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2024-03-29杜兴莉

关键词:道德德育语文

杜兴莉

(湄潭县湄江街道高山小学,贵州 遵义 564100)

小学语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课程。在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充分挖掘课程德育内容,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更好地实现课程的德育目标。

一、立德树人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行

良好的品行是人格养成的基石,而小学时期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道德规范的灌输。学生能通过课文中的经典案例、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寓言故事等内容,模仿和学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行。例如,通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一课《我不能失信》一课,学生可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承诺,诚实待人。此外,教师在讲解文学作品时,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品质,分析其行为背后的道德意义,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判断是非、善恶,进而在现实生活中以此为准绳,指导自己的行为,促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行。

(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的关键期,而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通过阅读课文,学生不仅能领略到语言的魅力,更能接触到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例如,通过学习《雷锋日记》等篇目,学生可以感受到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会关爱他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学生能吸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实践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思想道德的渗透,将道德教育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如在朗读课文、讨论交流、写作表达中自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能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构建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深远意义。

(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创新精神被视为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驱动力。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对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学不仅能传授语言文字知识,更能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与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首先,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人类创新思维的结晶。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到各种文学形式和内容时,他们的内心世界会得以拓展,思维会得以启迪。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培养创新意识。其次,语文课堂上的各种活动,如角色扮演、故事复述、诗歌创作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当学生在重构故事情节或创作新诗句时,他们正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理解和表达世界,这种过程本身就是创新的练习。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励他们进行创新性思考。再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设计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在线协作写作、电子图书制作等,都是创新思维的良好锻炼。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要发挥创意,这无疑提高了他们遇到未知问题时的创新解决能力。最后,创新精神的培养还需要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畏失败。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出独到的见解,实践新奇的想法,即使这些尝试并不总是成功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锻炼着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当前制约小学语文教学立德树人融入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教学思想的忽视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立德树人的实践至关重要。当教师过分关注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对德育的重要性视而不见时,教学的深远影响便受到了限制。语文教学不应仅停留在文字和语法的层面,而应深入心灵启迪和价值观塑造的层面。立德树人的教育意义在于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情节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若教师缺乏这样的教学意识,仅停留在知识传授的表层,学生接收到的将是断裂的知识点,而非有机整合的思想和智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挖掘课文中的道德内涵,将道德教育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例如,通过古代诗文中蕴含的忠诚、勇敢、孝顺等传统美德,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得到情感共鸣;借助现代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冲突,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但现状是,一些教师可能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准备,或是在日益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前,难以均衡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这种状况须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提升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来逐步改善。

(二)课外教学资源的缺失

图书、影视作品、网络资料等资源的多样性与丰富度决定了学生课外接触的广度和深度,尤其在德育方面,优质的课外资源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当前由于缺乏系统化和高品质的德育课外资源,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认识难以得到有效的拓展和提升。以图书为例,学生在校外阅读的图书往往以娱乐性或应试为主导,缺乏引导性和深度。学校与家庭应共同努力,推荐并提供包含丰富道德教育内容的读物,如传记、经典文学、哲学故事等,这些都是构建学生道德观念的宝贵资源。此外,影视作品和网络资料作为新时代的重要教育手段,在德育方面的潜力亦未得到充分发掘。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整合并策划相关的德育影视节目,提供经过筛选和整理的网络德育资源,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缺失的不仅是资源的数量,更在于质量和适宜性。德育资源的开发需要专业性和针对性,应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设计出既有吸引力又具教育意义的内容。这要求教育者、出版者和内容创作者共同努力,创造性地开发和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覆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线上与线下的德育资源体系。

(三)小学生诉求声音的淹没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诉求是教育的基本原则。然而,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学生的声音常被边缘化,他们的需求和诉求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成和学习效率,而忽略了倾听学生的声音,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不足,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德育目标的实现。一种典型的情况是,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往往扮演着被动接受者的角色,缺乏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而在一个理想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应该被鼓励去分析角色行为背后的道德理念,去讨论文学作品中的是非对错,去表达对于社会现象的个人看法,这种参与和表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能促进他们道德素养的提升。

三、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情境教学下的德育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能极大地促进德育的融入。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一课《诚信的故事》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市场购物的模拟场景,学生扮演商贩和顾客,其中一些学生扮演行骗者的角色,而其他学生则需要识别并应对不诚实的行为。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不仅能在语文学习中理解诚信的重要性,更能在行动中体会诚实守信的力量和对个体及社会的价值。在另一个场景中,学生可以模拟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情节,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雷锋助人为乐的行为及影响。学生可以在情境中模拟助人为乐的场景,如帮助落难的小动物或解决朋友间的冲突,从而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实践合作与同情心。通过这些情景模拟,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不再是抽象的道德讲授,而是变成了一次次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这种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培养了道德感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材深挖中的德育渗透

在深挖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每一篇小学语文读物都充满了德育潜力。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鲁滨孙在孤岛上的自力更生和乐观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写作,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类似的坚韧和独立性,以及这些品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另外,通过借助课外辅导读本《安徒生童话》中善良、勇敢、智慧的主题的深度挖掘,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如重新编写故事结局、讨论角色的道德决策等,使学生在追求语文学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道德思考和价值判断。这种教学方法利用教材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经典名句作为引导,使德育不再是附加的教育内容,而是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的一部分,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道德教育的营养。

(三)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强化

小学阶段,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是极为有效的方式。例如,学生在参与校园内的绿化活动时,不仅是在植树,更是在培养生态保护观念和自身的责任感。通过亲身体验,他们理解每一个个体对于环境所承担的责任,从而形成保护自然的行为习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模拟市场的活动。例如,模拟商店或模拟市场,让学生在模拟的经济环境中学会诚实交易和公平竞争。学生可以模拟开设小商店,学习如何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进行商业活动,这样的体验有助于他们理解和践行诚信与公正的原则。通过这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将德育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更能在活动中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领导能力。这些经验将对他们的个人成长产生长远的正面影响。此外,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使他们更加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例如,在团队项目中,学生需要学会分工合作、解决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这些技能对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等都非常重要。

(四)线上教学中的德育拓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给小学语文德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设计虚拟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遇到道德抉择的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加强了他们对德育问题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组织线上阅读小组,讨论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道德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共同讨论故事内容,并分享各自对角色行为的看法和感受。这种线上的互动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道德判断力。此外,利用线上资源,教师可以创建包含道德议题的博客或视频项目,鼓励学生创作相关内容,如制作关于诚实、勇敢或善良的多媒体作品。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传播正面的道德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挑选合适的线上工具和资源,确保活动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相匹配,从而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扩展德育的外延。总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德育在小学阶段的渗透将更加全面和深入。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语文知识连连看