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策略
2024-03-29王欢
王 欢
(唐山市生态环境局曹妃甸区分局 河北 唐山 063000)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而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农村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尽管在国家扶持下农村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在实际的生态环保治理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为更好的处理好农村建设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真正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当下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1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
在建设新农村、开发农村资源的过程中,农村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受企业建厂、农业种植开发等多类型人类活动的影响,农村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等生态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1 水、土、大气生态污染严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进入21 世纪之后逐步加快,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动下农作物的产量逐年增加,广大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缺少环保意识,大量的化肥被大面积应用,给土资源和水资源系统循环带来了潜在隐患。以前农村的小桥流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而现在由于水资源污染严重,农村自然直接饮用水几乎不存在。在农作物收割阶段,很多村民为了省时省力,大面积的焚烧秸秆,产生了大量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导致农村冬季常出现雾霾等恶劣天气,也增加了当地居民呼吸疾病的发生率,农村整体的居住环境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
1.2 城乡规划导致生态污染加重。城乡一体化战略规划是以城市带动农村,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多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繁荣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生态污染的现状。实际上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很多地方由于规划不合理,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环境污染加剧,加之当地环境监督监管体系不够完善,最终生态污染的结果慢慢浮现出来。城镇化进程中有诸多的土木建设项目,其产生的建筑垃圾没有及时处理,不仅给附近村民带来了困扰,而且占据了一定面积的耕种地。尽管企业在农村建设工厂带动了农村就业,但由于没有兼顾到污水、污气的科学处理,使当地生态系统深受影响,很多企业因此被迫停业整顿。由于农村整体规划不合理,导致农村养殖、工业和种植业等行业的发展没有形成整体的环保理念,继而引发了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
1.3 城市污染正逐步向农村转移。在早期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和土地使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大量城市生活垃圾被运送到农村地区进行填埋,这些垃圾中掺杂的废旧电池、塑料等不可分解物质,会对土地和水资源系统产生难以恢复的污染,久而久之会直接参与到地下水资源中,被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甚至导致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很多城市将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企业纷纷搬到了农村地区,而很多地方的农村负责人没有意识到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甚至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热切欢迎工厂的入驻。随着工厂驻地运行时间的延长,污染问题也浮出水面,尽管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污染问题,但迫于就业压力,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视而不见。
2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诸多问题
2.1 环保治理机制尚不健全。随着国家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了更好地保证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相继推出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诸多法律法规,但从细则内容来看,很少有直接关系到农村生态污染的条规,例如农药超标问题、农田污染问题、农业塑料污染问题等。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本身就涉及到多个方面,如果缺少相关的法律政策支持,相关检查监督工作很难执行。只是通过罚款、警告等形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污染问题。
2.2 环保资金投入缺少保障。大部分企业在农村建厂真正地带动了农村就业率的提升,广大村民和当地政府也欢迎企业入驻农村,面对工厂导致的污染问题,虽然心有芥蒂,但是鉴于就业问题,当地机构很难做出两全其美的决定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企业生态污染问题。其实,究其原因还是缺少财政资金的支持。首先,对于企业来说有专项环保治理资金的支持,企业生产压力减小,在设备管理上会采用更为科学的模式,可降低生产带来的污染危害。其次,对于广大村民来说,有了资金支持,村民生活水平有一定的保障,也愿意接受生产污染治理的理念。再者,没有资金支持,很多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不全面。
2.3 粗放发展模式有待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计后果的盲目发展导致了当下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尽管当下大部分乡镇企业正在实现由粗放型向环保、集约型转变,但由于过程中缺少科学规划、资金支持、专业化人才、监督监管等,导致在转型过程中的成绩并不理想,生产发展带来的生态污染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从当下城镇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向资源节约型运营模式的转变依然需要进一步努力。
2.4 当地村民缺乏环保意识。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生活生产主体,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村民们积极参与,当下无论是村民的生活理念还是消费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正是因为缺少了环保意识的引导,大部分村民将农村发展的关注点只放在经济增长上,对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认知少之又少。过度开采、过度施肥、生活垃圾不按标准放置等问题比比皆是,这些都间接导致农村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应进一步提高农村管理人员和广大村民环保意识。
