,对于女性而言,则几乎没有这种差异。女性对于约会对象的选择,更倾向于炫耀者;对结婚对象的选择,则倾向于非炫耀者。

除了性动机之外,人类炫富背后还有更多心理动机。比如,有些人并不缺少钱和约会对象,可是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博取点击率,仍然“坚持不懈”地炫富;有些并不富裕的人,则怀着自卑的心态,为了不让自己被他人鄙视,也编造一些虚假的信息在网络上炫富,以获取心理平衡。总之,这些炫富者是内心空虚且不成熟的人,而真正在财富和精神上都十分富足的人,通常在生活中表现得较为低调。从长远来看,炫富不仅会损害炫富者的社交形象,还会加剧社会上的仇富心理,如果炫富者本身没有通过炫富行为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也会十分失落,从而严重影响自身的情绪。

除了炫富,炫美—炫耀自己的外表,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自恋行为,如将体现个人魅力的照片发到网上,吸引人们的注意力。Selfie(自拍)这个英文单词诞生于2002年,但是却在10年之后才真正流行起来。如今,短视频平台、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工具中充斥着精心修饰的自拍图片、视频。在大家的印象中,自拍者大多为女性。相关调查显示,女性自拍的数量至少是男性的两倍。不过,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男性其实比女性更自恋。男性的自恋往往表现在对权力、地位的展示上,比如,建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建筑物、基金会。同时,心理学家也发现,女性更注重外表,也更爱从众,因此服装、首饰、皮包、化妆品等流行商品容易满足女性的自恋。那么,为什么女性自拍的数量是男性的两倍呢?原来,女性不管是否自恋,都爱自拍,而男性中只有自恋的那一部分人才爱自拍。

自拍最大的好处就是给别人留下正面积极的印象。经过反复修图的自拍照,肯定是自己觉得最满意的,在社交平台展示之后,便会提高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朋友们的点赞会让你心情舒畅,你也不会吝啬给对方一个“大拇指”或“小心心”吧?如此你来我往,让彼此心情愉悦,一种重要的社交模式就形成了。因此,一些爱自拍的女性,并不是为了满足自恋,而是为了满足社交需求。

那么,男性不需要社交吗?当然需要,男性的社交活动主要包括聚餐、喝酒、打牌、运动等,通过互相发图点赞的形式增进感情则较为少见。女性对于这种社交显然是乐在其中,因为大众在评价女性时,更看中其外貌,外貌出众的女性身边往往围绕着更多支持者。从进化心理学角度讲,就像男性希望自己更强壮或更聪明一样,女性希望自己更美是一种生存策略,而且是非常适应人类社会的生存策略。

由于大众普遍倾向于关注外貌出众的女性,使得女性也更注重自己的外貌,这种情况与自恋无关。反之,在大众认知中,如果一位男性很喜欢发自拍照片,他极有可能具有自恋倾向。心理学家发现,那些花大量时间编辑照片并经常发布自拍照片的男性,往往相信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有魅力;但他们仍然有潜在的不安全感,而且更容易表现出一些不良特征,如不会体谅别人的感受,不尊重别人,容易做出冲动行为。

达克效应的利与弊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描述了过度自大的危害。过度自大者对自己的形象认知是一种“理想化形象”,然而,这种“理想化”并不是真正的理想。真正的理想具有能动性,会激发人们去努力接近它,对人们的成长和发展不可或缺。“理想化形象”是个人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它要么否定缺点,要么只是谴责缺点。“真正的理想使人谦虚,而‘理想化形象则让人自大。理想化自我与现实自我脱离得越远,人就会变得越自大。”

不过,心理机制是自然演化的产物,是为了适应某些生存场景而保存下来的,达克效应也是如此。虽然它会让人高估自己的能力,但也不是毫无益处。“迷之自信”是对自己的过分赞赏,如果能将这种过度的自信调整到接近实际情况的程度,肯定自己的优点,同时承认自己的缺点,那么“迷之自信”就会变为真正的自信。自信,是人们做事之前必须具备的心理状态,如果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很难完成具有挑战的任务。另外,一定程度的“迷之自信”会让人忽视他人的嘲讽和贬低,在一次次失败之后,还能够爬起来,有勇气持续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最终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欣赏。

【责任编辑】张小萌

猜你喜欢

达克理想化心理学家
谁更难过
为什么是他设计了那么多上海地标建筑?
人生什么最重要
陆毅:侯亮平是个太理想化的人
鸭子达克修房子
鸭子达克变超人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下)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上)
李一男的小牛电动车太过理想化
过于理想化的拟态呈现:《非你莫属》节目塑造的求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