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设计思路探索
2024-03-29陈晓慧
陈晓慧
(徐州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0)
伴随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现有高中生物教学不仅要传授基本科学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品质。在这种背景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和渗透德育已经成为必要且重要的任务。将社会责任、伦理、道德等元素融入高中生物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与行为准则,认识与处理科技应用与道德伦理、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此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
一、高中生物中蕴含的德育内容
高中生物教学中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需要与具体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设计相关活动,通过实际案例或互动讨论有效渗透德育,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及高尚的道德情操。高中生物教学中蕴含的德育内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细胞的分子组成中,可以通过学习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与元素,引导学生遵循微观、现实世界的规则与秩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组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无机盐与水在细胞中的作用,以及让学生知道无机盐与水在日常生活中与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2.在细胞中能量转换和利用中,可以通过学习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及酶催化作用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环保意识等;同时设计酶催化实验,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能源与保护环境等生态问题。3.在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中,通过学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及死亡等过程,引发学生对生命周期与个体差异的思考;还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等过程,让学生深切体会和了解个体生长与细胞增殖、分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积极探讨细胞衰老、死亡对群体与个体的意义。4.在生物的变异中,通过学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变异等内容,引发学生思考社会责任感及个体差异和多样性等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遗传病;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常见的人类遗传疾病,促使学生积极讨论相关预防和治疗的方法等。
与此同时,“遗传的分子基础”中的DNA 分子结构与复制等知识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科技进步与道德伦理之间的问题;“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中的细胞学说、细胞生命活动等基本生物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科学探索精神;“遗传的细胞基础”中的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等内容有助于引发学生对个体差异及多样性的思考;“生物的进化”中学习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及生物进化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物种多样性的尊重与保护意识。除了上述德育内容外,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渗透的德育内容还有很多,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索、发现并合理渗透到实际生物教学中。
二、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渗透环保意识
在“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活动或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参与,以此意识到细胞中的元素与无机化合物的重要性,从而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与关注,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行动。教师可以设计“水和无机盐影响植物生长”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种植几盆相同种类的植物,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提供适量无机盐并给予正常浇水;而实验组则提供过多或过少的无机盐,或是不浇水。学生需要观察与记录两组植物在一段时间内的具体生长情况,并对比两组植物的差异。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的主要思路如下:1.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污染如何影响细胞结构和功能。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先与学生探讨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与自然界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理解、关注与思考环境污染如何影响细胞功能等。2.观察实验结果并分析与讨论影响因素。实验结束,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与分析实验结果,并让学生小组讨论缺乏水和过多、过少无机盐会如何影响植物细胞健康与生长,让学生意识到植物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和无机盐,过量或缺乏都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3.提出环保行动建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减少使用化学肥料或节约用水等措施保护环境,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分享更多环保知识,并鼓励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与行动有效改善环境质量。4.强调个体行动的重要性。在学生思考环保问题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强调个体行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能为环境保护做出一定贡献,且每个人采取的小举动也能对整体环境产生积极影响。这种将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与环保意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体会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识与能力。
三、细胞增殖渗透生命、死亡及存在意义等思考
在“细胞增殖”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活动与实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死亡及个体存在的意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增殖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过程。具体渗透思路如下: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述生命的起源与演化,通过讲授原核细胞假说及进化论,引导学生探讨与分析生命起源与演化的相关理论,进而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理论、假说、观点如何影响着个体的存在意义及死亡观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多样的生命形式,同时更多相关的视频或文字素材能帮助学生多角度、全方面地探索这些问题。其次,组织学生观察细胞分裂过程,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细胞分裂的视频或图像,同时引导其讨论细胞分裂对于个体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与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与发现细胞增殖与个体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结合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让学生就个体存在意义及死亡观念这一问题,反思并总结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全班范围内或小组内展开辩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能学会听取其他同学不同的看法并尊重其他同学的意见。至此,在细胞增殖的实际教学中,较好地实现了个体存在的深层意义、死亡对于个体与社会的意义,以及开放、包容与多元化环境的重要性等内容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人文素养及道德意识。
此外,在细胞增殖的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增殖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中对于个体存在、生命意义及死亡观念的看法,让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索个体存在、死亡及生命的意义等问题,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尊重,进而激发学生对人文领域、伦理及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跨文化交流与尊重的素养及批判能力。
四、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渗透个体差异及多样性
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学习与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不同特点与价值的意识。为了较好地实现渗透,设计了“探索个体差异”与“多样性与遗传疾病研究”等活动。在“探索个体差异”活动中,首先,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同学或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如眼睛颜色、血型等;其次,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和尝试找出可能导致个体差异的遗传原因;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同时讨论环境因素对表现型的影响。这一活动,教师让学生自己完成数据收集与实地调查,使其更深入地了解自身与其他人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个体差异,通过数据收集、分析与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在某些特征上的个体差异。
在“多样性与遗传疾病研究”活动中,首先,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和研究常见遗传疾病的相关内容,主动了解常见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与遗传模式;其次,学生在小组内或全班范围内展示和探讨各自研究得出的结论;最后,探讨与思考遗传疾病的有效应对方式,以及有效应对遗传疾病对个体与家庭产生的影响。这一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着重强调尊重个体差异、为遗传疾病患者提供必要帮助与支持的重要性。在实际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上述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意识到物种多样性对社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不同特点与价值,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生命、健康等问题,培养学生保护与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从而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此外,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不同特点与价值、保护与尊重他人隐私等意识有助于建立包容、和谐、多元化的社会氛围;对遗传疾病探讨过程中强调对遗传疾病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同理心。
五、光合作用渗透科学思维与创新思维
在“光合作用”教学中,教师渗透科学思维与创新思维的主要思路如下:第一,通过启发性提问,如什么是光合作用、为什么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及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有何影响等,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基本原理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第二,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同时改变温度、CO2浓度及光照强度等因素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气孔开闭情况及光合作用的变化。第三,鼓励学生应用创新思维,探索如何在生活的现实问题中应用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比如,讨论如何使用人工灯源提供必要的光照条件,以实现植物在室内环境下完成光合作用;思考利用光合作用技术如何有效解决能源短缺或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等。基于上述思路,设计教学案例如下:该案例的背景是某地区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等问题。该案例的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提出一个使用光合作用解决与处理该地区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问题的创新方案;其次,小组内思考与讨论,共同设计一个系统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选择合适的植物、制订种植方案及使用人工光源或太阳能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等;最后,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方案,并由教师进行点评与反馈。通过这样的活动与讨论,学生一方面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意识到光合作用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种渗透科学思维与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及兴趣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实际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光合作用与其他科学领域进行联系,如化学、物理等,让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碳循环及能源转换等方面的影响与作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