3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有效策略
3.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实施的法律武器,是实现并保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尚方宝剑。因此,在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优化完善针对农村的政策法规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政府可以针对农村建设中涌现的环境问题,建立专项法律制度,规范农村资源开发体系。其次,当地村委机构要在法规政策的基础上,细化环保内容,建立更为通俗易懂的法规条例,组织广大村民学习观摩,提升当地居民的环保法律意识。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样是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实施保障。
3.2 加强监督监管力度,确保治理成果。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涉及到多方主体,无论治理的方案多么的科学可行,只有真正的落实才能确定是否是有效的。环保治理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这就需要在治理过程中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督监管,确保治理过程的安全、合法、有效。对此,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监督机构,加强监管力度,发现有任何违规操作的企业或个人,都要及时处理,以儆效尤,绝不姑息。另一方面,广大农村要成立必要的环保小组,对于一些个人破坏环保的行为,及时处理劝诫,积极营造农村发展与环保共存的发展氛围。
3.3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统筹发展规划。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涉及到农村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站在宏观层面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对此,政府要统筹协调城乡企业、村委会、社会环保机构等,制定合理可行的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方案,协同多方主体积极参与。再者,政府要加大财政扶持,支持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例如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中心等,为农村生态环保提供硬件支持,同时要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并定期组织专家到农村访谈考察等,对农村生态环保产生的新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3.4 构建多元参与机制,强化社会责任。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政府、企业、村民和当地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协同参与,仅依靠其中一方都是无法完成的。对此,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统筹规划的主导作用,在政策、财政、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通过减少税收、人才引进等方式,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到生态环保活动中来。其次企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配合政府组织的农村生态环保防治工作,从自身做起,通过引进处理设备等方式,解决工厂废水、废气排放问题。而广大村民作为主人翁,更应该树立环保意识,配合当地政府的环保工作,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3.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参与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人人有责,对于广大村民来说更是要如此。对此,首先要提高当地村民的环保意识,通过村委会宣传等方式,加深村民对农村环保的认识,帮助村民建立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改变农村生活环境。其次要鼓励村民主动参与到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中来,环保行为从自我做起的同时要敢于揭发任何不合理的生产行为,通过建立生态环保投诉信箱、热线电话等方式,提倡村民参与到农村环保治理中来。对于表现突出的村民要给予必要的奖励。再者,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公众传达农村生态环保的理念,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只有大家树立了正确的环保理念,才能真正的实现污染防治。
3.6 加强农村科技创新,发展新型农业。推动农村科技创新,鼓励支持发展新型农业,减少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是解决农村生态污染的重要方式。首先,要鼓励农村科技创新的落地实施,通过政策扶持、专项资金补助等方式,鼓励当地村民采用无污染的方式创造高品质产品,在优化整合当地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环保与生产的双向发展。其次,当地政府要加强对科技农业的宣传推广,通过免费培训等方式,让广大农民认识到科技农耕的优势,继而逐步帮助农业实现向绿色、环保、无污染新型农业的转变。
4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预期效果
首先,随着国家对环保理念的不断倡导,广大农村村民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村民有了生态环保的意识,甚至在生活中担当起了生态环保监督者,对于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污染行为能够及时的劝止或上报,很多地方甚至成立了自发性环保组织小分队。其次,作为环保污染来源的主要主体,各大企业在各项政策制度的制约下,对于废气、废水的处理更为集中化和科学化,很多工厂在政府的扶持下主动采用新设备,正确面对企业生产带来的污染问题。再者,地方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从财政、政策、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很多企业愿意主动寻求与政府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随着政策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相关监督监管部门有了制度保障,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另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需要专业人才做支撑,在当地政府和机构的扶持下,环保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可为后续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指导。整体来看,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公众积极参与的防治体系,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也为今后农村环保治理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