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4-03-29彭乐威王丽媛李必红

上海农村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标准化农产品标准

■彭乐威 王丽媛 李必红

2022 年9 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2022-2025)》,指出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有效途径。上海市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农业农村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标准化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近年来,浦东新区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一、发展现状

(一)切实做好标准制定和管理等工作

区级标准方面,2018 年至今,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区农委,发布17 项农产品相关区级标准,涉及扁豆、南美白对虾、水稻、杂交粳稻、南汇甜瓜等农产品。团体标准方面,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支持、指导社会团体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十三五至今共指导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浦东新区农协会等5 家社会团体制定并完成自我声明公开团体标准50 项,涉及大球盖菇、南汇水蜜桃、8424 西瓜、南汇翠冠梨等农产品。

(二)推进农产品绿色认证和品牌创建

绿色认证方面,截至2022 年底,浦东新区绿色食品获证核准产量21 万吨,认证主体173 家,453个产品,认证面积18 万亩,绿色认证覆盖率达32%。品牌创建方面,浦东新区已形成8424 西瓜、南汇水蜜桃、南汇翠冠梨等在区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曹路镇创建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镇。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健全农业标准化保障机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完善政策保障。出台《浦东新区绿色农业生产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积极落实农业政策性补贴。二是完善资金保障。推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资金投入为补充的农业标准化资金保障机制。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聘请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服务,培养一批标准化工作人员。通过落实各项保障机制,促进了种源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

(二)优化农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完善标准制定。推动构建农业发展标准化管理、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现代农业品牌发展等农业标准分体系,覆盖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等层面,涉及管理、技术和操作标准等内容。二是落实标准培训。专项标准化工作小组每年负责对承包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等相关内容的宣传及培训工作,采取田间指导、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指导农户标准化生产。三是构建监管体系。制定年度农资监管工作计划,对农药、肥料、饲料、种(苗)等进行监管,形成监管记录,推进农资诚信经营建设,完善农资经营单位信用评级工作。

(三)深化农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带动全产业价值链提升

以老港镇和曹路镇创建上海市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镇为抓手,以生产标准化带动产品标准化。一是指导示范农业合作社制定《投入品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规范农业生产行为。二是开展经济果林“双增双减”政策解读专项会议,在指定供应商购买规定的农药品种,统一发放和使用。三是指导农药保管人员核对农药数量、品种和“三证”后,方可入库,并对出入库进行记录,严格执行物料合理使用准则。四是规定示范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对田间档案的记录负责,全面记录农事操作管理,做到记录档案真实、完整。通过深化农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带动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动产销精准对接,提升产业价值链。

(四)创新农业标准化服务范围,促进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基础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休闲农业旅游,做精桃花节旅游,做深农业观光游,做特火箭基地红色游,使得休闲农业旅游初具规模。二是创新标准化与农村改革、农民生活保障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着力提高农业标准化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一条超大城市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提供有力支撑。

三、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有待提升

一是产业链关键环节缺乏标准。目前标准在数量和技术内容等方面未能有效满足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的需要。加工、冷藏、分拣等一系列环节标准的不足甚至缺失制约了农业标准化发展。二是同类农产品缺乏分级标准。当前浦东新区已有南汇蜜梨、南汇水蜜桃、浦东葡萄等不同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但在同类产品分级标准的制定上仍存在不足,不利于市场建设和优质农产品开发。三是部分标准的科学性有待提升。在浦东新区推进农产品评价认证和品牌创建工作中,部分标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仍有待提升。例如受访农户表示,采用绿色认证标准目录里的农药来控制跳甲,难度相对较高。

(二)标准实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不足

一是农业生产主体标准化意识相对薄弱。受年龄、生产条件、文化水平及传统观念等影响,部分农户对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主动参与意识不强,转化落实能力较差。二是农业生产主体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主体小、散、弱,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整体实力不强等问题制约了农业标准化发展。三是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涉及仓储、运输、配送等诸多环节,目前浦东新区在冷库等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易造成农产品损失,严重时甚至导致企业亏本。四是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现有标准化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尚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尤其是缺乏处于农业生产一线,熟悉标准化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及专业技能的农业标准化推广服务人才。

(三)标准协调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完善

一是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不畅。当前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监管检查较多,涉农部门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职能交叉、管理重叠等问题,监管制度和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标准缺乏长效管护机制。目前农业标准化存在“重项目建设、轻管理维护”的现象,项目结束后期的跟踪、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相对缺乏,限制了农业标准化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制定全面科学的农业生产标准

一是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提高标准质量。一方面,农业部门及标准化从业人员应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对比和研究国内外农产品各环节的先进标准和成果,借鉴和吸收有益经验。另一方面,在与国家行业标准兼容的基础上,应坚持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立足发展实际,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动员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标准制定,针对发展新形势与市场新需求,完善不同品种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二是制定同类农产品分级标准。根据产品的质量、规格、口感、外观等特征制定不同等级标准,既可以减少产品损失,又能体现出优质优价,助力产品营销与品牌打造。三是增强农业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生产品种、作业环境、疫病防控等差异,重视标准执行过程中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依据生产实际调整和优化农业投入品禁用名单及范围,设定的用肥用药等操作规程及相关要求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契合农户生产需求。

(二)持续高效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一是多途径提升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一方面,通过线下宣传培训和线上网络媒体等多元化路径普及标准化知识,宣传标准化政策法规,传播标准化先进技术,强化从业人员的认知。另一方面,请专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技术讲解、示范、演示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户正确了解和掌握相关操作规范。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提升规模化水平。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以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生产大户、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工作重点,提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化联合体、“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等多种模式整合散户,推动农户进行集中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标准化工作条件。一方面,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农产品保鲜、仓储、冷冻、运输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引导农业标准化企业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资金不足和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四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农业标准化智库。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培养人才队伍,着力培养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综合型农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部门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到农业标准化工作中来。广泛吸纳专家人才,着力打造农业标准化智库,充分发挥其在标准制定、修订、实施和推广等方面的作用。

(三)完善农业标准化协调监管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农业标准化协调机制。为避免涉农工作部门职责交叉、监管重复等问题,应加强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及合理规划。增强有关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制定联动工作计划,切实履行职能,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的监管工作。二是健全农业标准的长效管护机制。一方面,加强农业标准化项目建成后的管护工作,有关部门应当指定专人负责项目后期的跟踪、管护和监督,对项目进展、存在问题等做到及时整理和有效反馈。另一方面,对于影响大、标准化程度高、带动农户增收明显,且在建设期完成后仍能长期发挥效益的标准化项目进行奖励补助,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更好地激励农户推进标准化生产,促进全区农业标准化建设。□

猜你喜欢

标准化农产品标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