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
——基于嵌入性理论的分析视角

2024-03-29卢素冬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培育政策

卢素冬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7)

1 问题的提出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而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一方面,农村面临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务农者老龄化、新生力量不愿意务农等一系列问题,农村“空心化”现象十分严重。另一方面,现代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不再是传统的农民,而是需要“职业化”“专业化”的农民。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更重要的是要从本土发现人才,本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将本土人才培育成一批职业农民,本文研究的对象也是基于此。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1],包括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家庭农场主、农民企业家等。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现代农业理论知识匮乏,专业技能水平较低,并不符合乡村振兴战略所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标准,因此迫切需要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新型职业农民。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决定,而后又颁布了很多政策建议,强调要加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高度强调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需予以高度关注。

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讨论。朱启臻、陈池波、田培仁等人(2013)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进行解释[2,3]。杨璐璐(2018)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构建影响农民行为决策的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教育环境、行为人角色定位、教育条件会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满意度[4]。马建富、郭耿玉(2018)提出乡村振兴要以强化农村人力资源为核心,通过分析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功能定位及任务,提出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人力资本作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功能[5]。高芳(2022)通过SWOT 分析舟山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提出从宏观环境、中观平台、微观资源三个方面来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数字化培育体系[6]。李丹晴(2022)等人通过分析返乡农民工的优势的基础上,从分层分类分段培训、打造数字平台农村产业链培育模式、健全评价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7]。

学者们从不同维度研究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培育对象、培育模式、培育路径等,但是都无法提供统一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本文试图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尝试用嵌入性理论来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多重“脱嵌”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嵌入性的解决对策。

2 分析框架: 嵌入性理论

“嵌入性”概念最早由经济人类学家卡尔 .波兰尼提出,他认为人类经济行为是嵌入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之中,并受其影响,从而提出“还市场于社会”的想法[8]。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进一步发展了波兰尼的思想,他强调个体的经济行动都是嵌入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进一步丰富了“嵌入”的内涵和外延,并将“嵌入性”分为两类: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9]。祖京和迪马吉奥进一步拓展嵌入性的概念,他们认为可以分为结构嵌入、认知嵌入、文化嵌入和政治嵌入四个维度[10]。

根据嵌入性理论,农民的行动是嵌入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并受其影响[11]。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不仅关涉教育领域,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上,与国家政策、地方政府、农民自身、高校教育等相互联系,形成一张复杂的关系网,正如波兰尼所说的“人类经济嵌入并缠结于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之中”[2],非经济制度,包括政治、社会、文化、宗教等,影响同样重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并不是单一的制度安排,是嵌入到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制度及关系网之中,想要培育好新型职业农民,就要将这一问题放置到特定社会关系中协同培育。事实上,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个问题上,往往出现农民接受培训的意识薄弱、地方政府缺位、高校培育体系不完善等多重“脱嵌”的现象,本文结合嵌入性理论的内涵,搭建“认知嵌入—政策嵌入—教育嵌入”分析框架。认知嵌入指的是农民个体在进行选择时会受到周围环境及原有思维意识的影响;政策嵌入指的是政治体制、政策、法律等相关制度对行为产生的影响;教育嵌入指的是农民个体行为受教育的影响。

3 问题与根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多重脱嵌

3.1 认知脱嵌:农民接受培训的内生动力不足。一方面,农民接受培育的意识薄弱。农民受其所生活的环境、受教育的程度、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农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的老牛加破车的固定思维上,对现代农业的了解很少,对“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的理解尚浅,无法理解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根本性和必要性,接受培育的意愿不足。此外,就目前的培训来看,农民的培训费用并非由政府全部买单,农民还需要自掏腰包,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思考,任何一项投资都要考虑回报率,农民会权衡自己家庭的收入及参加培训的成本,从而放弃培训机会。同时,各地为了推动农民接受培训而颁布各种补贴政策,目的是为弥补农民付出时间成本而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但政策落地与预想脱节,部分农民培训出现功利化的现象,即给钱就参加培训,不给或少给就不参加。另一方面,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农民都是四五十岁,青壮年农业从业者较少。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观念陈旧、学习能力不足是这些农民的基本特点,使其在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比较吃力,导致农民接受培训的内生动力不足。

3.2 政策脱嵌:地方政府落实上级政策力度不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扶持十分必要。从中央层面来看,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2012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屡次提到要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2014 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2016 年颁布的《财政部关于做好2016 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2017 年颁布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2019 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制度,国家以政策形式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作出了指示。可见,中央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高度重视。然而,具体培育工作是由地方政府去落实的,地方政府是否有效落实中央决策才是该项工作顺利开展与否的关键。尽管地方政府对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有足够的重视,但依然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缺乏制度化、法制化,且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现象。经费是否充足直接关系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开展,虽然近年来地方政府加大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财政拨款倾斜力度,但资金缺口依然很大,无法满足农民培育的实际需求。各地区农民职业培训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付费”,经费来源单一,审批时间过长,且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影响了培育规模和力度。同时,政府部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持政策的宣传也很重要,地方政府对于农民培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也影响了政策的宣传力度,农民越了解、越明晰相关的扶持政策,他们就能更有效获得相关政策扶持,培训的意愿就越强烈。此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才能开展,但因缺乏相关政策和制度支持,很多部门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协作,致使培育方案得不到有效执行。

