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叙事视角 重新编排教材剧本
——“学习改写”写作指导

2024-03-29

中学语文 2024年5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创造性文学

郭 瑜

改写不仅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文学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改写要求学生重新审视原有文本,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再创作,因此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写作教育需求,笔者将教学重点聚焦于提供针对性的改写指导,特别是关注叙事视角和教材剧本改编,能为学生提高写作素养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

将剧本作为教学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叙事视角以及情节结构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改编剧本,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改写过程中的挑战与乐趣,进而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改写技巧。学习改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不同叙事视角的改写实践,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叙事视角对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的重要作用,进而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

一、《守株待兔》改写案例

为使学生初步明确改写的基本原则,笔者设计了对古代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改写版本的讨论,引导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明确改写的应用图景。

具体情境设置如下:出版社即将出版《中国寓言少儿读本》,其中包括古代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改写版本。编辑小语对该故事进行了改写,将其背景设定在宋国,讲述一个农民守株待兔的故事。故事中的兔子因碰到株折颈而死,导致农民误以为守株待兔能够再次得到兔子。

这引发了学生的讨论,他们对改写内容进行了评价。学生的意见存在分歧,一些学生认为这个改写版本过于保守,仅限于翻译文本,语言显得乏味。然而,也有学生认为改写保持了原文内容的简洁明了,忠于原文,因此是优秀的改写。还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强调这是一本少儿读本,因此需要吸引孩子的兴趣,建议增加更多对“待免”的描述,使故事跌宕起伏,更富有戏剧性,同时增加对农民心理的描写,使故事更生动。

为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写作实践相结合,笔者设计了一个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用现代汉语将古文《守株待兔》改编成一篇大约300 字的小故事,同时提醒学生要考虑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的改写成果如下: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家住在一个小村庄里。这个农夫很勤劳,种了一大片农田,养了一些家畜。他农田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他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因此他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有一天,这个农夫在家门口坐着,看见一只小兔子从他的农田里跑了出来。他想到自己多年辛苦种下的庄稼,于是想到一个主意。他决定守株待兔,就是等待兔子跑回来被他抓住。

接下来的几天,这个农夫每天早早地坐在那棵树下,盼望着那只兔子能再次来到他的农田里。但是兔子再也没有出现。这个农夫等了很长时间,什么都没有捉到。最终他意识到,他的想法错了,他不应该懒散地守株待兔,而是应该更加努力地工作,争取更大的收获。

小学生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获得成功,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懒散的等待不是一个好主意。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上述教法将改写原则与实际的文本改写任务结合在一起,这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写作实践中。学生通过实际的改写练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改写的技巧。通过《守株待兔》的改写示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参考点,这种示范鼓励学生模仿和学习如何应用改写的规则,从而提高自己的文本改编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评价改写版本的优点和不足,这种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观点和思想的平台。教师也鼓励学生提出修改意见,这使他们不仅理解了如何改写文本,还能够主动提出改进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文本改写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聚焦叙事视角进行改写

以《智取生辰纲》为例进行叙事视角改写教学。因聚焦不同叙事视角而得到不同视角的艺术效果,全面反映人物性格和思想特点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角度的叙述,能够深化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首先,采用不同的叙事视角,不仅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形象,还能够反映出每位主人公的性格、思想和态度。在《智取生辰纲》中,以吴用为视角进行讨论,我们能深入了解到他作为一个智多星的角色,如何通过观察细节和推理来预判可能发生的事情,体现了他的聪明和智慧。而以杨志为视角,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个直爽和勇敢的角色,如何直接面对挑酒的汉子和贩枣子的客人,以及他内心的急躁和无奈。这种对比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使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采用不同的叙事视角也会影响故事的艺术效果。以吴用的视角叙述,读者会更多地聚焦于思考、策划和预测,这将突出智谋和策略在故事中的重要性。而以杨志的视角叙述,情节可能更加紧凑,注重行动和勇气,强调实际执行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不同的叙事视角将给读者带来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此外,这种教学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不同叙事视角的艺术效果,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叙述技巧、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这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品味,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他们的文学素养。

最后,让学生以不同视角重新叙述故事,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学生需要思考如何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叙述同一故事,这促使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文本重构。同时,他们也需要评估不同的叙事视角对故事的影响,这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分析能力。聚焦叙事视角进行改写的研究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创造力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机会。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培育更全面和有思想深度的学生,同时也为文学研究和教学领域带来新的视角和启发。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关键步骤:首先,教师需要选择适合这一教学方法的文学作品。通常选择具有多个主要角色和叙事视角的作品,以便学生有足够的材料来进行不同视角的讨论和改写。其次,分析不同叙事视角,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文学作品,特别是不同叙事视角如何影响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塑造。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写作来深入理解不同角色的思想、感情和行动,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同一事件。教师应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叙事视角重新编写故事的一部分或整个故事。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关键场景或情节,然后以其中一位主要角色的视角来叙述,这需要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如何传达不同人物的情感、思想和观点,同时保持故事的连贯性。最后,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改写作品,并进行互相评改。这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对不同叙事视角的表达效果进行评估。教师也可以提供反馈,引导学生进一步改进他们的作品。

这一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文学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以不同视角重新编写文学作品,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故事和人物,还增强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更富有创造性和思考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学修养都具有积极作用。总之,聚焦叙事视角进行改写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教育价值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一方法能够为文学教育带来新的思路和实践,促使学生在文学领域获得更为综合和深刻的发展。

三、重新编排教材剧本

重新编排教材剧本是一种有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文学分析能力和改写素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以更富创造性的方式表达和改编故事。

首先,重新编排教材剧本有助于学生理解戏剧结构。在剧本改编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重新构思故事情节、场景和角色的设置,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戏剧结构。通过思考如何调整故事的顺序和呈现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戏剧构成要素的敏感性。其次,这一教学方法能锻炼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学生需要深入分析原始教材剧本,理解其中的人物性格、冲突、主题和情感表达,然后调整这些要素,以适应新的剧本结构。这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并对其中的各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解读。此外,重新编排教材剧本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需要思考如何重新构思原始故事,如何调整对话和情节以增强戏剧效果,这鼓励他们寻找新的创意途径,将原始故事以更生动、更吸引人的方式呈现出来。最重要的是,这一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改写素养。改写是文学创作的一部分,通过重新编排教材剧本,能够锻炼学生的改写能力。在剧本改编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保持忠于原始故事的主题和精神,同时在新的情境中进行创造性表达,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总之,重新编排教材剧本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改写素养,同时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为文学教育带来新的思路和实践,激励学生更深入地参与文学领域的学习和创作。

学生在重新编排教材剧本时,需要深入分析原始故事,并在创作过程中做出关键性的调整。以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为现代版本为例,莎士比亚的原始故事中,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年轻人来自有严重家族仇恨的家庭,他们坠入爱河并最终以双双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故事充满悲剧和家族冲突的元素。学生在改编时可以选择将故事背景转移到现代城市,让罗密欧与朱丽叶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比如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少年与一个出身富有家庭的女孩。这种改编可以更好地反映当代社会的贫富差异问题,突出爱情能够超越这些障碍的主题。通过重新编排剧本,学生不仅发挥了创造力,还深入思考了原始故事的主题,并将其呈现于现代社会背景下。

总而言之,“聚焦叙事视角,重新编排教材剧本”是一种有效的改写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重新审视经典故事,通过不同的叙述视角和剧本编排来发现新的故事可能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学理解能力,也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创造性文学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