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杂粮生产与加工特色学科为例

2024-03-29王长远陈洪生侯美如

农产品加工 2024年3期
关键词:全日制杂粮卓越

王长远,陈洪生,侯美如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

黑龙江省“十四五”卓越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项目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黑龙江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与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和《关于加快新时代黑龙江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而确定的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1],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日制研究生卓越人才。

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国民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质量卓越人才的重任[2]。实施卓越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食品行业卓越研究生高质量培养模式的实施可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从事食品相关领域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的富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社会担当的食品学科高层次人才[3]。

以我国卓越人才培养为出发点,针对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杂粮生产与加工特色学科为例,从教学大纲修订、内涵发展、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需求对接、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和改造,以期达到食品领域全日制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

1 食品领域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现状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全球范围的教育竞争已成为加速挖掘与和培养顶尖人才的竞争。美国在培养卓越创新人才方面走在了最前面,开展卓越人才培养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一项主要职能[4]。我国自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自此开启了我国卓越人才培养的新阶段,随后全国范围内高校陆续实施了“卓越人才计划”。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国民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质量卓越人才的重任,而培养高质量卓越人才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民族的兴旺。

21 世纪以来,中国食品工业产值迅猛增长,与之相伴的是行业所需人才数量的急剧膨胀,食品工业正向智能化、现代化、规模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供给。但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国内各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数量呈爆炸式增长,研究生培养管理相对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研究生培养整体质量下降,普遍呈现创新能力的欠缺。

因此,各高校需针对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研究生培养管理教学改革,逐步完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为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2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良好的政治素养,既掌握扎实理论基础又能熟练运用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以解决杂粮加工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等“卡脖子”难题,以适应垦区现代化农业及国家现代化食品企事业的需求,具备杂粮加工领域集研究、开发、生产、分析检测技术与管理等岗位需要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为国家杂粮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高端人才支撑。

3 主要举措

3.1 修订培养方案,优化培养结构

3.1.1 思政课程的调整

增加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政课程学时。思政课程不仅担负着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卓越人才、提升我国人才资源质量的重要手段[5]。由于硕士研究生刚刚从本科阶段过度过来,基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原因,对思政课的的重视程度存在不足。因此,增加硕士研究生思政课程的学时不仅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可对社会热点、国家政策和国内外形势等问题进行深层次解读,帮助学生认识和思考新时代下的新问题,提升科学思维,扩展科研思路。

3.1.2 增设专业英语必修课

增设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必修课“食品专业英语”。“食品专业英语”融合了食品专业知识与大学英语教育内容,不仅能够提高研究生的基础英语能力,还能提高食品专业英语阅读与翻译能力,达到专业知识国际化水准,满足了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卓越人才的需求。

3.1.3 增设公共课程选修课

增设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公共课程选修课“美育”“体育”“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为提升研究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加强美育服务社会能力,增设“美育”公共选修课。为引导研究生养成积极锻炼的健康生活习惯,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增设“体育”公共选修课。为教育学生遵守科学道德规范,遏制各种学术不端和科研失信行为,增设“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公共选修课。

3.2 突出学科特色,内涵发展

人才成长是一个知识传承与文化熏陶的过程。而人才的文化底蕴,除了来自大学的理论知识传授以外,更重要的则在于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的传承。这种文化熏陶,对人才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可受用终身[6]。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立足垦区,建校60 多年来,学校始终是黑龙江垦区的重要组成,历代教职工既是北大荒的建设者,也是北大荒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因此,该学科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构建了“以北大荒精神文化为主体”的先进文化创新体系。将北大荒精神作为一种得天独厚的文化传统和教育资源全方位融入学科文化之中,凝练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以服务于寒地绿色杂粮产业和北大荒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使命,使学科建设之优势与北大荒文化相得益彰,形成具有北大荒精神烙印的学术文化。加强优势特色学科文化建设和传承,提升研究生对学科文化的认同感,为国家杂粮产业培养具有“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优良品质的食品学科卓越人才。

3.3 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提供条件保障

坚持以平台建设为抓手,重在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为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提供条件保障。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杂粮生产与加工”特色学科主要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拥有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粮食副产物加工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杂粮协同创新产业体系等9 个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拥有“双聘”院士、省“头雁”团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国家万人计划领军团队,科技部创新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重点领域团队等人才队伍。

科研平台结合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特色,优化教学改革项目、推进杂粮研究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竞赛获奖项目、高水平论文、社会服务等活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融合度,引导、扩展和提升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责任感,培养具有拼搏意识的杂粮生产与加工“卓越研究生”,着力实现为杂粮产业发展提供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高端人才,为黑龙江杂粮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3.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育人成效

高素质卓越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师资队伍[7],该学科通过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构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聘请食品专业相关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的知名教授、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全日制研究生的兼职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承担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师资与实践团队。其次,积极委派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外的相关行业高水平大学进行学习进修,提升校内导师的科研实践能力,着力培育中青年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最后,紧密结合优势特色学科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进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且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才,扩充学科师资队伍。通过将师资与育人过程的高效结合、教书育人与科研能力相结合,提升人才培养和素质水平。

3.5 加强校企合成,对接社会需求

以企业和社会实际需求为靶向目标、以转化科研成果和解决企业瓶颈问题为切入点,培养研究生对解决现地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促进高质量卓越人才的培养。通过强化全日制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教育,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综合实力,提升研究生在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在打响学科知名度的同时,吸引企业招聘,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积极推进卓越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企业为研究生提供的实践平台,可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充足的技术和物力支撑,加速卓越研究生的快速成长。卓越研究生入职企业,可为企业提供新鲜的血液,并具备快速成为优秀员工的潜力。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双方着力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建设,能培养、打造一批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强化省内农业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同时,聘请企业人员为兼职导师共同承担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校内导师与企业兼职导师共同把握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共同确定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确保全日制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与食品学科实践紧密结合。通过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可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推进全日制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企业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促进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并有望形成可复制、有示范作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3.6 加强组织管理,提供政策保障

3.6.1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建立优势特色学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和建设委员会,由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聘请国内外知名学术专家和行业专家成立学术委员会,各学科所在院院长和学科带头人组成建设委员会,院长是各学科建设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学科带头人是各学科发展的第一责任人。

3.6.2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给优势特色学科项目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根据项目建设需要,以绩效管理为手段,重点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经费筹措使用制度、学术活动开展制度和学术研究奖励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保证。

3.6.3 建立自我评价调整机制

出台学科绩效考核办法,考核方式包括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终期验收,主要针对年度建设任务及完成情况、建设绩效、标志性成果与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绩效与经费分配进行挂钩。

3.6.4 优化资源筹集与配置机制

出台特色学科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现资金的多方筹措、有效配置、科学管理的资金运行机制,使资金运行效能达到最佳。加强与企业合作,广泛吸纳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校内资源,促进研发经费、研究平台、人才资源等要素全力向学科项目聚集,支持优势特色学科项目建设。

4 结语

综上所述,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杂粮生产与加工特色学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食品行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实践经验,从优化培养方案、突出内涵发展、对接社会需求、强化师资队伍、提供政策保障等方面,初步探索该学科全日制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期待食品学科卓越研究生培养新型模式能有效解决当前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难题,并培养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

猜你喜欢

全日制杂粮卓越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细粮VS杂粮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杂粮小镇之歌
卓越之梦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