3.3 教育脱嵌:高校培育面临困境。高等职业院校担负培育高层次新型职业农民的重任,是提供农民教育的主体,能有效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但是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也面临很多问题,从而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质量。①培训的手段和方式与实际需要相脱节。据了解,对农民培训倾向于学历教育为主,事实上,在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更重要的是让农民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和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而非“普教式”的学历教育。此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式单一,办学模式大多是传统的学校培训,多采用集中面授、参观、会议等形式,“先理论后实践”,“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农民个性化的需求。②培训内容不能与时俱进,课程设置不合理。培训内容应紧跟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技术技能需求、现代农业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并及时进行调整,然而高校设置课程和培训内容时缺乏针对性,不能紧跟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课程设置偏向传统理论教学,培训内容偏向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再者,各地区农业发展是存在差异化的,这也要求高校要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现状灵活设置培训内容,做到因地制宜。③师资队伍力量薄弱。高校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教学多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方式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师资要求兼具扎实的现代农业理论知识素养和丰富的现代农业科技实践经验。

4 策略: 多重嵌入性培育

要破解上述困境,要采取多重“嵌入性”措施,即从认知嵌入、政策嵌入、教育嵌入三方面入手。

4.1 认知嵌入:激发农民培训的内在驱动力。培训的对象是农民,必须激发农民培训的内生动力,建立农民培训的信心和认同感,自愿参加各类职业培训,自觉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

4.1.1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针对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首要任务是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文化水平,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确保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按时接受教育,只有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才能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奠定基础。加大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落实好“一费制”“两免一补”政策,降低农民的负担,才能更好的普及义务教育。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那些有意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青少年,应进行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鼓励其到涉农的中职学校或高等职业院校中进行学习,培养他们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接班人。

4.1.2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只有农民对政策了解,才能更好的落实政策。要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农民真正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意义,以及转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给自身带来的利益,才能激发他们培训的意愿,主动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同时,还要通过多渠道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和扶持政策,让农民更好的利用扶持政策,增强培训意愿。

4.1.3 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良好氛围。各地应当利用各类媒介,如电视、广播、QQ、微博、抖音等渠道,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功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浓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氛围。

4.2 政策嵌入:强化地方政府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职能

4.2.1 完善制度保障。地方政府要适时出台适应本地区实际需要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法规,优化顶层设计,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制度依据,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选拔依据、各类监管制度、经费投入的规定等,同时,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制度也应完善,如土地流转制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金融服务政策、农技推广体系、税收优惠政策、农业保险政策等,营造良好的务农环境。此外,各部门要形成联动,加强沟通协作,制定关于实施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育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

4.2.2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地政府要加大对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企业家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经费投入力度,设立固定的财政投入,并且对资金的使用和去向进行严格监管,专款专用,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由“引导型”向“自觉型”转变。

4.3 教育嵌入:高校构建科学的培育体系

4.3.1 采用灵活的培育方式。一是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民培训要注重培养农民系统的现代农业理论知识,更注重其实践技能的提升,以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采用理实一体培育方式。二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多采用集中面授的方式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培育中的运用较少。智能手机的普及、发达的网络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接收到各种讯息,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线上培训,为农民提供远程课堂教学服务,提高农民培训积极性。

4.3.2 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回应时代需求,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市场发展动态、现代农业技术技能、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经营管理等,以确保新型职业农民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首先,高校要摸底调查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开发符合实际需求的培育课程体系。其次,培训内容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与农民需求相适应。培育的对象是农民,因此培训的内容要与农民自身的条件相适应,要充分了解农民现有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遵循他们的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同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对象大多数是种养殖大户、农民企业家、农场主等,不同类型的农民有不同的需求,既要注重他们的共性需求也要重视个性需求,要满足农民个性化的需求。再次,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高校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培训内容,尤其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等来梳理培训内容。

4.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涉农双师队伍。一方面,加大涉农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可以聘请涉农高学历的科研人才,或者从优质涉农企业聘请高技术技能人才来补充教师队伍,同时也可以聘请养殖大户、农民企业家、农场主等作为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鼓励现有教师到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去挂职锻炼,不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 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新时代的要求,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落实的重要一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各种有力措施。但由于面临多重脱嵌问题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欠佳,与高层次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还有很长距离,根据嵌入性理论,搭建“认知嵌入—政策嵌入—教育嵌入”的实现路径,通过提高农民培训的内生动力,加大培训的政策扶持力度,配合高校科学的培训体系,才能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培育政策
政策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政策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助企政策
政策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